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的深化連結於社群性的建構,一個有厚度,以及兼具各種尺度的社群性建構,而在地或是面對面社群更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社群性」不等於「集體性」,而是「人」如何走向「社群我」的社會與文化過程。缺乏「社群我」養成的群體容易被單一概念綁架――不管是以公領域「理性」為名,還是以「民族主義」為名――造成某種集體性制約。經由社群建構之社會與文化過程,我們才能從對立和同一的矛盾中轉化為「社群我」。 過程或許繁複多變,就像各種文化為基底的樂章或是詩篇。不是每一次都要詮釋出完整的宇宙論意識,而是體會到文化根基的精髓,經由個人的實踐轉化為各種載體,不管是遊戲、文學、藝術、音樂、論述……象徵在某個起點開始,切合當下時空的脈絡,上下左右移位,引導人們進行「我」的轉換與質變,一個永不懈怠也永難完成的文化之旅。 這是「民主人」養成的真意,一個以人為主的民主政治。――林秀幸 如果民主不只是選舉,那還會是什麼?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貧富差距、民粹、不平等,一躍而為熱門討論的關鍵字,在知識份子慨嘆全球民主倒退、紛紛提問「民主為何失敗」的此時此刻,台灣也無法規避民主深化的任務。 本書以霍布斯、盧梭、涂爾幹的理論為基礎,探討個人意識與公共意志之間的關係,進一步推衍出:「在民主政治下,社群與個人並重。」今日民主發展的困境之一,在於單一面向地強調個人主義、個人權益的維護,而忽略了整體社群的能力,包括人民互相溝通照顧的能力、以群體為思考框架的能力。 人民的權益,需要以社群整體的能量來維護。民主的深化,需要建構一個有厚度的共同體。 本書也透過再詮釋克里特島山村的偷羊、日本的武士道、峇里島的鬥雞,以及北台灣客家地區的宇宙論、閹雞競賽等象徵建構過程,說明民主淺層化的弊病、後果與可能的對治之道。並進一步剖析台灣的民主危機與生機,探討民主人的養成之道,企盼未來我們能建構一個不失去象徵能量、以人為主的民主政治。 專文推薦 江旻諺/台灣經濟民主連合客座研究員,《如水》編輯委員 李丁讚/清華大學社會學榮譽退休教授 邱星崴/地方工作者 張淑惠/小民參政歐桑聯盟創黨召集人,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創會理事長 莊程洋/任職於民間倡議組織 陳方隅/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菜市場政治學共同編輯 陳東升/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 黃丞儀/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研究員,島國前進基金會董事長 劉維人/獨立研究者,社科譯者 戴興盛/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教授,地球公民基金會理事
抵抗中資入侵,是一場攸關國家安全的攻防戰!和經民連一起關掉中資水龍頭,全方位守護台灣!經濟戰、科技戰、資訊戰,不見砲火的新型態戰爭對這個世界造成了更嚴重的傷害。我們需要汲取更多的知識、學習更多的工具,來面對這場艱巨的生存戰。中國的崛起伴隨著強烈的野心,帶來巨大的威脅,敲響了全球民主國家的警鐘。如何對抗中國在各領域無孔不入的滲透,是世界各國的重要課題。從中資對台灣科技業與非科技業的各種經濟滲透案例中,可以發現投資監管制度、技術輸出方面的諸多法規漏洞。歷年來,經民連揭開了中資滲透台灣經濟的重重黑幕與各項結構性問題,台灣在中國的滲透下正面臨巨大的挑戰,這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必須和國家一起面對的問題。本書深入論述中國在台灣的經濟滲透,以及中國來台投資、台灣赴中投資與技術輸出的監理漏洞。書中談個案,談法規漏洞,也談法規漏洞的結構性因素,並借鏡美日經驗,提出亡羊補牢、規範重整的倡議地圖。守護台灣,需要你我共同努力,一同成為關掉中資水龍頭的那股力量。
機會平等X福利國家X經濟成長 超越左右派的意識形態X互信互助的共同體 完整呈現北歐成功打造幸福國家的祕訣 年年在「全球最幸福國家」排行榜上名列前茅的北歐國家,有著令人欽羨的好福利、短工時、高所得。經濟充滿活力,卻不犧牲社會平等。愛護地球、保護環境,不僅與經濟成長不衝突,反而成為創新動能。他們是怎麼辦到的?臺灣是否可能借鏡北歐經驗,創造出我們自己的成功模式? 如今各國稱頌的北歐模式,旨在守護並增進個人自由,讓每個人都能掌握自己的命運。而社會上每位公民的自由都與彼此息息相關。在擁有知識、收入、健康的前提下,人們才能做出明智而負責的選擇,並能在深思熟慮後投下真正展現民主意志的一票。貧窮,以及深層的不平等,都會嚴重妨礙個人自由。因此,優質的社會必須處理人們自由程度的落差,讓每個人都能享有基本社會服務。 無論如何,北歐模式不是神話故事,也不是難以企及的烏托邦,他們只是掌握了民主政治的最核心信念:人人平等。為實現真正的民主,所以必須打造福利國家,保障每個人擁有平等的社會公民權,以及自我實現的自由。然而,福利國家不是請客吃飯,而是個人與社會彼此互相支持,也因此同時打造出「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社群合作文化與共同體意識。由於擁有這些制度條件,使得凝聚共識以因應科學新知與時代挑戰這件事,在北歐就顯得相對容易且快速。換言之,調適力成為北歐迎戰全球化的最佳利器。 這樣的社會光靠市場經濟不夠,北歐國家的經驗顯示,理性、民主、協商的政治模式,可以打造一個有效率的大政府,滿足人民需要的基本生活條件。北歐打造出機會平等、性別平等的全民福利國家,盡力保障每個人不受貧窮、健康惡化、市場意外波動的重大影響,藉此形成一個互信互助的共同體。這套被稱為「社會民主」的制度、政治、與文化,才是北歐人幸福生活的祕密! 《北歐不是神話》簡介北歐社會民主的起源,並論述北歐如何應對當前與未來將面臨的一系列挑戰,例如福利國家是否可以永續、如何兼顧經濟成長與環保、社會如何對待移民以及國內不同族群、全球化和大眾政治的衰落等。三位作者發現,二十世紀有許多人認為福利國家與社會民主模式撐不過全球化,但二十一世紀初的結果顯示,北歐模式其實比其他國家的政治經濟模式更穩定、更有競爭力。 北歐模式不是神話故事,也不是難以企及的烏托邦,他們是在一步一腳印的過程中,逐一解決整個社會所遭遇的難題,發展出現在的模式,未來,他們也會秉持一貫的態度,每當發生問題,就共同討論並提出解方。那麼臺灣呢?我們又該以什麼態度來面對目前國內正遭遇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