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rth 書系 ,共計17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拯救地球:事實與真相

時報文化  出版
2022/04/19 出版

拯救地球所需要的,是了解事實與真相。   地球的歷史│人類的歷史│地球的現況│否定氣候變遷的假訊息 做與不做之間│個人可以帶來改變│引導企業來改變世界│政府的措施│2050的未來   我們做了什麼? ●人類世以來,澳洲的大型哺乳動物物種消失了88%。 ●人類每天消耗約2800億個電燈泡的能量。 ●10%的富人造成50%污染。 ●人類製作出來的水泥,足以覆蓋整個地球2公分厚。 ●人類每年製造3億公噸塑膠,相當於全人類體重,並流入海洋與人體之中。   劇烈的氣候變遷,將導致毀滅性的颱風、洪水、乾旱、熱浪與野火……這一切都是進行式。 拯救地球,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具體而為的事情。   我們該怎麼做? ●認識氣候變遷,以植物為主食,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不再消費快時尚。 ●使用再生能源、提倡環保住宅、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投資綠色能源,循環經濟產值高達1兆8000萬歐元。 ●個人、企業、政策,對環境友善的任何一步,都有幫助。   馬克.馬斯林為人類世、氣候變遷與環境生態專家。簡述地球與人類簡史,藉以比對出人類對地球產生的巨大影響,從「我們對地球做了什麼」到「我們該怎麼做」,以簡明的數據類比方式,幫助讀者具象了解事實與真相,並提出從個人、企業到政府各層次的具體建議。    「清楚又實際的方案,解決許多人認為太複雜又強大而不願面對、遑論解決的問題。拯救世界可不是小事,但是拿起這本書是個好的開始。」──芭莉絲.李斯(Paris Lees),英國版《時尚》(Vogue)作家。   我們處在氣候危機中。我們現在必須行動。 現在有許多關於氣候變遷的書。有些書的內容讓人恐懼,有些書只是在說教。這本書不同。這是讓每個人都能閱讀的書。這本書提供拯救地球所需要的,也就是相關的事實。 別再視而不見,展開行動吧。地球的未來就掌握在你我手上。  

79 特價25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拯救地球

時報文化  出版
2022/04/19 出版

拯救地球所需要的,是了解事實與真相。   地球的歷史│人類的歷史│地球的現況│否定氣候變遷的假訊息 做與不做之間│個人可以帶來改變│引導企業來改變世界│政府的措施│2050的未來   我們做了什麼? ●人類世以來,澳洲的大型哺乳動物物種消失了88%。 ●人類每天消耗約2800億個電燈泡的能量。 ●10%的富人造成50%污染。 ●人類製作出來的水泥,足以覆蓋整個地球2公分厚。 ●人類每年製造3億公噸塑膠,相當於全人類體重,並流入海洋與人體之中。   劇烈的氣候變遷,將導致毀滅性的颱風、洪水、乾旱、熱浪與野火……這一切都是進行式。 拯救地球,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具體而為的事情。   我們該怎麼做? ●認識氣候變遷,以植物為主食,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不再消費快時尚。 ●使用再生能源、提倡環保住宅、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投資綠色能源,循環經濟產值高達1兆8000萬歐元。 ●個人、企業、政策,對環境友善的任何一步,都有幫助。   馬克.馬斯林為人類世、氣候變遷與環境生態專家。簡述地球與人類簡史,藉以比對出人類對地球產生的巨大影響,從「我們對地球做了什麼」到「我們該怎麼做」,以簡明的數據類比方式,幫助讀者具象了解事實與真相,並提出從個人、企業到政府各層次的具體建議。    「清楚又實際的方案,解決許多人認為太複雜又強大而不願面對、遑論解決的問題。拯救世界可不是小事,但是拿起這本書是個好的開始。」──芭莉絲.李斯(Paris Lees),英國版《時尚》(Vogue)作家。   我們處在氣候危機中。我們現在必須行動。 現在有許多關於氣候變遷的書。有些書的內容讓人恐懼,有些書只是在說教。這本書不同。這是讓每個人都能閱讀的書。這本書提供拯救地球所需要的,也就是相關的事實。 別再視而不見,展開行動吧。地球的未來就掌握在你我手上。  

特價224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拯救地球:事實與真相

時報文化  出版
2022/04/19 出版

拯救地球所需要的,是了解事實與真相。   地球的歷史│人類的歷史│地球的現況│否定氣候變遷的假訊息 做與不做之間│個人可以帶來改變│引導企業來改變世界│政府的措施│2050的未來   我們做了什麼? ●人類世以來,澳洲的大型哺乳動物物種消失了88%。 ●人類每天消耗約2800億個電燈泡的能量。 ●10%的富人造成50%污染。 ●人類製作出來的水泥,足以覆蓋整個地球2公分厚。 ●人類每年製造3億公噸塑膠,相當於全人類體重,並流入海洋與人體之中。   劇烈的氣候變遷,將導致毀滅性的颱風、洪水、乾旱、熱浪與野火……這一切都是進行式。 拯救地球,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具體而為的事情。   我們該怎麼做? ●認識氣候變遷,以植物為主食,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不再消費快時尚。 ●使用再生能源、提倡環保住宅、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投資綠色能源,循環經濟產值高達1兆8000萬歐元。 ●個人、企業、政策,對環境友善的任何一步,都有幫助。   馬克.馬斯林為人類世、氣候變遷與環境生態專家。簡述地球與人類簡史,藉以比對出人類對地球產生的巨大影響,從「我們對地球做了什麼」到「我們該怎麼做」,以簡明的數據類比方式,幫助讀者具象了解事實與真相,並提出從個人、企業到政府各層次的具體建議。    「清楚又實際的方案,解決許多人認為太複雜又強大而不願面對、遑論解決的問題。拯救世界可不是小事,但是拿起這本書是個好的開始。」──芭莉絲.李斯(Paris Lees),英國版《時尚》(Vogue)作家。   我們處在氣候危機中。我們現在必須行動。 現在有許多關於氣候變遷的書。有些書的內容讓人恐懼,有些書只是在說教。這本書不同。這是讓每個人都能閱讀的書。這本書提供拯救地球所需要的,也就是相關的事實。 別再視而不見,展開行動吧。地球的未來就掌握在你我手上。  

7 特價224
電子書
下次再買

小熊回家:南安小熊教我們的事

黃美秀  著
時報文化  出版
2019/06/18 出版

山是家 台灣首度送野生小熊回山林的故事   萌熊寫真∣照養紀錄∣生態教育∣黑熊知識 全民都是熊褓姆,僅剩500隻的台灣黑熊,由我們共同守護   *本書版稅全數捐贈給台灣黑熊保育協會*   二○一八年七月,花蓮南安瀑布附近發現一隻只有貓一般大小的台灣黑熊,和熊媽媽走散了。遊客爭相拍照打卡,小熊沒有等到熊媽媽來接牠,於是這隻失親小熊展開了九個月的人間遊歷……   在人稱「黑熊媽媽」的黃美秀老師所組成的野訓團隊照料之下,這隻「南安小熊妹仔」健康長大,更意外地與原本該是食物的「熊麻雞」變成朋友。小熊的出現,也觸發了台灣民眾和相關單位愛護野生動物的意識與心意,像是漣漪一般,層層擴散。   由非營利的民間組織台灣黑熊保育協會發動網路平台集資活動,透過眾人參與,並持續分享野訓資訊,小熊漸漸成了大家共同的孩子,不分你我,大家都是小熊的褓姆!   本書紀錄了小熊落難人間的故事、照養與野放始末,也收錄了許多小熊可愛照片的成長日記,更有豐富的黑熊知識與生態保育篇章,適合親子共讀。在歷經九個月的照養與野化訓練後,二○一九年四月三十日,小熊回到山林的懷抱,回家了!   南安小熊,只是一個縮影,而台灣山林裡眾多的野生動物,也都是整體生態意識的一環。藉由南安小熊來到人間的故事,牠教會了我們更多關於野生動物保育、關於山林、關於愛的事。   「謝謝你給我這個機會,謝謝你走進我心中, 謝謝你用愛化解了我的憤怒,讓我隻身熊徑上可以不再感到這麼疲憊。」 ――Ali-Duma四月三十日凌晨一點零四分,小熊野放前夜

79 特價28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小熊回家

黃美秀  著
時報文化  出版
2019/06/18 出版

山是家 台灣首度送野生小熊回山林的故事   萌熊寫真∣照養紀錄∣生態教育∣黑熊知識 全民都是熊褓姆,僅剩500隻的台灣黑熊,由我們共同守護   *本書版稅全數捐贈給台灣黑熊保育協會*   二○一八年七月,花蓮南安瀑布附近發現一隻只有貓一般大小的台灣黑熊,和熊媽媽走散了。遊客爭相拍照打卡,小熊沒有等到熊媽媽來接牠,於是這隻失親小熊展開了九個月的人間遊歷……   在人稱「黑熊媽媽」的黃美秀老師所組成的野訓團隊照料之下,這隻「南安小熊妹仔」健康長大,更意外地與原本該是食物的「熊麻雞」變成朋友。小熊的出現,也觸發了台灣民眾和相關單位愛護野生動物的意識與心意,像是漣漪一般,層層擴散。   由非營利的民間組織台灣黑熊保育協會發動網路平台集資活動,透過眾人參與,並持續分享野訓資訊,小熊漸漸成了大家共同的孩子,不分你我,大家都是小熊的褓姆!   本書紀錄了小熊落難人間的故事、照養與野放始末,也收錄了許多小熊可愛照片的成長日記,更有豐富的黑熊知識與生態保育篇章,適合親子共讀。在歷經九個月的照養與野化訓練後,二○一九年四月三十日,小熊回到山林的懷抱,回家了!   南安小熊,只是一個縮影,而台灣山林裡眾多的野生動物,也都是整體生態意識的一環。藉由南安小熊來到人間的故事,牠教會了我們更多關於野生動物保育、關於山林、關於愛的事。   「謝謝你給我這個機會,謝謝你走進我心中, 謝謝你用愛化解了我的憤怒,讓我隻身熊徑上可以不再感到這麼疲憊。」 ――Ali-Duma四月三十日凌晨一點零四分,小熊野放前夜

特價252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小熊回家:南安小熊教我們的事

黃美秀  著
時報文化  出版
2019/06/18 出版

山是家 台灣首度送野生小熊回山林的故事   萌熊寫真∣照養紀錄∣生態教育∣黑熊知識 全民都是熊褓姆,僅剩500隻的台灣黑熊,由我們共同守護   *本書版稅全數捐贈給台灣黑熊保育協會*   二○一八年七月,花蓮南安瀑布附近發現一隻只有貓一般大小的台灣黑熊,和熊媽媽走散了。遊客爭相拍照打卡,小熊沒有等到熊媽媽來接牠,於是這隻失親小熊展開了九個月的人間遊歷……   在人稱「黑熊媽媽」的黃美秀老師所組成的野訓團隊照料之下,這隻「南安小熊妹仔」健康長大,更意外地與原本該是食物的「熊麻雞」變成朋友。小熊的出現,也觸發了台灣民眾和相關單位愛護野生動物的意識與心意,像是漣漪一般,層層擴散。   由非營利的民間組織台灣黑熊保育協會發動網路平台集資活動,透過眾人參與,並持續分享野訓資訊,小熊漸漸成了大家共同的孩子,不分你我,大家都是小熊的褓姆!   本書紀錄了小熊落難人間的故事、照養與野放始末,也收錄了許多小熊可愛照片的成長日記,更有豐富的黑熊知識與生態保育篇章,適合親子共讀。在歷經九個月的照養與野化訓練後,二○一九年四月三十日,小熊回到山林的懷抱,回家了!   南安小熊,只是一個縮影,而台灣山林裡眾多的野生動物,也都是整體生態意識的一環。藉由南安小熊來到人間的故事,牠教會了我們更多關於野生動物保育、關於山林、關於愛的事。   「謝謝你給我這個機會,謝謝你走進我心中, 謝謝你用愛化解了我的憤怒,讓我隻身熊徑上可以不再感到這麼疲憊。」 ――Ali-Duma四月三十日凌晨一點零四分,小熊野放前夜

7 特價252
電子書
下次再買

城市的勝利:都市如何推動國家經濟,讓生活更富足、快樂、環保?(最爭議的21世紀都市規畫經典)

時報文化  出版
2019/05/07 出版

底特律為何一墜千里、紐約為何浴火重生? 從經濟學角度剖析都市, 挑戰你對郊區生活完美的迷思, 揭開為何都市才是歷史上引領創新、繁榮、技術與民主之地 ★《經濟學人》非文學類年度好書、《金融時報》商業類年度好書 ‧    什麼時候高薪成了一件壞事? ‧    為什麼不能為了經濟發展犧牲古蹟與綠地? ‧    搬去郊區享受綠意,才是最破壞環境的做法? 本書破解你對於都市又亂又小又嘈雜的迷思,證明「人口集中在都市」×「自由競爭的商業」,才是讓國家富裕又環保的方法! 十四世紀,布魯內雷斯基將透視幾何學傳授給多那太羅,多那太羅與馬薩喬將之運用在浮雕與繪畫上,帶來藝術與商業爆炸性進展的文藝復興。十九到二十世紀初,莫內與賽尚在巴黎找到彼此,創新交流的能量帶來人類文化史的重大轉折。從古自今,匯聚眾多人口的城市,往往是推動文明進展的主因。 哈佛經濟教授愛德華.格雷瑟,耙梳從古至今的都市發展史,透過詮釋底特律、矽谷、紐約、巴黎、波士頓、溫哥華等大都市之興衰,提出都市衰退的原因,來自於政府的干預政策:高樓管制、土地限建、保護古建物,這些政策限制了經濟發展,讓都市無法自由成長,使人群散往郊區,不僅無法透過交流使技術創新,同時增加的碳排放也扼殺了環境。 以經濟學及歷史發展為角度,格雷瑟認為唯有將人口集中在都市,才能讓教育均衡普及、經濟發展與資源分配更為集中;也只有匯聚眾人的大都市,才能負擔藝術團體,滋養各階層,做到真正的打破階級。他主張經濟應該是都市規畫的首要考量,坦言「永遠站在建設的那一方」,將發展置於文資與綠地保存之前,讓本書可謂都市規畫之爭議經典;然而格雷瑟卻也融合了珍.雅各「街道生活與土地混用」以及柯比意「摩天大樓與綠地共享」的理想,透過將地面留給街道、將上空留給摩天大樓等有利經濟之形式,維持高密度都市的優點,發揮城市真正的作用。 普及的教育、完善的公衛系統、高度經濟自由、技術創新交流,是格雷瑟心目中理想城市的根基。當現今的台灣為了環境保育與經濟發展爭執不休時,本書另一種「以人為本」的經濟主義,也是思考都市規畫之餘,值得一讀的作品。

79 特價30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城市的勝利

時報文化  出版
2019/05/07 出版

底特律為何一墜千里、紐約為何浴火重生? 從經濟學角度剖析都市, 挑戰你對郊區生活完美的迷思, 揭開為何都市才是歷史上引領創新、繁榮、技術與民主之地 ★《經濟學人》非文學類年度好書、《金融時報》商業類年度好書 ‧    什麼時候高薪成了一件壞事? ‧    為什麼不能為了經濟發展犧牲古蹟與綠地? ‧    搬去郊區享受綠意,才是最破壞環境的做法? 本書破解你對於都市又亂又小又嘈雜的迷思,證明「人口集中在都市」×「自由競爭的商業」,才是讓國家富裕又環保的方法! 十四世紀,布魯內雷斯基將透視幾何學傳授給多那太羅,多那太羅與馬薩喬將之運用在浮雕與繪畫上,帶來藝術與商業爆炸性進展的文藝復興。十九到二十世紀初,莫內與賽尚在巴黎找到彼此,創新交流的能量帶來人類文化史的重大轉折。從古自今,匯聚眾多人口的城市,往往是推動文明進展的主因。 哈佛經濟教授愛德華.格雷瑟,耙梳從古至今的都市發展史,透過詮釋底特律、矽谷、紐約、巴黎、波士頓、溫哥華等大都市之興衰,提出都市衰退的原因,來自於政府的干預政策:高樓管制、土地限建、保護古建物,這些政策限制了經濟發展,讓都市無法自由成長,使人群散往郊區,不僅無法透過交流使技術創新,同時增加的碳排放也扼殺了環境。 以經濟學及歷史發展為角度,格雷瑟認為唯有將人口集中在都市,才能讓教育均衡普及、經濟發展與資源分配更為集中;也只有匯聚眾人的大都市,才能負擔藝術團體,滋養各階層,做到真正的打破階級。他主張經濟應該是都市規畫的首要考量,坦言「永遠站在建設的那一方」,將發展置於文資與綠地保存之前,讓本書可謂都市規畫之爭議經典;然而格雷瑟卻也融合了珍.雅各「街道生活與土地混用」以及柯比意「摩天大樓與綠地共享」的理想,透過將地面留給街道、將上空留給摩天大樓等有利經濟之形式,維持高密度都市的優點,發揮城市真正的作用。 普及的教育、完善的公衛系統、高度經濟自由、技術創新交流,是格雷瑟心目中理想城市的根基。當現今的台灣為了環境保育與經濟發展爭執不休時,本書另一種「以人為本」的經濟主義,也是思考都市規畫之餘,值得一讀的作品。

特價266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城市的勝利:都市如何推動國家經濟,讓生活更富足、快樂、環保?(最爭議的21世紀都市規畫經典)

時報文化  出版
2019/05/07 出版

底特律為何一墜千里、紐約為何浴火重生? 從經濟學角度剖析都市, 挑戰你對郊區生活完美的迷思, 揭開為何都市才是歷史上引領創新、繁榮、技術與民主之地 ★《經濟學人》非文學類年度好書、《金融時報》商業類年度好書 ‧    什麼時候高薪成了一件壞事? ‧    為什麼不能為了經濟發展犧牲古蹟與綠地? ‧    搬去郊區享受綠意,才是最破壞環境的做法? 本書破解你對於都市又亂又小又嘈雜的迷思,證明「人口集中在都市」×「自由競爭的商業」,才是讓國家富裕又環保的方法! 十四世紀,布魯內雷斯基將透視幾何學傳授給多那太羅,多那太羅與馬薩喬將之運用在浮雕與繪畫上,帶來藝術與商業爆炸性進展的文藝復興。十九到二十世紀初,莫內與賽尚在巴黎找到彼此,創新交流的能量帶來人類文化史的重大轉折。從古自今,匯聚眾多人口的城市,往往是推動文明進展的主因。 哈佛經濟教授愛德華.格雷瑟,耙梳從古至今的都市發展史,透過詮釋底特律、矽谷、紐約、巴黎、波士頓、溫哥華等大都市之興衰,提出都市衰退的原因,來自於政府的干預政策:高樓管制、土地限建、保護古建物,這些政策限制了經濟發展,讓都市無法自由成長,使人群散往郊區,不僅無法透過交流使技術創新,同時增加的碳排放也扼殺了環境。 以經濟學及歷史發展為角度,格雷瑟認為唯有將人口集中在都市,才能讓教育均衡普及、經濟發展與資源分配更為集中;也只有匯聚眾人的大都市,才能負擔藝術團體,滋養各階層,做到真正的打破階級。他主張經濟應該是都市規畫的首要考量,坦言「永遠站在建設的那一方」,將發展置於文資與綠地保存之前,讓本書可謂都市規畫之爭議經典;然而格雷瑟卻也融合了珍.雅各「街道生活與土地混用」以及柯比意「摩天大樓與綠地共享」的理想,透過將地面留給街道、將上空留給摩天大樓等有利經濟之形式,維持高密度都市的優點,發揮城市真正的作用。 普及的教育、完善的公衛系統、高度經濟自由、技術創新交流,是格雷瑟心目中理想城市的根基。當現今的台灣為了環境保育與經濟發展爭執不休時,本書另一種「以人為本」的經濟主義,也是思考都市規畫之餘,值得一讀的作品。

7 特價266
電子書
下次再買

曠野中的天堂

時報文化  出版
2018/08/28 出版

「其實,是動物守護了我們。」   Londolozi仁德樂志‧野生動物保育樂園 南非國父曼德拉療癒身心之所 獲選精品酒店指南Relais & Châteaux 花豹、獅子與大象都回來了,哪你呢? | 一條重回自然懷抱的心靈歸鄉路 | 這個「仁德樂志野生動物保育園區」,是一個舉世聞名的私有野生動物營區,位於南非克魯格國家公園西陲,園區佔地一萬五千公頃,屬於南非最早建立的私有野生保育區之一。 英國人對非洲都有一片浪漫的熱情,而南非的英國人更是如此。一九二六年,原本住在南非大城的瓦提家族(Vartys)祖父,在一場球賽的衝動後,買下一塊類似瑞士大小,沒水沒電,甚至連動物都沒有的荒蕪營區,作為假日的度假狩獵之地。 一九七○年,祖父過世,留下兩位未滿十八歲的兒子,學校還沒畢業,也沒有做生意的經驗,只是憑著一股盲目的雄心壯志,決定留下祖父的這塊地,經營野遊營區,從頭開始。 可是當年這塊狩獵之地,由於多年缺乏保育,大型野生動物早已絕跡。於是他們從生態保育開始,做好水土保持,成功地讓野生動物回歸棲息地,並沿著當地的河流渠道,建立五個不同的生活營區,不但可供住宿,同時更有尋跡嚮導,帶領觀賞園區內的各類野生動物。 四十年來,瓦提家族將這塊原本荒廢的無人之地,建設成野生動物的生活樂園,更是一座可供度假的頂級休閒之地。南非之父曼德拉出獄之後曾選擇「仁德樂志營區」作為他休養生息,再度出發的場所。「仁德樂志營區」並在一九九三年獲得相當於酒店界的米其林指南--「羅萊夏朵」(Relais & Châteaux)聯盟的肯定。 這本《曠野中的天堂》是瓦提家族第四代的掌門人:博伊德瓦提在這片浩瀚大地上的成長過程與心靈探索。 這塊疆土雖然寬廣,卻很無情。從小他就在父親與大伯的耳提面命下,六歲開車,十歲打獵,學習與野生動物相處的機智與智慧。更由於瘋狂的大伯是著名的野外動物紀錄片導演,他也就成為理所當然的助手,在廣闊的非洲草原間,尋找各式各樣的驚險鏡頭。 可是野生動物不是唯一的威脅。博伊德瓦提所成長的南非,是一個變遷中的社會,歷年來的種族隔離政策即將瓦解,族群政治動盪不安,瓦提一家人在一個夜晚,經歷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浩劫,作為瓦提家唯一的兒子,博伊德瓦提在浩劫過後,和一般人一樣,隱匿起心中的傷口,表面平靜地繼續過日子。 但是心靈內潛在的壓力使他狀況不斷,終於使他離家出走,尋求心靈上的平靜與妥協。從專心聆聽印度心靈大師的教誨,到親身體驗美國印地安部落的「重生之旅」,這場離家數千里的長途跋涉,只為了尋找一條回家的道路,再度體會這塊充滿生機的荒野,體會野生動物與自然的連結,在這塊「曠野中的天堂」,尋找屬於自己的安全家園。 「我們修復土地、修復與動物的連結,某種程度上,我們也在學習如何修復自己。」

79 特價30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快時尚 慢消費:正視平價時尚背後的浪費、剝削和不環保,學習穿出自我風格而不平庸

時報文化  出版
2017/09/26 出版

你吃有機,卻不在乎身上穿的材質是什麼!? 快時尚已經快速到破壞生態環境, 身為地球公民,「慢消費」才是最佳時尚守則! 「體檢報告如下:我有六十一件上衣、六十件T恤、三十四件無袖上衣、二十一件裙子、二十四件洋裝、二十雙鞋子、二十件毛線衣、十八條皮帶、十五件羊毛衣與套頭運動衫、十四件短褲、十四件夾克、十三條牛仔褲、十二件內衣、十一條緊身褲、五件西裝外套、四件長袖襯衫、三條運動長褲、兩條西裝長褲、兩條睡褲與一件背心,這還不包括襪子與內衣褲,總計是三百五十四件……」 作者伊莉莎白.克萊曾是平價時尚的愛好者,經常迷失在炫麗光鮮卻質感低落的時尚品牌試衣間裡,某天她失心瘋地在地鐵站拉著裝了七雙帆布鞋的超大包戰利品回家時,突然感到一陣羞愧:買雞蛋時,我會仔細檢查生產履歷,但為何買衣服時卻對材質一無所知,也不清楚值不值那個價錢? 於是,她開始追溯平價時尚興起的過程,見證中價位服飾品牌和獨立零售業者的衰敗;她喬裝買家,冒險潛入中國成衣廠、前往成本更低廉的孟加拉,一探快時尚的生產流程;她假扮縫紉女工、走訪貧民窟、震驚於月薪五十美元的血汗剝削、低劣服裝材質造成的可怕污染,以及舊衣回收爆量的驚人浪費,一步步為我們揭開了平價時尚背後的殘忍真相。 我們不可能不買衣服,但我們可以減少光顧平價時尚店的頻率,了解價格背後的意義,慢慢、謹慎地挑選數量少一點、品質高一點的服飾,並且好好照顧這些衣服不被當成垃圾,用更有內涵、更有風格的方式打扮自己,而不是平庸。 本書原名:買一件衣服要付多少錢:平價時尚的真相 (2013年12月6日初版)

79 特價25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是設計,讓城市更快樂:找回以「人」為本的大街小巷,創造人與人的互動連結

時報文化  出版
2016/11/22 出版

★ 蟬連亞馬遜都市發展∕都市經濟∕城市規畫排行榜 ★ 作者蒙哥馬利特別為台灣版新增亞洲案例   好的城市設計讓你心情上天堂, 不好的城市設計讓你心情住牢房! 為何生活在都會裡心情會這麼煩躁?人口太稠密?錯!路邊的攤販太多?錯!因為現代城市的設計就不是要讓你過得好!   以下這些人應該要出來負責:   ‧讓車子時速能超過40公里的車商 ‧主張「車子最大」的道路規畫者 ‧建築蓋得超密,害陽光無法照到街道上的建商 ‧硬把都市蓋成棋盤狀,結果沒留任何綠地給市民的政府 ‧以為要「空間」就得搬去郊區的都市規畫師 ‧因為財務危機,就把公車班次減少的公車處 ‧把商場蓋在市郊,害你得浪費油開車大老遠去購物的零售商   這些設計讓我們以為生活要過得好,就得遠離都市、搬去郊區:於是我們的道路越蓋越筆直(撞死的行人也越來越多)、住宅區離市中心越來越遠(想購物?要上班?先開一小時車再說)、「路」變成車子走的而非人走的(去哪裡都得開車,所以我們越來越胖)、土地都蓋高樓大廈不見綠地(想去公園玩耍?對不起,你得開車去那個超遠的森林公園)、與鄰居完全沒有互動,不認識彼此。   長期投入城市規畫的得獎記者查爾斯‧蒙哥馬利,透過大量的追蹤訪談,結合環境心理學、行為經濟學等,將影響人快樂/不快樂的元素融合為一個個小故事以及妙味橫生的心理學研究,抽絲剝繭現代都市規畫的利弊,以及我們該如何追求更舒適的居所。他以巴黎、波哥大、紐約、溫哥華等地為例,指出快樂城市應該有充足的人口、完善的大眾運輸、車流量越低越好、道路以步行為主,而每個路口都要一片綠地,並有充足空間讓市民彼此交流。 本書特色   ★ 作者為台灣版新增亞洲案例 ★ 蟬連亞馬遜都市發展、都市經濟、城市規畫分類榜 ★ 榮獲2014年羅伯布魯斯獎,並入圍查爾斯泰勒非文學獎與其他獎項 ★ 以一個個故事為例,陳述快樂城市所需具備的元素 ★ 從政策、規畫、設計、管理各種角度,點出都市規畫的重要性 ★ 融合大量訪談、行為經濟學、環境心理學等,抽絲剝繭快樂的成因 ★ 提供給所有都市規畫者、官員以及社會人士的重要參考

79 特價411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是設計,讓城市更快樂:找回以「人」為本的大街小巷,創造人與人的互動連結

時報文化  出版
2016/11/22 出版

★ 蟬連亞馬遜都市發展∕都市經濟∕城市規畫排行榜 ★ 作者蒙哥馬利特別為台灣版新增亞洲案例   好的城市設計讓你心情上天堂, 不好的城市設計讓你心情住牢房! 為何生活在都會裡心情會這麼煩躁?人口太稠密?錯!路邊的攤販太多?錯!因為現代城市的設計就不是要讓你過得好!   以下這些人應該要出來負責:   ‧讓車子時速能超過40公里的車商 ‧主張「車子最大」的道路規畫者 ‧建築蓋得超密,害陽光無法照到街道上的建商 ‧硬把都市蓋成棋盤狀,結果沒留任何綠地給市民的政府 ‧以為要「空間」就得搬去郊區的都市規畫師 ‧因為財務危機,就把公車班次減少的公車處 ‧把商場蓋在市郊,害你得浪費油開車大老遠去購物的零售商   這些設計讓我們以為生活要過得好,就得遠離都市、搬去郊區:於是我們的道路越蓋越筆直(撞死的行人也越來越多)、住宅區離市中心越來越遠(想購物?要上班?先開一小時車再說)、「路」變成車子走的而非人走的(去哪裡都得開車,所以我們越來越胖)、土地都蓋高樓大廈不見綠地(想去公園玩耍?對不起,你得開車去那個超遠的森林公園)、與鄰居完全沒有互動,不認識彼此。   長期投入城市規畫的得獎記者查爾斯‧蒙哥馬利,透過大量的追蹤訪談,結合環境心理學、行為經濟學等,將影響人快樂/不快樂的元素融合為一個個小故事以及妙味橫生的心理學研究,抽絲剝繭現代都市規畫的利弊,以及我們該如何追求更舒適的居所。他以巴黎、波哥大、紐約、溫哥華等地為例,指出快樂城市應該有充足的人口、完善的大眾運輸、車流量越低越好、道路以步行為主,而每個路口都要一片綠地,並有充足空間讓市民彼此交流。 本書特色   ★ 作者為台灣版新增亞洲案例 ★ 蟬連亞馬遜都市發展、都市經濟、城市規畫分類榜 ★ 榮獲2014年羅伯布魯斯獎,並入圍查爾斯泰勒非文學獎與其他獎項 ★ 以一個個故事為例,陳述快樂城市所需具備的元素 ★ 從政策、規畫、設計、管理各種角度,點出都市規畫的重要性 ★ 融合大量訪談、行為經濟學、環境心理學等,抽絲剝繭快樂的成因 ★ 提供給所有都市規畫者、官員以及社會人士的重要參考

7 特價364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魅力城市

時報文化  出版
2014/11/23 出版

如何打造台灣的創意城市? 市長候選人該看、政府官員都不該錯過的一本書 看見七大世界創意之都的成功關鍵! 城市的智慧來自於當地政府、居民、企業與各類組織智慧的集結,正向的稱之為智慧,負向的則是惡鬥。目前,全球遍地開花的時尚觀念是,不論大城小城都在 尋找自己的特色與定位,企圖打開國際知名度。在此潮流下,過去工業社會帶來人與人之間的疏離,漸漸起了改變,鄰居開始互相打招呼,水泥隔牆打掉了,變成了 番茄矮籬,兩戶人家一起採收番茄,愉快的聊天,聊小孩,聊如何使社區更安全更美麗,因而產生了實際行動。例如不少可食風景(以可以吃的蔬果打造成社區風 景)應運而生,吸引了全球的注目與報導,結果當地居民有了社區的驕傲,大家更加團結,為了整體的利益,無私的貢獻時間、專長、甚至金錢,活出了生命的價值 與快樂。 這是一幅多麼美麗的安和樂利圖畫,城市的定位起源於在地居民智慧的凝聚,而成功的發展成大家喜愛的城市,有賴當地政府、居民、企業與各類組織為了整體 利益,無私的合作。本書第一章瑞典媽媽廚師成功的促成了家鄉美食之都的認證,除了其智慧、見識、無私的勇氣、執著、與不屈不撓的精神之外,周邊關鍵人物與 制度環境的配合亦不可或缺。雖然本書介紹的七個聯合國創意城市分屬不同的類別,也都各有其歷史背景與人文特色;然而在發展的過程中,也有一些共同的特性, 就是所謂的成功關鍵因素,以下綜合整理這些城市在演進過程中的異與同。

79 特價18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魅力城市:七大世界創意之都的智慧與人文力量

時報文化  出版
2014/11/23 出版

如何打造台灣的創意城市? 市長候選人該看、政府官員都不該錯過的一本書 看見七大世界創意之都的成功關鍵! 城市的智慧來自於當地政府、居民、企業與各類組織智慧的集結,正向的稱之為智慧,負向的則是惡鬥。目前,全球遍地開花的時尚觀念是,不論大城小城都在 尋找自己的特色與定位,企圖打開國際知名度。在此潮流下,過去工業社會帶來人與人之間的疏離,漸漸起了改變,鄰居開始互相打招呼,水泥隔牆打掉了,變成了 番茄矮籬,兩戶人家一起採收番茄,愉快的聊天,聊小孩,聊如何使社區更安全更美麗,因而產生了實際行動。例如不少可食風景(以可以吃的蔬果打造成社區風 景)應運而生,吸引了全球的注目與報導,結果當地居民有了社區的驕傲,大家更加團結,為了整體的利益,無私的貢獻時間、專長、甚至金錢,活出了生命的價值 與快樂。 這是一幅多麼美麗的安和樂利圖畫,城市的定位起源於在地居民智慧的凝聚,而成功的發展成大家喜愛的城市,有賴當地政府、居民、企業與各類組織為了整體 利益,無私的合作。本書第一章瑞典媽媽廚師成功的促成了家鄉美食之都的認證,除了其智慧、見識、無私的勇氣、執著、與不屈不撓的精神之外,周邊關鍵人物與 制度環境的配合亦不可或缺。雖然本書介紹的七個聯合國創意城市分屬不同的類別,也都各有其歷史背景與人文特色;然而在發展的過程中,也有一些共同的特性, 就是所謂的成功關鍵因素,以下綜合整理這些城市在演進過程中的異與同。

7 特價161
電子書
下次再買

夜的盡頭

時報文化  出版
2014/06/08 出版

一趟自然寫作之旅 開啟零光害新生活運動 尋回失落的感動與敬畏 第一本融合自然寫作、燈光史與天文的科普書 亞馬遜讀者★★★★★感動推薦 亞馬遜2013年非文學類7月最佳書籍 知名科技網站Gizmodo 2013年度選書 一個世紀以來,人工照明已徹底改變城市夜晚的樣貌,創造了新的生活方式,卻讓我們失去對滿天星斗的想像。 難道這都是愛迪生惹的禍? 當年他點亮第一個燈泡時,人們大為驚嘆,但時至今日,過度的人工照明卻使夜晚亮如白晝,小星星不再滿天亮晶晶,夜行動物、昆蟲難以繁衍後代,揮霍用電讓地球愈來愈熱,炫亮的光線更引發失眠、神經衰弱與致癌危機。 我們要如何面對過度的人工照明與光害? 本書作者波嘉德(Paul Bogard)教授,為此走訪全球各地從事田野調查,他經過地表最明亮的拉斯維加斯樂蜀酒店的天際星光(Luxor Beam),穿越沙漠深處看見星空如雪花般光輝,也走過《湖濱散記》的瓦爾登湖(Walden Pond),亦曾在地球另一端臥視猶如下凡的星光。波嘉德歷經一趟從滿街燈泡到滿天星斗之後出版了《夜的盡頭》,本書以自然寫作的筆法、詩意盎然的記述, 首創融合燈光史、自然史、健康議題、科學新知與民俗傳說。 他認為,人工照明有其美感,但踰越的城市照明將傷害自然夜空,當天空變得愈來愈亮,表示天空被汙染了,不管汙染源是什麼,最終一定會汙染其他天然資 源。其實光害是可以控制的環境汙染。我們應該學習崇敬黑夜而不是感到恐懼,若對夜晚愈來愈感到疏離,愈來愈不懷抱宗教的情懷與詩意的情緒,終將喪失深入探 索內在人性的途徑。 透過《夜的盡頭》,我們將了解世間萬物依照日夜週期生養休息的規律,是數千萬年演化而來的成果,一旦這個穩定的循環被打破了,千萬別以為人類不會因此受到牽連,因此我們有更好的理由,就從今晚開始關掉電燈,抬頭欣賞千變萬化的夜空。 本書特色 ★第一本融合自然寫作、燈光史與天文的科普書 ★書寫風格詩意盎然,宛如一部壯闊的黑夜星空史詩 ★第一本光害田野調查,涵蓋歐美兩洲 ★內容含括自然歷史、健康議題、科學新知與民俗傳說 讚譽如潮: 亞馬遜讀者5顆星感動推薦 亞馬遜2013年非文學類7月最佳書籍 知名科技網站Gizmodo 2013年度選書 超過16家國際知名媒體撰文推崇 ★    書中有12幅珍貴照片

79 特價27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煮一杯咖啡需要多少水?生活事物背後的虛擬水

時報文化  出版
2013/06/17 出版

突破性的新觀念,揭露我們日常消費的用水量與造成的危害。煮一杯咖啡要用掉多少水?這答案可能會讓你嚇一跳:140公升!這是你早上煮咖啡的豆子在種植、生產、包裝、運送的過程中實際用掉的水量。你中午吃的漢堡要2400公升,你喜歡的那條牛仔褲更不得了,要耗去11,000公升。事實上,從食品到服飾到電腦,我們購買的所有商品,全部都包含用水成本,只不過是以「虛擬水」的形式存在;而「虛擬水」這個概念正是本書作者、二○○八年斯德哥爾摩水獎得主湯尼.艾倫讓水危機的嚴重性變得通俗易懂的方式。地球的含水量97.5 %為海水,淡水只佔2.5%,而淡水中可供使用的更僅占其中的0.1%。人類要如何因應「水」這項地球最寶貴的資源正面臨的威脅?本書突顯出現代人生活方式對水資源的真實影響,指出你我及各國政府該如何發揮重要的力量,以對地球更友善的方式管理水資源運用。艾倫將他提出的問題從個人擴大到全世界,從而考慮到跨境水資源共同管理的難度、提高虛擬水意識的挑戰、人口增長的影響以及解決方案如何才能提出以農民為主的解決方案。這些舉足輕重的問題在作者巧筆搭配圖表下,內容既充實詳盡又饒富趣味。

9 特價38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