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 書系 ,共計5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茶道精粹,茶與茶器:器隨茶變,風雅流轉,細品茶器的歷史與選擇

靜清和  著
沐燁文化  出版
2025/03/19 出版

茶器不只是器具,更是品茗文化與時代演變的縮影!茶滋於水,水藉乎器,湯成於火,如此才能成就一盞茶的色、香、味、形、韻。如何精準挑選一款合適的茶器?必須追本溯源,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飲茶之初,食飲同器隋代類書《北堂書鈔》記載:「惠帝自荊還洛,有一人持瓦盂盛茶,夜暮上至尊,飲以為佳。」瓦盂,是古代盛漿湯或食物的器皿,可能施釉也可能無釉。這不僅說明了西晉已經具有飲茶習慣,而且也證實了即使是貴為皇帝的晉惠帝,喝茶的器具也很簡陋,食飲同器,食飲不分,此時尚未出現專門的茶器。坐姿改變,器具形制相應變化西晉以後,西北少數民族進入中原,其生活方式和文化,對漢族過去的生活習慣產生巨大衝擊。受此影響,漢族傳統的低矮家具,逐漸變得高大,床榻、椅凳等坐具相繼出現。使用高大桌椅和垂足而坐的行為,深刻影響了食飲器具的發展和變革。過去的家具矮小,人們席地而坐,器具的體積往往做得較大,而且為了能夠平穩安放,器皿的底足一般選擇無釉的平底。但當需要把食飲器具擺放在較高的桌子上使用,其體積不得不比過去縮小許多。宋時點茶成風尚,紫泥新品泛春華無論是紫甌、紫盞,都明確是指宋代點飲團茶的專用黑盞,尤其是蔡襄的「兔毫紫甌新」,不就是梅堯臣詩中的「紫泥新品泛春華」嗎?當今很多人,把詩中的「紫泥」刻意解讀為紫砂,以此證明紫砂的源遠流長,這種望文生義的膚淺做法,只會貽笑大方。我們可以試想一下,假設梅堯臣把蒸青搗壓的小龍團茶,分成小塊,用尚未誕生的紫砂壺泡來喝,這個腦洞大開的穿越場景,是否令人捧腹大笑?本書特色:本書著重探討茶、飲茶方式與茶器的起源和發展歷程,並研究從新石器時代到當代,三者之間的相互影響。其中,針對各個時代進行了詳細論證和探討,對每一個觀點、每一類茶器,提出精準透澈的見解。此外,對於如何正確選擇茶器,本書亦從根本上提出了準確且極具實用性的客觀標準,希望人們能藉由適合的茶器,從而品味一款好茶的真實滋味。

79 特價45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品茗幽境,茶席窺美:插花藝術、茶道歷史、座位設計……一盞茶湯映山川,茶席之間見天地

靜清和  著
沐燁文化  出版
2025/03/12 出版

一席茶,一片幽境,在茶香與美學交融中尋得心靈的安憩。茶品味的是生態,是自然氣息的返觀內照,透過一席茶,把自己融入自然山水之中。茶席已布,賞茶、悅心、觀己、知味,讓我們且吃茶去!茶席幽境,梅花影伴茶唐宋的飲茶環境和茶席背景,已經開始注重竹林、松下、花蔭、名山、清澗等宜茶的幽境,但宋代杜耒的〈寒夜〉詩:「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卻使一彎新月和梅花的疏影橫斜,以剪影的清美蘊藉,首次映入了茶席的範圍。伴茶唯有梅花影,這一席茶吃得可謂前無古人。茶席的美與和諧,來自彼此的尊重關懷茶席上的茶杯,在開局時排列緊密整齊,既是形式美的需求,也便於席主就近分茶。茶會開始後,茶杯可以根據客人的需求,適當地分開一些距離,表現出席主對嘉賓的貼心關懷。但是作為嘉賓,也應當有自覺地維護茶席的形式美。在您品完一杯茶後,要配合一下左右客人的茶杯排列,使之盡可能整齊有序,不要過於凌亂。茶杯是茶最好、最美的嫁衣講究喝茶的人,都是一茶一杯。因為不同壁厚、不同材質、不同杯形、不同釉色、不同燒造氛圍的茶杯,會在不同層面上,深刻影響著茶湯的觀感、表現與香氣存留等等。因此,當喝茶提升到更高的雅致閒賞層面,總要為特定茶類、特定茶種,選擇搭配最能準確、精采表現它的茶杯。杯子是茶最好、最美的嫁衣。本書特色:茶席是為品茗建構的茶道美學空間,關乎人、茶、器、物、境。藉茶之「清味」,透過一席茶營造出與世俗有所分隔的生活之美。本書基於人體工學原理及實用且美的原則,詳盡介紹茶席設計。此外,亦對茶席及器具的歷史發展,進行了系統性而周延地梳理。期望透過本書能讓我們品味到一席茶的味外之味、韻外之致。

79 特價45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茶與健康,茶中有道:飲茶禁忌、品飲方式、茶的起源……品味六大茶類,探討茶文化的發展與健康價值

靜清和  著
沐燁文化  出版
2025/02/26 出版

世人只知喝茶健康,卻很少思及健康喝茶飲茶少則醒神思,多則精血虧虛,暗中傷人藉由剖析茶的本質,探究茶的品飲方式期望有助於人們從此健康喝茶不再誤入欠缺資訊的陷阱之中華佗:「苦荼久食,益意思。」茶的苦,主要是咖啡因的滋味,常飲苦寒瀉火。心主神志,心火清則頭目明,提神醒腦。特別是茶胺酸,降壓安神,有促進大腦功能和神經生長的良效。二者一陰一陽,相互抑制,共同構成陰陽平衡的兩個方面。二者共同促進思考,改善記憶力,故能「益意思」。一陰一陽之謂道,咖啡因與茶胺酸二氣相感,構成了茶之大道的物質基礎。實事求是陸羽之「調之以鹽味」我在泡茶、煮茶時,針對不同的茶類,反覆嘗試添加不同劑量的食鹽,進行過各種化學實驗,最後得出的結論是,真的無法品出令人欣喜的更新鮮的茶湯滋味。因為,對於上等的春茶,茶胺酸的含量,通常占茶葉中胺基酸總量的50%以上,是茶湯中最主要的鮮甜增味劑,很明顯是不適合加鹽的。飲茶過量傷自身,與李時珍共嘆亂象飲茶過量,茶多酚會與蛋白質發生凝固反應,與鐵發生錯合反應導致沉澱,長久下來會造成貧血現象,即是「傷營傷精,血不華色」。一方面飲茶過量,會造成營養不良;另一方面,過量的咖啡因攝取,會影響腸道內正常的鈣質吸收與鈣鹽在骨中的沉積,導致身體缺鈣或骨質疏鬆,故表現為「黃瘁痿弱」。本書特色:本書以中醫的視角進行系統性思考,透過系統性梳理歷代中醫文獻,澄清歷史迷霧,釐清茶亦食亦藥的發展脈絡,找出茶性對人體健康造成的種種影響。同時藉由探究各種品飲方式,提出了有據可查、審慎合理的健康品鑑方式與飲用標準。告訴大家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茶,如何健康地喝茶。

79 特價411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茶心路遠,茶路無盡:茶旅、茶史與茶道的知行合一,見證茶的歷史與工藝之美

靜清和  著
沐燁文化  出版
2025/02/19 出版

夫茶,以味為上,香甘重滑,為味之全。好茶的滋味,從本質上來說,一定是五味調和。透過豐富的實地探勘、大量資料數據、理性的科學解讀,本書細細追尋「好茶」究竟如何誕生,並將各色茶品分為六大類,詳盡道來各自妙處。▎綠茶湯清因芽貴每年精製的私房茶,包括野生顧渚紫筍、玉玲瓏、獅峰龍井、碧螺春、寶洪茶等等,在揀選茶青時,基本上限定在一芽一葉至一芽兩葉之間。好喝且要好看,文質兼美,才是選擇綠茶的智慧之舉。▎黃茶堆悶滋味醇在崇尚綠茶的時代,因不善製茶或低溫殺青,抑或殺青時間過長,又或者殺青後未及時乾燥等因素,茶坯在溼熱狀態下,發生了非酶性的自動氧化,形成了黃葉黃湯,在陰錯陽差中,無意間誕生了黃茶。▎白茶清涼不揉炒因為白茶未經揉捻,其中的酶與多酚類化合物未能充分接觸,致使白茶的湯色與滋味淺淡,這恰恰為白茶後期緩慢、輕微的多酚類物質氧化,增加了轉化的保留空間,注入了更多風味情趣。▎烏龍三紅七分綠烏龍茶起源於武夷山,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武夷山的茶樹,大多分布在峰巖深壑的山谷之中。茶農採茶時,要翻山越嶺,登高逐坡,茶青在茶籃裡抖動碰撞,極易在陽光下產生類似萎凋、搖青的效果。▎紅茶醉人濃強鮮相對於手工製作,機器揉捻能更充分地破碎茶葉細胞結構,得到完美的條索,為兒茶素的氧化奠定基礎。機器代替人工,是紅茶製作的巨大進步。市場鼓吹手工紅茶的優越性,不過是商業炒作的噱頭而已。▎黑茶邊銷後發酵由此可知,經過人為的保存陳化,茶的青氣和苦澀味,已經明顯減輕;湯色氧化得紅黃明亮;滋味變得更加甘甜醇和,其價值較原來的粗老綠茶,當然會「其利倍」之了。本書特色:本書匯聚作者多年深入茶山的見聞與心得,透過實地走訪與細緻考證,以嚴謹的思維剖析六大茶類的本質與起源關係。為確保觀點有據可循,作者遍訪茶農茶人,深入研究製茶工藝與茶樹品種,力求內容精準可靠。全書圖文並茂,圖解輔文,既賞心悅目,又知識豐富。

79 特價37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紅樓宴,隱藏在賈府宴席中的養生智慧

沐燁文化  出版
2024/08/21 出版

【冰鎮酸梅湯】被痛打一頓板子的寶玉,只想來一碗解渴【鴨肉粥】熙鳳端給賈母的粥品,最適合老人家「涼」補【鴿子蛋】要價一兩銀子一個,公卿王侯之家的席上珍品【棗泥山藥糕】病臥榻房的秦可卿,心裡還念著這道糕點別以為富人只懂燕窩不離口,營養搭配可比誰都講究;跟著本書一同品味紅樓美食,掌握古人的長壽之道!▎紅樓餐桌:不只要吃得好,還講求食物功效本書以《紅樓夢》這部中國古典名著為背景,深入探討了紅樓人物的飲食養生智慧。從紅樓宴席中的湯品、菜餚、點心等各種美食入手,細緻介紹了這些食物在養生方面的功效。例如:寶玉偏愛的火腿鮮筍湯,不僅味道鮮美,還能增強消化功能;兩度讓寶玉「魂魄回體」的桂圓甜湯,則有補虛損、安神定心的作用。這些細節既還原了紅樓盛世的飲食文化,也揭示了古人如何透過飲食來達到養生的目的。▎紅樓酒茶:為什麼賈母不喝六安茶,獨愛老君眉?除了飲食養生,本書還詳細介紹了紅樓中的飲酒和品茶文化。酒在中國傳統中有祛病養生的功效,紅樓中的眾人經常飲用黃酒、屠蘇酒等,這些酒不僅能增加宴席的氛圍,還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而在茶文化方面,書中展示了寶玉、賈母等人對各類香茗的偏好,並解釋了不同茶葉的養生功效,如杏仁茶可以解油膩,普洱茶則能消食利尿。透過這些生動的描述,讀者可以了解到古人如何透過飲酒與品茶來調劑身心、強身健體。▎紅樓醫藥:敬老爺升天是汞中毒,冷香丸其實是治心病書中還特別探討了《紅樓夢》中藥物的治病與養生作用。人參、甘草、阿膠等中藥在原文中多次出現,它們各自的功效和使用方法在本書中得到了詳細介紹。透過這些案例,書中展示了傳統中藥在治病和養生中的重要地位,並結合現代醫學知識,提供了實用的藥物養生建議,讓讀者在閱讀中學會如何恰當地運用中藥進行自我保健。▎紅樓日常:鄉下農婦劉姥姥,卻是本書最長壽之人在講究的美食搭配與湯藥進補之餘,本書還涵蓋了其他養生之道,包括心態調節、運動養生等。賈母的長壽祕訣在於心態平和、無憂無慮,而劉姥姥的粗茶淡飯、經常運動則是另一種健康長壽的典範。本書透過分析這些紅樓人物的生活方式,向讀者表達了培養好習慣的重要性。無論是從文學欣賞的角度,還是從實際操作的層面,這本書都能給讀者帶來豐富的知識和有益的啟示。本書特色本書以《紅樓夢》的飲食文化為背景,探討其中養生之道。書中詳細介紹了紅樓人物的飲食習慣,從湯品、菜餚、點心、蔬果開始,延伸至飲酒、喝茶、藥補等多方面。透過分析賈府美食,揭示了前人智慧和傳統中醫的養生理念,並融入繁忙的現代社會中,為讀者提供了一套完整的養生指導。不僅具有飲食文學特點,更是一本健康寶典。

79 特價261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