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ue 書系 ,共計4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赤字迷思:現代貨幣理論和為人民而生的經濟

如果  出版
2024/07/31 出版

國家赤字繼續擴大,政府會破產嗎? 社會福利會因為政府沒錢,在未來一一消失嗎? 現代貨幣理論顛覆你的想法,告訴你這一切都不會發生! ※美國、英國、日本一上市就躍居亞馬遜經濟類排行榜第1名! ※跳脫傳統經濟學窠臼,引爆熱烈討論,英、美亞馬遜累積評論超過3000則! 關心政府財政的你,是不是認為以下是理所當然 ‧國家赤字,就是債留子孫 ‧收支平衡,才能維持良性的經濟循環,年年赤字有一天國家也會破產 ‧開源節流才是真理,政府擴大預算要建立在財源擴充的基礎上 ‧國家帶頭印鈔票,通貨膨脹遲早會讓人民受苦吃不消 現代貨幣理論告訴你,這一切都不是真相! 美國現代貨幣理論專家、前民主黨參議院預算委員會首席經濟學家史蒂芬妮‧凱爾頓(Stephanie Kelton),顛覆傳統對政府赤字的思維,她告訴我們:國家並不會破產,赤字規模也不是重點,國債可大可小,只要不引起惡性通膨,財政上的赤字反而能讓國家繁榮,政府的責任就是把預算花在正確之處,並促進全體國民就業。 為什麼我們始終對政府赤字抱持著錯誤的觀念呢? 本書提出對政府赤字的六大迷思,一一擊破,並且告訴你,一個能促進全民充分就業、達到經濟良性循環的政府,該如何「舉債」和「花錢」! 迷思一:政府應該像家庭一樣收支平衡 現實是:政府和家庭不同,因為它發行自己所使用的貨幣 迷思二:赤字是過度支出的證據 現實是:是否過度支出,端看是否引起惡性通膨 迷思三:政府赤字使我們每個人都被債務追著跑 現實是:國債並不會造成任何財政負擔 迷思四:赤字排擠了私人投資,讓我們變得更窮 現實是:財政赤字增加了國民集體的財富和儲蓄 迷思五:貿易逆差代表國家輸給順差的國家了 現實是:貿易逆差其實是「東西」的順差 迷思六:社會安全和醫療保險等福利制度,財政上無法永遠支持。政府負擔不起 現實是:只要政府願意付錢,就可以支持這些制度。關鍵是我們的經濟能長期生產人們所需的實質商品和服務。 現代貨幣理論就是大印鈔票、無限制舉債? 現代貨幣理論過去常被誤解為合理化政府大印鈔票、無限度支出的經濟理論,然而作者史蒂芬妮‧凱爾頓(Stephanie Kelton),被譽為「道德的曙光」,她指出現代貨幣理論並不是用來幫政府大印鈔票背書,舉債的前提,是要提供以人民為優先的經濟政策,在本書中,作者詳細論述了如何具體實現這套經濟措施。 保障全體國民就業,是首要的考量 金融危機時,美國優先舉債紓困的,是拯救華爾街那些瀕臨倒閉的銀行,這是徹底搞錯方向的經濟政策。當經濟危機發生時,最需救援的是廣大的基層民眾,結果他們卻成為被忽略的一群人。因此政府舉債,首要是保障人民就業。赤字必須被拿來提供人民就業機會、加強基礎建設,以及發展能讓人民、國家取得更強大競爭力的產業。 超出預算的數字並不重要,建構體質良好的經濟才是重點 任何具有遠見且裨益於民生的國家政策,往往都把時間花在討論錢從何處來,不僅模糊了焦點,還讓國家整體政策流於短視近利。本書旨在打破這樣的「赤字迷思」,藉由現代貨幣理論,對如何建立公平正義和繁榮的社會,提供一個截然不同、大膽創新的主張! 在所有解救經濟危機的理論全都無效後, 現代貨幣理論將是拯救全球經濟最後的有效解方。 國家不會破產,赤字也不是財政問題, 為國民福祉舉債,才是有為政府應該做的!  

79 特價42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下流老人【暢銷紀念版】:即使月薪5萬,我們仍將又老又窮又孤獨

藤田孝典  著
如果  出版
2023/05/31 出版

每3.6人就扶養一個老人的社會即將到來!   台灣在2026年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屆時的扶老比將達到每3.6人就扶養一位老人,且今後數十年老年人口數都還會持續增加。   距「下流老人」這個名詞在台灣敲響老後貧窮議題的警鐘,已有多年, 台灣社會可曾對此有過任何改變?   通貨膨脹持續惡化、年金制度即將崩壞、高齡仍需持續工作、社會福利模式已達極限、長期照護缺乏人力、高齡醫療缺乏品質、照護條件日益提高、老人居住困難……這些都是我們已看到的現象,也是每個人終將面對的景象,除了存錢存股,我們還應該做些什麼才能避免一個老後崩壞的社會?   【老年生活的實況 】 銀髮不是人生第二春,退休也不是你所想的含飴弄孫。 老後景況更可能是: •健康只是一種願望,不會是實況。 •老後很難由子女奉養。因為,子女可能連自己都養不起。 •需要照護時,想住進安養院度過餘生。但將來的安養院一般人根本住不起。 •以為現在的存款,加上退休金,便可老年無虞。事實上,通膨正在吃掉你的積蓄,現在的資產可能未來變成負債,你存的錢根本不夠餘生使用。   老年生活和你想的絶對不一樣,即使你自認為是中產階級,你的未來仍將又老又窮又孤獨。   【怎樣的人可能成為下流老人?】 即使你年收已達平均水準,只要發生下列狀況,就很可能變成下流老人 •因當事人生病或發生事故,需花費高額醫療費。 •無法住進高齡者看護設施。 •孩子是「窮忙族」或「繭居族」等啃老族,靠父母供養。 •熟年離婚。 •罹患失智症,身邊也沒有可依賴的家人。   【為什麼我們會老後貧窮?】 •社會高齡化、經濟成長停滯、通貨膨脹嚴重,青年就業情況不佳、醫療與照護成本逐年提高,未婚、非正職者增多,都讓我們步向貧窮。 •台灣失智症人口每天增加四、五十人,只有極少數人能夠擁有許多人想像中的「安穩老後」。 •曾經和高齡父母同住的人,對自己的老後生活容易抱持相同的想像。但是,我們已經失去老後和子女一起生活這個選項。 •傳統的社會福利模式已經到達極限,往後可能還會製造出更多貧窮的高齡者。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 美好的願景可能只是願景,背後的真相讓人意想不到。 當社會上的貧窮老人愈來愈多,社會負擔就會愈來愈大,只有及早預防貧窮老人出現,才不致於整個社會一起向下沉淪。 身為中產階級只是我們的幻想,在高齡者的照護和貧窮問題再也無法分割的往後,如何防止老後貧窮,是我們人人都該思考的問題。   本書層層剝繭,從實際的老年生活面貎、應採取的對應政策,到個人如何自救, 提出完整且實際的思索與方案。  

79 特價28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棄民世代:當國家拋棄我們,我們該如何面對未來?

藤田孝典  著
如果  出版
2021/09/01 出版

我們是被錯誤政策犧牲的世代,也是被政府遺棄的世代。 當國家選擇拋棄我們,除了憤怒,我們又該如何面對未來? 薪資停滯、房價飆高、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危機重重的退休生活; 成家立業的安穩人生,彷彿是一場永遠無法實現的夢。 是我們不夠努力?還是政府錯誤的政策辜負了我們? 當稅賦不公,當勞退基金面臨破產,當約聘零工大行其道,當政府選擇向企業靠攏, 我們就成了一群「棄民」,被國家遺棄的人民。 如果連國家都拋棄了我們,我們能做什麼改變自己的未來? 《下流老人》作者藤田孝典,繼2015年針對社會高齡化議題提出建言,引起社會熱議後,再次以日本社會為鑑,提醒我們這個被國家拋棄的世代,將會面臨比下流老人更嚴峻的生存考驗! 【日本冰河期世代告訴我們的事】 日本有一個特殊的世代,被稱為冰河期世代,他們在進入社會就業的那段時間,因為日本泡沫經濟破裂,絶大多數剛從學校畢業出來的人找不到工作,不得已只能成為約聘員工,或尋找兼職,長期低收,讓他們在社會上無法翻身,衍生出許多社會問題。在職場上受傷,成為尼特族或隱居成為繭居族;沒有錢,不敢結婚,讓以家庭為單位互相照顧的社會制度面臨嚴酷的挑戰。 雖說是生不逢時,但是不是整個國家社會就對此無能為力? 冰河期世代遇到的現況,是整體資本主義社會發展到現在每個國家、每個人,都會遇到的狀況,值得現在面臨同樣窘境的台灣社會思考、借鏡。 【為什麼我們持續低薪賺不到錢?】 日本在泡沫經濟破裂後,企業第一個採取的動作就是凍結徵人,整個職場轉向使用派遣或約聘人員,約聘人員的薪資低,能獲得的福利也少,結果企業還是能保證賺錢,但工作者能得到的薪水和保障卻少之又少。 應當以保護人民為第一優先的國家,卻選擇向企業妥協,在勞工福利和權益上節節退讓,被企業犠牲,被國家放棄,可能讓我們連最基礎的生活保障都沒有。 【是什麼國家政策讓我們長期陷入貧困無法脫身?】 如果辛勤工作企業仍不會提供我們保障,那國家呢?國家給了我們什麼保障? 沒有正式的薪水,所以也只能存少少的國民年金。沒有勞保,更無法存到足夠的老後資金。稅賦不公,徵不到富人的稅,一般人的稅金卻一毛也跑不掉。且健保、長照費用在可見的未來,一定會不停地提高,賺不到錢,還必須一直交稅和保險費,保險一旦破產,繳交的費用必將血本無歸。 賺不到錢,不敢結婚,自己都經常遇到健康問題,乏人照顧,並且人口結構改變,這一代的人照護父母的條件又比之前嚴苛,最後一定會親子全倒,就算政府有低收入補助,面對不停上漲的物價,也只是杯水車薪。 【我們都將成為比下流老人更慘的「棄民老人」】 如果月薪五萬都可能成為下流老人,那從年輕時就賺不到錢的我們,境遇只能比下流老人更慘。 到了二○五○年當我們大部份的人都已成為七十五歲以上的老人時,社會結構將成為幾乎是一名年輕人支撐一名老人的狀況,自己沒有存款,國家補助不足,又沒有下一代照顧,一定會有許多人面臨即使高齡,但不工作就無法維生的情況。到死之前都得工作,這就是我們已可預見的未來。 【如果連國家都拋棄我們,我們能如何面對未來?】 如果政府所做的一切都是為時已晚,又也只能雙手一攤。那麼我們也只能設法自救。 ․如果政府不保障勞工權益,我們就必須集合眾人力量,讓自己擁有與組織抗衡的能力。 ․尋找現行商業機制的替代方案,為自己創建可容身之處。 ․為降低支出,我們需要找出更多共享與自給自足的模式。 ․轉變對家庭型態的認知,找出能共同生活,互相扶持的廣義家庭模式。 當世界發生變化的時候,被拋棄的永遠是弱勢的人,即使弱勢的原因不是自己造成的。 當政府失責,當我們無法團結互助,成為棄民的,就有可能是我們自己。

9 特價28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赤字迷思:現代貨幣理論和為人民而生的經濟

如果  出版
2020/12/02 出版

金石堂強力推薦書 !   這是拜登經濟政策白皮書,也是未來美國經濟改革的大方向 國家赤字繼續擴大,政府會破產嗎? 社會福利會因為政府沒錢,在未來一一消失嗎? 現代貨幣理論顛覆你的想法,告訴你這一切都不會發生! 美國未來的經濟政策大方向,你不能不知道! 民主黨拜登競選團隊經濟政策白皮書起草人史蒂芬妮、凱爾頓, 提出顛覆你想像、讓你耳目一新的經濟政策 ※美國、英國、日本亞馬遜經濟類排行榜第1名! ※跳脫傳統經濟學窠臼,引爆熱烈討論,英、美亞馬遜累積評論超過2000則! ※拜登勝選,全球熱賣,全世界都要讀的美國未來經濟政策! 關心政府財政的你,是不是認為以下是理所當然 ‧國家赤字,就是債留子孫 ‧收支平衡,才能維持良性的經濟循環,年年赤字有一天國家也會破產 ‧開源節流才是真理,政府擴大預算要建立在財源擴充的基礎上 ‧國家帶頭印鈔票,通貨膨脹遲早會讓人民受苦吃不消 現代貨幣理論告訴你,這一切都不是真相! 美國現代貨幣理論專家、前民主黨參議院預算委員會首席經濟學家史蒂芬妮‧凱爾頓(Stephanie Kelton),顛覆傳統對政府赤字的思維,她告訴我們:國家並不會破產,赤字規模也不是重點,國債可大可小,只要不引起惡性通膨,財政上的赤字反而能讓國家繁榮,政府的責任就是把預算花在正確之處,並促進全體國民就業。 為什麼我們始終對政府赤字抱持著錯誤的觀念呢? 本書提出對政府赤字的六大迷思,一一擊破,並且告訴你一個能促進全民充分就業、達到經濟良性循環的政府,該如何「舉債」和「花錢」! 迷思一:政府應該像家庭一樣收支平衡 現實是:政府和家庭不同,因為它發行自己所使用的貨幣 迷思二:赤字是過度支出的證據 現實是:是否過度支出,端看是否引起惡性通膨 迷思三:政府赤字使我們每個人都被債務追著跑 現實是:國債並不會造成任何財政負擔 迷思四:赤字排擠了私人投資,讓我們變得更窮 現實是:財政赤字增加了國民集體的財富和儲蓄 迷思五:貿易逆差代表國家輸給順差的國家了 現實是:貿易逆差其實是「東西」的順差 迷思六:社會安全和醫療保險等福利制度,財政上無法永遠支持。政府負擔不起 現實是:只要政府願意付錢,就可以支持這些制度。關鍵是我們的經濟能長期生產人們所需的實質商品和服務。 現代貨幣理論就是大印鈔票、無限制舉債? 現代貨幣理論過去常被誤解為合理化政府大印鈔票、無限度支出的經濟理論,然而作者史蒂芬妮‧凱爾頓(Stephanie Kelton),被譽為「道德的曙光」,她指出現代貨幣理論並不是用來幫政府大印鈔票背書,舉債的前提,是要提供以人民為優先的經濟政策,在本書中,作者詳細論述了如何可以具體實現這套經濟措施。 保障全體國民就業,是首要的考量 金融危機時,美國優先舉債紓困的,是拯救華爾街那些瀕臨倒閉的銀行,這是徹底搞錯方向的經濟政策。當經濟危機發生時,最需救援的是廣大的基層民眾,結果他們卻成為被忽略的一群人。因此政府舉債,首要是保障人民就業。赤字必須被拿來提供人民就業機會、加強基礎建設,以及發展能讓人民、國家取得更強大競爭力的產業。 超出預算的數字並不重要,建構體質良好的經濟才是重點 任何具有遠見且裨益於民生的國家政策,往往都把時間花在討論錢從何處來,不僅模糊了焦點,還讓國家整體政策流於短視近利。本書旨在打破這樣的「赤字迷思」,藉由現代貨幣理論,對如何建立公平正義和繁榮的社會,提供一個截然不同、大膽創新的主張! 在所有解救經濟危機的理論全都無效後, 現代貨幣理論將是拯救全球經濟最後的有效解方。 國家不會破產,赤字也不是財政問題! 為國民福祉舉債,才是有為政府應該做的

9 特價4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