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系新銳劇場編導 鍾伯淵 直視土地與當代文化糾葛的戲劇堅持! 既是天堂,卻非樂土或淨土, 而是穢土,那究竟是一個怎麼樣的所在? 從地下世界陰暗潮濕的原始生活中解放,接受文明的啟迪; 地下人擁有對未來最燦爛美好的想像, 殊不知文化的改變與遷徙,實為一種悄然的慢性屠殺。 灰暗潮濕的地下世界,留有一群過著原始生活的住民。一個地上社會人偶然在錯綜複雜的管線中發現他們,為他們開啟現代文明的曙光。現代衛生醫療措施、優雅的禮儀教養,「可憐的地下世界人,他們過著這樣骯髒、落後的生活。」 碧娜、莎夏和海倫娜被抓到地上社會,進行「再進化」的教育,被教導成行禮如儀的女人們,作為政令宣導的工具。然而地上社會人只是假藉教化地下人的名義,藉以開發地下世界。在地底人被屠殺殆盡的消息傳出後,政府高層隨即將無用的地底人趕回殘破不堪的地下。經歷被迫遷移、集中營苟且求生及地上社會壓迫種種不公的對待下,三名女子最終被流放至殘破的原鄉…… 劇本以教育展示開啟,以抗議訴願而逐漸落幕,主要的行動者都是劇中的三名女角:莎夏、海倫娜、碧娜;不過前者乃是作為地上社會教育部對地底人施行禮儀教育的成果展現,隱含著創作者對於制式僵化教育模式的諷刺及批判;後者則是為了爭取不想重返地下社會所作的抗爭遊行,最終仍只是一場早知結局的失敗革命。
文學系新銳劇場編導 鍾伯淵 直視土地與當代文化糾葛的戲劇堅持! 死前三日在黑暗中面對過去, 才能自大地母神的甬道獲得新生。 女人一代一代的在幽暗的地洞裡吟唱、呢喃和教育後代。 直到有一天,一個地上男孩,不小心墜落地底, 與她們一起生活、學習,然後回到地上; 在15年後帶給她們戰爭、毀滅及屠殺。 延續《穢土天堂》首部曲、地上社會與地下世界的衝突,地下女子碧娜回到地下世界,回顧一切災難源起的那一刻。 全劇藉由碧娜死前三日的告白,以十七個短篇隨機串連,除凸顯記憶的支離破碎,也呈現虛實交錯的時空感。首部曲偏重「文化侵略」下的暴力和權力關係,進而反思社會建構中的種種謊言與神話,二部曲則透過「象徵寓意」的情節進行辯證。 曉劇場導演鍾伯淵2011年自柏林遊歷返台後,以二戰集中營為背景創作《穢土天堂》,故事描寫地上社會對地下人的侵略,以一種慢性屠殺的方式,破壞了地下世界原有的生活方式與文化。 二部曲《地下女子》則以倖存者「碧娜」為主要敘事者,碧娜替跌落地底發現地下世界的阿道夫打開了地底世界的大門,爾後碧娜只能見證地下世界因為外來者入侵逐步邁向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