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魯迅的創作生涯裏,傾注了大部分的精力進行雜文創作,為我們留下了六百多篇、凡百餘萬字的珍貴遺產。在中國的思想史和文學史上樹起了一座罕見的豐碑。本書精選了魯迅各個時期有代表性的雜文八十餘篇。按順序分別選自《墳》《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而已集》《三閑集》《二心集》《南腔北調集》《偽自由書》《准風月談》《花邊文學》《且介亭雜文》《且介亭雜文二集》《且介亭雜文末編》《集外集》《集外集拾遺》和《集外集拾遺補編》。為了幫助讀者特別是青少年讀者更加了解魯迅作品,我們在每篇雜文後邊附上了簡短的名家解讀。這些解讀一般不作全面的分析,而是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挖掘,限於篇幅,大多也是「點到為止」。每則解讀均標有出處,讀者如有興趣,可找原文研讀。正文前,我們收集了各個歷史時期諸多名家對魯迅雜文的總體評論,以其與各篇「發微」式的解讀互相映照,形成一個總體印象。這些評論也只截取了原文的某一個片斷。除了從宏觀上,從思想性和藝術性等方面全面地認識魯迅雜文的成就外,對於魯迅的單本雜文集,我們也選了一些評論文章的片斷,以期讀者對魯迅某個時期雜文的獨特性與雜文整體的豐富性,獲得較多的瞭解和理解。魯迅先生一生酷愛美術,尤重版畫。對於優秀的外國版畫藝術,他殫精竭慮地介紹和傳播。對生於比利時而蜚聲全世界的麥綏萊勒更是推崇有加―—孤獨、彷徨和批判、反抗的形象和主題、氣氛,是這位藝術大師的追求和風格。早在20世紀20年代,魯迅即購得了麥氏在德國出版的幾本畫冊,1933年擇其精華交由上海良友圖書公司出版;同時約請葉靈鳳、郁達夫和趙家璧,分別為麥氏的其他畫冊作序做系列出版。本書選取了麥綏萊勒的79幅木刻作品,作為插頁附在魯迅雜文精華之中。文、圖之間從表層來看並沒有什麼聯繫,但讀者在閱讀和學習魯迅雜文的同時,領略和欣賞曾被魯迅盛讚為「手腕極好」的麥氏藝術珍品,相信會獲得相當的聯想、感悟、啟迪和藝術享受。
魯迅先生自1918 年創作散文詩《自言自語》至1936 年的彌留之作《死》和《女吊》,散文創作貫穿其戰鬥的一生。留下來的散文作品數量雖然並不多,卻字字璣珠,篇篇絕妙,成為20 世紀中國文學裏極具魅力的藝術珍品。散文詩《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是先生親自編就的兩本散文集。此外,我們收集了散見於魯迅其他著作中「偏於敘事與抒情」的散文佳作21 篇,構成了魯迅散文創作的全貌。 魯迅的散文博大精深,為了幫助讀者特別是青少年讀者更了解魯迅的作品,我們從有關評論中,相對應地在每篇散文後附上瞭解讀文字。這些解讀一般不做全面的分析,而是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挖掘,限於篇幅,大多都是「點到為止」。每則解讀均標有出處,讀者如有興趣,可找原文研讀。 正文前,我們收集了各個歷史時期諸多名家對魯迅散文的總體評論,以其與各篇「發微」式的解讀互相映照,形成一個總體印象。這些評論也只是截取了某一個片斷。每則評論後大都標有寫作時間,以使讀者對魯迅散文的學習理解有一個大概的歷史感。 我國現代版畫藝術大師趙延年先生為魯迅先生的《野草》創作了精美的插圖,徵得趙延年先生的同意,茲收錄。魯迅先生一生鍾愛美術,尤重木刻藝術,極力收藏、介紹和推廣國外的優秀之作。對德國的凱綏‧珂勒惠支版畫藝術的推崇是眾所周知的,自不必贅言。魯迅先生對德國另一位「革命的畫家」梅斐爾德也有相當高的評價,並將其為蘇俄小說名作《士敏土》的木刻插圖介紹給中國的讀者。本書選取了珂勒惠支和梅斐爾德的木刻作品,同時將魯迅先生關於珂勒惠支及其作品的評價作為「輯外」的散文附於最後,在閱讀和學習魯迅散文作品的同時,欣賞這些版畫藝術和魯迅先生對其的認識,我們相信,讀者一定會獲得許多逆料不到的聯想、感悟、啟迪和藝術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