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觀察 縱觀我踏上文學生涯之路前前後後的情況,無論是對我個人來說還是對當時孟加拉文壇而言,《眼中沙》這部小說確實顯得有些出乎意料、使人震驚。某種暗示,從外部世界闖入了我心靈深處,這是一個我自己也很難弄明白的問題。這一問題最為簡便的答覆,可以這樣說--一家月刊早就約請我為其寫部長篇小說。儘管我不怎麼情願,但我的名字已與這家雜誌結下不解之緣。我已處於把過去某些光榮傳統繼承下來的義不容辭的艱難境地。當時,我就是很擔心。在我心中,那一再請求所引起的重重矛盾,似乎無法戰勝。後來也果然如此。 有段時間,人們在《孟加拉觀察》雜誌上曾饒有興趣地讀到過《毒樹》這樣一部小說。該小說的那種情趣在當時是很新鮮的。後來《孟加拉觀察》雜誌不得不轉入新的階段,再也不可能返回它的第一個階段。往昔的那一幕完成退隱了。 新的編輯們置身於十字路口。副主編紹尹列什曾經認為,我可以通過小說使這家月刊來運轉,重新煥發出耀眼的光彩。實際上,這種要求來自外部。在這之前。我還沒有動手創作篇幅很長的小說,只寫了一些篇幅較短的小說。由形勢所迫,在這個時代的工廠裡,是該寫寫現實題材的小說了。 作者簡介 泰戈爾,孟加拉語詩人、神秘主義者,1867年生於加爾各答,父親是梵社重要活動家戴凡德羅納特泰戈爾。 黃志坤,男,1937年生於湖南長沙,1965年底畢業於前蘇聯列寧格勒大學東方系。 趙元春,女,1942年生於上海,1965年畢業於工程技術學院英語系。
背叛者尤利安 第一部的主人翁是尤利安。佛拉維克勞狄尤利安生於331年。他的父親君士坦提烏斯尤利烏斯是君士坦丁大帝的異母兄弟。君士坦丁死後,他的繼承人之間為爭奪帝位進行了血腥的拚戰,軍隊、教會也都捲入了。最後,君士坦丁的三子君士坦提烏斯二世生於340年成為帝國唯一的統治者。早在337年,尤利安的父親就被君士坦提烏斯殺死了,341年,他的哥哥又被他殺死,他的母親在他出生後不久就去世了,這樣,尤利安小小年紀就成了孤兒。他和一個倖存的堂兄加廬斯為尼科美迪亞主教優西比烏斯所收養,先是藏匿在比提尼亞,後轉移到卡帕多基亞 作者簡介 德米特里謝爾蓋耶維奇梅列日科夫斯基,俄國詩人、小說家、思想家,修習歷史與哲學於聖彼得堡大學,畢業後出版第一部詩集。 謝翰如,女,福建廈門人,1934年生,畢業於上海外國語學院俄文系,曾於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福建師範大學外語系俄語專業、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等處擔任編務、翻譯及教學。
坦然感情與思惟的書信 我的生命快樂全都寄在你的身上,有時,我會想到我現已經失去你了,我再也見不到你,因此我會去回憶我們曾經在一起的光景和時光,我們的夜遊和睡眠,這些記憶此刻變得如此真實和重要,也如此快樂和悲傷。現在我卻在城市裡的屋子每日想你,每日都在數著你可能回來的日子,我想我是在害著相思病,像冬天在鄉下想思著夏日的海洋,有時我覺得快樂的代價高過我們的能力,常常需要付出長時的等待才能面對它的降臨,就像我在鄉村過完漫長的冬天才等到夏天的來臨。 長期以來,七等生的文字始終以他獨特的優雅與憂鬱,向著最隱微的心路踽踽前行,尤其是他書信形式的作品,在徬徨、悲傷的氛圍中,赤誠的表白,更猶如逼視、面對著決鬥一般的奮不顧身,迷人動心。 《思慕微微》為七等生睽違多年後的最新力作,收錄有他一封封坦然著感情與思惟的書信,以及多篇已經難得一見的小說、筆記,重現七等生豐饒的創作平原。 作者簡介 七等生,本名劉武雄,1939年生,1962年以《失業、樸克、炸魷魚》崛起文壇,從此創作不輟,至今著作多達二十餘部,重要作品有:《我愛黑眼珠》《結婚》《沙河悲歌》《銀波翅膀》《重回沙河》《譚郎的書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