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系 ,共計7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萬萬沒想到(全新封面版)

萬維鋼  著
新視野New  出版
2020/09/09 出版

用理工科思維啟蒙大腦,以科學視角提供有助於認識世界的正確工具 避開常識慣性思維陷阱、拒喝成功學心靈雞湯、克服濫情理盲 ‧萬用機率論助你正面突破困境? ‧判斷陰謀論的科學及合理性? ‧練習一萬小時真能成就天才? ‧魯蛇如何出人頭地? ‧醫學研究結果能當真嗎? ‧靈魂轉世真有這回事? ‧真理追求者其實喜歡被別人改變想法? ‧創新竟是落後者的特權? ‧弱聯繫人脈助你事業亨通? ‧如何以庖丁解牛的方法閱讀一本書?   邏輯+數據+實驗+文獻,以科學思辨突破盲點,強化獨立思考!   《萬萬沒想到》是作者在「學而時嘻之」博客(部落格)八年來之精粹,採三大主題三十三篇嚴選好評文章集結而成。   本書融合行為經濟學、認知心理學、社會學、數學、統計學、物理學等多種專業,以嶄新的科學視角切入解讀生活中萬事萬物。作者除重新校訂修改文字外,並針對部分文章進行補充及改寫,添加新的科學研究及素材,豐富全書的思維脈絡,讀完本書相當於讀了十多部巨著,希望在充滿「常識」謬誤的世界裡,給讀者帶來最頂級的「乾貨」跟「猛料」。   本書特色   1.作者為知名視頻節目「羅輯思維」策劃人,並身兼科普暢銷作家,本書集其部落格八年文章精粹,加上修訂部分文字及補充改寫,內容更加豐富紮實。   2.特為台灣讀者撰寫台灣版序,分享科普寫作的觀察心得。   3.是中國近年來叫好又叫座的科普書籍,累計銷量達數十多萬冊,並獲得央視年度好書、文津圖書獎等多個獎項、虎嗅網及豆瓣讀書等推薦。  

9 特價31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杜拉克定律

林郁  著
新視野New  出版
2020/06/10 出版

何謂「成功管理」?管理是最讓人頭痛的事。不懂管理,就搞不好企業。資金差不多的公司,為什麼有的能夠蒸蒸日上,有的卻怎麼都活不下去,到處像亂麻一樣,「解不開,理還亂」?很顯然,是管理出了問題。一般來說,管理不好的企業肯定是一家沒有效益的企業,終將被淘汰出局。   任何一位企業的管理人最害怕的事就是被淘汰出局,因為這意味著徹底失敗。因此,有很多管理人就想在「管理」上打主意、動腦筋,試圖改變人力資源結構,把工作程序合理化,減少不必要的障礙,同時熱切希望從每一個員工的大腦裏挖掘出聰明才智,從他們的身上調動出使不完的幹勁,最終使公司的利潤指數呈直線上升。   可以說,每一個管理人都在不遺餘力地探究「管理」的訣竅。但是,如何掌握其中之奧妙卻眾說紛紜,相關的哲學與藝術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在浩如煙海的企業管理理論中,美國當代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的管理思想以其實用性、系統性與前瞻性為世人所稱道,並被尊為現代管理之父。半個世紀以來,杜拉克在《哈佛商業評論》上發表的文章激勵並教育了全世界的管理人,甚至影響了商業活動的規則。   《哈佛商業評論》譽為「當代不朽的管理思想大師」。 《經濟學人周刊》尊其為「管理大師中的大師」。 「商界教皇」湯姆.彼得斯認為:「在杜拉克之前,並無真正的管理學的存在。」 《華爾街日報》認為:「杜拉克是企業管理的導師,他的理論是世界公認的條理清晰、最具體可行的管理經典。」   杜拉克著有數十部有關管理方面的專著,並被譯成20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國廣為傳播。卓越的學術成就給他帶來20多個名譽博士學位和無數個獎項。但他受到的最大讚譽還是來自企業界。世界IT巨頭美國英特爾公司總裁葛洛夫說:「彼得.杜拉克是一盞指引我們的明燈,他的著作讓我們走出迷霧,找到方向。」   杜拉克運用獨特的分析手法向世人展示了工作職場中巨大變革的軌跡,幫助人們更清楚地理清管理人在平衡變革與連續性的努力過程中所應扮演的角色。其管理思想常常給人們帶來精神上的震撼。   他大膽地提出管理人要克服自身的惰性,具有不斷變革的勇氣。他的言語切中要害又要而不煩,常有出人意料的奇思異想,但又總是落到實處,可以讓取法者即時行動起來以求改善管理,因而深受一線管理人的歡迎。   本書以杜拉克的管理思維出發,將杜拉克的管理密碼一一詮釋解密,並且以現代語言,演繹出大師的管理訣竅以及如何活學活用。如果你能掌握其中的重點並運用自如,便能在最少的時間內獲得最大的成功。  

9 特價28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李嘉誠的創新思維

林郁  著
新視野New  出版
2020/06/10 出版

考察中外成功的企業家,那些名噪天下的商界大亨,無一不是富有人格魅力、做人漂亮的人。亞洲首富李嘉誠就是一位極富人格魅力,並且做人做得特別漂亮的人。   李嘉誠在生意場上馳騁了半個多世紀―—只有對手,沒有敵人,堪稱天下奇蹟。   而這個奇蹟正是因為他「做人漂亮」所造就的。大多數人可能都會認為,身為亞洲首富的他,將來肯定會留給他兩個兒子大把的金錢和名下的大小企業。但是,身為人父的李嘉誠卻明確地對人講,他給後代留下的,最重要的是「漁」而不是「魚」。李嘉誠說:「我不是教他們如何賺錢,而是教他們怎樣做人!因為做人比做生意更重要。」   「善待他人,做對手不做敵人。」在任何時候都不以勢壓人,是李嘉誠一貫的做人準則,即使對競爭對手亦是如此。商場充滿了爾虞我詐、弱肉強食。要做到這一點,不少人認為是不可能的事。   香港《文匯報》曾刊登李嘉誠專訪,記者問道:「俗話說,商場如戰場。經歷那麼多艱難風雨之後,您為什麼對朋友、甚至商業上的夥伴,都十分的坦誠和磊落?」   李嘉誠答道:「最簡單地講,人要去求生意是比較難的,但如果生意主動跑來找你,你就容易多了。」 「要照顧對方的利益,這樣人家才願與你合作,並希望下一次合作。」   追隨李嘉誠二十多年的洪小蓮,談到李嘉誠與人的合作風格時,她說:「凡與李先生合作過的人,哪個不是賺得盤滿缽滿!」   李嘉誠曾經說過:「我個人對生活沒有什麼高要求。我今天的生活水平和幾十年前相比只會更差了,年輕時也有想過買點好的東西,但不久就想通了,重要的是強調方便,我穿的可能都比你們便宜。就我個人來說,衣食住行都非常簡樸、簡單,跟三、四十年前根本就是一樣,沒有什麼分別。衣服和鞋子是什麼名牌子,我都不怎麼講究。一套西裝穿十年八年是很平常的事。我的皮鞋十雙有九雙是舊的。皮鞋破了,扔掉太可惜,補好了照樣可以穿。我手上戴的手錶也是很普通的,而且已經用了好多年。」   李嘉誠另一個良好的習慣,是他特別喜歡讀書。知識可以幫助人得到成功,更加可以將人的命運改變。李嘉誠雖然沒有受過正規的學校教育,但他不僅始終重視追求新知識,而且還養成了良好的讀書習慣。   李嘉誠說:「我最初做塑膠生意時,外國最新的塑膠雜誌在當時的香港,看的人並不多,但我學、我看。我認為一個人憑自己的經驗得出的結論當然是好,但是時間就浪費得多了,如果能夠將書本知識和實際工作結合起來,那才是最好的。」   李嘉誠之所以如此追求新知識,是因為他認為:「在知識經濟的時代,如果你有資金,但缺乏知識,沒有最新訊息,無論何種行業,你越拼搏,失敗的可能越高。但你有知識,沒有資金的話,小小的付出都能得到回報,甚至可能達到成功。」   良好的習慣是成功的鑰匙。也許從嬰兒時期開始,你就慢慢養成了良好的習慣,或到老到死你都被困在不好的習慣所築起的城堡裡。這些不好的習慣往往會把你引向迷宮,它們會減少你獲得成功的可能性。   或許你不曾體會好習慣帶給你成功的喜悅,或者不好的習慣使你平平庸庸,甚至走向錯誤的深淵。這些影響是確實存在的,無論你意識到或意識不到。   但是,這些習慣和經驗的獲得是逐漸得來的。我們漫無目的地遊蕩在無知的幼年時代,在稍後的歲月裡迷茫和徘徊。當我們有足夠的經驗理解生活時,生活又毫不留情地將我們拋棄。我們誰也沒辦法改變被細菌腐蝕的命運。   經驗是對生活的積累和反思。當我們有了足夠的生活閱歷,當我們在前進的道路上不斷遭遇挫折和磨難,當我們一次又一次品嘗成功的喜悅、生活的滋味,我們的經驗因為累積而豐富。經驗的積累是無止境的,但是個體的經驗又是狹隘的、局限的。它很大程度上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甚至一個人死去時,他的經驗也許就得宣布作廢。   曾有許多成功者不止一次地解釋他們的成功純屬偶然,殊不知這偶然的背後是良好習慣的必然。成功者受所養成的良好習慣的指引,最終走到了成功者之列。   李嘉誠一生縱橫商場的創新思維就是:只要對手,不要敵人!

9 特價25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歷史處處是懸疑

趙逸君  著
新視野New  出版
2020/06/10 出版

中國歷史自黃帝時代起算,至今約有4700多年。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之中,飽經風霜的華夏民族,以其堅毅睿智的精神、聰敏廣博的智慧、勤勞實幹的雙手,織就了一幅幅風華絕代的畫面、一卷卷精彩紛呈的篇章。   縱向觀閱,可覽秦皇氣概、大漢胡風、唐代雍容、宋世卓姿、明時風月、清朝雄渾。從風雲驟起的長安古城,到瀲波光的杭州湖畔,從莊嚴威武的紫禁之巔,到容納海外的廣州海灣,無一處不留下了中華歷史的印痕,令世人領略東方中土的魅力。橫向探索,無數帝王將相縱橫捭闔,建立不朽功勳;無數蓋世豪傑橫空出世,留下千古傳奇;無數奇人異士、才子佳人潛行於世,演繹世態繁華、悲歡人生。   在這裡,無論是一個時代,還是一段奇緣,又或是一處半壁殘垣,一處古墓深山,他們都是中華五千年瑰麗詩篇的組成部分,在為世人呈現奇趣劇目的同時,也留下了無數難以道清說明的歷史謎題。時人皆知,越是悠遠的歷史脈絡,越是廣大的土地山河,因為難以處處照看,細細研究,所以才越發顯得像謎一樣,令人觀之心生樂趣,想要拆解其中疑竇。中國的歷史就是如此害羞,不輕易揭開自己的層層面紗,叫人想要探個究竟。   秦始皇奇貨可居的身世、項羽火燒阿房宮的真相、西施玉環的下落疑點、嵇康被殺原因、武則天立無字碑的目的、「燭影斧聲」與宋太祖死因、和親政策背後的政治目的、外戚亂政的實質、樓蘭古國沈沒因由、桃花源仙境身在何地、水滸紅樓作者今何在……一個個未解懸案、一串串歷史怪圈,伴隨著華夏千年的演進,牽涉中土上下內外,推動歷史的進程,激發著後人強烈的求知慾。   中國有著數千年難以讀懂的歷史,為了滿足人們對歷史的好奇心,增進世人對華夏史實的了解,本書綜合了大量歷史、地理、科研文獻資料,以全面、全新、探索的視角,從帝王、文臣、武將、文人等甄選多個重大的歷史事件,經由深刻精確的分析,力求達到去偽存真,求得事實的真相,解讀歷史的規則。   全書涉獵範圍廣泛,內容深淺合宜,情節充滿軼趣,語言生動活潑,可以幫助讀者掌握研究歷史和探求真相的方法,從中獲得探索發現的規律,引發深層次的解讀思考,擴大視野,重塑歷史觀念。讓讀者在懸疑叢生的史海當中,感嘆世間的玄妙,真正體驗閱讀的快感,感受靈魂深處的酣暢。現在,就讓我們一起登上歷史的車架,開始一場千年之旅,領略史海深處的風光。  

9 特價24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厚黑學定律

林郁  著
新視野New  出版
2020/05/13 出版

在人生的航行過程中順風、逆風只不過是兩種不同的航行狀態,而且我們不能奢望一路順風,也不至於總處在逆風狀態,這兩種狀態總是交替著出現,才讓我們的人生呈現出不同的姿態。而我們面對這樣的人生,就要做到得意時淡然,失意時坦然。成熟地面對它,才能活得優雅。 失意是不能避免的,就像在大海中航行的船,是不可能不帶傷口的。但我們不能因為一時的失意而把自己的整個人生變成灰色。失意的時候要進行自我情緒調理。或者找人傾訴,或者找到一個途徑和方法排解掉鬱悶的情緒,才能整裝上陣,從頭來過。 很多時候,你覺得人生不順,逆境難行,或許不過是你主觀感覺而已,或許情況並沒有你想像地那般惡劣,不過是因為你的心情不好,然後產生了悲觀的折射。這時候需要自我調節,無論是通過傾訴、還是通過心理輔導,這些作用都是次要的,關鍵是自己幫助自己。轉轉念頭、重新思考,也許就會幫助你撥開雲霧重見藍天。 英國大文豪蕭伯納年輕時,特別喜歡出鋒頭,說話也尖酸刻薄,誰要是跟他說話,便會有受到奚落之感。有一次,一位老朋友對他說:「你出語幽默、風趣,但是大家都覺得,如果你不在場,他們便會更快樂。因為他們比不上你,有你在,大家便不敢開口了。你的才幹確實比他們略勝一籌,但過於鋒芒畢露,但這麼一來,朋友將逐漸離開你。這對你又有什麼益處呢?」 老朋友的話,使蕭伯納如夢初醒,他感到如果不收斂鋒芒,徹底改過,社會將不再接納他,又何止是失去朋友呢?所以他從此以後,再也不講尖酸的話了,要把自己的天分發揮在文學上。這一轉變,不僅奠定了他後來在文壇上的地位,同時也成為世界級的大師人物! 雖然老祖宗說「好漢不吃眼前虧」,但現代人卻要懂得「好漢要吃眼前虧」。 因為在有些情況下。不吃眼前虧,未來可能要吃更大的虧! 「好漢要吃眼前虧」的目的是為了留得青山在,要以吃眼前虧來換取其他的利益,如果因為不吃眼前虧而蒙受巨大的損失或災難,甚至一敗塗地,那還有什麼意義呢? 人生就是戰鬥,戰鬥必有權謀,所有的權謀都離不開歷史的教訓。可以說,每個人每時每刻都站在自己的戰鬥序列中,每一行事都處在明爭暗鬥之中,稍一疏忽便會被人擠倒。歷史就是歲月疊積而成的,只要讀懂了其中的道理,就會成為一種高明的智慧。 這智慧如同一把無形刀子,深深隱藏在每個人的腦子裡,捨之則藏,用時便會閃閃地伸出刀尖兒。政治家利用它縱橫捭闔,軍事家利用它運籌帷幄,生意人靠它發財致富,讀書人靠它飛黃騰達…… 「厚黑學」一直以來,都被衛道人士認為是大逆不道的邪魔妖言怪論,不能登大雅之堂。「厚黑學」被誤解是因為有人斷章取義,說成此書鼓勵人們,做人要「臉皮厚、心要黑」。其實這是不讀書的人的荒謬之言!如今我們用歷史的典故來證明,厚黑學蘊含著五千年來的為人處事之人生智慧,厚黑學是一部厚黑的黑色科學,意味著為人處世必須厚重而無形……不去深入探索,實為人生之一大憾事啊!

9 特價31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拜占庭的智慧

龔方震  著
新視野New  出版
2020/05/13 出版

東西方文化的融合與發展 中世紀的地理觀念以地中海作為世界中心,海的東岸即稱東方。羅馬帝國分立東西二帝後,東方崛起了拜占庭帝國。拜占庭自稱為羅馬人,許多史家也視這一帝國為羅馬帝國的延續,或者說是東羅馬帝國。 實際上,拜占庭有其獨特的文化,它既繼承了基督教文化,又巧妙地溶入了希臘文化;它的政治體制也不全以羅馬帝國為標準,而是有所創新。拜占庭的生活習慣帶有強烈的東方色彩。它敢於頂撞「正統」的羅馬教會,修改了許多儀式規範,發展成獨立自主的教會,因而被視作異端,但它們學術的繁榮又遠遠高出於當時的西方各國;西方正處於中世紀的黑暗時期,在東方卻閃耀著一顆明珠。 十九世紀的一位法國歷史學家朗波(A. Rambaud)稱這個國家是「歐洲和東方野蠻主義的分界線」,意思是既不同於歐洲,又有異於蠻族。也許更正確地說,拜占庭不是分界線,而是東西文化的交會:沒有基督教,拜占庭舞台上就缺少了個主角;沒有強烈的希臘文明的滲透作為背景,這台戲不可能演得那樣光彩奪目。 拜占庭帝國存在千年之久,歡樂和悲傷交織一起,勝利和挫折不時起伏。歷經波折之後,它衰老了,但猶似一個老嫗仍滿戴著珠寶綠玉,不失其年輕時的光輝。 這個帝國的四周都是虎視眈眈的敵人,諾曼人要征服它,斯拉夫人、阿拉伯人要積極擴張,教皇要凌駕於其上,還有一些東方的「蠻族」不斷前來騷擾。但正是拜占庭人的智慧,使帝國的統治能持續達千年之久。 本書以史料為依據,勾勒出他們禦敵的智慧和富國弦兵的智慧,從中可以看出他們如何運用婚姻外交和遠交近攻、同化政策等手腕來與鄰國周旋;又是如何發明了「希臘火」這一秘密武器,給敵人以重創。 拜占庭的富饒程度,當時的一些外國旅行家曾留下生動的記載。他們是怎樣富裕起來的,本書若干章節的提示,也許可供參考。如拜占庭的絲綢商品長期壟斷西方市場,為國家積累了大量財富,這不得不歸功於它對絲綢工業的保密政策,使技術不至於外流。文藝復興、人文主義早顯現於拜占庭,當代史家已注意到意大利文藝復興所受到的拜占庭之影響;如果沒有拜占庭保存下來大量的希臘著作,也許大多數古希臘作品將湮沒無聞。意大利人愛好希臘文學、哲學,而他們對希臘語的知識來源,主要是十四世紀拜占庭派去了一位教希臘語的教師克里索洛拉斯(Chrysoloras),在那裡任教了四年,然後得到普及。 從十五世紀開始,意大利人紛紛到拜占庭去搜集希臘著作,單是奧里斯派(Aurispa)一人,在一四二二~一四二三年期間就在拜占庭購得了二三八份手抄本。如他所說:「我的整個企業、所有的現金,甚至於我的衣服,都獻給了希臘著作。」所以拜占庭對人類文明的發展所作的貢獻絕不可低估。 本書有一章是敘述他們吸收希臘文化所表現出的智慧。其中還可以看到他們又是如何將它傳播到斯拉夫人中間,最後使莫斯科成了第三個羅馬。 改革是時代的要求,否則就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本書作了點滴的介紹。拜占庭的改革有的受到阻撓而最終失敗,有的則一直存續至今。如最令羅馬教會感到震恐的教士結婚,現今就由東正教保持著。拜占庭人喜歡奇裝異服,愛好競爭,生活充滿機智;從留傳下來的史料摘錄了一些;可看出他們睿智的生活態度。 拜占庭和中國在歷史上往來頻繁,特別是從中國將蠶種引入,今展了他們的絲綢工業。此外,他們是如何認識中國的,讀者或許會感到興趣,為此專門立了一章。 考慮到一般出版物中較有系統地介紹拜占庭歷史的著作還很少,不了解它的興衰史,對拜占庭智慧的歷史背景就很難清楚理解,上下千年的歷史人物又不斷湧現在本書中,所以本書首章簡單介紹它的歷史,書末附錄再列個統治者的年代表。這一年代表雖也見於他書,但一般的著作很少注意到是哪個王朝統治;附表中列出了統治王朝的名稱,也許並非無益。 拜占庭歷史上各項重大事件以及政府所採取的對策,歷史學家見仁見智,褒貶不一。湯恩比說:拜占庭的反聖像運動使它處於無政府狀態,已不成為一個真正的國家,沒有一個真正的政府。有些歷史學家則稱反聖像運動是一項宗教改革,利奧三世是馬丁.路德的先驅者。筆者贊成後一說,它正體現一些拜占庭人反對迷信聖像的智慧。

9 特價24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古希臘的智慧

新視野New  出版
2020/05/13 出版

西方文明發展的源頭 智慧沒有童年。有人將古希臘哲學喻為哲學的童年,因為西方哲學正是從希臘哲人那兒發展而來的。 然而,從智慧的角度來看,本沒有什麼童年、青年、中年、老年之分。智慧既在時間之中,又在時間之外,它往往具有跨時空、超時空的意義。 今人在可累積的知識和可計量的硬體方面確實有了長足的進步,但今人的愚味並未見減少幾許;相對而言,古希臘人在學問和人生諸方面所透露出來的智慧,每每使我們感到汗顏。 當今世界日新月異,變化速度日趨快速。但學問和人生中的大問題並未改變多少,因為人類飲食男女之生理需要和求真、求善、求美之心理需要並未改變。所以有人認為西方整個一部哲學史就是與柏拉圖對話的歷史。這話雖有點誇大,但也不無道理。 與古人對話,實際上是在重新發現自己、認識自己,那麼將古人在知與行中所體現的種種外顯和內隱的智慧抽繹出來,就並非勞而無功了。 古希臘民族是個愛智慧的民族。他們為此而生,他們也可以為此而死。蘇格拉底終年披著破衣爛衫,毫不介意,卻孜孜以求「認識自己」;泰勒斯放著近邊的事不顧,而忙於「遠觀天象」;阿基米德在大軍壓境,死到臨頭之際,還有滋有味地在沙土上演算著幾何題。他們可以為了澄清一個問題而通宵達旦;他們也可以為了一個智者的到來而興奮不已,半夜披衣去敲朋友的家門。 希臘人將世界展現為可用理性來把握的東西,所以他們「遠觀天象,近取諸身」,一心想把握隱藏在事物背後的「邏各斯」(Logos 或作羅格思,古希臘哲學、西方哲學,基督教神學的重要概念;類似中國老子所說的「道」)。不過「邏各斯」本身又是達到這一目的的工具,因為「邏各斯」的另一層涵義就是「語言」和「理性」。這樣,運用語吉和理性的過程也就成了認識「邏各斯」的過程。反觀中國老子的「道」,它不是通過語言和理性得以認識的,而是文須借助於直覺和悟性加以把握的。因此,「邏各斯」和「道」也就成了西方文化和東方文化的不同標誌。所以,有人稱古希臘以來的西方文化奉行的是「邏各斯中心主義」。 古希臘智慧的一個重要方面就體現在這種理性精神之中。在這種理性精神的支配下,古希臘的各門知識得到了發展。因而現代西方人的種種學科,如哲學、歷史、物理學、生物學、醫學、倫理學、政治學、修辭學、詩學等等都可以在古希臘找到源頭。 古希臘的智慧不僅體現在對抽象知識的追求中,同時也體現在神話、藝術和日常生活之中。 他們的神話異常豐富,處處透露著機趣。它們將神人化了,神具有人一般的七情六慾。所以神話表面上講的是神,實際上反映的是人的情感,是對天道人理的一種形象化的、想像的描繪,從而使他們得以「詩意地柄居於這片大地。」(荷爾德林語) 在他們的藝術作品,如音樂、雕塑、繪畫、悲劇、喜劇中也蘊含著種種智慧,其中最突出的是他們的悲劇。古希臘的悲劇精神與東方文學、戲劇作品中所常常流露的出世和厭世的悲觀和傷感不同,其意義更多地在於對人及命運的思考,以及歌頌悲劇英雄對不可抗拒之命運的抗拒。所以尼采將古希臘悲劇稱為「肯定人生的最高藝術」。 在此作者不想一一列數古希臘人在知與行中所蘊含的種種智慧,因為這是正文所要揭示的,想說明的是,由於本書的宗旨,主要擇取的是古希臘文化中與智慧有關,並富有智趣的文獻材料,古希臘文化是一個涉及面非常廣的文化,這本小書只是管窺所及的一點感想,將古希臘民族在知與行中的獨特智慧揭示出來,願此書能夠給予讀者某些啟迪和快樂。

9 特價24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