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料理 類別 ,共計1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電子書】飲食的哲學

本事出版  出版
2023/02/20 出版

Taste 這個字,是感官裡的味覺、感受、體驗與愛好…… 也是舌尖上的「品嚐」,以及隱喻的「品味」。   什麼是好品味?什麼是壞品味? 「飲食」與「品嚐」的樂趣有什麼區別? 「慢食」的滋味與「速食」的制式口味到底誰勝誰負? 食物詐騙與真偽,你分辨得出來嗎?! 食物色情與影像力道刺激著你我的視覺感官…… 關於食譜,遵守規則與理解規則所烹調出來的實際成果會一模一樣嗎?   本書作者研究飲食的許多不同面向, 包括滋味、食譜、視覺呈現、真實性、烹飪和一些特定成分, 探索我們對這些層面的潛在認知是如何影響特定文化中的飲食體驗。 飲食是人類的根本,而不同的飲食面向會如何影響我們對自己的看法。   世界上最早的美食家之一尚.安瑟姆.布里亞-薩瓦蘭(Jean Anthelme Brillat-Savarin)說:「告訴我,你吃什麼,我就能知道你是什麼樣的人。」   薩瓦蘭對人類與食物之間的關係有著深刻的理解。 無論我們吃的是豆類和米飯、蝦和粗糧,還是牛排和馬鈴薯, 這些食物說明了我們來自哪個社會階層、生活在哪個地區、來自哪種文化。 「味覺」,深受遺傳、地區、宗教和階級的影響。   哲學家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坦率地說:「人如其食。」 費爾巴哈的觀點非常唯物主義,這表明飲食對人類的大腦健康有直接影響, 從而影響人們的思維能力,以及人們如何投資於經濟、民族主義和政府。 因為食物與人們生活中最重要的經濟商品之一是分不開的, 所以「吃」不僅是這些經濟選擇的反映,而且確實可以養活大腦。 費爾巴哈認為,糟糕的食物會產生糟糕的思想和感情。   我們用舌頭「品嚐」味道,是一種直接的味覺,也包括嗅覺和觸覺(溫度及質地); 「品嚐」可以是純粹的享樂。 「品嚐」是一種多重感官的活動,帶動舌尖上的味覺、刺激記憶的嗅覺、 感受食物的溫度,體驗口感,在在都有潛力製造強烈的歡愉。   我們對各種事物有「品味」,雖然沒有直接的感知能力, 但能夠對周圍的文化領域做出評價性判斷,包括藝術、音樂、時尚、設計或風格。 「品味」是需要教育的,真正的喜悅,唯有在你真正了解這些文化領域時,才能體會。 味覺在口中;審美情趣在心中。  

特價315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