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水,是一次學會「安靜」的過程。她說:「我沒有鴻鵠之志,只有藤壺之志。」潛入海底,也潛入心底,寫給每個害怕卻仍想靠近的靈魂,悠游在海中,傾聽生命的密語。 「為什麼還要潛水?我咀嚼那道題目,好幾秒,發現自己不知道……但還好,還好我不知道,還好我在知道之前,就已經沉迷了。當我沉迷,我便無所畏懼。」——栗光=本書特色=★收錄大量作者近身攝影的海洋生物精彩照片,讀之彷彿身歷海境。★榮獲2019吳鄭秀玉女士黑潮獎助金「海洋藝術創作類」獎助!★在文學裡認識海洋,跟著作者的文字潛入海裡,以海中的所見所聞,照映自身對生命的反思。陳芳明/作家、學者吳明益/作家、國立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布朗尼飛魚/進階潛水員——專文推薦小熊老師(林德俊)/文化社造工作者林季儒/基隆市銘傳國中閱讀推動教師金磊/水下鯨豚攝影師張正杰/國立台灣海洋大學共同教育中心主任陳楊文/海洋生態AI博士黃美秀/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教授黃宗慧/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教授黃宗潔/國立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好評大推(按姓氏筆畫排序) 無垠的大海,無情讓人生畏,如水母毒吻,再踏入一步便被侵吞。湛藍的、銀藍的、水藍的深海,包容人世的動盪罪惡與柔軟光明。當你潛沉到海裡傾聽,海會說話,生命也會悄悄綻放。以海平面為分界,栗光帶著氣瓶下潛,漂流在世界這一端與那一端,由自身的海洋體驗出發,記述在台灣、澎湖、綠島、澳洲、菲律賓、沖繩、馬爾地夫、印尼等地的潛水經驗,她關懷海中與岸上的一切生物,蘊含慈悲、溫暖的心靈之目觀視彼此;因為善感而能看得通透而厚實。靈動歡快細微的文字,對萬事萬物充滿敬畏呵護,並時時反思,融入豐沛活用的海洋生態知識,即使你從來不曾深入大海,也能順著她的字句顯現的盈動眼光,認識瞻星魚、艾氏擬花鱸、藍紋章魚、眼班雙鋸魚、海獅、硨磲貝,還有無論如何認也認不完全的海洋生物們,浩浩廣袤的海潮中,總有令我們著迷又摸不清的美好與可怖,懂得畏懼才知道渺小與發自內心的尊重海。輯一「如果為了遇見你」,她在海中看見自我,挖掘內在,在栗光的身上將驚訝發現,我們對潛水熱愛者的想像或許太過局限,潛水除了是考驗體力,亦是延展內裡,越是痛苦,因為熱愛而願意傾倒自己,在踩過痛苦的界線後越可見柔軟與自由。輯二「交出眼睛的動物」,書寫下水後親近的生物與海上活動,海潮茫茫,有些美麗閃動的生命或許一輩子只能遇見一次,軀體與靈魂交會,毋須語言,是震顫動驚喜的一期一會。海平面之上,海平面之下,大魚群、小魚群走過,她也走過,再將自己靜靜地傾入海流之中……一本關於「如何與世界重新連結」的生命筆記。在海裡,語言無用,只剩下呼吸與觀察,每一篇文字都像一次下潛,有時遇見海龜,有時遇見自己的脆弱與迷惘;有時她因暈浪嘔吐,有時她為了一隻被獵捕的蚌感到心痛。從藤壺、鯊魚、海龜、海獅,到陽隧足、海鞘、海參、海星,甚至細小如米粒的海蛞蝓與偽裝巧妙的躄魚,皆成為她思索生態倫理與生命關係的連結。栗光用文字延長了潛水的時間,開啟了另一種觀看自然的方式,她找到關於自我、關於群體、關於尊重生命的答案。真正的潛水,不在於水深幾米,而是願不願意放下主導,用最溫柔的方式靠近這個世界。
女生要順利長大是非常不容易的。 獻給所有「非典型」、與這世道扞格不入的你; 動搖陽剛與陰柔的對立,我們只需要成為自己。 江鵝、柯裕棻、連俞涵、湯舒雯、黃麗群、謝盈萱——熱情加蓋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序) 「如果沒有柔軟的內裡,人其實看不見旁人蒙遭的對待哪裡出了錯,越在細微處污損的正義,越需要幽深的受痛點,才偵測得出來。⋯⋯ 李屏瑤是什麼樣的女生?是非常柔軟的女生。柔軟,所以強韌。」——江鵝 ◎ 本書特色 ★ 台北文學年金入圍、台北文學獎劇本獎得主李屏瑤新作,Okapi破萬點閱率專欄「台北家族,違章女生」結集,新增多篇文章。 ★ 作者第一部深度自剖成長散文,撕下禁錮台灣女生的性別標籤,書寫當代「非典型」年輕人身陷的難題與處境。 ★ 與父親訣別、向媽媽出櫃,透過反覆磕碰挫傷的成長痛,在疾速社會移徙下重新定義並構築自我。 ◎ 本書內容 「身分證數字開頭為2,非典型女生樣, 過30歲不婚不嫁,其他人都以譴責的目光望向你, 這樣的我,感覺像是大家族裡的違章建築, 容我以鐵皮加蓋的角度,寫冷暖分明的成長觀察。」——李屏瑤 女生該是什麼樣子?女生該怎麼穿、怎麼吃、怎麼生活? 為什麼有個「典型」女生中央伍,必須時刻對齊? 從裙子的尺度到頭髮的長度、走路的弧度到坐姿的角度, 就連胸部到底該收該放,該擠該束,時時刻刻都需要留心。 最難的不是做不到,而是差一點! 三代同堂大家族,孩子們便當一字排開, 最大、最多汁的雞腿始終落在表弟飯盒裡; 同樣偷吃冰箱切片西瓜,男孩就是頑皮可被原諒, 女孩則特別有事,被打被罵被罰跪,她們總是先被問罪的一群⋯⋯ 當場景定焦於校園,走出長髮馬尾溫柔樣、細弱蚊蠅女孩嗓, 球場厲聲還擊的被笑「男人婆」, 終當不成父權主旋律下的花瓶襯底; 再說那進一步、退兩步的同志出櫃歷程, 彷彿綿延一千集的恐怖鄉土劇, 穿過質疑與嘲弄聲不斷的地獄森林, 必須吃過很多頓飯、過上很多平凡的日子, 才有一點點情節推進⋯⋯ 李屏瑤在失眠中晃蕩,與貓為伴,本書以其成長切面、生活感思及各種閱讀軌跡,從家族和校園順著生理男運轉的烏托邦,自便當、躲避球等細微物事,直擊性別被標籤禁錮的現場。那些上不了主桌、沒有菜色選擇權且時時負罪的女孩與女人,從文字泛出成為你我周遭一張張寫實臉孔。作者以「大家族中的違章建築」定義自己、質問社會並勇於衝撞出答案,那每一回的微小堅持,是那麼費力,又如此真心。 ▍到底,是父親節還是兒童節? 三十歲左右我才體認到,有些父親從來沒準備好要當父親,他們比較適合過兒童節。只是父母要活得夠久,我們才有和解的可能。但我願意單方面發出原諒的訊息,往某個浩瀚無垠之處。父親節快樂,以及兒童節快樂。 ▍關於制服,我們有無選擇? 我已經不太記得了。成長期間有過太多標籤跟綽號,不一定來自同學,可能還是師長帶頭的,許多事都不是國小的我有能力理解的。只是我當時還是長頭髮,綁著馬尾、雙馬尾,甚至公主頭去上學,穿著跟其他女生一樣的吊帶裙制服,戴著女生款的黃色小圓帽。雖然我覺得男生的棒球帽款式好看多了,只是一開始就沒有選擇的餘地。 ▍被罵是沒有原因的?! 有一天我發現,表弟即使在沙發上跳都不會有事,都被輕輕放過,永遠都是表姊們、表妹、我會被罵。我問「為什麼」,那當然是沒有答案的。大家開始乖乖坐著了,甚至把腳合攏了。但是只要表弟站了、跳了,我就跟著做一樣的動作。表弟沒事,我去找牆角罰跪,跪的次數多了,還練就一邊跪一邊寫作業的特殊能力。但我純粹想要一個答案,找不到,只好反覆去跑跳,去撞鐵絲網,直到撞破一個洞。 ▍女生樣到底是怎樣?! 女生是怕體育課的,女生是數學不好的,女生是愛哭柔弱的⋯⋯那些關於女生的規範,如同《惡靈古堡》裡的雷射切割線,妳即便躲過一道又一道,最後還是會鋪天蓋地向妳而來,躲都躲不掉。女生面臨的不是玻璃天花板,而是玻璃棺材,言行舉止皆被束縛。看似要等到一個戀屍癖王子救援,逃進婚姻,變成已婚婦女或媽媽之後,這些束縛才會自動降低門檻。接著,又馬上為妳套上新的枷鎖,又有新的規則得去對抗、或是打破。
大稻埕的查某囝──夏樹暖心散文集 轉動歲月最深情的旋律 重現屬於「老台北」的花樣年華。 因為有想像的觀眾,假設的舞台,最好的時光,心就還是熱的,我才能不斷掇忘采錄,古早大稻埕,生我養我,兒時商店街的「舊情綿綿」。更在多年混跡,江湖走老之後,膽子不小,把骨子裡那一仙「漂浪之女」的形影搬弄出來。以及,念念想想,「牽你的手」,讓我此身完全不一樣的,那些老人們。——夏樹 最壞的時候浮想連翩著最好的時光, 老人、老街、老樹、老房子、老社區、老故事, 越是黑暗,底層的珍珠才會閃著動人的光。 當走馬燈亮起,曲盤流淌數十年離合悲歡, 麵茶,爆米香,點阿膠,戲棚下純手工「凸糖」,水煙瀰漫的切仔麵攤; 時間恍如童年雞蛋冰,滴閃甜蜜滋味, 為來自大稻埕的漂浪之女,留下真摯的溫柔。 長大後她走進獨居老人家屋,擁抱阿公阿嬤們的皺褶身軀, 當阿嬤回應一聲「乖」,像母親憐愛著自己小孩。 她動也不敢動;最怕一開口,那種說不出的溫情就會陷落…… 看夏樹的散文,像是她正在耳邊細語,用親切庶民語言說著迷人的老故事。她刻下童年大稻埕圖景、與年長者相伴的社工生涯,溫暖書寫搭上一首首台語老歌,迴盪大時代的舊情綿綿,彷彿喚出人們記憶裡的一蕊春花,以及湮沒在人事滄桑中、被遺忘的深深眷戀。 本書共分三輯,「舊情綿綿」從童年記憶談大稻埕的環境變遷、生命情態;「漂浪之女」則書寫生活感懷與所遭遇的形色風景、文藝少女的多樣閱讀心靈;「牽阮的手」則深入描繪參與老人照護工作的點滴歲月,勾勒年長者生命缺口及長伴左右的深刻體悟。作者坦言,這個特殊經驗,致使原本性情執拗、孤癖、脾氣壞的她,學會的第一件事,不是社工助人專業,而是擁抱。 本書特色 ◎陳芳明主編,新時代散文書系──「Essay時代」第二波重磅推薦。 ◎作者透過熾熱情感、庶民語言,創作出俗世舞台上的生旦淨末丑,共同傳唱台北老城最優美的古韻今調,成就灼熱動人的新時代散文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