宋朝瓷器為什麼美?作者廣泛收藏文物多年並從中領略古代器物的美感要件,他從釉色、型式及樣式、工藝工法來解析宋瓷之美,透過完整器的陳列、物與文字敘述相結合,如:芒、俐落、莊重、靜謐、瑩澈、蔥翠、秘色,將有助於讀者進入欣賞的殿堂,發思古之幽情、繼而感念先賢職人們,或追求釉色、或追求器型、或追求個性、或追求通俗之美。 本書詳細介紹宋朝各窯口的緣起、造型、工藝工法,諸如秘色瓷是越窯的精品、柴窯存在於江西景德鎮、哥窯和官窯取土同源等,多有論述。作者長期研究宋瓷,藉由瓷器的外觀、聲響、觸感並引用古代典籍來介紹瓷器之美。宋朝窯口如越窯、柴窯、汝窯、官窯等各具特色,各地出產的瓷器在曲線、色彩、式樣方面處處充滿巧思,形成鮮明而獨樹一幟的樣貌。 本書特色 本書介紹宋朝各窯口瓷器的釉色、型式及樣式、工藝工法之美,文字搭配豐富的彩色圖版,呈現出每個窯口的獨特作品。
三十三年的創作生涯,總有些作品一再讓我停下腳步,專注地凝望...... 每每發現那些深刻生命力著痕的創作, 我不禁對這些創作者充滿好奇,極度渴望瞭解他們內在思緒, 特別是同樣以人形為創作主題的同行。 身為人類這件事,出生於不同的國家背景與生存環境, 他們關切的是什麼?生命的價值是什麼? 透過他們手下的人偶造形, 是什麼樣的心路引領藝術家一路走來,終究得以與內在原生之身相擁面對。 或者,創作者在不同階段,是不是透露了生命力的增長或消減, 還是與真我更貼近或與小我更合體。 本書涵蓋了四十五位來自十八個不同國籍的陶藝家,跨越數個世代,看似不同國籍或年代的另類思維,但終究表述的是人性與故事。 這些創作陶偶的陶藝家,除了享譽國際的陶藝大師,更有作者長期追蹤觀察的年輕創作者,而今世代接棒,各自精彩獨舞。藝術家拿起卑微的泥土,化身千變萬化、豐富多采的立體雕塑,傳達創作者的性格與無邊無際的想像力,也反應著對社會的關切與歷史的省思。除了四十三位國際陶藝家,還有享有盛名的雕塑家賈維爾.馬林(Javier Marín),他那充滿戲劇能量的巨大頭像讓人屏息,此外作者更邀請藝術家奈良美智作了一次訪談,他的二度空間繪畫與三度空間陶作,在遼闊的天地間相互回音對話。 四十五位藝術家在地球各處為我們連線,每一件作品都是人生之旅所伴隨的冷冽冬風或繁花大地,如此豐富,如此獨特。
你為什麼要看這本書? 一場拍賣會 揭開了十八歲姑娘幫張大千洗澡的祕密 一箱百年老茶開價四萬無人問津 估價千萬大家爭先恐後 拍賣場近四億港幣成交的美人枕 淘寶網台幣四千有找還免運費 傳世翠玉白菜其實有五棵 民眾故宮排隊看,專家說不是國寶 存世最精采的《紅樓夢》繪本 在倉庫裡擺了二十年無人聞問 博物館的大千精品展 居然都是間諜的收藏 更多意想不到的內容等著你…… 文化是歷時長遠的生活精粹,透過前人留下的器物珍寶、墨痕畫跡,我們方能遙想過去人們的日常風景與其雅緻情趣。本書集結電視節目〈國寶檔案〉主持人戴忠仁近三年於《藝術收藏+設計》雜誌連載的約四十篇專欄文章,帶領讀者一同探索浩瀚的文物世界。該專欄自2010年推出以來深獲各界佳評,2014年藝術家出版社曾出版《風花雪月話古今——戴忠仁的國寶檔案1》,同樣受到熱烈迴響,今第2集問世,再為讀者細數國寶文物的前世與今生。 本書內容包括〈器物卷〉、〈書畫卷〉、〈人物與故事卷〉及〈茶與生活卷〉,從唐玄宗與上帝溝通的封禪玉冊、陳澄波畫作失竊的主播失言風波、張大千寫給紅粉知己的私密情書,到身價由四萬跳級千萬的台灣紅茶,作者以活潑生動的古今趣談,以及多年在拍賣場上的奇異見聞,與讀者一同「以今人之眼、觀古人之物」,一窺「國寶」的遺世風華。
梵華樓為北京紫禁城內一處重要藏傳佛教神殿,至今保持著乾隆時期原貌,建築完好、文物陳設齊整,是清宮佛堂中一種重要模式。現存文物有佛像、唐卡、法器、佛塔等1058件,以六品佛樓的形式把顯宗、密宗四部祭祀的壇場完整地表現出來,是研究清代宮廷藏傳佛教文化形態的標本。 此書收錄了在藏傳佛教神殿中陳設的各種供器與法器,皆是其佛事活動中不可或缺的器具。這些器物對藏傳佛教的傳播與傳承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寺院繪畫、雕塑中不可少的內容。而清代宮廷藏傳佛堂內收藏著大量的供器與法器,種類齊全,幾乎囊括了藏傳佛教中供設使用的各種法物。這些被收藏於梵華樓的供器形制,在完全遵照佛教儀軌基礎上又增加了具有宮廷特色的美學設計,形制優美,材質豪華,工藝精湛,絕非民間寺院供器所能比肩。 本套書共分四冊:兩冊佛像、一冊唐卡、一冊供器,完整呈現梵華樓之珍藏,提供研究「藏傳佛教」人士最珍貴的資料圖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