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田國際 書系 ,共計9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南中國海:下一世紀的亞洲是誰的?(三版)

麥田  出版
2025/05/31 出版

─成書十年,中國從未放棄併吞南海以為內海、驅趕美國於亞洲之外的野心─面對美中強勢對抗的現狀,台灣與東南亞各國該如何自保? 「每一個衝突地區都以前所未見的程度交互影響……就經濟和軍事戰略而言,南中國海構成全球的核心。」──二○二五年新版序▍專文剖析王冠雄 師大政治所教授▍熱烈推薦何思因 台北論壇執行長黃介正 中華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理事長楊念祖 前國防部長中美分治東西半球是否可能,關鍵在南海!中國在南海的作為,正是踏著美國百年前的步伐──  一八二三年,美國總統發表「門羅主義」,意在將歐洲勢力趕出美洲。隨後,美國於一八九八年打敗西班牙的殖民帝國,奪下古巴,更費時十年完成巴拿馬運河的開鑿,打通大西洋與太平洋的交通。自此,美國不僅完全掌握加勒比海,更將整個中南美洲納入勢力範圍,實質控制西半球,進而干預全球事務。  這段百年前美國經營帝國的事蹟,皆看在今日的中國眼裡。若美國能據有加勒比海,則中國也應當據有南中國海,使之成為名符其實的「中國海」!  即使沒有模仿美國的企圖,南海的交通與能源價值也是中國不可能忽視的戰略腹地。每年全世界有三分之一的海上交通須經過南海:從印度洋穿越麻六甲海峽運往東亞的石油,是經過巴拿馬運河的十五倍;日本和台灣將近六○%的能源供應,以及中國八○%的原油進口,亦須經由此處運送。除了波斯灣與東北亞,南海是全球第三重要的戰略據點。從國家定位、政府改造,到建軍備戰,東南亞各國要如何面對南海之爭──  作者羅柏.卡普蘭曾受《外交政策》雜誌選為全球百大思想家,不僅是全球知名的戰略分析師,也是足跡遍及世界的旅行文學家,具備深入各地民間的細膩眼光。在本書中,卡普蘭除了針對南海的戰略意義提出分析,更從東南亞各國的內部問題出發,討論其各自的困境:對抗中國逾一千年的越南在南海問題上扮演什麼角色?李光耀在新加坡建立的威權主義固然犧牲了一定的自由,但不僅帶來經濟成長,更奠定了新加坡面對中國威脅的硬實力基礎。相比之下,民族認同脆弱的馬來西亞、貪腐肆虐的菲律賓又要如何伸張國家主權?台灣,這個「自由的前哨站」,是否願意犧牲當前的繁榮富庶,決心對抗中國?  南海之爭不只是一場軍事與外交的角力,更是東南亞各國徹底檢討自身的國家定位、政府體制,以及發展策略的試煉。---------------太平洋不太平,全球專家怎麼看?中國現在想要什麼?中國人覺得華府獨霸加勒比海盆地之後,美國在西半球創造了新型的帝國,現在北京相信它將可獨步南海,也希望在亞洲能出現類似的新型帝國。──澳大利亞大學戰略研究教授 休伊.懷特(Hugh White)日益強大的中國很可能試圖將美國趕出亞洲,這與美國當年把歐洲列強擠出西半球如出一轍。我們怎能預期中國會有不同於美國的作法?他們比我們更重視原則嗎?比我們更講道德嗎?或是比我們更不講究民族主義嗎?──芝加哥大學政治學教授 米爾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

9 特價37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地理的復仇:一觸即發的區域衝突、劃疆為界的地緣戰爭,剖析地理與全球布局終極關鍵(三版)

麥田  出版
2025/03/06 出版

──當人類輕視天塹地障,便是地理復仇之時──全球百大思想家 地緣政治經典之作深入衝突熱區,見證地圖上的權力傾軋▎專文導讀張登及/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臺大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副院長、中華民國國際關係學會副會長▎專業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任天豪/國防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杜念中/獨立研究者袁  易/政治大學國關中心兼任研究員黃介正/中華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理事長閻紀宇/資深媒體人 「即便我們能把人造衛星送上太陽系,財經市場和網路空間甚至可以無垠無際,興都庫什山脈仍是極難跨越的障礙。」國際觀察家卡普蘭深入各大國際衝突地帶,以歷史為經、地理為緯,結合過去多位名家真知灼見,在書中展開名為地緣政治的巨帙──從歐洲、俄國、中國、印度,到土耳其、中東阿拉伯世界、巴爾幹半島與美洲大陸,他指出地理如何在政治、社會、文化等層面,影響一個乃至多個區域的過去、現在,還有未來。作者藉由豐富的實地探訪經驗、地緣理論與文史紀錄,重新喚起國際關係議題對地理的重視。亦在書中提到臺灣的關鍵戰略地位,以及在第一島鏈中點作為「不沉航母」的樞紐力量。種種跡象,都證明了地理因素是討論國際政治的重要視角。要掌握全球政經脈動,必得從地理、自然條件、國界劃定等實際面來審視。本書再次向地球村主義者證明,地理界線乃是不可逾越的環境因子──一片土地究竟會走向何種前景?答案就寫在無聲的山川地貌之中。「我們愈是關注時事,個人及其選擇就更重要;我們愈是觀察數百年的歷史演進,就愈感到地理的重要。」──重磅現身,重返偉大學者的理論與時代──(依書中登場順序排列,未全列):摩根索(Han J.Morgenthau)/美國國際關係學者赫勒敦(Ibn Khaldun)/阿拉伯穆斯林學者、被譽為中世紀最偉大的思想家之一史派克曼(Nicholas J.Spykman)/美國地緣戰略學家、「圍堵政策」教父以撒.柏林(Isaiah Berlin)/著名英國思想家麥克尼爾(William H. McNeill)/美國歷史學家麥金德(Halford J. Mackinder)/英國地緣政治家哈濟生(Marshall G. S. Hodgson)/伊斯蘭史學家、社會思想學者史特勞斯─胡培(Robert Strausz-Hupé)/前美國外交官、地緣政治理論家史塔克(Freya Stark)/探險家、遊記作家湯恩比(Arnold J. Toynbee)/英國歷史學家馬漢(Alfred T. Mahan)/美國海軍戰略思想家──擴前人所未發,言人所未言──▎美國該如何面對三大地緣政治難題:歐亞大陸在中東心臟地帶陷入混亂、中國超級大國勢力崛起、墨西哥陷入嚴厲困境▎所有當下即使看來恆久、強大的政權,其實也是一瞬即逝「歐庫梅內」(Oikouménē)的歷史、「中歐」概念如何被發明與感知?▎人們的地理意識為何喪失?地緣政治如何重要?高科技無法超越的地理障礙、真實世界的運作首先奠基於腳下土地──各界佳評──卡普蘭總是能言人所不能言,著作等身,早已奠定其當代最偉大地緣政治作家地位,本書只是再次確認這項事實。─《國家書卷評論》作者提出了一個全球式的新視角,如百科全書般豐富。─《紐約客》作者筆下的地理和歷史觀,可以讓我們更輕易地了解,什麼叫做「好的」地緣政治論述。─  任天豪/國防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卡普蘭像是位苦行僧,帶著當代和古代的地圖,以及早已退流行的歷史書籍,在世界各地勘查。全書引經據典,但他不賣弄,觀念與現實交錯穿插對比,每每發人之未發,令人驚豔,引人入勝。─  杜念中/獨立研究者新的「大航海」史觀,是不是棄絕了歐亞大陸,卻未贏來夢境中自由的海洋?恢復「地理意識」是台灣當務之急,本書必讀。─  張登及/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臺大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副院長、中華民國國際關係學會副會長

9 特價49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監控國家:中國全力打造的數位烏托邦,一座不斷進化、從上到下集體共構的全景監獄

麥田  出版
2024/03/31 出版

烏托邦與監獄,只有一線之隔   數位科技如何收編人身自由、改造眾人靈魂? 連傅柯都不曾想像過的真實版監視場景! 👁   冒著人身安全風險進行長達五年的深度調查,《華爾街日報》得獎記者李肇華(Josh Chin)、林和(Liza Lin) 聯手探討這個最前沿,同時也最複雜難解的主題­——「監控國家」。       眾聲推薦 唐 鳳 何榮幸│《報導者》創辦人兼執行長 阿 潑│媒體工作者 曹家榮│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系副教授 管中祥│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教授 陳方隅│菜市場政治學共同編輯     「人在做,天在看」的實景場控── 當數位科技成為監控技術,再進一步成為治理技術, 監視與預測的手段未必永遠奏效,只要你時刻謹記「有人在看」即可。     場景一 打開地圖導航、發動汽車,一路暢行無阻。自從城市交通系統會自動監測每輛車後,違規與事故大幅減少,他再也沒塞車過,也才有機會欣賞如此乾淨整潔的街道,一有落葉、垃圾乃至流動小販,感測器就會通知管理員來處理。他拉下口罩,將臉對準掃描機,除了顯示體溫之外,辦公室的大門亦隨即打開,機器人送上今日信件。午餐時間櫃檯攝影機掃描了他取用的餐點並計費,接著他去商場逛了一圈,在虛擬實境的鏡面上他試穿了三十件襯衫。下班前手機跳出了A市的飯店廣告,他訂了房間也在線上買了車票——他總是在這個時候出差。   場景二 出門前他再次確認口袋裡的身分證,沒了證件他將寸步難行。他發動汽車,不久就被路障引導至崗哨,警察用手機掃描了他的證件及臉部,問他最近是否去過某地,他心頭一緊,但他知道只能誠實以對,因為對方擁有他無從得知的資訊。他說是,警察不置可否地看了看他,接著放他通行,他鬆了一口氣繼續上路。過去曾熱鬧非凡的街道如今空蕩不已,愈來愈多的人消失,他用通訊軟體聯繫親友卻沒有收到回音。他開始覺得在車裡也不安全,好像隨時隨地都有一雙眼睛在看著他,等著他犯下連他也不知道將會是什麼的錯事。     在本書中,作者以令人顫慄的細節描繪中共的意識形態與監控意志如何透過科技巨擘所提供的數位技術、「安全便利、公共利益」的糖衣包裝,或利用人性的恐懼進行恫嚇,滲透至日常生活。在此之中生活的人們,時時刻刻在有序、安全的「烏托邦」與隱私暴露、身不由己的「監獄」之中反覆橫移,端賴你在國家預測的「社會安全性」為何。同時,揭示當今民主社會在面臨已有極權政體與高度發展且誘人的監控科技緊密結合時亟需回應的一記大叩問:數位烏托邦與數位警察國家之間的邊界在哪?國家安全與人民自由之間的平衡又在哪?隱私該如何被定義?   本書從新疆維吾爾人的處境開始,人們的證言揭露了中共如何以科技力量取得生物數據等資訊控制人身行動;並梳理監控的概念在中共環境中的紋理與脈絡,顯示出人工智慧嵌入社會治理的想法如何與中共維穩的野心合謀,與有利可圖的監控產品及科技產業合作,並且向外輸出誘人的「中國解方」;同時國家亦由上而下地動員所有國民加入科技烏托邦的實驗,人們或投入、或畏懼,或在這之中反覆改變立場。最後,作者亦指出,在數位科技持續革新的現在及未來,民主國家乃至個人所面對的最大挑戰便是如何回應這些數位科技,並找出一條讓監控技術相容於隱私、選擇及言論自由的道路。     好評不斷 本書是真正具有開創性的調查……作者將「全視」監控的概念描述為未來的某種場景……他們呈現出令你驚訝的數據、政治和現實狀況。任何關心科技、中國或自由意志未來的人都不能錯過本書。 ──美國國家圖書獎得主、《野心時代》作者 歐逸文(Evan Osnos)   本書之所以重要,不只是因為它告訴我們關於中國的事情(作者冒著極大的人身風險,收集了令人毛骨悚然的素材),也是因為它述說的事情也存在世界上每一個地方。 ——彭博社   《監控國家》是一本警醒世人的書。它公正地詳述了中國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建構出其他國家無疑都很想學習的數位威權主義模式。本書的價值,在於展示出此類監控系統的好壞,取決於構建出它們的人。 ——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   自文化大革命以來,中國政府如何據其政策利用科技形塑人民的課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針對當今中國共產黨如何翻轉冷戰時期關於公民自由和國家控制的辯論,本書既提供細緻的觀察,也描繪出宏觀的圖像。 ——《紐約時報》   《監控國家》出版得正是時候,這本書既講述發生在中國維吾爾人身上的懸疑故事,也描述了數位專制體制,讓預測分析、臉部和語音辨識技術,以及一體化資訊系統等抽象概念,有了令人擔憂的具體案例。在數位時代裡,我們必須決定如何在自由和安全之間維持平衡,而身處開放社會的人們和政府,則必須看到我們在做決定時會面臨到的風險;這本書讓我們更清楚意識到了那些選擇的重要性。 ——新美國智庫執行長 安妮-瑪麗・斯勞特(Anne-Marie Slaughter)   中共對自己國民發動的這場高科技戰爭的壓迫性和系統性策略,該地區幾乎每個維吾爾人都遭遇過。本書提醒了我們,國家行為者輕易就可以神不知鬼不覺、悄悄地控制其人民。身為維吾爾人,我們都深知這一點。但對於世界上的其他地方來說,《監控國家》是一記警鐘。 ——《因為我必須這麼做》(Because I Have To)作者、維吾爾學者 菊爾・伊力哈木(Jewher Ilham)  

79 特價46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中國斯坦:不經意創造的中亞帝國

麥田  出版
2023/10/14 出版

我們對中國外交的理解視野, 除了南海、「印太」之外,也應放眼投射至其他亞洲區域; 對一帶一路的看法不應只停留在破壞「既有」國際秩序有多可怕, 而是以中國政權領導人的角度,設想他如何不經意創造出一個「大國」。   中國的崛起正在改變世界。中國的地緣經濟願景如何打亂全球經濟,中國科技如何改造世界,引人注目。然而,在與中國西方邊界接壤的中亞,中國的影響力一直悄悄擴張,滲透深入。在這裡,習近平首度提出宏大的「一帶一路」倡議,打算建造通往西邊的新絲綢之路。要了解中國的新外交願景及其造成的後果,我們應該到歐亞大陸心臟地帶探究。   在《中國斯坦》這本書裡,兩位廣受讚揚的外交政策專家記述他們遊歷中亞的旅行,關注中亞地區的最新發展,談論中國正在擴張的影響力。他們訪問絲綢之路市集裡的中國商人,翻越偏遠險峻的山區隘口。他們同情阿富汗考古學家,必須負責保全擁有數百年歷史的佛教古蹟,防止古蹟在採礦工程中遭到破壞殆盡。他們訪問滿懷熱血學習漢文的中亞年輕人,同時造訪中亞五國的首都,訪問官員、聽官員訴說他們親眼見證北京日益改變中亞地區。其故事和經歷,闡明了中國的外交政策倡議如何在中亞當地推動,以及如何影響住在這個中國「不經意創造的中亞帝國」裡裡外外的人們。  

9 特價45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2049百年馬拉松

白邦瑞  著
麥田  出版
2022/08/06 出版

「百年馬拉松的力量在於它總在暗地裡進行。借用電影《鬥陣俱樂部》(Fight Club)裡的話:馬拉松的第一定律就是絕口不提馬拉松。」 美國CIA 中國問題專家白邦瑞,被欺騙40年後、痛定思痛的懺悔實錄 中國從來就不滿足於和平崛起。 必須避免中共2049年百年馬拉松達陣,不認清事實與陷阱,將再也來不及!   2022年秋季中共即將召開二十大,極有可能見證習近平領導邁入第三任期、鞏固其歷史定位;值此時刻,更需了解美國鷹派的思維,並透過其目光溫習並審視中共戰略軌跡 ■  閱讀關鍵  解密美外交檔案、研析中共策略:今日中國的大國崛起局勢是如何造成? 思考應對策略:離2049年中共建國百年成功達陣,我們還能夠做些什麼? ■  內容簡介 美國CIA中國專家白邦瑞,揭露美國過去從政府高官至一般民眾如何被中共欺騙的過程,並逐步分析中共對美國「霸權」不懷好意;如何無中生有「顛覆政權的境外勢力」箭靶,對外國仇恨的政治工程是怎麼煉成的;以及中共在過去四十年間的外交戰略中,針對不同時機的「勢」而發展出韜光養晦、無為借力等策略,並強調「儒家文明圈」的重要性。中共正持續穩步往馬拉松的終點邁進......   ■  全書綱要  分析中共戰術要旨 ———>執行重點 瞞天過海 ———>百年馬拉松的威力在於總是暗中運籌帷幄 鼎之輕重,未可問也 ——>佯弱瞞強,等待時機 聯吳抗曹 ——> 周旋於美俄中情勢,拉攏吸收美國的援助與間離之 趁火打劫 ——>中國鷹派出頭,美方錯估真正的溫和派與改革派 無中生有 ——>  將美國妖魔化、強化惡霸形象 移花接木 ——>  借力使力於美國人的善意,控制中國對內外的媒體及形象 殺 手 鐧 ——> 發展以小博大的各類型武器 順手牽羊 ——>  剽竊、抄襲、間諜,中國拼湊的大戰略乃中國特色的經濟戰略 反客為主 ——>  當2049中國統治全世界,這世界只會更壞 【台灣版收錄專文分析(一)張旭成:解析中國稱霸天下 (二)丁樹範:觀察中國的警鐘 (三)黃介正:國強必霸的規律?】   這場百年馬拉松,究竟鹿死誰手? 美國或其他國家還有勝算嗎?又會如何牽動台灣的未來?   ■  解密檔案重點 ――中美建交的背後主因不是尼克森主動出擊,而是毛澤東拉攏美國對抗蘇聯。 ――天安門事件當時美國誤判學生立場,竟然以為暑假到了學生就會散場。 ――中美貿易正常化、中國進入WTO都是中共對美國官員各個擊破的結果。 ――胡錦濤推動軟性的對台政策,成功讓美國誤以為中國願意與美國配合。 ――中共系統性地打壓暴露中國真相的媒體與學者。所有最值得信賴的中國問題專家,都是進不了中國的。 ――中國暗中與世界上各個反美勢力合作。911攻擊前後,中國不斷供應武器給蓋達組織。一位塔利班司令曾公開讚揚:「中國對塔利班伸出援助與合作之手。」   最易讀的中美外交歷史分析,來自現場的第一手外交實務剖白  

79 特價37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積極防禦:從國際情勢、內部鬥爭,解讀1949年以來中國軍事戰略的變與不變

傅泰林  著
麥田  出版
2022/05/05 出版

當今研究 中國軍事政策/領土爭議 重要學者 傅泰林(M. Taylor Fravel)最新專門著作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Arthur and Ruth Sloan政治學教授、「安全研究計畫」(SSP)主任   ★ 首部系統性、完整闡述中國一九四九年起頒布的所有軍事「戰略方針」 ★ 嚴謹政治學作品,值得所有社會科學/歷史研究者研讀 ★ 立足於地緣政治、區域性邊緣的視野,深入歷史材料,論據中共1949年以來有三次戰略方針的重大改變 外交政策網站「戰爭困境」(War on the Rocks)二〇一九年推薦書單 ▌內容簡介 ★    設定辨析研究概念,指出中共自1949年來提出的戰略方針中,一共有過三次重大軍事戰略變革: ☆一九五六年,背離在內戰與韓戰原以機動戰為主的路線,強調以陣地戰和堅守防禦,阻擋或削弱美國入侵。 一九八〇年,解放軍再度強調以陣地戰抵禦蘇聯入侵。這套戰略澈底背離在一九六四年採用、強調讓地給入侵者、機動戰以及地方分權作戰的「誘敵深入」戰略。 ☆一九九三年,從抵禦中國遭到入侵,變成在中國周圍爭奪有限的目標,強調在領土和主權紛爭中打贏局部戰爭。 ★     解釋為何中國的軍事戰略會產生重大改變?又在何時發生改變? 為何中國自一九四九年以來,在一九五六年、一九八〇年與一九九三年這三個時間點大幅改變軍事戰略,而非其他時刻? 作者認為,當國際社會的戰爭指揮(conduct of warfare)出現重大轉變時,中國的軍事戰略就會進行重大改變,然而,先決條件是黨領導階層必須團結。 深入探討 中國的軍事戰略曾發生過哪些重大轉變,並以此「中國案例」,試圖提出一套具解釋力的政治學動態分析框架。 ★ 相較於常規軍事戰略,說明中國核戰略的獨特性。 ▌作者 傅泰林 論:為何要了解中國的戰略方針?▌ 中國的戰略方針,整體而言遵循黨的政策和總政治目標所制定。而中國大戰略的軍事戰略與政治目標高度整合。若能了解中國的軍事戰略,再加上其他第一手資料,便能掌握中國在軍事範疇以外的意圖;同樣地,倘若中國的意圖改變,亦可能從中國在軍事戰略改變觀察到。  

9 特價58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大國政治的悲劇

麥田  出版
2021/10/02 出版

在國際政治的世界裡,只有「恐懼」才是「理性」的!   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兩年後蘇聯解體,冷戰戛然而止。隨後國際上瀰漫著一股樂觀氣氛,政治家與學者都相信,透過民主與貿易,戰爭終究會消失。然而,隨著2001的九一一恐怖攻擊,美國入侵阿富汗、伊拉克而陷入泥淖,人們開始意識到永久的和平不會輕易降臨。   近日,俄羅斯染指烏克蘭,中國威逼東海、南海,歐亞大陸兩端一系列的衝突似乎更在昭告世人:權力、恐懼、衝突、戰爭,才是國家與國家間永恆的主題。   事實上,本書作者――芝加哥大學政治系米爾斯海默教授――早在美蘇冷戰剛結束不久,就已經甘冒大不諱地獨排眾議,力陳國際政治的悲劇性本質不變。他承襲早自古希臘以來一脈相傳的現實主義傳統,主張國家無論如何奢談理想,為了生存將不得不追求權力最大化,戰爭、欺詐、推卸責任、以鄰為壑、隔岸觀虎,無所不用其極。戰爭雖然殘酷,但其回報往往豐厚,因此有實力的大國莫不躍躍欲試。   在中國的陰影下,亞洲必將多事,台灣的前途也在未定之天。   《大國政治的悲劇》推出後,即因破除許多一相情願的樂觀幻想而備受重視,成為理解國際關係的新經典。二○一四年米爾斯海默為了回應中國崛起問題特別增補原版結論,集中探討「中國能和平崛起嗎?」米爾斯海默一向能言、敢言,稟著對理性的堅持與紮實的研究,勇於挑戰人們不願面對的真相。他對中美關係與台灣未來的預測,也與他對國際政治的理解一樣,是悲觀的。  

79 特價43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南海:21世紀的亞洲火藥庫與中國稱霸的第一步?

麥田  出版
2021/07/29 出版

南海(South China Sea) 經濟利益、政治考量、戰略意義、人群互動與移動之處 中國野心、美國意志與周邊諸國的利益,硬碰硬的第一條戰線…… ★為何要讀? ●主題南海極具戰略意義,更充滿著東南亞各國的歷史情仇,時常上演島礁、經濟海域的爭奪劇碼,亦是21世紀的重要中美戰略競賽衝突地區。 ●作者比爾‧海頓是BBC國際問題資深記者,公正客觀地涵蓋南海問題的歷史、法律、能源、外交、軍事各個面向,且以簡馭繁、深入淺出,是理解南海問題的第一本、也最具權威性的書籍。 本書亦為2014《經濟學人》年度選書。 ●爬梳各國重要外交政策的衝突與流變,更能理解台灣在南海問題中的角色與地位,以及勾勒印太區域的戰略圖像。 「問題癥結在於美中兩大強國的重大決策,都立基於恐懼和偏見之上。」 本書先從東南亞各國歷史背景的介紹開始,接著闡述國際法、油氣利益、民族主義在南海爭議中的角色,接著分析外交、軍事與最終的解決之道。內容廣博,涵蓋南海問題的全貌,且寫作風格深入淺出、立論公允,是任何想要理解南海問題的讀者的第一選擇。   ★六大爭點,掌握南海核心! ※中國太近,美國又太遠:夾縫中進擊的東南亞各國怎麼辦? ※處理領土爭議,熟輕熟重?「歷史權利」 vs.《聯合國海洋法公約》 ※開發南海的兩難:教條思想vs.投機主義者的惡性循環? ※穿越「公海」的美國自由航行計畫 vs.專屬經濟區 ※中國「和平崛起」vs.戰狼破壞遊戲規則 ※ 解讀美國東亞外交:從轉軸、再平衡到印太戰略  

9 特價4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製造中國:近代中國如何煉成的九個關鍵詞

麥田  出版
2021/07/29 出版

深入近代中國,掌握當今中國樣貌的九項關鍵概念 《南海》作者比爾.海頓最新力作 常見中國網民言:「此生不悔入華夏,來生願在種花家。」……這是什麼意思?  ▌本書特色 ☆ 習慣成自然的中國神話概念,打破它! ☆ 近代中國的9項關鍵面向:歷史、語言、打造國族與政治技術 ☆ 平易近人的歷史書寫:今日的中共,其實與清末保皇派康有為、梁啟超抱持著同一個夢想? ☆ 大鳴大放的清末民國:重新發掘、解讀「中國」歷史 ☆ 大受好評!從今日真實場景出發,返回關鍵人物的歷史尋找解答   【五個必須】 ★必須堅持扣問中國如何將自己打造成為「中國」的歷史。 ★必須堅持了解有人因「辱華」被質問「你是不是中國人?」時,「中國」指的到底是什麼? ★必須堅持探尋特定概念如何被歷代中國知識份子「改編」和「鞏固」。 ★必須堅持了解習近平的「中國夢」對世界有什麼影響。 ★必須堅持嘗試理解:當一個中國人,究竟背負著什麼樣的「歷史使命」。中國人容易嗎?  【兩個全面】 ★全面瞭解近代中國的創造,才能理解中國領導人的重要講話與中共當局出台的各項政策。 ★全面從國家、主權、種族、歷史、民族、語言、領土、海權與政治計畫等概念形塑的過程,檢視進行中的「中華民族復興大業」。 ▌重磅推薦 |汪浩/作家 |黃克武/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閻紀宇/《風傳媒》副總編輯  ▌內容介紹 資深記者比爾.海頓分析「中國人」所背負的意識形態與歷史遺產,討論各種有關「中國」的概念是如何被發明,並被當今的中國政治所沿用、挪用、演繹並再創造。書中提到許多近代中國重要人物,包括白眉初、李準、康有為、黃遵憲、章炳麟等,這些曾引領風騷的人物,影響並捏塑出近代中國的面貌。這九項關鍵概念,不僅是作者的學術探索旅程,在現實意義上,更關乎到台灣、西藏、新疆、香港等,以及最終──所有被製造出來的「中國人」該如何看待自身、該如何思索國族社會,並盡可能創造自身的命運。 當今中國充滿著口號、教條主義、脅迫與焦慮不安,中共領導人習近平生怕無法在自己任內「一統天下」,他的種種政治作為,都透露出亟欲建立自己的歷史定位。然而中華民族的拉鍊隨時都有可能被扯下,神話內部的斷裂,其實正在進行中。  

9 特價44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