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行健作品集 書系 ,共計3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電子書】心象繪畫:高行健畫集

高行健  著
聯經  出版
2022/08/11 出版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最完整的繪畫行跡 全面呈現1964~2020其對內在與世界的凝神關注 以260餘幅畫作展開「高行健藝術」的紙上展覽 二○一五年,比利時的伊克塞爾美術館與比利時皇家美術館,分別以龐大的規格為高行健舉辦繪畫雙展。其中比利時皇家美術館為高行健的畫作專闢展廳,與魯本斯、林布蘭等西方繪畫大師同列「長久展出、永久收藏」的地位。二○○○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小說家高行健,之後以劇作家、詩人、戲劇和電影導演等角色活躍於西方藝壇,至此,他再度以畫家的身分,登上藝術經典的殿堂。 高行健是一個懷疑二元論的靈魂畫家,他在抽象與具象之間找到一個廣闊的第三空間地帶,以水墨的渲染與光影所造成的朦朧與恍惚,在此展現他的「心象繪畫」。所謂的心象,來自於夢境、幻想、潛意識,將人類與自然間無可捉摸的「靈魂」,訴諸於繪畫的具體手段,卻不明畫身與色,而是虛畫心與空,呈現出一種內心的視像,讓觀者得以抽身靜觀自我的側影,既可不脫離形象,又無細節框限,留給觀眾寬闊的冥想餘地,與多種解答的可能。 本畫冊收錄高行健完整的繪畫行跡,由1964年一路揮灑至2020年,共計260餘幅畫作,可綜觀畫家蛻變、沉思、昇華的心路歷程及思想意境。觀者將發現,脫離文字與言說的框架,訴諸於黑、白、灰與線條、光影的律動,人人具備的深層而混沌的潛意識,都能因此被觸摸與認知。  

特價1625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靈山(出版30週年紀念版,首度收入作者序言及專訪)

高行健  著
聯經  出版
2020/11/26 出版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經典之作 一部浪遊群山邊地的朝聖小說,一場靈魂玄思之旅 出版三十週年紀念新版 ★首度收入作者序言及專訪★ 自剖生涯最遼遠的巨著所歷,重返靈山叩問的自由。 逃亡,第一是求生,第二是求自由。作為一個藝術家和作家,就是為了創作的自由。 ──高行健 《靈山》出版三十週年,這部高行健回顧創作生涯「最大的作品」,不僅寫作歷時最長,自中國寫到法國,小說也記述下作者八○年代浪跡長江流域,前去青藏高原、四川貴州,於蠻山惡水間逾萬公里的所歷所聞。 小說主人翁遭遇誤診肺癌的事變後,離開了北京,沿江水漫遊上溯,途中無意聽聞「靈山」之名,繫念而來到尋山入口的烏伊小鎮。生命的顛躓跋涉因此帶著朝聖旅程的意涵。表面上藉作家身分走訪鄉里、收集歌謠,拜會歌師、祭司,深入少數民族藏、羌、苗人猶流傳著巫術與奇談的大地,邂逅另個女子;實則在人稱代名詞「我」、「你」與「她」的觀點交錯間,展開一場內在哲思之旅。 敘事者如此自陳:「這漫長的獨白中,你是我講述的對象,一個傾聽我的我自己,你不過是我的影子。」這部小說以其獨特的多聲部敘述,既混融了戲劇口語等嶄新的美學表現,也揭開思維層層的蹊徑,一如高行健所說「打開通往人的意識和潛意識的通道」、「人稱就是通道」,藉語言藝術的實踐,各角度切近敘事者心靈自由的風景。 瑞典皇家學院的頌辭表示:「《靈山》不但是一部敘述主人公旅程的朝聖小說,也代表一個反思的過程,這條反思之路的兩邊,分別是虛構與真實人生、幻想與記憶。而探討知識問題的形式是漸行漸深,以擺脫目的和意義。」

79 特價37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靈山(30週年紀念版,收入作者序言、專訪文稿與錄音)

高行健  著
聯經  出版
2020/11/26 出版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經典之作 一部浪遊群山邊地的朝聖小說,一場靈魂玄思之旅 出版三十週年紀念新版 ★首度收入作者序言及專訪★ 自剖生涯最遼遠的巨著所歷,重返靈山叩問的自由。 逃亡,第一是求生,第二是求自由。作為一個藝術家和作家,就是為了創作的自由。 ──高行健 《靈山》出版三十週年,這部高行健回顧創作生涯「最大的作品」,不僅寫作歷時最長,自中國寫到法國,小說也記述下作者八○年代浪跡長江流域,前去青藏高原、四川貴州,於蠻山惡水間逾萬公里的所歷所聞。 小說主人翁遭遇誤診肺癌的事變後,離開了北京,沿江水漫遊上溯,途中無意聽聞「靈山」之名,繫念而來到尋山入口的烏伊小鎮。生命的顛躓跋涉因此帶著朝聖旅程的意涵。表面上藉作家身分走訪鄉里、收集歌謠,拜會歌師、祭司,深入少數民族藏、羌、苗人猶流傳著巫術與奇談的大地,邂逅另個女子;實則在人稱代名詞「我」、「你」與「她」的觀點交錯間,展開一場內在哲思之旅。 敘事者如此自陳:「這漫長的獨白中,你是我講述的對象,一個傾聽我的我自己,你不過是我的影子。」這部小說以其獨特的多聲部敘述,既混融了戲劇口語等嶄新的美學表現,也揭開思維層層的蹊徑,一如高行健所說「打開通往人的意識和潛意識的通道」、「人稱就是通道」,藉語言藝術的實踐,各角度切近敘事者心靈自由的風景。 瑞典皇家學院的頌辭表示:「《靈山》不但是一部敘述主人公旅程的朝聖小說,也代表一個反思的過程,這條反思之路的兩邊,分別是虛構與真實人生、幻想與記憶。而探討知識問題的形式是漸行漸深,以擺脫目的和意義。」

特價312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