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料理 類別 ,共計49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普洱藏茶(二版)

吳德亮  著
聯經  出版
2022/12/08 出版

歷年來最完整普洱識茶/藏茶/品茶教戰寶典 本書希望能透過識茶、藏茶、品茶的正確觀念,從生熟、外觀、樹種、年份、包裝與製作方法等,辨識各種不同品項:如老茶與作手、生普與熟普、喬木茶與台地茶等的判別,到深入茶鄉,尋訪野生茶樹與茶區、茶廠,一步一腳印地引領讀者進入普洱茶迷人的世界,並培養正確的藏茶方式與觀念,以及如何理想的品飲與沖泡方法等,希望能幫助尚未入門、初入門或已經入門的愛茶朋友們,在普洱茶風起雲湧的亂象中,做個品飲與收藏雙贏的大贏家。 本書特色 ‧華文市場最完整的普洱識茶/藏茶/品茶教戰寶典

79 特價411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華茶領航:45位普洱達人的投資心法

吳德亮  著
聯經  出版
2022/08/11 出版

疫情蔓延中的茶業復興!   普洱茶甘醇溫潤、越陳越香的獨到韻味,歷經數十年的發酵沉澱, 承襲了中華茶業悠遠發展的文化品味。 「中華茶業協會」秉持這種精神,致力推廣茶文化產業的永續經營及發展, 特別邀請兩岸知名茶文化作家吳德亮 以另一種角度書寫、記錄對當今茶業 有深遠影響的重要茶人、藏家及茶葉貿易從事者, 具體呈現現代的「華茶文化」。 他們的互動及對茶知識的看法,也可以使我們更親近茶文化生活。   在全球疫情還看不見盡頭的去年深秋,面對兩岸物流或茶葉通路等嚴重受創,「中華茶業協會」首任會長陳啓村大師特別登高一呼,取得眾多理監事與顧問群的共識,決定推出《華茶領航》一書,作為疫情蔓延中的「茶業復興」,並提供有意進場的普洱新人作為範本。   十多年來普洱茶無論新舊都在兩岸三地造成搶購,價格也瘋狂飆漲,改制前後的「大益」茶還成了等同股票的金融商品,2020年甚至不畏疫情而連番逆勢上揚。不過任何投資都具有風險性,一旦品茶的樂趣融入囤茶的利益,就難免要患得患失。而選茶的評判標準也充滿了諸多的變數,不同的茶樹、茶區、季節、氣候、海拔、炒青、曬青、倉儲等因素,都會造成茶葉品質的極度差異,值得典藏投資的茶品仍須經過審慎的選擇判斷。   兩岸知名作家吳德亮從1990年代末期開始,不斷深入雲南普洱、西雙版納、臨滄等地,二十年來在兩岸也陸續出版了多本普洱茶相關大書,但以「人物」為主題寫作,為45位普洱達人的投資心法與特色畫龍點睛,卻是首次。本書的推出,除了分享兩岸眾多普洱達人的投資心法,更希望在普洱茶風起雲湧的起落之間,作為眾多愛茶朋友品茶識茶與投資收藏的參考。  

79 特價6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女巫阿娥的香料廚房:活用四季常備香料,做出健康療癒的餐桌風景

聯經  出版
2022/02/24 出版

千變萬化的東、西方香料為食物增添風味,為身體提升免疫力, 帶給你滿盈的馨香,與豐盛的回饋!   女巫阿娥最常被問到:「你是怎麼變出那些香料的!」 殊不知巫婆的櫃子裡,除了精油、植物油、酊劑和浸泡油之外, 最多的就是香料了! 女巫阿娥將帶你去她家分享如何用香料與香草, 變化出一家人的四季日常餐桌, 還有斟酌家人身心健康,運用香草、香料入料理的用心, 這些都是一步一腳印、巫婆香料櫃裡的生活儀式。   9款沾醬 × 9種飲料 × 38道美食 美食無國界,無論是台味洋食、地中海菜色、中南美料理, 或東南亞風味、印度菜……,都能任意遨遊樂在其中! 請讓香氣帶你去旅行,也讓香氣帶你回家吧!   香料自古便是烹飪調味料、養生保健食材,方便運用於各種飲食中,不曉得如何烹煮香料美食的讀者,絕對不能錯過這本循著女巫阿娥心法,便可進入在自家廚房實作的香料世界!   女巫阿娥以長期的體驗領悟出自己的飲食哲學,鼓勵大家和食材多培養感情,練習品嚐味道,挑戰味蕾找出自己的偏好。她會在烹煮日常料理時,替換或新增異國文化慣用的香料,並分享自己和爸媽、長工老公如何用院子裡的香草,建立起家庭的餐桌傳統。   ▍滷肉時加兩支迷迭香,格外有去腥、清新香氣的功效。 ▍製作青醬時以九層塔取代甜羅勒,加入麻油而非橄欖油。 ▍煎虱目魚時,去腥煸薑的步驟,改以薑黃片代替。 ▍冬季吃小火鍋熬湯底時,加入香茅增添風味。   香料種類無數,混合香料的可能性自然無限,女巫阿娥打開自家的香料廚房,讓大家瞭解依照手邊香料的品質與香氣,便能調理出最適合自己、家人身心狀態的氣味,與最愛的香料美食!   香料烹調秘訣 ▍香料廚房裡的巫婆,追劇的時候看到跟香料相關的語言都會記下來。某回看《后翼棄兵》(The Queen's Gambit)聽到這句:「憤怒是強烈的香料,一小撮就可以讓人清醒,太多了則會使人麻木。」(Anger is a potent spice. A pinch wakes you up, too much dulls your senses.)這用在料理上很貼切,所有香料皆然──份量剛好畫龍點睛才是重點。許多香料的氣味濃厚,太多了搶戲,讓原本的食材味道突顯不出來,加得恰到好處的話,奇妙無比。   ▍食譜盡可能註記份量,但加多少才是剛好,最好的指導老師是自己的鼻子和舌頭。除了參考食譜之外,每個人買到的香料、香草氣味新鮮及濃厚程度不同,就像不同產地、結晶形狀與顆粒粗細的鹽鹹度也都不同,最高調味指導原則,就是「嚐嚐看」。食譜裡面的份量是參考用的,不要被綁架。   ▍香料去哪裡買:中藥鋪、南北雜貨鋪、香料專門店、網路商店、青草街、苗圃等。   ▍你的舌頭不是我的舌頭:個人體質、香氣記憶、飲食習慣等等都會影響偏好。此非卸責,雖然寫出材料步驟,料理過程務必迎合自己的鼻子和舌頭,調整氣味,指導原則還是「嚐嚐看」。   ▍泡茶還是煮茶?書中許多茶飲食譜,許多配方都建議用小鍋煮,香草茶、奶茶都是。但人生有時懶惰或場地工具不便,可變通改用浸泡方式,自己實驗成功的操作方式,是最好的食譜,也最適合自己。   香料保健室 在COVID-19疫情持續的當下,可以選擇在生活中攝取可能有效的成分,期許在體內創造出一個讓外來的細菌、病毒不易入侵或複製的環境,協助身體免疫系統工作,讓該留下的可以留下來,不屬於身體的可以被消除。   奧勒岡,又名披薩草,可殺菌抗病毒、助消化,對感冒、發炎、脹氣和腹部不適也有很好的療效,常加入義大利麵紅醬和披薩的番茄糊裡面提香。   月桂葉,是湯品中的常客,加進牛肉湯、蔬菜湯、排骨湯,甚至滷肉的時候加一點也很好。將月桂葉加到藥草茶裡面,很適合預防感冒。   藥草蜜茶,在運用肥皂、酒精與口罩把病原體阻絕於體外之餘,可以藥草製作濃蜜茶,提振免疫力。

79 特價37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女巫阿娥的香料廚房:活用四季常備香料,做出健康療癒的餐桌風景

聯經  出版
2022/02/24 出版

千變萬化的東、西方香料為食物增添風味,為身體提升免疫力, 帶給你滿盈的馨香,與豐盛的回饋!   女巫阿娥最常被問到:「你是怎麼變出那些香料的!」 殊不知巫婆的櫃子裡,除了精油、植物油、酊劑和浸泡油之外, 最多的就是香料了! 女巫阿娥將帶你去她家分享如何用香料與香草, 變化出一家人的四季日常餐桌, 還有斟酌家人身心健康,運用香草、香料入料理的用心, 這些都是一步一腳印、巫婆香料櫃裡的生活儀式。   9款沾醬 × 9種飲料 × 38道美食 美食無國界,無論是台味洋食、地中海菜色、中南美料理, 或東南亞風味、印度菜……,都能任意遨遊樂在其中! 請讓香氣帶你去旅行,也讓香氣帶你回家吧!   香料自古便是烹飪調味料、養生保健食材,方便運用於各種飲食中,不曉得如何烹煮香料美食的讀者,絕對不能錯過這本循著女巫阿娥心法,便可進入在自家廚房實作的香料世界!   女巫阿娥以長期的體驗領悟出自己的飲食哲學,鼓勵大家和食材多培養感情,練習品嚐味道,挑戰味蕾找出自己的偏好。她會在烹煮日常料理時,替換或新增異國文化慣用的香料,並分享自己和爸媽、長工老公如何用院子裡的香草,建立起家庭的餐桌傳統。   ▍滷肉時加兩支迷迭香,格外有去腥、清新香氣的功效。 ▍製作青醬時以九層塔取代甜羅勒,加入麻油而非橄欖油。 ▍煎虱目魚時,去腥煸薑的步驟,改以薑黃片代替。 ▍冬季吃小火鍋熬湯底時,加入香茅增添風味。   香料種類無數,混合香料的可能性自然無限,女巫阿娥打開自家的香料廚房,讓大家瞭解依照手邊香料的品質與香氣,便能調理出最適合自己、家人身心狀態的氣味,與最愛的香料美食!   香料烹調秘訣 ▍香料廚房裡的巫婆,追劇的時候看到跟香料相關的語言都會記下來。某回看《后翼棄兵》(The Queen's Gambit)聽到這句:「憤怒是強烈的香料,一小撮就可以讓人清醒,太多了則會使人麻木。」(Anger is a potent spice. A pinch wakes you up, too much dulls your senses.)這用在料理上很貼切,所有香料皆然──份量剛好畫龍點睛才是重點。許多香料的氣味濃厚,太多了搶戲,讓原本的食材味道突顯不出來,加得恰到好處的話,奇妙無比。   ▍食譜盡可能註記份量,但加多少才是剛好,最好的指導老師是自己的鼻子和舌頭。除了參考食譜之外,每個人買到的香料、香草氣味新鮮及濃厚程度不同,就像不同產地、結晶形狀與顆粒粗細的鹽鹹度也都不同,最高調味指導原則,就是「嚐嚐看」。食譜裡面的份量是參考用的,不要被綁架。   ▍香料去哪裡買:中藥鋪、南北雜貨鋪、香料專門店、網路商店、青草街、苗圃等。   ▍你的舌頭不是我的舌頭:個人體質、香氣記憶、飲食習慣等等都會影響偏好。此非卸責,雖然寫出材料步驟,料理過程務必迎合自己的鼻子和舌頭,調整氣味,指導原則還是「嚐嚐看」。   ▍泡茶還是煮茶?書中許多茶飲食譜,許多配方都建議用小鍋煮,香草茶、奶茶都是。但人生有時懶惰或場地工具不便,可變通改用浸泡方式,自己實驗成功的操作方式,是最好的食譜,也最適合自己。   香料保健室 在COVID-19疫情持續的當下,可以選擇在生活中攝取可能有效的成分,期許在體內創造出一個讓外來的細菌、病毒不易入侵或複製的環境,協助身體免疫系統工作,讓該留下的可以留下來,不屬於身體的可以被消除。   奧勒岡,又名披薩草,可殺菌抗病毒、助消化,對感冒、發炎、脹氣和腹部不適也有很好的療效,常加入義大利麵紅醬和披薩的番茄糊裡面提香。   月桂葉,是湯品中的常客,加進牛肉湯、蔬菜湯、排骨湯,甚至滷肉的時候加一點也很好。將月桂葉加到藥草茶裡面,很適合預防感冒。   藥草蜜茶,在運用肥皂、酒精與口罩把病原體阻絕於體外之餘,可以藥草製作濃蜜茶,提振免疫力。

特價312
電子書
下次再買

吃出免疫力的大蒜料理:煮麵、煲湯、拌飯、提味,34道蒜味料理,美味上桌!

金奉京  著
聯經  出版
2021/09/30 出版

全台第一本大蒜料理食譜! ──研究證實,大蒜不只能防癌,更能抗病毒!── 5步驟就上桌,療癒身心、緩解不適,吃出最強抗病力! ‧大蒜營養價值高,不只是配菜,更能成為主食! 大蒜是料理中不可或缺的蔬菜之一,雖然味道較強烈,卻擁有上百種好處,被稱為是「百利一害」的蔬菜,更被《時代》(Time)雜誌選為全球十大健康食物。由於營養價值高,也是居家防疫的必備食材,不論是做成蓋飯、湯品、沙拉,甚至是甜點都適合! ‧每天來點大蒜,越吃越健康!驚人功效大公開 大蒜有「抗癌之王」的美名,對身體有許多好處,包括: 【有效抗病毒】含大蒜素,有強力的殺菌及抗菌作用。 【改善高血壓】含鉀,能清除血液中的鈉。 【指制皮膚炎】含特定酵素,有效改善異位性皮膚炎。 【整腸助消化】促進胃酸分泌,改善腸胃功能。 【改善糖尿病】能刺激胰臟細胞,調整血糖值。 【具解毒作用】含半胱胺酸、甲硫胺酸,有效解毒。 【可安定神經】大蒜素能使神經細胞平靜,以解壓並改善失眠。 ‧3款常備大蒜醬╳2種美味高湯,變出34道美味又營養的大蒜食譜! 書中收錄各式料理,包括涼拌菜、蓋飯、湯品或甜點,大蒜在手變化無窮,包括: 覺得身體有點累時──多喝【清燉大蒜鍋巴雞湯】,消除疲勞超有感! 想吃大餐慶祝時──動手做【韓式蒜味無骨炸雞】,大人小孩都愛吃! 想大口吃肉時──作法簡單的【香蒜雞腿蓋飯】,飽足感加倍! 假日想吃早餐時──自製【大蒜煉乳圓麵包】,爆漿內餡超美味! 製作常備菜時──【蒜炒奶油魷魚絲】是首選,既是小菜也能做成飯捲! 本書特色 1. 照片搭配步驟,清楚呈現料理方式。 2. 所有料理均在5步驟內,好做且易上手。 3. 特別收錄3款常備醬及2種高湯,製作料理更方便。

79 特價27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吃出免疫力的大蒜料理:煮麵、煲湯、拌飯、提味,34道蒜味料理,美味上桌!

金奉京  著
聯經  出版
2021/09/30 出版

全台第一本大蒜料理食譜! ──研究證實,大蒜不只能防癌,更能抗病毒!── 5步驟就上桌,療癒身心、緩解不適,吃出最強抗病力! ‧大蒜營養價值高,不只是配菜,更能成為主食! 大蒜是料理中不可或缺的蔬菜之一,雖然味道較強烈,卻擁有上百種好處,被稱為是「百利一害」的蔬菜,更被《時代》(Time)雜誌選為全球十大健康食物。由於營養價值高,也是居家防疫的必備食材,不論是做成蓋飯、湯品、沙拉,甚至是甜點都適合! ‧每天來點大蒜,越吃越健康!驚人功效大公開 大蒜有「抗癌之王」的美名,對身體有許多好處,包括: 【有效抗病毒】含大蒜素,有強力的殺菌及抗菌作用。 【改善高血壓】含鉀,能清除血液中的鈉。 【指制皮膚炎】含特定酵素,有效改善異位性皮膚炎。 【整腸助消化】促進胃酸分泌,改善腸胃功能。 【改善糖尿病】能刺激胰臟細胞,調整血糖值。 【具解毒作用】含半胱胺酸、甲硫胺酸,有效解毒。 【可安定神經】大蒜素能使神經細胞平靜,以解壓並改善失眠。 ‧3款常備大蒜醬╳2種美味高湯,變出34道美味又營養的大蒜食譜! 書中收錄各式料理,包括涼拌菜、蓋飯、湯品或甜點,大蒜在手變化無窮,包括: 覺得身體有點累時──多喝【清燉大蒜鍋巴雞湯】,消除疲勞超有感! 想吃大餐慶祝時──動手做【韓式蒜味無骨炸雞】,大人小孩都愛吃! 想大口吃肉時──作法簡單的【香蒜雞腿蓋飯】,飽足感加倍! 假日想吃早餐時──自製【大蒜煉乳圓麵包】,爆漿內餡超美味! 製作常備菜時──【蒜炒奶油魷魚絲】是首選,既是小菜也能做成飯捲! 本書特色 1. 照片搭配步驟,清楚呈現料理方式。 2. 所有料理均在5步驟內,好做且易上手。 3. 特別收錄3款常備醬及2種高湯,製作料理更方便。

特價228
電子書
下次再買

原來,食物這樣煮才好吃!從用油、調味、熱鍋、選食材到保存,150個讓菜色更美味、廚藝更進步的料理科學

BRYAN LE  著
聯經  出版
2021/06/10 出版

──食物好吃的關鍵在「科學原理」── 150個大廚不說,但你一定要會的料理技巧! 幫助你精準做菜、廚藝再升級! ★美國亞馬遜5顆星好評推薦★   當你買了食材,準備在廚房大展身手時,可能也曾碰過這些狀況: ‧為什麼做好的美乃滋不濃稠? ‧從冰箱拿出來的菜,葉子卻發黃了? ‧手邊有高湯和大骨湯,不知該用哪一種? ‧煎牛排時,肉為什麼一直黏在鍋子上? ‧醬油開封後,需要冷藏嗎?   事實上,若想煮出美味好菜,只要了解「科學原理」就能事半功倍。   身為食品科學博士候選人的作者,因為喜愛食物,進而開始研究食物背後的科學原理。他發現,就算不會煮菜,但只要能控制溫度、濕度、酸度、鹽分等,就能神奇地改變料理呈現的風味。因此他決定將這些有趣且實用的知識集結成書,分享給大家。   ★讓食物更好吃、更聰明運用食材的祕訣,都在本書中! 本書聚焦在[調味方式][烹飪技巧][食品保存][食材挑選][烘焙訣竅], 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說明,並提供派得上用場的建議,而你將學到: ‧如何讓肉變得更嫩? 使用鹽來醃漬,能留住更多水分。 ‧馬鈴薯怎麼煮才好吃? 用冷水煮,口感更鬆軟。 ‧讓派皮變薄脆的祕密是? 水不用加太多,烤箱溫度要適中。 ‧橄欖油該怎麼保存? 若不常使用請冷藏,避免過期。 ‧如何煮出完美的水煮蛋? 使用「蒸煮」即可。 ‧檸檬皮或檸檬汁如何讓食物更美味? 前者可用於烘焙食品,以增添香氣;後者則適合煮湯或醃料。 ‧被辣椒辣到時,可以做什麼來減輕辣感? 可以喝含糖的飲品,如果汁或汽水。   本書特色   1.收錄150個和食物有關的科學原理,實用又有趣。 2.內容包括七大類別,從調味、保存、烘焙到挑選,都可找到解答。 3.搭配上百張圖片,圖文清楚且也容易閱讀。

79 特價35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與酵母共舞:跟著火頭工了解發酵的科學原理,做出屬於你的創意麵包

吳家麟  著
聯經  出版
2021/06/10 出版

請看火頭工吳家麟變身舞蹈老師, 傳授與酵母共舞的技巧, 並揭開烘焙師與酵母在製作過程中的親密關係! 麵包並非陳列在魚攤櫃枱上的魚,而是嬉游於大海的魚! 烘焙師要做出什麼樣的麵包,端賴使用的工具和材料而定。 酵母,一群可愛的微生物,是貫穿整個麵包製作過程的決策元素! 它以自己的方式活出生命,並產生獨特的風味、質地和香氣。 只要充分了解酵母的行爲模式,就可以幫助我們隨心所欲的操作麵團, 製作出獨一無二的個人作品。 想要與酵母共舞的人,請來體會火頭工實用且深入妙境的引領! 繼第一本《火頭工說麵包、做麵包、吃麵包》,從歷史、製作、飲食文化的各種角度,有系統地介紹麵包,帶領大家走進麵包世界後,《與酵母共舞》更進一步聚焦在「酵母」,清楚說明麵包製作過程中,酵母在每個階段扮演的角色,並以實際的配方進行操作,展現不同發酵及烘烤方式可以做出特性、組織和風味殊異的麵包。 這本書除了是麵包實作的基礎以外,也希望能夠協助麵包師傅量產麵包,因此書中麵團幾乎都採用低溫長時間自然發酵的方式,以便有充分的時間安排製作流程,提供麵包店可行的生產管理方案,並分享社區烘焙坊的經營理念,希望給讀者更多實務經驗的啟發。 《與酵母共舞》不僅僅是食譜,還是一位麵包師傅的生活和他對麵包製作的熱情,以及堅忍的個人經歷。透過火頭工的技術,將引導製作健康美味的麵包,並解密如何調整成家庭餐桌或商業所需。火頭工幫助大家了解酵母,也了解生命以及個人平衡的重要性。

79 特價37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與酵母共舞

吳家麟  著
聯經  出版
2021/06/10 出版

請看火頭工吳家麟變身舞蹈老師, 傳授與酵母共舞的技巧, 並揭開烘焙師與酵母在製作過程中的親密關係! 麵包並非陳列在魚攤櫃枱上的魚,而是嬉游於大海的魚! 烘焙師要做出什麼樣的麵包,端賴使用的工具和材料而定。 酵母,一群可愛的微生物,是貫穿整個麵包製作過程的決策元素! 它以自己的方式活出生命,並產生獨特的風味、質地和香氣。 只要充分了解酵母的行爲模式,就可以幫助我們隨心所欲的操作麵團, 製作出獨一無二的個人作品。 想要與酵母共舞的人,請來體會火頭工實用且深入妙境的引領! 繼第一本《火頭工說麵包、做麵包、吃麵包》,從歷史、製作、飲食文化的各種角度,有系統地介紹麵包,帶領大家走進麵包世界後,《與酵母共舞》更進一步聚焦在「酵母」,清楚說明麵包製作過程中,酵母在每個階段扮演的角色,並以實際的配方進行操作,展現不同發酵及烘烤方式可以做出特性、組織和風味殊異的麵包。 這本書除了是麵包實作的基礎以外,也希望能夠協助麵包師傅量產麵包,因此書中麵團幾乎都採用低溫長時間自然發酵的方式,以便有充分的時間安排製作流程,提供麵包店可行的生產管理方案,並分享社區烘焙坊的經營理念,希望給讀者更多實務經驗的啟發。 《與酵母共舞》不僅僅是食譜,還是一位麵包師傅的生活和他對麵包製作的熱情,以及堅忍的個人經歷。透過火頭工的技術,將引導製作健康美味的麵包,並解密如何調整成家庭餐桌或商業所需。火頭工幫助大家了解酵母,也了解生命以及個人平衡的重要性。

特價312
電子書
下次再買

台灣菜的文化史:食物消費中的國家體現

陳玉箴  著
聯經  出版
2020/06/03 出版

「台灣菜」是什麼? 從酒樓裡的台灣料理、戰後初期公共食堂、清粥小菜、國宴變遷到當代小吃與夜市,《「台灣菜」的文化史:食物消費中的國家體現》檢視「台灣菜」這個概念在百年間如何被定義、被認識、被實踐。   「台灣菜」鑲嵌在大歷史與社會的變動中,而我們每一個人只要烹飪過、書寫過、消費過,也都是「台灣菜」定義的參與者。   陳玉箴分析國族與國族性如何在日常生活消費行為中被實踐與「體現」。一方面從歷史面向耙梳台灣飲食史的發展,探索百年來的食物生產與消費;另一方面將史學研究與人類學、文學研究結合,進一步分析「國家」作為一種集體意識,如何影響人的味覺與身體記憶。

79 特價45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台灣菜」的文化史:食物消費中的國家體現

陳玉箴  著
聯經  出版
2020/06/03 出版

「台灣菜」是什麼? 從酒樓裡的台灣料理、戰後初期公共食堂、清粥小菜、國宴變遷到當代小吃與夜市,《「台灣菜」的文化史:食物消費中的國家體現》檢視「台灣菜」這個概念在百年間如何被定義、被認識、被實踐。   「台灣菜」鑲嵌在大歷史與社會的變動中,而我們每一個人只要烹飪過、書寫過、消費過,也都是「台灣菜」定義的參與者。   陳玉箴分析國族與國族性如何在日常生活消費行為中被實踐與「體現」。一方面從歷史面向耙梳台灣飲食史的發展,探索百年來的食物生產與消費;另一方面將史學研究與人類學、文學研究結合,進一步分析「國家」作為一種集體意識,如何影響人的味覺與身體記憶。

特價377
電子書
下次再買

百年早餐史:現代人最重要的晨間革命,可可、咖啡與糖霜編織而成的芬芳記憶

聯經  出版
2018/07/19 出版

從吃早餐的小歷史,到飲食文化塑造現代文明的大歷史 就讓世界甦醒的味道──早餐!縈繞百年的文化美味,喚醒精氣神,滿足文化之欲 法國聖迪耶國際地理節獎、2008年聖德尼獎得主克里斯穹‧葛塔魯提醒我們:每天吃的早餐,早已累積了百年各國文化精萃! 俗話說得好:「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天當中最重要的一餐,就是早餐了。不僅滿足口腹之欲,還是一日美好的開端。 早餐可簡單、可複雜、可華麗、可樸實,端視享用之人的喜好與需求。多數饕客在乎的是早餐好不好吃、去哪裡買、怎麼做?意在滿足填飽肚腹的物質需求,但你可曾想過,今日我們桌上的一份早餐,是積累了百年、來自各國的文化精華。 早餐其實顛覆了飲食史,擁有開創嶄新世界的力量,在短短幾百年間橫掃了歐亞大陸,成為許多人一早的精緻享受。特別在歐洲,早餐的形成與航海時代商船貿易的發達息息相關,成了展示外貿成果與新潮食品的最好舞台,其食材的演變與人們重視它的程度,在在顯示它跨越了物的界線,漸漸轉化為一種文化現象,且是令人驚異的跨文化融合。 當你坐在路邊早餐店的一角,享用著咖啡、火腿蛋土司與沙拉,享用著一天之始的明媚時,不妨想想:咖啡是怎麼傳進來的?土司是什麼時候開始占據我們的餐桌?沙拉又怎麼會成為健康的代表食品?就會發現,一張小小餐桌上的食物就像聯合國,而你正站在歷史的發展洪流中,帶著新文化向前邁進。 在《百年早餐史:現代人最重要的晨間革命,可可、咖啡與糖霜編織而成的芬芳記憶》一書裡,作者克里斯穹‧葛塔魯除了直向梳理早餐演變的歷史,還縱向包攬了地域發展、產業、運輸等的演進,以地理學家的獨到眼光,帶領我們看各個異域間的交流如何轉變固有的習慣,而這些習慣又如何內化,逐漸成為生活不可分割的文化。 「每個人都知道天天吃的早餐,因為太過熟悉了,以至於沒想過該去深入了解它長達三世紀的歷史!」 一旦明白了其中奧妙,早晨的餐桌就是精采又多元的文化共和國。每一種組合都是創新,每一次入口都是顛覆。

79 特價27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百年早餐史

聯經  出版
2018/07/19 出版

從吃早餐的小歷史,到飲食文化塑造現代文明的大歷史 就讓世界甦醒的味道──早餐!縈繞百年的文化美味,喚醒精氣神,滿足文化之欲 法國聖迪耶國際地理節獎、2008年聖德尼獎得主克里斯穹‧葛塔魯提醒我們:每天吃的早餐,早已累積了百年各國文化精萃! 俗話說得好:「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天當中最重要的一餐,就是早餐了。不僅滿足口腹之欲,還是一日美好的開端。 早餐可簡單、可複雜、可華麗、可樸實,端視享用之人的喜好與需求。多數饕客在乎的是早餐好不好吃、去哪裡買、怎麼做?意在滿足填飽肚腹的物質需求,但你可曾想過,今日我們桌上的一份早餐,是積累了百年、來自各國的文化精華。 早餐其實顛覆了飲食史,擁有開創嶄新世界的力量,在短短幾百年間橫掃了歐亞大陸,成為許多人一早的精緻享受。特別在歐洲,早餐的形成與航海時代商船貿易的發達息息相關,成了展示外貿成果與新潮食品的最好舞台,其食材的演變與人們重視它的程度,在在顯示它跨越了物的界線,漸漸轉化為一種文化現象,且是令人驚異的跨文化融合。 當你坐在路邊早餐店的一角,享用著咖啡、火腿蛋土司與沙拉,享用著一天之始的明媚時,不妨想想:咖啡是怎麼傳進來的?土司是什麼時候開始占據我們的餐桌?沙拉又怎麼會成為健康的代表食品?就會發現,一張小小餐桌上的食物就像聯合國,而你正站在歷史的發展洪流中,帶著新文化向前邁進。 在《百年早餐史:現代人最重要的晨間革命,可可、咖啡與糖霜編織而成的芬芳記憶》一書裡,作者克里斯穹‧葛塔魯除了直向梳理早餐演變的歷史,還縱向包攬了地域發展、產業、運輸等的演進,以地理學家的獨到眼光,帶領我們看各個異域間的交流如何轉變固有的習慣,而這些習慣又如何內化,逐漸成為生活不可分割的文化。 「每個人都知道天天吃的早餐,因為太過熟悉了,以至於沒想過該去深入了解它長達三世紀的歷史!」 一旦明白了其中奧妙,早晨的餐桌就是精采又多元的文化共和國。每一種組合都是創新,每一次入口都是顛覆。

特價228
電子書
下次再買

臺味:從番薯糜到紅蟳米糕(二版)

陳靜宜  著
聯經  出版
2018/06/22 出版

臺味,記憶所有臺灣人的共同味道。 臺菜是臺灣的產物 代表了發生在這塊土地上的人、事、物及歷史  到了臺菜餐廳翻開菜單,看到琳瑯滿目的菜名,你知道這些菜與臺灣有甚麼連結嗎?該跟外國友人如何介紹臺菜呢?   烏魚子細緻的顆粒感、鹹鹹香香,真耐人尋味,但為甚麼漁民捕烏魚要先辦「烏魚貸款」?有了國光石化,可能使我們無法吃到美味的蔭豉蚵仔?紅蟳米糕的蟳殼朝裡或朝外,各說明了甚麼?酒家菜裡為什麼會發明出「炸冰塊」的菜色?   食物是流動的,菜色也是流動的,隨著時空更替而有了不同版本,移動它的是人,看到了誰手上,就用自己的方式出牌。 本書特色 1. 透過菜色說明食物在臺灣的經歷與地方性 2. 名廚現身說法教撇步 3. 精美圖片+食譜步驟 4. 隨書附贈:臺味俚語手冊、臺北福華大飯店優惠券(即日起~2012/4/30止)

79 特價3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蘇格蘭威士忌:品飲與風味指南

王鵬  著
聯經  出版
2018/05/08 出版

華人世界第一本全方位視角的蘇格蘭威士忌專書! 國際評審王鵬重磅新作 以品飲、風味為主軸,探索歷史人文、原料製程與產業經營,如何形塑當今威士忌的風味樣貌。 PartⅠ酒杯裡的風味世界 藉由豐富的酒類專業品評與教學經驗,王鵬指出烈酒品飲的獨特之處與關鍵訣竅,針對蘇格蘭威士忌的風味特性,深入解說品飲操作技巧、周邊相關實務與評述方法。本單元內容包括自我訓練方法建議、感官生理與風味互動機制、風味化學與術語分析,幫助建立酒類品評活動不可或缺的穩固基礎。 PartⅡ酒瓶裡的人文史地 以人文史地為經,以風味特徵為緯,並從語言文化角度,深入蘇格蘭威士忌的文化肌理,認識蒸餾廠命名緣由、威士忌形態種類,以及風味演變的原因與意義。王鵬以市面上常見的百餘種酒款作為範例,提供詳盡的品飲筆記與風味分析,不僅是讀者的風味嚮導與伴飲讀物,也為風味尋根預作準備。 PartⅢ 酒廠裡的複雜機制 走進大麥田、泥煤地與橡樹林,穿梭麥芽廠、製桶廠與蒸餾廠,帶領讀者踏上風味尋根之旅,一窺製酒工藝的複雜與奧秘。從糖化發酵、蒸餾工序,乃至桶陳培養、調配裝瓶,製酒原理與程序相同,但細節操作與廠區潛力都不一樣。同時,近距離觀察生產環節差異如何影響風味品質,形塑廠區風格與品牌特性。

79 特價102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蘇格蘭威士忌:品飲與風味指南

王鵬  著
聯經  出版
2018/05/08 出版

華人世界第一本全方位視角的蘇格蘭威士忌專書! 國際評審王鵬重磅新作 以品飲、風味為主軸,探索歷史人文、原料製程與產業經營,如何形塑當今威士忌的風味樣貌。 PartⅠ酒杯裡的風味世界 藉由豐富的酒類專業品評與教學經驗,王鵬指出烈酒品飲的獨特之處與關鍵訣竅,針對蘇格蘭威士忌的風味特性,深入解說品飲操作技巧、周邊相關實務與評述方法。本單元內容包括自我訓練方法建議、感官生理與風味互動機制、風味化學與術語分析,幫助建立酒類品評活動不可或缺的穩固基礎。 PartⅡ酒瓶裡的人文史地 以人文史地為經,以風味特徵為緯,並從語言文化角度,深入蘇格蘭威士忌的文化肌理,認識蒸餾廠命名緣由、威士忌形態種類,以及風味演變的原因與意義。王鵬以市面上常見的百餘種酒款作為範例,提供詳盡的品飲筆記與風味分析,不僅是讀者的風味嚮導與伴飲讀物,也為風味尋根預作準備。 PartⅢ 酒廠裡的複雜機制 走進大麥田、泥煤地與橡樹林,穿梭麥芽廠、製桶廠與蒸餾廠,帶領讀者踏上風味尋根之旅,一窺製酒工藝的複雜與奧秘。從糖化發酵、蒸餾工序,乃至桶陳培養、調配裝瓶,製酒原理與程序相同,但細節操作與廠區潛力都不一樣。同時,近距離觀察生產環節差異如何影響風味品質,形塑廠區風格與品牌特性。

特價845
電子書
下次再買

啊,這味道:深入馬來西亞市井巷弄,嚐一口有情有味華人小吃

陳靜宜  著
聯經  出版
2018/04/27 出版

全臺灣第一本馬來西亞華人飲食文化專書! 肉骨茶、海南雞飯、福建薄餅……這味道,是記憶中似曾相識的美味,也是華人魂牽夢縈的原鄉況味。 早年華人移民東南亞的人數眾多,源自於原鄉的飲食也跟著開枝散葉,馬來西亞有的城市仍保留著華人傳統飲食,也有與當地飲食融合後產生的特色飲食。 儘管我們樂於享受馬來西亞的美食,對於大馬食材與飲食文化卻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例如肉骨茶的「茶」不是源自「茶葉」而是「人名」,那麼為什麼這道菜要叫做「肉骨茶」?又如提到「海南雞飯」,我們腦海裡往往第一個聯想到新加坡,殊不知它其實源自大馬;而在地的海南咖啡都會附上一根中式調羹,究竟所為何來?福建麵與一代歌后鄧麗君之間又有什麼不為人知的軼事? 作者陳靜宜受大馬知名飲食作家林金城啟發,長期鑽研馬來西亞飲食文化,每每遠赴吉隆坡、怡保、麻六甲、檳城等地,親自品嚐各式華人美食,採訪其人其店,記錄「吃一次少一次」的道地小吃。她以馬來西亞的人和食物為主軸,囊括福建、潮州、廣東系的經典小吃,如福建薄餅、肉骨茶、海南雞飯、廣東豬腸粉、潮州炒粿條、華人沙嗲等。寫馬來西亞食物激盪出的辛甘鹹香,也寫背後的華工歷史與庶民文化;寫馬來西亞小吃的誕生與淵源,也寫老店與老時代的軼聞野史,大馬風味盡在筆下、在書中,進而瀰漫在空氣裡,使讀者隨之勾起食欲與玩興,更為馬來西亞的飲食做了精采的見證。

79 特價37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啊,這味道:深入馬來西亞市井巷弄,嚐一口有情有味華人小吃

陳靜宜  著
聯經  出版
2018/04/27 出版

全臺灣第一本馬來西亞華人飲食文化專書! 肉骨茶、海南雞飯、福建薄餅……這味道,是記憶中似曾相識的美味,也是華人魂牽夢縈的原鄉況味。 早年華人移民東南亞的人數眾多,源自於原鄉的飲食也跟著開枝散葉,馬來西亞有的城市仍保留著華人傳統飲食,也有與當地飲食融合後產生的特色飲食。 儘管我們樂於享受馬來西亞的美食,對於大馬食材與飲食文化卻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例如肉骨茶的「茶」不是源自「茶葉」而是「人名」,那麼為什麼這道菜要叫做「肉骨茶」?又如提到「海南雞飯」,我們腦海裡往往第一個聯想到新加坡,殊不知它其實源自大馬;而在地的海南咖啡都會附上一根中式調羹,究竟所為何來?福建麵與一代歌后鄧麗君之間又有什麼不為人知的軼事? 作者陳靜宜受大馬知名飲食作家林金城啟發,長期鑽研馬來西亞飲食文化,每每遠赴吉隆坡、怡保、麻六甲、檳城等地,親自品嚐各式華人美食,採訪其人其店,記錄「吃一次少一次」的道地小吃。她以馬來西亞的人和食物為主軸,囊括福建、潮州、廣東系的經典小吃,如福建薄餅、肉骨茶、海南雞飯、廣東豬腸粉、潮州炒粿條、華人沙嗲等。寫馬來西亞食物激盪出的辛甘鹹香,也寫背後的華工歷史與庶民文化;寫馬來西亞小吃的誕生與淵源,也寫老店與老時代的軼聞野史,大馬風味盡在筆下、在書中,進而瀰漫在空氣裡,使讀者隨之勾起食欲與玩興,更為馬來西亞的飲食做了精采的見證。

特價312
電子書
下次再買

四葉飲食指南

聯經  出版
2017/11/01 出版

設想一下有一天全世界的人都接受了全株飲食。那時數十億的做為人類肉食的牲畜不再存在。所有的名廚皆致力於發展以植物為本的菜譜,並於米其林及機卡特指南上發表?! 人們不再擔心食物不足,而且慢性疾病也幾乎絕跡!這下子健康保健的費用大幅下滑,由原來的20% 的國家產值一下子降到4%!知名醫學院所開設的課程也由疾病控管改變為健康倡導。而主要的醫療花費都專注於出生前照顧、傷殘康復及修復及美容醫學。癌症掃描測試不再需要,因為癌症發生率近於零。水資源和食物足夠供養地球上的生物,因為使用率和自然修補的能力沒有衝突。人口的成長也達到一個可以永續的地步,人類不再依靠化石燃料。世界和平處處可及,人類生活品質大幅提高,因為原來用在健康保健,極端不符效率的飲食方式及戰爭的巨量資金現在可以用在消除貧困,解決饑荒及消除文盲等事情上,人類和自然共處的和諧和平終於降臨。

79 特價19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台灣茶器(二版)

吳德亮  著
聯經  出版
2017/09/29 出版

全球第一本 深入瞭解台灣當代茶器、品茗、收藏、鑑賞以及泡好茶的經典鉅作 從茶壺、茶海、蓋杯、茶碗、壺承、茶船、茶倉、茶餾, 到茶杯、杯托、茶則、茶匙、茶荷、茶寵,以及炫燦奪目的現代天目等。 包括陶瓷、金屬、石雕、玻璃等茶器以及各種成形方式, 吳德亮《台灣茶器》一次為你完整收入、評析、解說, 是你深入瞭解台灣當代茶器、品茗、收藏、鑑賞 以及泡好茶的最經典鉅作。 台灣茶器起步雖晚,卻因為許多藝術家的競相投入,茶藝與現代陶藝兩種文化相互激盪交融,而能在21世紀的今天,無論在材質突破、造型創意、實用功能、釉色表現與產業行銷等,都有令人刮目相看的表現。 1980年代以後的台灣,受到茶藝文化蓬勃發展的激勵影響,加上茶人與文化人不斷腦力激盪與創意研發,茶器除了用途種類早已無限擴充至數十種以上,素材的選擇更大膽顛覆傳統,從陶、瓷、玻璃、銀器、竹器、木器、玉器、水晶,至錫、銅、生鐵、不銹鋼等重金屬等,不斷交互運用及實驗;彼此競豔的造型或色彩、功能等表現更是各具巧思、超乎想像。不僅呈現唐宋以來的最顛峰,並在兩岸與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等地發光發熱,將台灣豐富的茶文化帶向全世界。 要全盤深入台灣的茶器談何容易?喝茶二十年來,我除了不斷嘗試比較各種茶器的優劣特色,還要從博物館尋找先賢創作的蛛絲馬跡,拜訪前輩一路走來的艱辛歷程。 近十多年來更陸續深入採訪台灣各地的茶器創作人,從台灣頭北海岸石門的章格銘,到台灣尾屏東的詹文政、六龜土石流重災區的李懷錦,還有東台灣的黃櫳賢等,總共拜訪了七、八十位藝術家與相關業者,希望盡可能為壺藝家們300多件作品的特色畫龍點睛。 ──德亮

79 特價43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台灣人文茶器(二版)

吳德亮  著
聯經  出版
2017/09/29 出版

茶葉達人阿亮繼《台灣茶器》後又一力作涵蓋台灣老、中、青三代茶器藝術家從陶、瓷、炻器到金、銀、銅、漆等茶器熔傳統與創新於一爐,集藝術與實用之大成呈現台灣茶器豐富多樣的人文風貌!清朝中葉,由於陳曼生等文士先賢的投入,宜興壺終能脫胎換骨,從單純的工藝躍升到藝術創作的層次。台灣現代茶器也由於文人的參與或人文思考的注入,運用不同的媒材傳達、彰顯個人的文士趣味,作品且更具原創性、內涵、美感與實驗精神,因此能在短短二十年間迅速崛起而大放異彩,並閃耀國際舞台,成為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融合了藝術美感、人文思維與歷史情懷的台灣各式茶器,二十年來在全球市場上的收藏價值與日俱增,為台灣在茶的世界中開疆拓土,令人刮目相看。

79 特價43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香料共和國:從洋茴香到鬱金,打開A-Z的味覺秘語

聯經  出版
2017/08/17 出版

從中世紀至今的香料史和廚房烹飪史! 香料,讓你身心和味蕾都歡欣鼓舞,為你勾勒世界的版圖! 埃及艷后為什麼以番紅花和馬奶沐浴? 十八世紀的苦艾酒為什麼會讓人充滿幻覺? 在遙遠印尼島嶼上收獲的丁香如何進入古敘利亞的廚房? 每一間廚房幾乎都含有一瓶丁香或幾根肉桂棒, 每一道菜都免不了加一點孜然或辣椒, 香料的意義與人類永遠同在,它們的名字留下了言語的辛香, 呼應了多姿多彩豐富又重要的過往,教人驚喜不已。 在約翰‧歐康奈活色生香的說明中,你將津津有味地消化香料大餐。 香料是稀世珍品,既熟悉又奇特,加在我們最愛的菜餚中安慰我們,同時又能激起我們對天涯海角異國風味、阿拉伯市集、貿易風、殖民地和大筆財富的遐想。 英國知名飲食文化作家約翰‧歐康奈在《香料共和國:從洋茴香到鬱金,打開A-Z的味覺秘語》一書裡,帶領讀者從歷史、藝術、宗教、醫學、文化、科學等各種角度來認識香料的特性、藥效、神奇的魔力,以及藏在廚房食物櫃與珍貴秘製食譜背後的迷人故事。他細訴窮畢生之力的熱愛,教人食指大動! 《香料共和國》呈現了許多美食作家不同的聲音。作者約翰‧歐康奈在說明每一種香料之時,闡述它的植物背景、歷史的意涵,以及在烹調上的應用。他的使命是綜合所有香料的大全,說一系列發人深省的有趣故事,說明香料在開發現代世界的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79 特價35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天蘭尋味:胡天蘭的美味點評101

胡天蘭  著
聯經  出版
2017/08/17 出版

台灣飲食界滅絕師太 睽違7年再出手 胡天蘭最精準、最有味道的美食品評! 嚴選101家不可多得的在地美食, 琳瑯滿目,包羅萬象,錯過哪一樣都可惜! 美食家胡天蘭從台灣頭到台灣尾,踏遍寶島南北,精選101家特色美食,除了《商業周刊》近70篇專欄集結,更加上30餘篇未曾曝光新章,帶你透過文字先嚐為快!新作《天蘭尋味:胡天蘭的美味點評101》,從超人氣餐點到隱藏版美食,囊括小吃、咖啡、台菜、粵菜、客家菜、江浙菜、日本料理與西餐,有全台第一的鐵板燒、總鋪師掛保證的無菜單料理、更有原汁原味的異國美食、搭配無敵海景的超值簡餐,讓人不吃則已,一吃上癮,絕對要食之而後快! 這一回,胡天蘭不辣嘴、不毒舌,而是透過敏銳的味蕾與寫意的文字記錄每一家店的可看、可吃之處,讓人食指大動、垂涎欲滴! 比如看似簡單的包子裡,「上選的木耳絲無泥漬無頭渣,與爽脆甘甜的荸薺與四季豆為餡,剝開四季豆包,飄緲煙氣間,碧綠如茵的田園似是整片」; 而有別於尋常的滷肉飯,冬瓜飯同樣有著質樸的古早味,「豬後腿肉以蛋汁攪拌、絞細,置於冰箱冷藏一段時間便能產生黏性,此時加上鹹冬瓜、醬油、胡椒粉調味,待熱水燒滾,一坨一坨陸續下水;煮鹹冬瓜肉,火候必須十分精確,大火肉易散,小火湯汁濁,唯有中火才能燒出不柴不澀、軟滑順口的口感」; 又或者一雙彈鋼琴的手不僅俐落地包起了餃子,更是一雙煮湯的快手:「一碗好的酸辣湯,除了勾芡濃度恰當,木耳爽脆等要求外,打散的鵝黃色蛋花,還得浮雲片片漂於湯面,用最新鮮的健康雞蛋做酸辣湯,視覺味覺雙享受」; 而又有誰想到在雲林虎尾也品嚐得到精緻的歐洲皇室下午茶:「外型有如絲絨抱枕般華麗的玫瑰覆盆子荔枝巴法華絲小蛋糕,夾層分別是巴法華絲幕斯及海綿蛋糕體,夾著荔枝、覆盆子的果香與玫瑰花香,巴法華絲酸甜適中,佐以法國生產的歌劇茶最對味。」

79 特價35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香料共和國:從洋茴香到鬱金,打開A-Z的味覺秘語

聯經  出版
2017/08/17 出版

從中世紀至今的香料史和廚房烹飪史! 香料,讓你身心和味蕾都歡欣鼓舞,為你勾勒世界的版圖! 埃及艷后為什麼以番紅花和馬奶沐浴? 十八世紀的苦艾酒為什麼會讓人充滿幻覺? 在遙遠印尼島嶼上收獲的丁香如何進入古敘利亞的廚房? 每一間廚房幾乎都含有一瓶丁香或幾根肉桂棒, 每一道菜都免不了加一點孜然或辣椒, 香料的意義與人類永遠同在,它們的名字留下了言語的辛香, 呼應了多姿多彩豐富又重要的過往,教人驚喜不已。 在約翰‧歐康奈活色生香的說明中,你將津津有味地消化香料大餐。 香料是稀世珍品,既熟悉又奇特,加在我們最愛的菜餚中安慰我們,同時又能激起我們對天涯海角異國風味、阿拉伯市集、貿易風、殖民地和大筆財富的遐想。 英國知名飲食文化作家約翰‧歐康奈在《香料共和國:從洋茴香到鬱金,打開A-Z的味覺秘語》一書裡,帶領讀者從歷史、藝術、宗教、醫學、文化、科學等各種角度來認識香料的特性、藥效、神奇的魔力,以及藏在廚房食物櫃與珍貴秘製食譜背後的迷人故事。他細訴窮畢生之力的熱愛,教人食指大動! 《香料共和國》呈現了許多美食作家不同的聲音。作者約翰‧歐康奈在說明每一種香料之時,闡述它的植物背景、歷史的意涵,以及在烹調上的應用。他的使命是綜合所有香料的大全,說一系列發人深省的有趣故事,說明香料在開發現代世界的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特價293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天蘭尋味:胡天蘭的美味點評101

胡天蘭  著
聯經  出版
2017/08/17 出版

台灣飲食界滅絕師太 睽違7年再出手 胡天蘭最精準、最有味道的美食品評! 嚴選101家不可多得的在地美食, 琳瑯滿目,包羅萬象,錯過哪一樣都可惜! 美食家胡天蘭從台灣頭到台灣尾,踏遍寶島南北,精選101家特色美食,除了《商業周刊》近70篇專欄集結,更加上30餘篇未曾曝光新章,帶你透過文字先嚐為快!新作《天蘭尋味:胡天蘭的美味點評101》,從超人氣餐點到隱藏版美食,囊括小吃、咖啡、台菜、粵菜、客家菜、江浙菜、日本料理與西餐,有全台第一的鐵板燒、總鋪師掛保證的無菜單料理、更有原汁原味的異國美食、搭配無敵海景的超值簡餐,讓人不吃則已,一吃上癮,絕對要食之而後快! 這一回,胡天蘭不辣嘴、不毒舌,而是透過敏銳的味蕾與寫意的文字記錄每一家店的可看、可吃之處,讓人食指大動、垂涎欲滴! 比如看似簡單的包子裡,「上選的木耳絲無泥漬無頭渣,與爽脆甘甜的荸薺與四季豆為餡,剝開四季豆包,飄緲煙氣間,碧綠如茵的田園似是整片」; 而有別於尋常的滷肉飯,冬瓜飯同樣有著質樸的古早味,「豬後腿肉以蛋汁攪拌、絞細,置於冰箱冷藏一段時間便能產生黏性,此時加上鹹冬瓜、醬油、胡椒粉調味,待熱水燒滾,一坨一坨陸續下水;煮鹹冬瓜肉,火候必須十分精確,大火肉易散,小火湯汁濁,唯有中火才能燒出不柴不澀、軟滑順口的口感」; 又或者一雙彈鋼琴的手不僅俐落地包起了餃子,更是一雙煮湯的快手:「一碗好的酸辣湯,除了勾芡濃度恰當,木耳爽脆等要求外,打散的鵝黃色蛋花,還得浮雲片片漂於湯面,用最新鮮的健康雞蛋做酸辣湯,視覺味覺雙享受」; 而又有誰想到在雲林虎尾也品嚐得到精緻的歐洲皇室下午茶:「外型有如絲絨抱枕般華麗的玫瑰覆盆子荔枝巴法華絲小蛋糕,夾層分別是巴法華絲幕斯及海綿蛋糕體,夾著荔枝、覆盆子的果香與玫瑰花香,巴法華絲酸甜適中,佐以法國生產的歌劇茶最對味。」

特價299
電子書
下次再買

火頭工說麵包、做麵包、吃麵包

吳家麟  著
聯經  出版
2017/04/17 出版

華人世界的頂尖工藝麵包師火頭工 重現古老單純的麥香,追尋最有臺灣味的臺灣麵包! 麵包的製作有理性有感性, 整個神奇的製作過程是藝術、科學、熱誠及愛的結合所造就出來的。 火頭工吳家麟鑽研臺灣食材、深入烘焙理論, 以工藝麵包師的精神, 複刻古老的老麵技術,回歸原始自然又豐富的傳統麵包製作方式。 《火頭工說麵包、做麵包、吃麵包》作者火頭工吳家麟念的是物理和管理, 擁有追根究柢的科學家性格, 他深入了解麵包的材料、技術、理論和人文, 追尋工藝麵包師的精神、打造臺灣麵包的新天地! 在《火頭工說麵包、做麵包、吃麵包》一書裡,作者火頭工主張不使用人工添加物、用低溫長時間自然發酵的方式製作麵包,並且以麵包、分享、在地化三元素致力於推廣社群支持麵包店(Community Supported Bakery),以麵包店為中心擔任小農和消費者之間的橋梁。 火頭工「說麵包」主要從歷史的角度看麵包的演進,用淺顯的敘述方式說明麵包烘焙的歷史、製作過程,以及恪守與在地社區合作的重要性。他追溯麵包的起源到古埃及時代,並提供有關酵母、酶素、麩質、蛋白質、澱粉及烘焙過程的大量資訊,幫助讀者們理解真正的手作麵包和一般商業麵包的不同,讓大家可以輕易了解麵包的來龍去脈。 火頭工「做麵包」的重點在強調低溫長時間自然發酵法,尊重傳統而不排斥現代科技,並提供15種麵包的配方作爲參考。他打麵糰攪拌幾分鐘、溫度幾度,都非常精準,然而每天的溫度、濕度不同,每一種麵粉特性不同,企圖用一個公式套用是行不通的。打麵糰需要管理的不是時間溫度,而是依照麵包師傅對一個麵糰的詮釋去管理麵糰需要攪拌的程度。麵包師傅需要以一個藝術工作者的態度,把每一天的麵包都當成藝術作品去呈現。 火頭工「吃麵包」從飲食文化的角度看臺灣麵包的發展。近幾年來食安風暴不斷,單純老麵發酵的歐式麵包越來越被重視,如何發展出「臺灣麵包」進入午晚餐桌,和米飯、麵條爭一席之地、做出臺灣風格的麵包,是火頭工吳家麟在《火頭工說麵包、做麵包、吃麵包》書裡不斷思考、努力實現的課題。

79 特價3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火工頭說麵包、吃麵包、做麵包

吳家麟  著
聯經  出版
2017/04/17 出版

華人世界的頂尖工藝麵包師火頭工 重現古老單純的麥香,追尋最有臺灣味的臺灣麵包! 麵包的製作有理性有感性, 整個神奇的製作過程是藝術、科學、熱誠及愛的結合所造就出來的。 火頭工吳家麟鑽研臺灣食材、深入烘焙理論, 以工藝麵包師的精神, 複刻古老的老麵技術,回歸原始自然又豐富的傳統麵包製作方式。 《火頭工說麵包、做麵包、吃麵包》作者火頭工吳家麟念的是物理和管理, 擁有追根究柢的科學家性格, 他深入了解麵包的材料、技術、理論和人文, 追尋工藝麵包師的精神、打造臺灣麵包的新天地! 在《火頭工說麵包、做麵包、吃麵包》一書裡,作者火頭工主張不使用人工添加物、用低溫長時間自然發酵的方式製作麵包,並且以麵包、分享、在地化三元素致力於推廣社群支持麵包店(Community Supported Bakery),以麵包店為中心擔任小農和消費者之間的橋梁。 火頭工「說麵包」主要從歷史的角度看麵包的演進,用淺顯的敘述方式說明麵包烘焙的歷史、製作過程,以及恪守與在地社區合作的重要性。他追溯麵包的起源到古埃及時代,並提供有關酵母、酶素、麩質、蛋白質、澱粉及烘焙過程的大量資訊,幫助讀者們理解真正的手作麵包和一般商業麵包的不同,讓大家可以輕易了解麵包的來龍去脈。 火頭工「做麵包」的重點在強調低溫長時間自然發酵法,尊重傳統而不排斥現代科技,並提供15種麵包的配方作爲參考。他打麵糰攪拌幾分鐘、溫度幾度,都非常精準,然而每天的溫度、濕度不同,每一種麵粉特性不同,企圖用一個公式套用是行不通的。打麵糰需要管理的不是時間溫度,而是依照麵包師傅對一個麵糰的詮釋去管理麵糰需要攪拌的程度。麵包師傅需要以一個藝術工作者的態度,把每一天的麵包都當成藝術作品去呈現。 火頭工「吃麵包」從飲食文化的角度看臺灣麵包的發展。近幾年來食安風暴不斷,單純老麵發酵的歐式麵包越來越被重視,如何發展出「臺灣麵包」進入午晚餐桌,和米飯、麵條爭一席之地、做出臺灣風格的麵包,是火頭工吳家麟在《火頭工說麵包、做麵包、吃麵包》書裡不斷思考、努力實現的課題。

特價273
電子書
下次再買

戲說六大茶類

吳德亮  著
聯經  出版
2017/01/16 出版

多重身分的詩人藝術家、茶葉達人阿亮,深入兩岸與世界各大茶區 走過八十萬里茶和瀹,十多年披星戴月記錄的精彩圖文, 用說故事的方式一次完整呈現,讓你輕鬆認識全球所有茶類。 茶葉的種類到底有多少? 不僅一般消費者無法搞懂,即便專業的茶農或茶商一時也很難說個明白。 經過三千多年來不斷發展與演進,喜愛喝茶的中國人 終究以乾茶顏色為主軸,或因加工製造方法及發酵程度的不同, 將茶葉區分為綠茶、白茶、黃茶、青茶、紅茶、黑茶等六大類。 茶葉達人阿亮在《戲說六大茶類》一書裡,詳細介紹六大茶類 分析氣候風土,細數人文掌故 踏遍大江南北,嘗遍各地好茶 是讀者們不容錯過的最新力作! 《戲說六大茶類》分門別類細數全球六大類名茶,包括綠茶、白茶、黃茶、青茶、紅茶與黑茶,不僅逐一介紹其典故源起與生長環境,更詳述色澤氣味與發展現況。 其中綠茶(Green Tea)是不經發酵,逕行加熱處理的「炒菁」或「蒸菁」茶類,前者包括龍井、碧螺春、六安瓜片等;後者則有日本的玉露、煎茶、玄米茶等;所謂「清湯綠葉」,二者均具有天然清香、茶湯碧綠等特色,如以玻璃壺沖泡更可以表現茶湯的顏色與葉形。由於茶葉加熱後不經發酵便進行揉捻乾燥,葉綠色澤得以保存,據說也最能留住茶葉中的「兒茶素」,因此近年學者專家紛紛發表專論,認為常飲能防老、抗氧化,甚至還有防癌的功效。 而白茶(White Tea)屬輕度發酵的茶,發酵度約五─十%。它在加工時不炒不揉,只將細嫩且葉背滿布茸毛的茶葉曬乾或用文火烘乾,乾茶外觀因而滿披白毫、型態自然。台灣目前除花蓮舞鶴茶區有少量白牡丹的產製外,大多來自中國福建,以銀針白毫最為著名。 黃茶(Yellow Tea)則是微發酵的茶,發酵度約十─二十%,由於芽葉茸毛披身、金黃明亮,而有「金鑲玉」的美稱。在製茶過程中,經過悶堆渥黃,因而形成黃葉黃湯的茶種。不過由於台灣尚無「悶堆渥黃」的技術,因而幾乎沒有任何產製。代表茶品有中國湖南的君山銀針、安徽六安的霍山黃芽、四川雅安的蒙頂黃芽等。 至於青茶(Blue Tea)即俗稱的烏龍茶,屬部分發酵茶,發酵度介於綠茶與紅茶之間,並依茶品不同而有十五─八十五%的極大落差:如輕發酵的文山包種茶或高山茶(十五─二十%)、中發酵的凍頂茶(二十─三十五%)、重發酵的鐵觀音(四十─五十%),以及發酵程度更重的白毫烏龍(六十─七十五%)與紅烏龍(八十五─九十%)等。半發酵茶在台灣學界大多稱為「包種茶」,而今日風行台灣的烏龍茶,則是「半球型包種茶」的俗稱,有別於「條型」的文山包種茶,以及「球型包種茶」的鐵觀音。 而紅茶(Black Tea)是一種全發酵茶,發酵度在九十五%以上,是當今全球產量最多的茶類,也是全世界僅次於白開水而排名第二普及的飲料,占全球茶葉總產量的七成以上。好的紅茶外觀色澤呈烏黑帶光澤,湯色紅艷透明、滋味醇厚。而與其他茶類最大的不同,就在於紅茶是最具「包容性」和「變化多端」的茶類,可以添加研製成各式加味紅茶,如檸檬紅茶、麥香紅茶、泡沬紅茶,以及近年紅透半邊天的「珍珠奶茶」等。知名茶品則有日月潭紅茶、花蓮蜜香紅茶、祁門紅茶、斯里蘭卡烏巴紅茶、印度大吉嶺紅茶等。 黑茶(Dark Tea)則屬後發酵茶,發酵度約八十%。最常見的就是以雲南大葉種茶樹為原料、大多壓製為成團成餅的緊壓「普洱茶」,少數為散茶,經十數年甚至數十年悠悠歲月「陳化」而成。由於發酵時間較長,因此葉色多呈暗褐色,風味圓融醇厚(詳見吳德亮著《普洱藏茶》一書/聯經)。此外,著名的黑茶還包括湖南安化的黑茶(含千兩茶、黑磚茶、花磚茶、茯茶等)、廣西梧州的六堡茶、陝西咸陽的茯茶、安徽祁門蘆溪的六安籃茶等。 要學會喝茶,請聽阿亮大師細說從頭、歷歷數來,讓你更了解茶葉種類,不只懂得喝茶,更懂得喝好茶!

79 特價59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南記行的乾貨傳奇

邱明琴  著
聯經  出版
2015/06/12 出版

第一本關於華人日常乾貨食材的書!   從「南記行」乾貨店、認識乾貨、家族乾貨食譜三個層次, 探索往昔生活中的一段真實故事, 瞭解民國20至90年代台灣一個家族與乾貨 在時代的進程中與時俱變的過程。 這本書不只有滄海桑田,也深藏引人回顧追尋最甜美的滋味。   位於東門市場的「南記行」(民國26~98年)曾經是新竹最大的乾貨店,客源擴及整個台灣中北部,兩代老闆踏實經營,真誠待客,至今仍有不少人念念不忘。   作者邱明琴在《南記行的乾貨傳奇》裡,以孩提時的眼光觀察大人生意往來的人情世故、店裡店外的繁雜瑣事,南記行的招牌商品,以及當時地方上常光顧的客人、名人(如演員盧碧雲、趙樹海的家人、黑貓中隊的李崇善中校、空軍基地的眷屬、光復路眷村的將領夫人們……),呈現台灣經濟起飛年代的人文風情。她也以作為乾貨店家族的一份子,逐一介紹了皮蛋、黑木耳、白木耳、蓮子、金針、海參、蹄筋、冬粉、香菇、魚皮、魚翅、海蜇、腰果、核桃、黑白芝麻、松子花椒、八角、桂皮、胡椒新竹米粉……等等的挑選、保存與烹調之道,讓大家重新瞭解乾貨也可以處理成日常美食。   乾貨店往來的客戶群少不了各路菜系的大廚,作者邱明琴的阿嬤、媽媽、大嫂除了一身手藝,也常與飯店大廚交流、學習而鍛鍊出個人的招牌菜。本書末精采收錄利用乾貨烹調的24道好菜與讀者分享。例如,阿嬤的韭菜芋包、媽媽的魷魚螺肉蒜鍋、大嫂的炒米粉、邱明琴的翡翠烏魚子拼盤。從這些美食,讀者彷彿可以聞到邱家「南記行」撲鼻而來的乾貨味道,也依稀能聽到舊市場裡穿梭雜沓的聲音。   本書特色   【收集了作者舊時的家族、地方黑白照片,也拍攝了珍貴的家族菜肴彩圖,重現舊日的美好光景。】

9 特價31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南記行的乾貨傳奇

邱明琴  著
聯經  出版
2015/06/12 出版

第一本關於華人日常乾貨食材的書!   從「南記行」乾貨店、認識乾貨、家族乾貨食譜三個層次, 探索往昔生活中的一段真實故事, 瞭解民國20至90年代台灣一個家族與乾貨 在時代的進程中與時俱變的過程。 這本書不只有滄海桑田,也深藏引人回顧追尋最甜美的滋味。   位於東門市場的「南記行」(民國26~98年)曾經是新竹最大的乾貨店,客源擴及整個台灣中北部,兩代老闆踏實經營,真誠待客,至今仍有不少人念念不忘。   作者邱明琴在《南記行的乾貨傳奇》裡,以孩提時的眼光觀察大人生意往來的人情世故、店裡店外的繁雜瑣事,南記行的招牌商品,以及當時地方上常光顧的客人、名人(如演員盧碧雲、趙樹海的家人、黑貓中隊的李崇善中校、空軍基地的眷屬、光復路眷村的將領夫人們……),呈現台灣經濟起飛年代的人文風情。她也以作為乾貨店家族的一份子,逐一介紹了皮蛋、黑木耳、白木耳、蓮子、金針、海參、蹄筋、冬粉、香菇、魚皮、魚翅、海蜇、腰果、核桃、黑白芝麻、松子花椒、八角、桂皮、胡椒新竹米粉……等等的挑選、保存與烹調之道,讓大家重新瞭解乾貨也可以處理成日常美食。   乾貨店往來的客戶群少不了各路菜系的大廚,作者邱明琴的阿嬤、媽媽、大嫂除了一身手藝,也常與飯店大廚交流、學習而鍛鍊出個人的招牌菜。本書末精采收錄利用乾貨烹調的24道好菜與讀者分享。例如,阿嬤的韭菜芋包、媽媽的魷魚螺肉蒜鍋、大嫂的炒米粉、邱明琴的翡翠烏魚子拼盤。從這些美食,讀者彷彿可以聞到邱家「南記行」撲鼻而來的乾貨味道,也依稀能聽到舊市場裡穿梭雜沓的聲音。   本書特色   【收集了作者舊時的家族、地方黑白照片,也拍攝了珍貴的家族菜肴彩圖,重現舊日的美好光景。】

特價228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頁數1/2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