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料理 類別 ,共計3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發酵吧!地方美味大冒險:讓發酵文化創造傳統產業新價值

小倉拓  著
行人文化  出版
2021/08/31 出版

五兆日幣產值!微生物創造超驚人飲食經濟 全球注目健康趨勢──「發酵食品」全解析 跟著日本發酵專家尋找傳統味,甕底撈出的常民產業奇蹟! 欸、欸!不是所有發酵食物都會臭臭的。每一種傳統發酵味道,都記錄著各地風土特色、表現獨有在地情懷──你記得自己家鄉的特殊發酵味嗎? 《發酵吧!地方美味大冒險》提到,一百五十年歷史的甲州葡萄酒,原本不過是名不見經傳的在地酒,透過在地葡萄釀造、補糖、濁度測試等手法,不但以職人精神追上世界標準,還出乎意料發展出搭配串燒、內臟鍋,甚至連涼拌菠菜都能對味的獨特飲酒習慣。另外,你聽說過「性格粗暴」、「碰到就發酵」的「協會6號酵母」嗎?來自1852年創立的日本新政釀酒廠所培養,後更與日本政府合作,成為現今各地日本酒釀造廠的酵母祖先。而提到家鄉味,失傳於上一代的福岡Mitsuru醬油,由第四代經營者尋根堅持下完全復活,在自釀醬油率不足一成的日本醬油製造商中,成功打造出「手工精釀醬油」全新商業模式。 「事實上,發酵的產業非常龐大 。單看日本市場,光是食品產業就占了約五兆日圓。」 擁有文化人類學學養背景的作者小倉拓,以設計師身分誤打誤撞闖入發酵研究領域,從此愛上發酵菌,不但以微生物世界導遊自居,還自行創造「發酵文化人類學」一詞。《發酵吧!地方美味大冒險》是他常年在日本推廣「發酵文化」的核心力作,語調詼諧,以實驗室精神結合廚房的日常經驗,深入淺出溯源日本各地傳統發酵食物,把發酵產業釀造家的釀造機密一次攤開。 發酵食物跟臺灣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從筍乾、菜脯、臭豆腐,到醬油、魚露、小米酒,全是飽含地方記憶的好味道。藉著本書對日本發酵文化的描繪,我們獲得新鮮角度,重新思考島內獨有發酵文化──學習復興代代傳承的家庭手作,讓傳統味道翻轉地方經濟產值,開創新世代臺灣產業。一場發酵文化的全方位深度冒險,出發!

9 特價41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好日況味:9種生活工藝,看見餐廚美器

行人文化  出版
2018/10/31 出版

「磨這個鍋子不是要賺錢的,是磨感情的。」 從廚房出走全臺,探訪臺灣職人最高的堅持。 從全臺走回廚房,看見生活達人最真的體驗。 9位工藝家 x 9位生活達人 打造廚房最美的風景。 本書為了使讀者容易從生活中輕鬆接納工藝,以家庭場域做分界,介紹適合每天使用的工藝結晶,告訴讀者廚房餐廳中可以接觸到的物品,分別有那些默默耕耘的品牌或廠商製造出實用且美觀的用具,可以汰換或選用,親身體會台灣製造的美好。 以職人的故事起始,透過生動的人物刻畫,並特別強調製作時的用心與眉角,並兼論技術的歷史脈絡與重要性,將能在讀者眼前展現出工藝的價值所在。而邀請素有名望的生活家搭配特定工藝,示範產品用法、闡述心得,甚至有機會的話一同深入產業見證技術的奧妙,將能不只號召群眾關注,更能擴增讀者對於工藝技術和生活用具的實際了解。期盼工藝師與生活家的結合,能不只為產業,也為讀者大眾帶來美好生活的遠景。 之所以需要推廣台灣工藝,原因為台灣製造業承襲了中國與日本源遠流長的工業技術,再經過「世界工廠」代工時代的琢磨,技巧可說擁有極高水準。但或許因為尚未建立起對台灣自有品牌的認識、和確立對台灣職人的認同,民眾購物時多傾向選用歐美、日本品牌的製品。為了喚起對台灣工藝品牌和職人的關注,我們透過書籍作為媒介的傳播力量,爭取更多曝光與認識度。 工藝是同時展現技術水準與美學品味的絕佳表現,但是工藝給人的印象常分為兩類,一種是美則美矣,但品味遠離大眾、價格高不可攀;另一種是工廠氣息過於濃重,對於生活在經濟體系以服務業為主的台灣人民而言難以接觸和親近。但工藝成品的範圍廣泛,不乏實用與美觀、技術兼具的物品,應該可以更深入一般人的每天起居,使居家小日子更舒適、更美麗、更自在,也更和台灣產業相輔相成。

9 特價37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人情咖啡店

行人文化  出版
2015/10/23 出版

總說好東西需要時間的沉澱, 臺灣十六家開業於上個世紀的老咖啡店, 每一位至今仍堅守崗位的老闆, 用咖啡寫下一則則人與人之間的人情故事......   隱身高雄鹽埕埔小巷裡,有一間開業三十多年的咖啡店,堅持用從冰箱拿出的濕捲毛巾招呼客人、多年來煮同一間廠的豆子、叫同一家瓦斯行、每天提供免費早餐......;別人笑老闆娘傻時,她總一派爽朗笑聲地回說:「比起賺錢,人跟人的感情才是一輩子的投資。」   乍看之下,這種老闆親自與客人互動的小咖啡店,在各種新式咖啡連鎖店的席捲下,已經逐漸被人淡忘。但其實,在這裡上演的故事、老闆對咖啡的堅持與信念、凝結在老咖啡店裡的時代風貌,都讓人感受到老式咖啡的無窮魅力。   本書精挑細選十六家開業於上個世紀的臺灣老咖啡店,這十六家店除了年份傲人,重要的是,老闆都仍在店內服務,親自為要端給客人的咖啡品質把關。以十年為計算單位堅守著崗位的老闆們,可以驕傲地說,他們經營的不僅是店家服務,更多的是信任與堅持。   有感於各家老咖啡店幾乎沒有留下任何照片,許多已歇業的咖啡店僅存一段佳話,身兼專業攝影師的作者Hally,這次也帶著相機跑遍臺灣和離島,透過超過120張相片,記錄下這十六家咖啡店的老闆、咖啡、餐點和店內風景,訪談過程中也挖掘出不少封存在老闆們家中的歷史照片,無疑是台灣老咖啡店文化的珍貴重要記錄。   如果你曾拜訪日本,一定會對各地的昭和風咖啡留下深刻印象,這些店家已然成為日本重要文化資產。回頭看看臺灣,臺灣一樣擁有豐富特殊的咖啡文化,存留在全臺各地一家家的老店裡。我們希望藉著本書的十六篇文章,引領讀者走進這些咖啡店。從老闆端出的濕毛巾、充滿磨痕的桌面、隔壁桌老顧客的聲音,我們將認識到在風格咖啡店、連鎖咖啡店出現之前,有一杯杯用Siphon煮的深培咖啡,以強勁深厚的香氣,說著一個個充滿人情味的故事。

9 特價41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