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系 ,共計20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蓮師在西藏:追尋蓮師足跡. 系列三

眾生文化  出版
2025/11/07 出版

◆到古西藏聖地,與真實蓮師相遇一探蓮花生大士在藏區的22個生活與修行聖地,啟動您與蓮師的連結!當詳述我的生平故事,會讓你充滿激勵。當你見到我的功德和領悟,深刻的信心會從你的內在生起。當此信心成為不可動搖之確信,我的加持將進入並轉化你。當你的心從一切疑惑中解脫,你所期許的任何事都會達成。——蓮花生大士西藏是蓮花生大士開展佛行事業的主要聖地。當藏王赤松德贊心念轉向佛法,便是迎請蓮師入藏的吉祥緣起。當穿越雪域連綿不絕的千山萬壑,蓮師調伏占據山頭和低谷的強大非人勢力,以誓言繫縛鬼神。當不可思議的桑耶寺落成,成為證悟身、語、意之所依,蓮師建立起僧團,培養譯師,將佛典翻譯為藏文。當遭到驅逐之時,蓮師遊歷西藏每一個地方,傳法及閉關修持,並在許多神聖石窟的牆壁、岩石、天然泉水和虛空中,埋下伏藏。蓮師在西藏的影響力無遠弗屆、無處不在,不論是以文字或口語形式記錄,或是聖地本身,都是蓮師託付給西藏子民的豐厚饋贈,而如今他們也將這份甚深的遺教分享給全世界。藉由尋訪這些蓮花生大士在藏域的聖地,我們也能亦步亦趨,加入這趟非凡的覺醒之旅。【關於本書】 《蓮師在西藏》呈現了蓮師在廣大藏區佛行事業的聖蹟。蓮師應西藏法王赤松德贊迎請入藏後,調伏境內鬼神,興建桑耶寺並為其開光,培養藏文譯經師,將顯密佛法翻譯成藏文,給予王臣弟子灌頂,開啟《教法總集法海》並將之埋藏。他所曾造訪、修持、親臨加持的地方,難以計數。可以說整個雪域藏地,在在處處,都充滿了蓮花生大士的加持。本書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以秋吉德千林巴掘藏的蓮師簡傳《滿願樹》作為開端,涵蓋了蓮師從出生到離開藏地前往銅色吉祥山淨土的一生。第二部分參照《蓮花遺教》,精選蓮師入藏後所發生的主要事件與聖地,因著這些事件,佛法得以廣傳於廣義藏區。第三部集結了藏、中、英三種語言的祈請文和發願文。書中同時收錄當代藏傳大師涅頓.秋林仁波切和帕秋仁波切的開示,以及描繪聖地風光的精美圖片。回顧蓮花生大士在西藏波瀾壯闊的生平故事及解脫行傳,深入瞭解他開展佛行事業的主要聖地,並領會到他的影響遠比我們所想像的更為廣大。藉由這次旅程,衷心期盼這些加持充滿我們的身、語、意,並祈願與蓮師永不分離!

79 特價37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徹底快樂:心的操作手冊

眾生文化  出版
2025/08/29 出版

你的「心」是你此生最重要的設備,也只有你自己才懂得如何操作它!東方與西方相遇,古老智慧與現代科學結合,幫助你充分發揮自心的力量,開展出心性中究竟快樂。一位是來自矽谷的創業家兼禪修者,另一位是年輕、睿智,接受西藏傳統教育長大的仁波切,兩位作者共同為現代人指出一條通往究竟快樂的道路,一份隨時可以汲取的快樂感。尤其當生活面臨低潮、困頓時,藉由正念技巧及簡單、可行的禪修方法,輔以本書所列的個人體驗與科學實驗,可以幫助我們更認識自己的心,並體會到只要實修佛法的見地與禪修,就能為自己的人生帶來徹底轉變。本書以獨特的視角將古老西藏智慧與現代心理學工具,及得之不易的生命經驗與教訓結合在一起,獨特巧思與幽默富含力量的文字,帶領我們直接領略佛法智慧與內在覺醒。

9 特價32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給生命120道光:帶你穿越生命困境的智慧語錄

世界瞬息萬變,挑戰無處不在,但,哪裡有陰影,哪裡就有光,讓智慧的言語帶你直面挑戰,走向幸福人生。本書是結集蘇曼噶旺仁波切歷次開示而成,沒有鮮明的結構,不探求深奧的佛學名相,也不是嚴謹的修行次第,而是將佛陀的教法,用最平實的言語,如春風化雨般融入一則又一則的短篇,就像一位和煦的長者,在你耳邊細細道來的諄諄教誨。書中提醒我們打破輪迴的高牆,認識修行的重要;觀照自心,發掘本具佛性;懷抱慈悲,善待世界的不完美;活在當下,每時每刻都活在正念中;放下執念,把失敗當成墊腳石;將佛法成為我們的活法,轉化生命;同時更要敬畏因果,審慎行事。我們生生世世都在輪迴中流轉,無法逃離這個痛苦之界。在我們學會控制貪愛、嗔怒、愚痴這類的煩惱之前,都將持續不斷地陷入輪迴之中而毫無終盡。仁波切在本書裡,給予我們眾多如何安然穿越生命挑戰的提示。他於這些短篇的建言中,多次強調以悲心、安忍與樂觀來面對人生的重要性。藉由將這些原則融入日常生活之內,我們將能培養更為悲憫、寬容且充滿希望的觀點。而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增長個人的幸福,也能為更廣大的社群帶來正向的影響。◎把痛苦當作養分,開出最美的花如噶當派祖師所教導的,我們可以將痛苦取為道用,使生命更有意義。當我們經歷痛苦與困境時,可以觀想自己的痛苦就代表一切眾生的痛苦,並發願藉由自己經歷這個痛苦,其他眾生將永遠不再遭受相同的痛苦。◎轉心四思惟這個具足八暇十滿的珍貴人身之基,從因果的觀點及譬喻的說明,是極具意義且甚難獲得的。死亡之必然,死期之不定,當你臨終之際,唯有佛法能夠護佑。◎快樂只是禪修的「小小副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往往糾結在不健康的念頭中,以致心緒不寧,由於內在的平和比外在條件更為重要、更有力量,所以要藉由練習禪修來培養內心的寧靜。◎心懷溫暖,關愛他人眾生皆有成就佛果的本具潛藏力,但人們很容易受到舊有習氣和生活情境與周遭環境的影響。所以應當盡可能心存慈善,關愛他人,以此修持悲心將有助於我們了悟這份無上的潛藏力。◎知足是解脫的起點我們應當培養知足之心,這是邁向解脫的起點,因為知足能帶來真誠的滿意與真實的快樂。◎活在當下正如許多瑜伽士所言,現在的人生是過去所作所為的結果,而此時此刻的行為將形塑我們的未來。因此,若想評估過去,只需檢視眼前的處境;真心關切未來,就該專注於現在的行為。◎把絆腳石變成墊腳石人生艱難,充滿著各種挑戰。然而,若我們能敞開心胸,成功與失敗兩者,皆能賦予我們寶貴的一課,促使我們讓自己的生命更具意義。

9 特價32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認出心性,就是解脫:措尼傳承與證悟的女性修行者

眾生文化  出版
2025/05/30 出版

出家與否或是否具足比丘尼戒,與證悟或傳法並無直接的關聯。藏傳佛教從源起、興盛到流傳,背後的推手一直都少不了女性修行者的身影,她們以自身的成就,證明了女性也可以證悟。修行能否證悟的關鍵是什麼?關鍵就在於你能否認出自己的本來面目,而傳承上師即是那個能指引你認出心性以證得解脫的人。 第一世措尼仁波切與其心子第一世倉央嘉措仁波切以大伏藏師惹那林巴的伏藏法為基礎,並取出意伏藏,而形成獨樹一幟的「措尼傳承」。本書所談的即是措尼傳承的肇始與修行法門,以及第一世至第三世措尼仁波切發願度化女眾所作的佛行事業,還有為延續傳承而作出極大貢獻的女性成就者的故事。本書內容分為四部。第一部「播種」,談到第一世措尼仁波切發願興建囊謙給恰林的緣起。爾後,給恰林逐漸發展出近百座子寺(只有五座是僧院,其餘皆為尼寺),是至今康藏地區最大的寧瑪派尼寺體系之一,「措尼傳承」於是成為昔日以僧院為主的藏傳佛教中非常特殊的傳承。第二部「綻放」,舉出藏傳佛教歷史中的女性成就者。例如,蓮師的兩位佛母——曼達拉娃與伊喜措嘉,以及自立宗派的瑪吉拉尊等。此外,包括囊謙給恰林獲得證量的女性修行者。例如,不受時空限制的昆桑確尊阿尼、證得虹光身的帕嫫阿尼,以及獲得大圓滿第四相的雪繞賞嫫阿尼等。她們精勤修持,過著至簡的苦行生活,在藏傳佛教女性成就者的篇章之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引領其他行者一起踏上解脫的道途。第三部「永續」,敘述第三世措尼仁波切發願在尼泊爾興建措尼給恰林的歷程。這是座培育尼眾的佛法社區,包括措尼給恰學校,以及佛學院、實修閉關的關房與修持儀軌的寺院。第四部「祈請」,講解第一世措尼仁波切所作的〈遙呼上師.悲切短韻〉。這篇祈請文即是短版的「上師瑜伽」,它涵蓋在修道上對上師的一切祈請。第三世措尼仁波切經常以「茶」來譬喻大圓滿的法教,無論你捧著何種茶杯來喝仁波切的茶,都需要傳承上師的加持。現在,就等你拿自己的茶杯來喝茶了!

79 特價29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成佛之路好風景:從修心到解脫的實修藍圖

眾生文化  出版
2025/04/03 出版

從古老智慧中汲取要義,在生活中開展覺知、慈悲與智慧,走出經卷,讓大師帶你欣賞成佛之旅的一路好風景。本書中的教學,來自於大司徒仁波切1981年在歐洲巡迴教學中,在都柏林和布魯塞爾的演講。在將口語轉換為文字的過程中,保留了尊者那種能夠把佛法生動呈現出來的美好特質—將傳統文本的「靜物畫」變成一幅活生生的景象,幫助人們感受到,佛陀的法教總是那樣新鮮,彷彿昨日才為你我而書寫。書中並穿插大司徒仁波切的手繪墨寶,作為每個章節的開頭提示。本書的內容既適合作為佛法新鮮人的佛法入門書,也能作為有經驗修行者的實修手冊。在這本書中,大司徒仁波切邀請我們步入解脫之道,以既深奧又平易近人的方式修學佛法。無論是經驗豐富的修行者,還是剛開始接觸佛法的讀者,都能在書中智慧的指引下找到啟發,照亮自己的修行之路。——詠給‧明就仁波切推薦序⦿諸行無常香蕉樹就是一個鮮活的例子:樹皮表層一剝開就見另一層皮,再剝開又是一層皮。一直剝到樹心,就發現空無一物,樹不過是樹皮。輪迴中沒有不是幻相的事物,因此,一切都無常。然而,我們仍然看到事物,並相信它們是「我」與「我的」。⦿佛法的套索,願者才能「上鉤」佛陀的教法像套索,但不是那種用來捕捉動物的套索。佛法的套索沒有繩結,靠我們自己捉住不放。佛法也像陷阱,但不是那種靠強制力運作的普通陷阱。它是開放的,給想要離苦及苦因的人自行進入。但如果你想繼續受苦或追求其他事情,這個陷阱就永遠困不住你。⦿成為眾生的良藥我們要想:「我希望自己能夠幫助他人,成為別人的良藥」,為了實現心願,我們開始付諸實踐去幫助他人。這兩個面向,我們稱之為「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我們一步一步地來承擔這些誓言,就是為了實現幫助他人的承諾。⦿利益他人根據他人的意願,說出他們期望聽到的話,前提是這些話不會傷害他們。這意味著說話要和善,不粗暴,但如果必須使用嚴厲的話語才能讓他們得到利益,並且確信這樣做是有幫助的,那麼我們就必須話語嚴厲。⦿轉化我執成為覺悟的種子在無數劫中,我們以各種方式成為虛幻自我的奴隸,而現在,我們必須發起一場革命來推翻這種信念。消除它的方法是通過理解,深入徹底了解萬物的本質。我們不需要憎恨自我,而是要利用它,讓它成為覺悟的種子,使我們成為佛陀的孩子。這才是真正的革命。

9 特價3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臨終寶典:30則還陽實證暨投生淨土指南

東杜法王  著
眾生文化  出版
2025/03/21 出版

這是一本集臨終、還陽經驗、佛教教理、藏傳儀軌實修於一身的自助助人手冊。此生無法重來,但死亡卻生生世世。藉由本書,我們既能得見藏傳佛教的臨終經驗記載,又能得到東社法王深入淺出, 卻又面面俱到的解說。一路「好走」,是生命必修課。但臨終和死後的世界又是什麼?臨終該做什麼準備?如何打一張通往淨土的車票?且聽本書30則還陽實證經驗,和東杜法王珍貴的藏傳臨終暨中陰智慧,幫助我們好好走,好好回來。■死亡不是結束這是科技的黃金時代,但人類的人生知識卻僅止於呼吸停止之處。嚥下最後一口氣後,我們的心識是否仍然繼續,科技無法提供任何線索!值此人心多疑的時代,由於害怕被貼上非理性、頭腦簡單、想法天真的標籤,人們往往不願相信死後的存在。■如果人生是幻覺?有人問:如果人生是幻覺,那改善我們的現況有何意義呢?人生既基於自身心理習氣的反應和反射,也就沒有實質性。但如果未能改善虛幻的人生,就會不斷受到它的迫害。因為不知道幻覺這事實,我們感受的痛苦是如真實一般。■臨終的世界臨終時發生的內在經驗,其本質是什麼呢?在死亡的過程中,我們外放的感知向內收攝,所有的關注都落在體內所發生的變化。因此,整個臨終世界就是體內當下的轉變。■臨終的氣氛不帶任何特定宗教文化觀點,任何臨終者或亡者的週圍,觀想或製造一種平靜喜樂的感覺或氣氛,這絕對是安全有益的。在此氣氛的觀修中放鬆,思維並感覺自己、臨終者一切種種,都與平靜和喜樂的感受融合在一起。■供養功德佛教徒相信,即使是為一個偉大的目標做點小小貢獻,也能變成跟目標本身的功德一樣廣大──如同注入大海中的一滴水。大海不乾,這滴水也不會枯竭。同理,與一位偉大的人結緣,影響和果報是無竭盡的滋養。

9 特價37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中陰解脫門:生死之旅一定要記得的6件事

眾生文化  出版
2016/12/15 出版

人的一生有無數個中陰, 它是生死之間,也是入睡醒來之間,更是剎那之間, 當我們能夠掌握生命中無所不在的「間隙」, 各種大小中陰,就不只是一場遊戲一場夢,它更是解脫的機會。 蓮花生大師指出了六種相對應的修持, 引導我們在生前、臨終、死亡的時刻,了悟自心。 .六種中陰,其實只有一扇門 生死之旅的六件事,就是蓮花生大師教導的「六中陰」,包括生前的三種中陰:生處中陰、夢中陰、禪定中陰,以及與死亡直接相關的臨終中陰、法性中陰、投生中陰。其實六個中陰是是相連的,只有一把鑰匙,就是我們必須要瞭解心識的自性。 .掌握中陰運作的原理 中陰,從時間來看,可長可短;從事件來看,可大可小;由於無常,每一個剛剛過去的狀態與還沒發生的未來之間,都可以是一個間隙,這個「間隙」就是我們修持中陰的基礎。 .不在自性之中,就在迷亂中 為了能夠深入瞭解中陰,需要知道三件事:第一,迷亂是怎麼樣產生的,迷亂的現象是什麼樣子;第二,解脫的情況是什麼樣子;第三,在迷亂的當下,怎麼去認出那個不迷惑的心? .掌握生前三中陰,即可超越死亡三中陰 死亡本身沒那麼艱難,但是能否清明的死,才是問題。我們的工作是要帶著覺知死亡,要在死亡時帶著對子光明的瞭解或了悟,在死亡的那一刻,當子光明遇上母光明,我們就可以立即獲得解脫。 一天當中,我們有多少次看見自己的自心本性呢? 事實上你在任何場合都可以看見自己的自心本性, 因為自心本性就在隔壁門後,而且迷亂之處也必然有明與空, 就看你自己要不要利用這道門去取得。 中陰法教是佛陀的教法之一,它把人生的每一個片刻,全都涵蓋在我們證悟的旅程之中。本書透過蓮花生大士教導的六種中陰,帶我們認識這一生應該如何掌握生前、臨終及死亡的修持。 講到生,從各種不同的開始、停留與結束來看,一生之中有無數的中陰,「中陰」就是「中間」的狀態,但所有的中陰當中,最重要的就是「禪定中陰」,如果我們對禪定中陰一點經驗都沒有的話,就好像你有一個藏寶箱,卻沒有鑰匙,只能空手而返。作者措尼仁波切一開始教導我確認此生的目標,讓我們的身心不再拉扯,接著引導我們找到念頭與情緒的主宰者,認識心的作用,然後以「見」培養「修」,以「修」握住「見」,讓我們超越輪迴的習氣,融入圓滿的覺性大海。 講到死,仁波切要我們能在當中與其共舞,如何做到呢?一方面要瞭解它外在的顯現,另一方面要瞭解它內在的機制,以佛教的說法,就是它是如何顯現,以及它真正的狀態,我們要瞭解這兩者當中是相連的。當你找到它們相連的那一刻,就處在空間中,那空間即是佛性的一部分:子光明,母光明則是全然的佛性,在這空間當中,我們與母光明連結,便能在法身中解脫,那是修行人最終的期望。

79 特價28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師心我心無分別:法王教你喚醒虔敬心的365則心法

眾生文化  出版
2016/11/03 出版

本書特色 與上師相應,日日是好日 這是法王噶瑪巴給我們的「上師相應日記手札」,讓我們天天「與上師相應」「與法接緣」。 大寶法王每日為我們開示「一日一法語」,這是本實用的萬年曆,365則開啟修行與智慧的語錄,讀它、用它整年讓自己和他人開心迎福! ■開心門,迎菩薩 我們要知道,佛菩薩一直關注著眾生,他們就在我們的心門外等著。問題是我們自己緊閉著大門,因此無法和他們接觸。如果我們把「信心」的門一打開,他們會衝了進來。 ■活出意義來 大部分的人都過著差不多一樣的生活,或是仿照著別人在生活,如果只是這樣過日子,那實在沒什麼意義。為什麼呢?因為過著差不多一樣生活的人,世界上到處都是。我們得到了這樣難得的人身,如果不做些有意義的事,多一個人也就只是多佔些空間與多花些金錢罷了。 ■該捨的是欲望 物質不是問題之所在,會傷害我們的是自身對物質的欲望。 ■佛陀辦公室 以前祖師們說,我們凡夫眾生的輪迴是小輪迴,佛陀的輪迴才是大輪迴,眾生皆可成佛、皆可離開輪迴,但佛陀永遠離不開輪迴,永遠在輪迴中利益眾生,因此輪迴就是他的辦公室,他沒有辦法退休。 ■訓練「心的肌力」 道次第就是練習的步驟,能夠幫助修行者逐步開展菩提心。就像一個人想實行重量訓練、鍛鍊身體的人,不可能一開始就舉起100公斤,應該先從3、4公斤開始,一步步往上加,持續地練習,讓身體調適,變得更強壯。外在的身體訓練是這樣,內心的修持更需要按部就班地練習,尤其現代人的內心都不夠健全、發展不夠均衡,更需要有耐心和毅力,持之以恆地每天一點一點地練習修心,這樣就會有所進步。

9 特價25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師心我心無分別:法王教你喚醒虔敬心的365則心法

眾生文化  出版
2016/11/03 出版

本書特色 與上師相應,日日是好日 這是法王噶瑪巴給我們的「上師相應日記手札」,讓我們天天「與上師相應」「與法接緣」。 大寶法王每日為我們開示「一日一法語」,這是本實用的萬年曆,365則開啟修行與智慧的語錄,讀它、用它整年讓自己和他人開心迎福! ■開心門,迎菩薩 我們要知道,佛菩薩一直關注著眾生,他們就在我們的心門外等著。問題是我們自己緊閉著大門,因此無法和他們接觸。如果我們把「信心」的門一打開,他們會衝了進來。 ■活出意義來 大部分的人都過著差不多一樣的生活,或是仿照著別人在生活,如果只是這樣過日子,那實在沒什麼意義。為什麼呢?因為過著差不多一樣生活的人,世界上到處都是。我們得到了這樣難得的人身,如果不做些有意義的事,多一個人也就只是多佔些空間與多花些金錢罷了。 ■該捨的是欲望 物質不是問題之所在,會傷害我們的是自身對物質的欲望。 ■佛陀辦公室 以前祖師們說,我們凡夫眾生的輪迴是小輪迴,佛陀的輪迴才是大輪迴,眾生皆可成佛、皆可離開輪迴,但佛陀永遠離不開輪迴,永遠在輪迴中利益眾生,因此輪迴就是他的辦公室,他沒有辦法退休。 ■訓練「心的肌力」 道次第就是練習的步驟,能夠幫助修行者逐步開展菩提心。就像一個人想實行重量訓練、鍛鍊身體的人,不可能一開始就舉起100公斤,應該先從3、4公斤開始,一步步往上加,持續地練習,讓身體調適,變得更強壯。外在的身體訓練是這樣,內心的修持更需要按部就班地練習,尤其現代人的內心都不夠健全、發展不夠均衡,更需要有耐心和毅力,持之以恆地每天一點一點地練習修心,這樣就會有所進步。

79 特價221
電子書
下次再買

自心伏藏

眾生文化  出版
2016/09/01 出版

365天的禪修活泉,一日一口訣! 在禪修中穩定我們的心,我們才有更大的力量去利他,這是詠給明就仁波切多年來不斷叮嚀弟子們「不要忘記將禪修帶入生活中」、「要練習,要實修」的慈悲之愛。 本書內容中的選文與每日禪修口訣是由了覺、了塵兩位法師發心,節錄了詠給明就仁波切自2008年起到2015年多本出版著作中的精華,以及明就仁波切在2008年於化育道場教授「彌陀天法」的開示內容,2011年閉關前留給弟子們的書信和閉關期間為弟子們捎來的新年祝福語錄。 這些語錄內容的選輯,是依著人身難得、生死無常、因果業力、輪迴過患,以及皈依、發心、慈悲的禪修、止禪與覺知、觀禪、菩提心、自性、空性、生活的智慧、禪修的體驗等等主軸做整理,希望此書能成為你日常生活禪修的好朋友。 本書特色 4年山林行腳閉關結束, 當代大禪師明就仁波切回到我們之間, 要教我們學會開心、安心、親見自心, 見到仁波切之前,趕快溫習他曾教我們的── 12個故事,365個口訣! 生活中的禪修語錄 四年前,詠給明就仁波切以行動實踐了他對我們耳提面命的叮嚀——請練習,把禪修的經驗帶到日常生活中的教誨,到山林閉關去了!2015年11月3日,仁波切出關了,再度回到所有弟子們的身邊,教導我們如何將這瘋猴子的心,以及生命中障礙我們一切的困難,轉化成為內心快樂與和平的助力。 ■禪修精華指引 我們多麼幸運!不管上師身於何處,我們都可以跟隨著他的教導,不斷地練習再練習。這本書集結了詠給明就仁波切已出版的多本著作,包括:《世界上最快樂的人》、《你是幸運的》、《請練習好嗎?》、《明心之旅》、《小吉寶貝》、《帶自己回家》等書的精彩語錄,彙整為三百六十五天的日曆書,方便你每日閱讀。 ■禪修小記 每日語錄下方的留白,可以是這一天的心情,也可以是禪修後的心得筆記,甚至也能隨手塗鴨畫下你的心情故事,只要你願意。 ■12個主題故事 擁有古老靈魂與智慧的詠給明就仁波切,每每喜歡在開示的過程中,用很多故事作比喻。這本書節錄了仁波切曾說過的十二個故事,依十二個月的禪修次第編排,搭配明就仁波切在出關後陸續到印度、尼泊爾等地朝聖,以及參加印度噶舉祈願大法會時的行誼和身影,是一本集結近年明就仁波切出關後法照的日曆書。願你在翻閱本書時,如同親見上師在眼前般地心意合一,時刻不忘將禪修帶入生活中應用,「不要放棄,在放鬆中,請練習!」

79 特價22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妙法抄經本二: 普賢行願品 / 第十七世法王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隸書寫經

乃至虛空世界盡,眾生及業煩惱盡, 如是一切無盡時,我願究竟恆無盡。 有多少寬廣的虛空世界,就有多少眾生;有多少眾生,就有多少業和煩惱;有多少業和煩惱,就有多少的痛苦;有多少的痛苦,就有我的悲心在觀護著。──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噶瑪巴《普賢行願品》開示   本書為古典經摺本,正面收錄法王噶瑪巴以漢隸寫書佛經:《普賢行願品》偈言,經文重複2次;本書背面收錄歐陽詢楷書的《普賢行願品》偈言,經文重複2次。正反面總共4篇經文,適合初學抄經或書法者練習,也適合有抄經修持習慣者做為日常之修持,更適合在朝聖與發願的時節,於聖地一字一句地重溫佛陀慈悲智慧的法教。 本書特色 華嚴海會,普賢菩薩的十大願王 《華嚴經》屬於大乘佛法經典,在大乘佛教中是一部非常重要的典籍,素有「經王」之美譽。〈普賢行願品〉則是其中尤其廣為信受奉行的一品。〈普賢行願品〉經文中,普賢菩薩摩訶薩殷重讚嘆如來功德之餘,對諸菩薩及善財童子,宣說「十種廣大行願」。〈普賢行願品〉總結《華嚴經》的要義,譯文優美感人,向來為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所共同尊崇和修持的聖典。 法王血書,寫下菩薩勇士的利生大願 《普賢行願品》提到,佛陀過去修行的時候,「剝皮為紙,析骨為筆,刺血為墨,書寫經典,積如須彌。為重法故,不惜身命」,「刺血為墨」寫經,是古來即有的佛弟子虔敬傳統,法王承此一傳統,以摰誠血書祈願文之王──《普賢行願品》,以報三寶恩、父母恩、眾生恩,見者無不震動。 金剛座前,每年必定念誦的祈願文之王 藏傳佛教有五大願文,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大願王」─〈普賢行願品〉,法王噶瑪巴每年在佛陀成佛聖地─菩提迦耶主持噶舉大祈願法會,也親自帶領上萬名僧俗大眾念誦〈普賢行願品〉,其重要性可見一斑。. 2010年底,在聖地菩提迦耶金剛座前的祈願法會上,法王以〈普賢行願品〉為主題,連續五天釋論其修持要義,引領大家勇敢發大願,學習普賢菩薩的精神,為利益眾生發願修行。透過普賢行願,我們可以體證如來本願,調伏自心,一步步走上自利利他的覺醒之路。 靜心、淨心,精進修持的好禮物   這部《妙法抄經本二:普賢行願品》,正面是法王親筆墨寶2遍,反面是歐陽詢楷書2遍,抄經者共可抄寫4遍經文。抄完了《普賢行願品》抄經本全部經文,等於領受了法王和普賢菩薩的無上智慧加持。抄完了這本《妙法》抄經本,還可以轉成個人日常修持的課誦本。持續不斷地抄經,您也許可以從字裡行間中,看到自己心境的轉變。 抄經、發願、迴向 佛陀往昔在因地修行時,曾為了聽聞一句一頌的佛法,即使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佛陀無量劫以來累積慈悲智慧所得到的佛法,我們今天如此輕易的就能獲得。由法王親筆血書,更能深刻的體會上師三寶為了救度眾生的那一份深切的悲心。願大眾發菩提心,經由抄寫聖言量經典的修持,迴向這個充滿苦難不安的年代的眾生,都能遠離痛苦,獲得暫時和究竟的安樂,早日成就無上菩提。

9 特價35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直指明光心《大手印指導教本:明現本來性》釋論

眾生文化  出版
2016/01/25 出版

看啊!看著你的心! 看著那無生的根基, 看著它無滅的展現, 在明空的廣境中,放鬆。 這赤裸直觀、本然無作、寬坦放鬆的方式, 就是最甚深的大手印修持法。 大手印實修者的聖典 西元十六世紀卓越的大師──達波札西南嘉所著作的《明現本來性》,以其實修體驗而宣說的精闢訣要,數百年來,一直在噶舉傳承中備受珍視,是許多行者視為閉關修持,以及將日常生活與大手印結合的重要依據。 深廣的空性引見實相 大手印中教導:「空性的智慧」即是自心的本質及一切現象的本性,它含括了我們全部的經驗,當我們認出自己經驗中那流動、開闊、寬廣而放鬆的特質,即使只有那麼短短的一剎那,那就是對空性智慧中「空」的面向的一種體驗。 瞭解萬千變化,只在一心 心雖不可言喻,但卻可以體驗得到。好比我們的念頭和情緒是如此地鮮明,但是當你去看它的時候,什麼都找不到,然而當你不去看的時候,又體驗得到。在我們的世界中所經驗的一切,純粹是自心創造的產物。 妄念是明光心的變動 心的體性,無法用言語去說它是像什麼樣子,也無法去思維它是如何。心遠離一切的認定,明而無礙,是自己覺知自己的明晰之心。 這是一本直接在「心」上修持的教導。 《明現本來性》是廣受尊崇的大手印成就者達波札西南嘉(1511-1587)依自身修持體驗而著作的大手印教本,由被譽為「當代密勒日巴」的堪布竹清嘉措仁波切來闡釋。他融合了佛陀三次轉法輪的心要精髓,有部、經部、唯識、中觀等四部宗派的空性見地,與成就者之王密勒日巴的甚深道歌,以及薩惹哈、戈倉巴、臧巴嘉惹等大手印傳承祖師的精要口訣。當空性的深廣教義,加上大手印「直指」的甚深訣要,就能讓修學者直接在心上有所領悟,並開啟對自心實相的深刻體驗。 書中一開始指出心的本質就是回歸它原本的狀態,其中有四個面向:它超越了修整造作;它是萬法的本質──空性,超越了有與無;它是甚深空性與自性明光無分別的法界;它是自然任運而成,不是新製造出來的,是樂空無別的本體。為了培養對自心本性這些面向的確信,透過「止」、「觀」兩種方式,讓心安住在當下的覺性及體驗中,同時去觀照外在顯相、妄念及心的狀態,然後經由指引的階段,斷除概念的虛構增益,直到確認顯相、妄念及各種內心狀態皆是俱生本智。 藉由這些過程,我們會發現無須向外去尋求證悟,在我們自心──念頭、情緒和感知的經驗當中,就存在著證悟的根本狀態。

9 特價37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直指明光心:《大手印指導教本:明現本來性》釋論

眾生文化  出版
2016/01/25 出版

看啊!看著你的心! 看著那無生的根基, 看著它無滅的展現, 在明空的廣境中,放鬆。 這赤裸直觀、本然無作、寬坦放鬆的方式, 就是最甚深的大手印修持法。 大手印實修者的聖典 西元十六世紀卓越的大師──達波札西南嘉所著作的《明現本來性》,以其實修體驗而宣說的精闢訣要,數百年來,一直在噶舉傳承中備受珍視,是許多行者視為閉關修持,以及將日常生活與大手印結合的重要依據。 深廣的空性引見實相 大手印中教導:「空性的智慧」即是自心的本質及一切現象的本性,它含括了我們全部的經驗,當我們認出自己經驗中那流動、開闊、寬廣而放鬆的特質,即使只有那麼短短的一剎那,那就是對空性智慧中「空」的面向的一種體驗。 瞭解萬千變化,只在一心 心雖不可言喻,但卻可以體驗得到。好比我們的念頭和情緒是如此地鮮明,但是當你去看它的時候,什麼都找不到,然而當你不去看的時候,又體驗得到。在我們的世界中所經驗的一切,純粹是自心創造的產物。 妄念是明光心的變動 心的體性,無法用言語去說它是像什麼樣子,也無法去思維它是如何。心遠離一切的認定,明而無礙,是自己覺知自己的明晰之心。 這是一本直接在「心」上修持的教導。 《明現本來性》是廣受尊崇的大手印成就者達波札西南嘉(1511-1587)依自身修持體驗而著作的大手印教本,由被譽為「當代密勒日巴」的堪布竹清嘉措仁波切來闡釋。他融合了佛陀三次轉法輪的心要精髓,有部、經部、唯識、中觀等四部宗派的空性見地,與成就者之王密勒日巴的甚深道歌,以及薩惹哈、戈倉巴、臧巴嘉惹等大手印傳承祖師的精要口訣。當空性的深廣教義,加上大手印「直指」的甚深訣要,就能讓修學者直接在心上有所領悟,並開啟對自心實相的深刻體驗。 書中一開始指出心的本質就是回歸它原本的狀態,其中有四個面向:它超越了修整造作;它是萬法的本質──空性,超越了有與無;它是甚深空性與自性明光無分別的法界;它是自然任運而成,不是新製造出來的,是樂空無別的本體。為了培養對自心本性這些面向的確信,透過「止」、「觀」兩種方式,讓心安住在當下的覺性及體驗中,同時去觀照外在顯相、妄念及心的狀態,然後經由指引的階段,斷除概念的虛構增益,直到確認顯相、妄念及各種內心狀態皆是俱生本智。 藉由這些過程,我們會發現無須向外去尋求證悟,在我們自心──念頭、情緒和感知的經驗當中,就存在著證悟的根本狀態。

79 特價332
電子書
下次再買

赤裸直觀當下心

眾生文化  出版
2015/12/26 出版

本書是十一世紀時的大成就帝洛巴在印度恆河邊,將修持口訣《恆河大手印》——〈大手印二十八金剛頌〉傳給他的心子那洛巴,再由那洛巴傳給西藏大譯師馬爾巴,開啟了大手印法教在西藏弘傳的源頭。   大手印的教法深妙,極具加持力,因為它從佛陀的教法一路無間斷地透過許多大成就的實修與口訣傳授,傳承到今天。一切眾生的內心裡面,本來就已存在著如來藏,它是內心的自性光明,大手印所教導的,便是指引我們如何在內心基礎的實相上,去看見自性的美好,並經由正確的實修,抹去塵灰,讓心的本質,生命本有的莊嚴與美好,全然現前。   以這個教法而言,大手印的「大」有著最大的,不能超越的意思。佛陀的八萬四千法門,全部都歸納在這裡,沒有不能包括、遍及的一切法。   大手印的本質,它不安住在任何地方,也不參雜到任何的現象,能夠遍及一切,絲毫沒有緣起朝向,它自自然然的停留在那裡,安住在那裡,超越了內心,是光明本質自然。   本書特色   願自心本性的花,圓滿綻放   一千多年前,印度恆河畔,發生了大事。   噶舉大手印黃金珠鬘傳承近傳承,金剛總持下第一人帝洛巴大師,那時還是一位從事勞動工作的狂野型上師,來自那瀾陀佛學院的大學者那洛巴大師跟著他學大手印,經過上師加持的十二小苦行、十二大苦行,心性已經很調柔成熟了,時候到了,帝洛巴大師就對他唱了《大手印二十八金剛頌》,這就是後世知名的《恆河大手印》。   後來的故事結局,大家都知道了,帝洛巴一拖鞋打下去,那洛巴昏了過去,醒來妄念全消,上師所有的證悟與加持,都印到他心上──他開悟了。這就是後世傳頌不已的「心要大手印」開悟故事。   於是,千年來,《恆河大手印》成為大手印修持者必學的經典,裡面有著傳承不可思議的加持和智慧,非常生猛有力的從帝洛巴大師心中傳來,我們的心打開,加持就流進來。但年代久了,印藏二地口耳相傳的結果,版本甚多,多到有十二種左右的不同版本。本書直貢法王開示所採用的根本頌,是目前流通較廣的一種。   ■如何證悟大手印的意義? 超越這些有為的、花力氣造作的、用言語去解釋的對境, 在內心裡純粹的去看著自己的內心, ——那個沒有被垢染、赤裸裸無有遮掩的覺性。   ■如何在放鬆、寬坦中安住 有念頭來了也好, 沒有念頭,也很好, 不必去企圖阻止或造作顯現, 讓一切的生起、滅去,自然來去… 心,還在那兒, 以它原來的樣貌如實地呈現, 安住在上面, 持續保持著。

9 特價30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慈悲喜捨每一天:讓愛無限延伸的365項修練

眾生文化  出版
2015/12/01 出版

■愛的守護者 月亮是愛的守護者;月亮代表著愛所具有的持久特質,以及那份人與人之間慈悲喜捨的緣份。無論我們是否共處一地、多久沒有見面,透過月亮的這個媒介,我們還是能夠感覺到他人對自己的愛,以及彼此之間的愛。 這些都是我們慈悲喜捨修持所發的祈願。以清淨的動機發願,它就不再只是一種象徵,而是真正地實現。   ■吃素是一種愛 為上師求長壽最好的方法就是「放生」,而放生最好的方法就是「吃素」!我們也可說是為了關愛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的眾生,而要發願茹素。請大家要好好的來立定決心做這件事。   ■愛的最高成就 當修行者繫於眾生的心念通過無數次依止修持,最終達到很高成就時,就會格外關愛眾生,如同珍惜自己一般去愛戴其他眾生,這時就會覺得自己受苦也無妨,自己的快樂幸福及一切都可以奉獻給眾生。 本書特色 ■天天慈悲,日日是好日 這是法王噶瑪巴給我們的「愛的萬年曆」,讓我們天天生活在「慈悲喜捨」的叮嚀裡。 大寶法王每日為我們開示「一日一法語」,這是一本實用的萬年曆,更是365則開啟慈悲與愛的智慧語錄,讀它、用它,整年讓自己和他人都得到祝福! ■轉善念,好事來 面對每個當下的無盡可能,但我們只需要一念善。念頭善,鴻運就來。這是一本自用可以轉念成福,送人可以讓親友迎來好運的「轉念日曆」。是一份新年的吉祥好禮。甚至可以拿它當人生的路標,遇有困惑時,隨意拈來一則法語,那可能正是個奇妙的答案呢!   ■慈悲的蝴蝶效應 本書節錄近年來眾生文化出版第十七世法王噶瑪巴鄔金欽列多傑的幾部著作,以及法王於2005年至2015年間,在世界各地的重要開示、經論講授內容。主題包括有佛教相關義理和修持,如生死無常、禪修、慈悲,以及女權、全球環保、世界和平等切合時事的關懷。收錄按月集成十二個單元,一日一則語錄,作為日常生活的座右銘。365天,天天慈悲不空過。每月皆能敬向法王法像攝心,一日一讀,加持法雨均霑。   ■轉念小筆記 法王的每日一提醒,是我們當時轉念慈悲與愛的明燈,但我們也要日日觀照自心,轉念成善。因此每一則開示旁,都留了一個「轉念小筆記」,讓我們記下今天的心得,當成觀心日記。

9 特價25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法王教你做菩薩--噶瑪巴《佛子行37頌》釋論(第三版)

眾生文化  出版
2015/09/01 出版

《佛子行37頌》在西藏是最受鍾愛的經典之一,而這部偈頌的作者,即是偉大的學者兼終極簡素(utmost simplicity)的實踐家──無著賢大師(Ngulchu Thogme Zangpo)。透過豐富的生動比喻,大師萃取出修持佛法的簡易要點。   此偈頌的深廣內涵,在尊勝的第十七世大寶法王鄔金欽列多傑所給予的解說當中,更加生動細膩地呈現。法王以非學術化的用語,涵蓋歷代學者與行者共同關注的課題,引導我們實踐菩薩道,進行慈悲心的修持。   本書特色   噶瑪巴《佛子行37頌》釋論   如果我生病,對眾生是好的,就讓我生病;如果我死亡,對眾生是好的,就讓我死亡。 ~無著賢大師   留下這個感人祈願的,就是西藏是最受鍾愛的經典之一──《佛子行37頌》的作者,無著賢大師。   這是一本的「慈悲實修手冊」,教我們如何在人間實踐菩薩行。它具有兩大殊勝:   一、聖者所寫:生生世世實修慈悲心,永遠不捨棄任何眾生,這是所有大乘菩薩,直至證菩提都不捨的功課,以身命實踐這種誓願的無著賢大師,以《佛子行37頌》,教導我們37條實踐菩薩道的方法,37則做個好菩薩的提醒。這些慈悲叮嚀,都直接來自無著賢大師的心。   二、聖者所教:這部法本還有另一大殊勝,就是它的釋論,是來自由觀世音菩薩化身的法王噶瑪巴,由「慈悲的化身」教導慈悲,逐頌講解,帶我們進入慈悲心的實修,加持力更是無與倫比。

9 特價28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恰美山居法3一生中山居閉關的實修教法

眾生文化  出版
2015/09/01 出版

《恰美山居法》中文版第一次發行,系列第三集   離貪就是行者的腳 煩惱的本質就是自性法身 凡所有事物皆在其完美純淨的自性中 當我們安住在內心的力量愈強 自己內在的功德力量就會愈堅固 請摒棄你的懷疑 認清它的珍貴 將此法教放在你的心上   噶瑪恰美仁波切是阿彌陀佛意的化身,這部《山居法》寫於西元1659年,共有595藏頁,是噶舉派不共的教言,也是大圓滿不共的無上教法。此書匯集一百多部有關閉關實修的典籍精華,經過恰美仁波切的講述,編纂成五十三章山居閉關的實修教法。   《恰美山居法》口訣教誡的口傳傳承,堪布卡塔仁波切在流亡印度時,曾經完整的獲得。堪布卡塔仁波切於1976年銜第16世大寶法王之命,前往美國紐約州設立KTD道場,在西方轉動解脫的法輪。第16世大寶法王於1981年最後一次訪美時,曾慈諭堪布卡塔仁波切,應該在西方給予具緣弟子《恰美山居法》之教授。堪布卡塔仁波切為滿第16世大寶法王最後利生之弘願,於1998年開始對西方弟子教授此法,所講述的法本,是以印度喜瑪偕爾邦的札西炯所印製發行的版本為依據。   這是一系列的證果實修指引,堪布卡塔仁波切完全依照恰美仁波切之指示,分章講授,逐段釋義,英文的部分已於西元2003年於美國講述圓滿,開示分四次發行。中文也於西元2007年傳授圓滿,預計發行六冊。仁波切此系列中、英文之教授,既圓滿了第十六世大寶法王希望在西方傳授《恰美山居法》之心願,也完全依照恰美仁波切「教法要有始有終講述圓滿」之要求。   2013年《恰美山居法》第一集上市即受到熱烈迴響,本書為中文版系列第三集,不論是英文版或中文版的開示,《恰美山居法》的講解都是第一次發行。如果自己沒有老師、沒有阿闍黎也不必擔心,一輩子要學的教法及閉關的實修,都在本系列中。本書對法教的表達非常的精簡,就像恰美仁波切在此書的簡介中所寫的「如果你把這本書放在你的枕頭上,代表你已經找到一位永遠不會對你生氣的老師了。」   十七世紀一位行者名為精進大海, 歷經生死關頭後來到山上的閉關處, 經過再三的懇求與數次的拒絕, 閉關聖者噶瑪恰美仁波切才終於答應。 時序已是藏曆十二月,天寒地凍, 行者精進大海的衣衫單薄, 手指卻如千里馬迅速在紙簡上馳騁, 數不清的黃昏夜晚,終於累節成章, 山居教法因此得以留傳。   本書特色   第17世大寶法王 第4世蔣貢康楚仁波切 第9世創古仁波切 共同推薦   這是祕密的教法,以前從沒有形諸文字 現在才把它記錄下來,是真正可以入手實修 而且實修之後馬上就能產生力量的純淨正法!   《恰美山居法》系列第三集   ■教你「如法看風水」,趨吉避凶,增進修行順緣! 「地」的力量非常強大 有土地的地方就有苦、樂、興、衰、貧、富 過去所有祖師大德開示過,有關風水的典籍如汗牛充棟,我們不但無法全部閱讀,想要徹底了解其義更是困難。為了方便後世行者能在這麼龐大的論述中,找到想要了解與需要知道的,有關風水珍貴的講法及理論精華,全部聚集在本書〈向地珍寶總集〉   ■山居閉關傳統,不可不知的習俗與禁忌 有了死也不離開關房的堅定決心, 一定可以戰勝魔鬼,能夠打敗各種障礙。 如何選擇閉關聖地?有哪些程序絕不能輕忽不做,對閉關行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護關者需要什麼條件?掩關實修時,如果沒有指導上師在旁,自己如何作自己的實修指引?閉關實修要無礙的順利進行,如何作除障的修法?〈解脫善路——閉關指導〉一一為您道來。   ■介紹最殊勝的布施,「對身體的療癒有不可思議的效果」 一切的執著中,對身體的執著最深 實修施身法是最殊勝的布施,遊方閉關者行者絕對必要! 未登地的凡夫要布施身體,就必須依賴「施身法」的實修,「施身法」不僅能作身體的布施,還能斷除我執。我們從無始輪迴以來對自我、對身體、對生命、對任何執著的對象,都可以用這個方式徹底斷除。   ■延長壽命保護法,不可思議精華口訣! 這是絕對可以信賴的護佑方式, 是真實確定、毫無疑問的實修口訣修持法。 事實上,很多修法都能夠達到延長壽命這樣的目的,但其中有兩個本尊的修法,特別具有效果!任何你想要保護的人,也可以用這種觀想方式去保護他們,這是印度的許多大博士、大成就者所流傳下來的口訣,口訣的精華就凝聚在這裡。   ■簡單介紹經教乘門跟密咒乘門的差別到底在哪裡? 梵天的歌聲不只好聽,意義也包括在裡面了, 聽了之後困惑全解,非常快樂! 經教乘門跟密咒乘門除了名詞不同外,在內容上有什麼差別呢?大部分的初學者並不是完全清楚,恰美仁波切為大家作簡單的介紹,所有的要點都在這裡,如果對這個簡介了解了,對其他的部分就會很清楚。   ■令人法喜充滿的瑜伽續實修介紹 在瑜伽續的修習中, 禪定工夫的培養,才是最被看重的。 和事續及行續比較起來,瑜伽續的修持方便多了,是一個不需經過重重困難和麻煩,就可以獲得成就的法門。

9 特價40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法王教你做菩薩:噶瑪巴《佛子行37頌》釋論

眾生文化  出版
2015/09/01 出版

《佛子行37頌》在西藏是最受鍾愛的經典之一,而這部偈頌的作者,即是偉大的學者兼終極簡素(utmost simplicity)的實踐家──無著賢大師(Ngulchu Thogme Zangpo)。透過豐富的生動比喻,大師萃取出修持佛法的簡易要點。   此偈頌的深廣內涵,在尊勝的第十七世大寶法王鄔金欽列多傑所給予的解說當中,更加生動細膩地呈現。法王以非學術化的用語,涵蓋歷代學者與行者共同關注的課題,引導我們實踐菩薩道,進行慈悲心的修持。   本書特色   噶瑪巴《佛子行37頌》釋論   如果我生病,對眾生是好的,就讓我生病;如果我死亡,對眾生是好的,就讓我死亡。 ~無著賢大師   留下這個感人祈願的,就是西藏是最受鍾愛的經典之一──《佛子行37頌》的作者,無著賢大師。   這是一本的「慈悲實修手冊」,教我們如何在人間實踐菩薩行。它具有兩大殊勝:   一、聖者所寫:生生世世實修慈悲心,永遠不捨棄任何眾生,這是所有大乘菩薩,直至證菩提都不捨的功課,以身命實踐這種誓願的無著賢大師,以《佛子行37頌》,教導我們37條實踐菩薩道的方法,37則做個好菩薩的提醒。這些慈悲叮嚀,都直接來自無著賢大師的心。   二、聖者所教:這部法本還有另一大殊勝,就是它的釋論,是來自由觀世音菩薩化身的法王噶瑪巴,由「慈悲的化身」教導慈悲,逐頌講解,帶我們進入慈悲心的實修,加持力更是無與倫比。

79 特價253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醒了就好:擁抱真愛的14段旅程

眾生文化  出版
2015/06/01 出版

擁抱真愛,其實是個放鬆的過程, 這個過程,是要連結最初的愛, 超越習性的束縛,找回美好的自己。   14段檢視自我的旅程, 帶你直視想法、感覺與身體的反應, 突破各種習氣的牢籠,接收內在智慧傳達的真實訊息。   我們害怕在不熟悉的情況下會面臨障礙,甚至受到傷害。我們累積了一層又一層的「我是誰」與「我能夠達成什麼」的想法。我們學習如何定義自己,並且緊緊抓住這樣的定義,這個「自我」的維持程式,讓我們無法發掘生命的本質──開放、無懼與愛。   本書作者措尼仁波切以鮮活、幽默且善用譬喻的風格,一方面結合了深厚的修證體驗,一方面精確掌握了當代形形色色人們的生活特質與困境,因此清晰且精準地指引了佛法在現代生活中的應用之道。全書詳盡地分享他如何跨越自己的心牆、揭露控制我們生命多年的各種習氣,並且提供各種禪修方法突破自我的形象,引導我們培養一種清新、活潑與正面的角度看待自己的情況、自己的面貌與能夠達成的目標,讓我們記得「我是誰」的真相。在14段練習的過程中,再度喚醒我們的能量與富足,不僅為我們的生命帶來永恆的滿足,同時也激發並鼓舞了整個世界。

9 特價37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醒了就好:擁抱真愛的14段旅程

眾生文化  出版
2015/06/01 出版

擁抱真愛,其實是個放鬆的過程, 這個過程,是要連結最初的愛, 超越習性的束縛,找回美好的自己。   14段檢視自我的旅程, 帶你直視想法、感覺與身體的反應, 突破各種習氣的牢籠,接收內在智慧傳達的真實訊息。   我們害怕在不熟悉的情況下會面臨障礙,甚至受到傷害。我們累積了一層又一層的「我是誰」與「我能夠達成什麼」的想法。我們學習如何定義自己,並且緊緊抓住這樣的定義,這個「自我」的維持程式,讓我們無法發掘生命的本質──開放、無懼與愛。   本書作者措尼仁波切以鮮活、幽默且善用譬喻的風格,一方面結合了深厚的修證體驗,一方面精確掌握了當代形形色色人們的生活特質與困境,因此清晰且精準地指引了佛法在現代生活中的應用之道。全書詳盡地分享他如何跨越自己的心牆、揭露控制我們生命多年的各種習氣,並且提供各種禪修方法突破自我的形象,引導我們培養一種清新、活潑與正面的角度看待自己的情況、自己的面貌與能夠達成的目標,讓我們記得「我是誰」的真相。在14段練習的過程中,再度喚醒我們的能量與富足,不僅為我們的生命帶來永恆的滿足,同時也激發並鼓舞了整個世界。

79 特價332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