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 change 001 書系 ,共計2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平等式資本主義的勝出

經濟民主連 出版
2021/03/01 出版

怎樣的制度,才能真的讓人在工作中獲得自由? 怎樣的制度,讓國家可以在快速變遷的世界, 保持產業競爭力,同時維持平等? 怎樣的制度,能夠利用資本主義,來逐漸實現進步價值? 凱薩琳.瑟倫(Kathleen Thelen)針對當代西方資本主義的演化,跨國比較政治經濟,分析經濟全球化時代的西方三種資本主義: 自由放任式 —— 如美國,獨厚資方,工作風險由個人自行承擔 協商式 —— 如歐陸德國,照顧核心製造業的利益,犧牲服務業的工作者,形成貴族工會與邊緣勞工的兩極分化 平等式 —— 如北歐丹麥,國家大力投資個人與家庭,協助青年與婦女取得好工作 並且進一步的探討,人類對於公平正義的渴望,該如何有效結合市場經濟的優越性? *** 現下這個時代,新自由主義的浪潮無法抵擋,每個人都得擔心工作被別國的人用更低的價格搶走;父母一輩穩定的鐵飯碗愈來愈少,低薪的外包和兼職、不穩定的斜槓和接案,都成為如今的就業常態;即便有專業能力可以賺取高薪,面對不斷變化的就業需求也很難無往不利。當眾人不再圍繞圓桌平等相談,自然也就難有團結與共的心思。 這些都是美國,還有學習美國的台灣所遭遇的困境。 雖然工作的選擇變得自由了,但有多少工作能讓人安心生活呢?「人人上大學」的願景允許大家自由探索,但萬一失敗或是走錯了路,和「一試定終身」又有多少差別?探索職涯的時間太久,會不會就此淘汰出局? 本書作者凱薩琳.瑟倫爬梳美國、德國、丹麥、瑞典、荷蘭五個國家的歷史和制度,帶我們看見各國如何面對經濟彈性化的潮流: ➤ 美國撒手不再管制市場,隨人在焱焱日頭下自顧性命; ➤ 德國和瑞典堅守既有的安定體制,慢慢付出社會走向二元對立的代價; ➤ 丹麥和荷蘭則擺脫對過去好日子的留戀,發展出一套讓企業得到彈性、勞工擁有保障的新制度。 在凱薩琳.瑟倫的筆下,我們看見一個平等而團結的社會。 這樣的社會除了滿足產業需求,更重視每個人對生涯的想像。教育是為了培養「帶著走的能力」,系統提供個人不同工作所需專業技能的終身學習資源與管道。沒有人需要擔心選錯科系,因為社會隨時準備著幫人回歸不斷變化的職場。兼職也不是廉價的補充人力,而是福利相當的工作夥伴。 這本書將揭示,從上世紀初即致力實踐人人平等的北歐資本主義,如何戰勝全球化,以創新永續、福利國家模式,在時代浪頭上發光發熱。 這不是空想的烏托邦,而是人們面對挑戰、共同建立的合作體制。事實上,形塑資本主義面貌的,始終是共同體政治下的社會核心價值。市場經濟如同一匹烈馬,究竟是奔向善或惡的境地,端視我們決定讓它為誰服務。 本書與作者獲獎紀錄 ◆ 美國政治學會《公共政策研究重大貢獻獎》(Aaron Wildavsky Enduring Contribution Award, 2019) ◇ 德國柏林公共治理學院(Hertie School)《學術研究具有重大公共政策意涵年度卓越獎》(Michael Endres Research Award, 2019) ◆ 美國社會學會(ASA)《比較歷史社會研究年度最佳書獎》(The Barrington Moore Book Prize, 2015) ◇ 歐洲政治研究學會(ECPR)《比較研究年度最佳書獎》(Mattei Dogan Foundation Prize, 2006) ◆ 美國政治學會《年度最佳著作獎》(Woodrow Wilson Foundation Award of the APSA, 2005) ◇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年度最佳研究獎》(Max Planck Research Award, 2003)

9 特價40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主權獨立的人間條件:台灣如何成為一個自由平等、團結永續的新國家?

林秀幸  著
經濟民主連 出版
2020/03/20 出版

凝視台灣因素: 主權獨立的事實如何昇華為一個道德主體? 帝國主義者已經出牌,冷戰期安全舒適的歷史夾縫已經消失, 如今我們必須選擇:台灣應該成為什麼樣的國家?   如今台灣正處於前所未有的內憂外患之中,過去幾十年來人們心中的「現狀」早已不復存在。無論是中共的併吞野心、大國之間的博弈、還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各種經濟、社會、族群問題,都讓台灣被迫正視現狀,決定要走向怎樣的未來。 台灣必須決定要以怎樣的價值,建構怎樣的文化與社會,擁有怎樣的經濟模式,保障哪些生活權益,如何處理族群之間的關係,如何在國際之間拓出新路,如何讓國家與人民緊密連結,如何讓社會經濟與環境永續發展。這些條件如果沒有一個自主的主權國家,沒有人民對自身生活、價值、以及整體國家的獨立想像,都不可能實現。 本書的11位學者,分別從自身的專業角度提出台灣決定自身未來必須面對的問題,以及可能的解決之道,希望為關心台灣未來的讀者打開一些新的思考方向。 時局已經大亂,它既是殘酷的巨浪也是機會的窗口。不決定自身者終將被他人決定,透過進步價值的實踐強化主權獨立已成為在世間存活的必要條件。 本書特色 11位學者從政治獨立、勞動議題、經濟轉型、社會安全、多元族群、國際外交、文學文化主體性、地方與社群學的角度,探討為何主權獨立只是國家建構的起點,台灣在主權獨立的事實之上必須著力哪些面向,方能持續深化民主、團結社會。本書希望以嶄新的觀念,讓讀者在既有的政治經濟社會立場以外,產生新的想像。

79 特價36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