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書系 ,共計19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沒有日落的那個星期天:路加醫生的漫遊記

穆宏志  著
星火  出版
2025/09/30 出版

《被遺忘的那個星期六》續集當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之後的那一整天發生的事情,聖經上記載的不多,穆宏志神父藉由他豐富的聖經學知識和想像力,為我們描述了那一天,即「被遺忘的那個星期六」。 那麼,接下來的那一天對於基督徒來說,豈不是更重要、更關鍵的日子:耶穌復活的日子。那麼那一天呢?在聖經裡面,大多數都記載在四部福音裡面。 讀過新約聖經的人,翻開目錄,可能就會產生一個疑問:為什麼關於耶穌生平的記載,會有四部?為什麼這四部內容很類似,但似乎有出入?現在用ChatGPT可以得到很簡潔的答案:四部福音是以四個視角、四個不同的側重點、四個讀者群,呈現耶穌的生平和事蹟。可是,你有沒有在腦海中想像過,這樣的四本書是如何誕生的? 作者邀請讀者發揮一點想像力,穿越時空,一起看看:當時一位福音寫作者也就是本書的主角路加醫生是怎樣進行他的那部福音書寫作流程。路加醫生不是猶太人,他極可能是羅馬公民,他認識保祿且追隨保祿一段時間,也因此激發了她寫作一部福音書的概念,可是,他遇到一個寫作上的困難,就是他缺乏關於「耶穌復活那一天」許多訊息。保祿不是耶穌原先的那些門徒之一,他根本沒有見過耶穌,不,至少是沒見過復活前的耶穌,所以保祿根本無法提供耶穌復活的第一手資訊給路加。所以,許多聖經學者認為,路加很有可能親自去採訪第一手的見證者。◎ 我們跟路加醫生出去一下,說是出去一下,其實是一個地中海世界的冒險旅行。準備好了,就出發吧。 路加想找到關於耶穌復活那一天的第一手訊息,這個不是想像中那麼容易,首先,在第一世紀的羅馬帝國旅行得克服諸多困難。 參照本書所提供的地圖,會看到旅行範圍很大,在第一世紀幅員廣大的羅馬帝國旅行誠非易事:從格林多到厄瑪烏,這大片地方語言複雜,種族複雜,宗教複雜,還有,路加醫生還只是個見習中的醫生,這一路上他得想辦法籌措旅費,總之,那年頭沒有銀行,得心裡有譜,這趟旅行就算再怎麼去蹭當地的基督徒,也還是需要船資、買紙的錢和起碼的伙食費。 ◎ 我們在半路遇到路加,他這時候已經到了格林多(哥林多),當時的國際化大都市,神廟眾多,依附神廟攬客的妓女更多。在那裡,他遇到新約聖經中一個知名人士,得到對方的鼓勵和建議,決定下一個目的地是特洛阿,這地方不遠處就是我們所知道的特洛伊古戰場。 ◎ 在特洛阿(是的,就在那個著名的特洛伊古城旁邊),路加見了他寫書的金主——德敖斐羅。他達到此行的目的嗎?它的目的是旅費和購買紙張的開銷。紙張在第一世紀的羅馬帝國地帶,是以埃及尼羅河岸生長的莎草製造,材料本身並不昂貴,但是造紙的人工很貴,一卷莎草紙的價錢甚至高達五天工資之譜。◎ 取得了必要的金援,路加下一站到了凱撒勒雅,找尋過去傳福音的夥伴婓理伯的女兒。他到了那兒,找到了倖存的三個女兒,她們再幫他聯繫上了當地的基督徒團體,訪談之後,了解到了在耶穌復活後,基督徒初期的團體建立的故事。而且他得到了重要的消息,竟是在耶穌的復活那一天,有兩個住在厄瑪烏跟耶穌同行了一段路,雖然他們當時還不知道那個跟他們同行的人是誰。兩個人之一的名字是確定的,他叫克羅帕。◎ 帶著這個線索,路加跟斐理柏的女兒其中一個同行,去找尋克羅帕和他的家人。幸運的,他們找到了克羅帕,親眼看到了耶穌和他們同行的那段路。克羅帕還給了路加更具體的線索:耶穌跟門徒們約定了,復活後第四十天在加里肋亞(加利利)的海邊見面,給他們留下了一條重要的命令,那條命令,就是教會兩千多年來一直在執行的使命:往普天下去傳揚福音。◎ 追根究柢的路加沒有停下腳步,他的旅行目的地在加里肋亞,他親自去見到了耶穌復活的見證人,親自到達葛法翁,雖然羅馬帝國的鐵蹄讓這裡遍地荒蕪,但還有一小群耶穌的追隨者隱藏在這兒。路加的旅行在此打住,他蒐集了撰寫路加福音一切資料,還收穫了大量初期教會的資訊,他答應寫給德敖斐羅的書因此變成兩本,一本是路加福音,一本叫宗徒大事錄(或稱使徒行傳)。於是,他面對著耶穌凝望過的同一片海,寫下他所領受的福音……。

79 特價261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沒有日落的那個星期天

穆宏志  著
星火  出版
2025/09/30 出版

《被遺忘的那個星期六》續集當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之後的那一整天發生的事情,聖經上記載的不多,穆宏志神父藉由他豐富的聖經學知識和想像力,為我們描述了那一天,即「被遺忘的那個星期六」。 那麼,接下來的那一天對於基督徒來說,豈不是更重要、更關鍵的日子:耶穌復活的日子。那麼那一天呢?在聖經裡面,大多數都記載在四部福音裡面。 讀過新約聖經的人,翻開目錄,可能就會產生一個疑問:為什麼關於耶穌生平的記載,會有四部?為什麼這四部內容很類似,但似乎有出入?現在用ChatGPT可以得到很簡潔的答案:四部福音是以四個視角、四個不同的側重點、四個讀者群,呈現耶穌的生平和事蹟。可是,你有沒有在腦海中想像過,這樣的四本書是如何誕生的? 作者邀請讀者發揮一點想像力,穿越時空,一起看看:當時一位福音寫作者也就是本書的主角路加醫生是怎樣進行他的那部福音書寫作流程。路加醫生不是猶太人,他極可能是羅馬公民,他認識保祿且追隨保祿一段時間,也因此激發了她寫作一部福音書的概念,可是,他遇到一個寫作上的困難,就是他缺乏關於「耶穌復活那一天」許多訊息。保祿不是耶穌原先的那些門徒之一,他根本沒有見過耶穌,不,至少是沒見過復活前的耶穌,所以保祿根本無法提供耶穌復活的第一手資訊給路加。所以,許多聖經學者認為,路加很有可能親自去採訪第一手的見證者。◎ 我們跟路加醫生出去一下,說是出去一下,其實是一個地中海世界的冒險旅行。準備好了,就出發吧。 路加想找到關於耶穌復活那一天的第一手訊息,這個不是想像中那麼容易,首先,在第一世紀的羅馬帝國旅行得克服諸多困難。 參照本書所提供的地圖,會看到旅行範圍很大,在第一世紀幅員廣大的羅馬帝國旅行誠非易事:從格林多到厄瑪烏,這大片地方語言複雜,種族複雜,宗教複雜,還有,路加醫生還只是個見習中的醫生,這一路上他得想辦法籌措旅費,總之,那年頭沒有銀行,得心裡有譜,這趟旅行就算再怎麼去蹭當地的基督徒,也還是需要船資、買紙的錢和起碼的伙食費。 ◎ 我們在半路遇到路加,他這時候已經到了格林多(哥林多),當時的國際化大都市,神廟眾多,依附神廟攬客的妓女更多。在那裡,他遇到新約聖經中一個知名人士,得到對方的鼓勵和建議,決定下一個目的地是特洛阿,這地方不遠處就是我們所知道的特洛伊古戰場。 ◎ 在特洛阿(是的,就在那個著名的特洛伊古城旁邊),路加見了他寫書的金主——德敖斐羅。他達到此行的目的嗎?它的目的是旅費和購買紙張的開銷。紙張在第一世紀的羅馬帝國地帶,是以埃及尼羅河岸生長的莎草製造,材料本身並不昂貴,但是造紙的人工很貴,一卷莎草紙的價錢甚至高達五天工資之譜。◎ 取得了必要的金援,路加下一站到了凱撒勒雅,找尋過去傳福音的夥伴婓理伯的女兒。他到了那兒,找到了倖存的三個女兒,她們再幫他聯繫上了當地的基督徒團體,訪談之後,了解到了在耶穌復活後,基督徒初期的團體建立的故事。而且他得到了重要的消息,竟是在耶穌的復活那一天,有兩個住在厄瑪烏跟耶穌同行了一段路,雖然他們當時還不知道那個跟他們同行的人是誰。兩個人之一的名字是確定的,他叫克羅帕。◎ 帶著這個線索,路加跟斐理柏的女兒其中一個同行,去找尋克羅帕和他的家人。幸運的,他們找到了克羅帕,親眼看到了耶穌和他們同行的那段路。克羅帕還給了路加更具體的線索:耶穌跟門徒們約定了,復活後第四十天在加里肋亞(加利利)的海邊見面,給他們留下了一條重要的命令,那條命令,就是教會兩千多年來一直在執行的使命:往普天下去傳揚福音。◎ 追根究柢的路加沒有停下腳步,他的旅行目的地在加里肋亞,他親自去見到了耶穌復活的見證人,親自到達葛法翁,雖然羅馬帝國的鐵蹄讓這裡遍地荒蕪,但還有一小群耶穌的追隨者隱藏在這兒。路加的旅行在此打住,他蒐集了撰寫路加福音一切資料,還收穫了大量初期教會的資訊,他答應寫給德敖斐羅的書因此變成兩本,一本是路加福音,一本叫宗徒大事錄(或稱使徒行傳)。於是,他面對著耶穌凝望過的同一片海,寫下他所領受的福音……。

特價224
電子書
下次再買

復活節的意義:耶穌十字架的勝利

星火  出版
2025/02/26 出版

曾慶導神父(輔仁聖博敏神學院教授)宮高德神父(天主教臺南教區主教代表)黃清富神父(天主教臺中教區副主教) 推薦 從外表上來看,耶穌的苦難與死亡是絕對的失敗。 當祂由死者中復活,彰顯了天主的愛和得勝的光榮。 我們在耶穌的光榮和苦難得到力量,找到真理,發現道路,獲得永生。 基督徒最重要的節日,毫無疑問是復活節,在復活節之前,有長達四十天的準備期,稱作四旬期。復活節的意義是什麼?本書將深入解說這個節日的意義。 天主教會在2025年慶祝禧年(Jubilee),教宗方濟各主持開啟禧年的重要儀式:敲開全世界最大的教堂聖伯多祿大殿的聖門,進入大殿內,第一個展現在世人眼前的是米開朗基羅的「聖殤」,這座藝術傑作呈現耶穌受難後,聖母瑪利亞懷抱耶穌,為什麼在這個時候看到這個至苦的形象?其實這是要提醒著朝聖者:基督的苦難與復活,是懷抱希望的理由。  ◎聖周在天主教禮儀年裡是復活節前的四十天(四旬期)的最後一週。 聖周的禮儀是一年禮儀生活的高峰,特別紀念耶穌在現世生活最後幾天所完成的救贖奧跡,從他榮進耶路撒冷,直到他的苦難、聖死和光榮復活。這七天所發生的事,改變了人類的歷史。且讓我們跟隨這本書的章節,走一趟耶穌受難到復活的旅程。  ◎在復活節來臨之前,給人一個時間,去思索痛苦的意義。 不論是身體、精神、情感各方面,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有很多痛苦的「涕泣之谷」,或說「人生如苦海」。受苦是人類共通的經驗。但為什麼會受苦?受苦有什麼意義?受苦有沒有救贖?天主子耶穌基督為什麼要在十字架上受苦?  ◎復活節前的準備:要真實的參與耶穌的逾越奧蹟,從耶穌的苦難、進入死亡、再到光榮復活,要按部就班的尋序漸進,才能使我們緊緊跟隨耶穌,並與耶穌一起奉獻自己的生命,進入天主的國度。  ◎天主的救世計畫,是藉著耶穌的手得以實現。在祂受盡了痛苦之後,祂要復活起來看見光明,並因自己的經歷而實踐了天主的旨意,上主正義的僕人要使多人成義,因為祂承擔了他們的罪過。 ◎耶穌的死亡與復活,與我們的得救緊密連結。因為基督為我們在十字架上犧牲,而完成了與造物主的修和,人類終於跟天主和好,人類之間也因此締結了兄弟姊妹的關係,得以成為真正的大家庭。  ◎ 復活節是一個喜樂的節日,慶祝的是生命中與主相遇的喜樂。復活的喜樂是深層的喜樂,感受的是生命被改變的歷程。 每一個復活節,都是一個邀請,耶穌邀請我們進入祂承諾的願景。 祂渴望並非在世上建立人性的王國,更不是追求人性上的成功,而是承行父的旨意並拯救祂的子民;祂追求截然不同的光榮,就是天父要在苦難中給祂的光榮。

9 特價28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愈有人性,愈有神性:再探多重宇宙靈修

星火  出版
2024/01/30 出版

◎海洋、天空、大地、河流等大自然的一切原本都無界限的,原本整個宇宙是一個大團體。耶穌說:「真理使人自由」,問題是「誰是真理,或誰有真理呢?你是從哪一個範疇來看的真理呢?」甚麼是全世界的真理呢?豈不是全人類都有權生活在一個地球(土地)上,享受同一天空、大氣、水源、森林嗎?      ◎「當我們能編織一個美麗的生命網絡,或者在世界中滋養一個森林,我們就會跨入一個永續的將來。」   作者擔任靈修輔導多年,本書探討左右腦,理性感性的相互關係、意識和潛意識,甚至宇宙性生態藝術靈修,並和今日科技所涉及的量子領域等。天主是宇宙大自然萬物的主和創造者,宇宙萬物是息息相關環環相扣的,人類參與這大宇宙網絡編織的一環,也是參與了宇宙的進化過程,其實這就是宇宙基督。   作者嘗試從直線式的思考模式,走向螺旋式的、整體式甚至是超越時空的思想方式,另一方面是從不同的向度,來探討當今自然生態復原力的課題,和教會需要給世界什麼樣的福音園地? 也可以說是繼續探討東西整合的宇宙生態靈修性之可能。簡單說來,天地人一直是在聖神/靈內的共同舞蹈中的進行曲吧!   本書用很多圖表達,因為宇宙生態靈修是和靈修或能量有關的,所謂「量子力學」基本上探究的是有關是「能量」的本質及其運行的模式等相關課題。圖和其色彩是能量的重要表達。圖的表達和文字是不完全一樣的,文字是透過文字言語而進入思考,是直線型的表達;圖的表達是給人進入直覺整體感的、螺旋式的、有厚度、寬度和廣度同時呈現的,而藝術常是天人交會的場域的。既然講整合性生態靈修,圖就不只是插圖而已,還是一個重要的解說幅度和表達,為很多人——尤其是較右腦型的人——看圖的領悟比文字快的。    宇宙性靈修旅程的圖像,與其說是地圖,不如說是一個羅盤,因為是我們走出來的路,而大地母親的生生死死和復活就是巴斯卦的奧蹟。   教宗方濟曾說過,我們的使命不是策略,不是計劃方案,而是來自天主聖神的一個禮物。有很多條道路可去天主那裡,就如世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路途一樣,而天主聖神是才是真正的力量。    好評推薦   李純娟修女(天主教聖功會) 胡國楨神父(天主教耶穌會士) 陳德光教授(輔仁聖博敏神學院) 陳美琴副教授(輔仁大學醫學院) 蔡怡佳教授(輔仁大學宗教系)   

9 特價36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神祕金句:修行、默觀、神祕靈知的智慧語錄

星火  出版
2023/10/31 出版

《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盛讚:「針對基督教神祕主義罕見且架構縝密的奇書。」 這本書不是讓人拿來半小時翻完就結束的書。雖然每頁的字數很少,可是每句話的分量很重,需要花費一天或一週或更長的時間反覆咀嚼,仿照基督教初期的隱修士向靈修大師學習的方式。    初期基督教會有在沙漠苦修的傳統,在埃及、敘利亞、波斯和巴勒斯坦地區、希臘、利比亞,有著眾多男女,遁入沙漠苦修。這些出自沙漠教父教母(親切的稱呼是阿爸Abba和姆姆Amma)口中的金句透著東方禪宗的意味。像是「雪無法放射火焰。水無法產生火。荊棘生不出無花果。」 初期教會隱修者的語錄過去千餘年隱沒消失於世人眼前,然而卻在東方教會的修院保存下來,本書就是這些智慧之言的精選。作者本身是東正教司鐸,鑽研初期教會史多年,又具有詩人身分,賴其將古老的金句穿越時空,變身為優美親切的文字。    ◎一位隱修士問大師,我該做什麼,「才能達到生活中的至善?」 關於智慧:「當內心已獲得寂靜時,它會仰望知識的高度和深度,而一旦理智寧靜了,就會從天主聽到神奧美妙之事。」 ◎關於幸福:「對未來幸福的期待,聯繫著靈性理智所嚮往的。當它繼續不斷地存留於這些幸福中,它變得遺忘當下的現實。」原來,我們懷著對未來幸福的期待,真的可以幫助我們遺忘當下的現實。 ◎追求現世的財富,不是這些隱修士的期待,他們走入沙漠是為了追求靈性的充實:「國王的寶庫充滿黃金,真正門徒的內心,則充滿靈性的知識。」

79 特價28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你們貧窮的人是有福的:與耶穌福音相遇的十三堂課

星火  出版
2023/09/26 出版

感謝推薦人  台大台灣文學所孫大川教授| 政大社工所王增勇教授|梅順牧師|第四世界活水成員杜慧珍|人生百味.巫彥德|監察委員王幼玲| .活水成員杜慧珍說:「在這本書中,我有深深體會到,若瑟神父是一個慈悲的人。所以,我被他吸引了,很可惜,我沒有機會見到他的面。……我在乎的是,窮人甚麼時候可以幸福美滿?這就是為什麼我要投入志願工作,跟若瑟神父一樣,為了窮人的幸福奮鬥。感謝他對全世界的付出。」*活水成員意指積極參與第四世界運動的赤貧過來人,在經歷極端貧窮的時候,與第四世界運動建立了連結,並決定在這個運動扮演積極的角色。 .王增勇教授說:「作為社工學者,我們很習慣把貧窮當成社會問題加以分析,從理性去思考解決方法,但對若瑟神父而言,這是錯誤的。」 .梅順牧師說:「若瑟神父透過十三個章節的鋪陳,從不同人物、不同層面、不同角度來深刻詮釋……。正因為若瑟神父自己就是出身在所謂的貧民窟,深知最底層的社眾生活,因著耶穌這一句話,所帶給人們的盼望和安慰,而非僅是矯情的同理。」 .維也納總主教舒安邦(Christoph Schönborn)樞機說:「對若瑟神父來說,耶穌的世界,被耶穌稱為有福的窮人的世界,並不抽象,那就是他實實在在的生活圈,沒有時空的距離。」 ◎「你們貧窮的人是有福的」這句話是耶穌說的,因為訊息本身極具挑戰性,也許是這話頗為刺耳,而產生了多種版本的翻譯,例如,把「貧窮」翻譯為「精神貧窮」,或者翻譯成「心靈匱乏」,有的聖經版本翻譯成「虛心」,還有「擁有一顆窮人之心」,也有人翻譯成「靈魂貧窮」或「心靈貧窮」。本書作者若瑟神父卻說,不必迴避貧窮,率先湧向耶穌的,就是窮人、病人、瘸子、瞎子、啞巴……無一不是窮人。      為什麼耶穌這麼肯定貧窮的人是有福的?首先,他親身生活在貧窮中,他夠資格回答這個問題。若瑟神父以聖經中與耶穌相遇的那些窮人的故事,引導我們用心靈的眼睛去看到,最貧窮的人出現在耶穌的時代,並且千百年來,日復一日,他們依然在真實的福音中繼續生活著。不是說他們必然能夠給出各種有學問的解釋,但他們能夠立即感受到真理的本質和要義。由於他們所遭受的苦難,他們有一種直覺,也就是上帝的計劃是唯一可行的,而其他人則問自己千百個問題:「這真的是耶穌的意思嗎?」與享盡特權的人類同胞相比,最貧窮的人更能引導我們進入默觀和冥想。他們讓我們停止批評和推理,為愛的奧祕騰出空間。 ◎那麼有錢的人在天國有位置嗎? 主基督,以生於赤貧的身份和最貧窮的人對話,也以同樣的溫柔,和有餘裕的人、和富人、和富人中的巨亨說話;他對知識分子、有權勢的達官顯要以及那些代表「眾生」的窮人講話;他不排斥任何人,他與所有人交談,無論他們是善意的、冷漠的還是充滿敵意的。不過,他要求一些人付出更大的努力來理解他立即向另一些人揭示的道理。對那些身居高位、掌握知識和權力的人,他希望他們努力領會他直接向弱小和卑微的人所透露的。 若瑟神父邀請我們試著透過我們這個時代最貧窮的人的目光來理解耶穌的訊息。重點是,每個人所處的條件不同, 耶穌請大家做出不同的努力,但他對所有人都表現出平等的愛。耶穌對富人提出其他的要求,是為了榮耀他們。他的教誨跟他們息息相關,他也同樣深深地愛著他們,即使他馬上就引領弱小者進入他的教導。透過最貧窮的人來閱讀福音,這愛散發出所有的光輝。 名人推薦 孫大川教授 王增勇教授 活水成員  杜慧珍 梅順牧師 巫彥德.人生百味 王幼玲監察委員  

9 特價32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我是可憐的傢伙:厄瑪奴耳團體創立人皮爾‧高山的靈修語錄(二版)

星火  出版
2023/08/30 出版

皮爾.高山就像一個小火把,被天主所燃燒,他急切地想要將這火延燒到他人(厄瑪奴耳團體的誕生就是這個果實),他甚至希望能將世界燃燒起來。正如耶穌在《聖經》上說的:「我來是為把火投在地上,我是多麼切望它已經燃燒起來!」(《路加福音》十二章49 節) 皮爾.高山,一個生於廿世紀初(1914年)的法國平信徒,活躍於當時的電影圈與媒體界,卻在將近八十年的歲月中,以他的生命和教導燃起身邊世俗男女的熱忱,影響無數的人皈依,從吸引一兩個人,體驗到兄弟姊妹之情,到成為厄瑪奴耳團體的創立人,領導著神父、信友走一條成聖的道路。而他酵母般的生命,為教會及人靈所帶來的影響與貢獻,已得到普遍的肯定與敬意(教會正在為他申請列為聖人的過程中)。 一位平信徒領導一個由神職人員、獨身奉獻者,以及一般過婚姻生活的信友所組成的團體,這在現代社會看起來不算什麼,但在廿世紀卻是教會內的創舉,打破一般人對天主教會的刻版印象:什麼!神父們聽他的教導並尋求他的意見? 究竟他有何魅力竟能讓這些神職人員渴望聆聽他的話語,甚至連先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也向他說:「謝謝你創立了厄瑪奴耳團體。」他應該是一位與眾不同、有過非凡壯舉、或者靈魂超拔、語出驚人的人吧?!因為他是一個團體的創始人啊! 事實上,在他身上看不到什麼特別的。他沒有古代修行人士會做的克苦修行,說令人感到驚訝的奇言異語,或者施行吸引人群的奇蹟,他在教會內也沒有什麼響噹噹的頭銜……,他只是一位生活簡單、衣著陳舊、態度謙遜、說話結巴不清楚的平凡人,許多人見到他的樣子,總是帶著疑惑的眼神說:「這就是你們的創立人?!」 皮爾年幼時父母離異;十一歲時唯一的弟弟死了;十八歲時染上肺結核,自此體弱多病,看起來他的身心條件並不是太好。十九歲時,他在病榻上遇見了基督,看清自己的罪惡與不完美,感到深深需要天主的憐憫。自此皈依後,他保持忠誠的祈禱,每天都朝拜聖體。他渴望努力靈修好讓自己配得上基督的愛,但深深體會到自己的軟弱與無能,雖然渴望成聖,卻又常常重蹈覆轍,因此他常常說自己是個可憐的傢伙,需要天主更多的恩惠,才能進步一點點。 五十七歲那年(1972年),他在全球神恩復興運動的潮流中領受了聖神充滿,他經驗到聖神的力量,看到聖神所能做的比人更快更好,於是明白了要依靠聖神,於是他讓自己完全給天主,讓祂帶領一切,包括自己修德成聖的渴望。從此他成為天主的僕人,聖神透過他工作,於是以他為首的祈禱組迅速成長,最後變成一個以兄弟友愛為核心的奉獻團體,並像《宗徒大事錄》所描述的,眾人喜樂地一起宣講福音。 當大家推舉他做祈禱小組的負責人時,他經過一番掙扎後,最終接受了,他說︰「當人們看到像我這樣不起眼的負責人時,人們就會明白,我什麼也沒做,真的是天主在工作。」這一切正應驗了聖保祿所說的:「所以我甘心情願誇耀我的軟弱,好叫基督的德能常在我身上……因為我幾時軟弱,正是我有能力的時候。」(《格林多人後書》十二章9、10節) 就像小德蘭一樣,皮爾並不局限於自己的不完美,他選擇了依賴天主,只為了愛耶穌而做一切的大小事,跟隨著小德蘭走上自我交付和信賴耶穌的道路,這就是他的祕訣。 本書收錄了皮爾許多重要的談話,從這些記錄中可以看到皮爾與天主來往的生命歷程,以及他的靈修思想與要點。他跟我們一樣在柴米油鹽中度日,了解在這個世界中生活的困難與挑戰,因此他給我們的勸勉相當簡單清楚,並沒有深奧的神學理論;他所建議的靈修道路是非常簡單而喜樂的,適合在世界中生活的普通人。他的道路是根植於傳統的,同時具有小德蘭及其愛的小徑所帶來的新穎性。每一個生活在世界中的基督徒,都可以從皮爾的經驗中得到啟發,進而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成聖之路。 ◎我們是要與印刷廠經理搞好關係,還是做出一本對人真正有益的雜誌? 我們到底想要取悅誰? ◎我們總在互相評價,彼此批評。這樣,我們又怎能互相友愛呢? ◎小小的犧牲……真令人討厭,因為它們實在太小了,以至於沒有人會說自己做不到! ◎我們應該變成小孩子。孩子的財富在於:確信無疑地知道會由愛得到一切。

9 特價3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進入內室:基督徒默禱經典作品選集

星火  出版
2023/05/31 出版

祈禱是什麼?絕對是基督徒的大哉問。 很多人以為祈禱是在「做」什麼,或是祈禱有什麼祕密,然而,祈禱其實除了「做」,還有一個特質,就是「成為」某人的方法––成為你自己:你是由天主創造,因耶穌得救而成為天主聖神的宮殿。所以,祈禱不是要「做」什麼,而是要「做」自己。 本書所介紹的祈禱方式,是基督教會古老的傳統,在東正教會保留得最為長久,就是在心裡念短誦。本書作者文之光神父承續了由若望‧邁恩神父重振的基督徒默禱方式,在世界各地推廣這個祈禱方式,在亞洲的印度、新加坡、泰國、香港、菲律賓、澳洲、紐西蘭以及歐洲的英國、義大利、愛爾蘭、法國、德國…等地都已成立普世基督徒默禱團體,實踐並推廣這個祈禱方式。 默觀祈禱並非隱修士和隱修女們或者某些密契主義者的特權。它只是我們蒙召應到達的一個祈禱幅度。這種祈禱不是奇特的經驗,也不是意識狀態的改變。它是多瑪斯.阿奎那所說的「單純的樂在真理(simple enjoyment of the truth)」。借用詩人威廉.布萊克提到「潔淨知覺的門戶(cleanse the doors of perception)」的需要,好使我們看清楚一切事物的本來面貌,就是「無限」。 默禱過程中所「發生」的事情無足輕重。許多時候(事實上是經常),什麼事也不會發生。就像一趟長途飛行,從機窗向外望去,看到雲彩;除了藍天白雲外,別無它物。儘管有時飛機會顛簸,你會繫緊安全帶,信賴機師。有時你也會看到極美麗的黎明,絢麗的日落,或者是層層疊疊的光環。但重要的是,你正穩穩地飛向你的目的地。旅途無論多麼美妙、震盪或平淡,你都不會想要機師把引擎關掉!     本書分六部,深入基督徒默禱的境界。 第一部由普世基督徒默禱團體WCCM現任神師文之光神父說明,如何每天進行默禱。 第二部是基督徒靈修史上重要的紀錄,是普世基督徒默禱團體WCCM創始人若望.邁恩神父一九七六年在革責瑪尼修道院,即《七重山》作者牟敦(Thomas Merton,逝世於一九六八年)生前的團體,與該處隱修士對談關於默禱的旅程、默禱的重要性等等。 第三部是文之光神父進一步划向深處,探討默禱之旅為什麼是內心的朝聖。 第四部作者莉姿.沃森說明祈禱的各種意象。包括回家、自行車與獨木舟、蚊子與猴子、橡子、向內的旅程、一朵花、小提琴弦、一朵雲。 第五部作者格雷姆.沃森探討了英國十四世紀知名密契主義傑作《不知之雲》。 第六部則是文之光神父提出一個行動:組成普世基督徒默禱團體。  

9 特價30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孤獨的喜樂:丁松筠神父的靈修筆記

星火  出版
2022/11/28 出版

★★ 一本只寫給天主的靈修筆記 一份丁松筠神父留給世界的禮物。 ★★「無比坦誠,堪比對上主的告解。」無論是失敗、沮喪,都在避靜中全然呈現給天主,不逃避,不偽裝,把一整年的成果不論好壞欣然奉獻。   丁松筠神父在2017年5月猝然離世,本書是由他的弟弟丁松青神父整理,2021年出版了英文版。     本書時間跨度極大,自1975年9月當時丁松筠神父才33歲,最後一章停在2017年3月,是丁神父逝世之前做的最後一次避靜。本書的內容極其珍貴,耶穌會士每年必須要做八天避靜,英文叫做retreat,查字典會告訴你這個字意思是撤退,可是用在靈修上則是徹底遠離塵囂放下工作,好好跟天主、跟耶穌在一起,而極度認真的丁松筠神父每天都會認真的寫避靜筆記,把他如何做這八天避靜的過程詳細記錄,他甚至會去回翻過去的避靜筆記,務必要讓自己在靈修上更加精進。      大家熟知的丁松筠神父aka傑瑞叔叔是才華洋溢、很會唱歌、教英文的神父。在英俊瀟灑的外表下,他對自我要求極高,是個超級工作狂,還有,他對別人的嫉妒、冷嘲熱諷也跟我們凡人一樣相當在意,可是他很不一樣,他不停留在受傷、抱怨,而是一再地要自己追隨基督的榜樣,去愛自己的弟兄姊妹,不論他們如何的傷害他。      丁松筠神父其實很年輕就動過心臟手術,他非常努力地藉由運動、禪坐、瑜珈各種方式,確保身體健康。他每年都會檢討自己是不是有好好注意自己的生活,包括是否太晚上床睡覺、有沒有因為工作繁忙而忽略了休息。藉由驚人的努力,他在七十五歲高齡時還在工作,這些都是讓人敬佩的榜樣。    

9 特價36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孤獨的喜樂

星火  出版
2022/11/28 出版

★★ 一本只寫給天主的靈修筆記 一份丁松筠神父留給世界的禮物。 ★★「無比坦誠,堪比對上主的告解。」無論是失敗、沮喪,都在避靜中全然呈現給天主,不逃避,不偽裝,把一整年的成果不論好壞欣然奉獻。   丁松筠神父在2017年5月猝然離世,本書是由他的弟弟丁松青神父整理,2021年出版了英文版。     本書時間跨度極大,自1975年9月當時丁松筠神父才33歲,最後一章停在2017年3月,是丁神父逝世之前做的最後一次避靜。本書的內容極其珍貴,耶穌會士每年必須要做八天避靜,英文叫做retreat,查字典會告訴你這個字意思是撤退,可是用在靈修上則是徹底遠離塵囂放下工作,好好跟天主、跟耶穌在一起,而極度認真的丁松筠神父每天都會認真的寫避靜筆記,把他如何做這八天避靜的過程詳細記錄,他甚至會去回翻過去的避靜筆記,務必要讓自己在靈修上更加精進。      大家熟知的丁松筠神父aka傑瑞叔叔是才華洋溢、很會唱歌、教英文的神父。在英俊瀟灑的外表下,他對自我要求極高,是個超級工作狂,還有,他對別人的嫉妒、冷嘲熱諷也跟我們凡人一樣相當在意,可是他很不一樣,他不停留在受傷、抱怨,而是一再地要自己追隨基督的榜樣,去愛自己的弟兄姊妹,不論他們如何的傷害他。      丁松筠神父其實很年輕就動過心臟手術,他非常努力地藉由運動、禪坐、瑜珈各種方式,確保身體健康。他每年都會檢討自己是不是有好好注意自己的生活,包括是否太晚上床睡覺、有沒有因為工作繁忙而忽略了休息。藉由驚人的努力,他在七十五歲高齡時還在工作,這些都是讓人敬佩的榜樣。    

特價272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孤獨的喜樂:丁松筠神父的靈修筆記

星火  出版
2022/11/28 出版

★★ 一本只寫給天主的靈修筆記 一份丁松筠神父留給世界的禮物。 ★★「無比坦誠,堪比對上主的告解。」無論是失敗、沮喪,都在避靜中全然呈現給天主,不逃避,不偽裝,把一整年的成果不論好壞欣然奉獻。   丁松筠神父在2017年5月猝然離世,本書是由他的弟弟丁松青神父整理,2021年出版了英文版。     本書時間跨度極大,自1975年9月當時丁松筠神父才33歲,最後一章停在2017年3月,是丁神父逝世之前做的最後一次避靜。本書的內容極其珍貴,耶穌會士每年必須要做八天避靜,英文叫做retreat,查字典會告訴你這個字意思是撤退,可是用在靈修上則是徹底遠離塵囂放下工作,好好跟天主、跟耶穌在一起,而極度認真的丁松筠神父每天都會認真的寫避靜筆記,把他如何做這八天避靜的過程詳細記錄,他甚至會去回翻過去的避靜筆記,務必要讓自己在靈修上更加精進。      大家熟知的丁松筠神父aka傑瑞叔叔是才華洋溢、很會唱歌、教英文的神父。在英俊瀟灑的外表下,他對自我要求極高,是個超級工作狂,還有,他對別人的嫉妒、冷嘲熱諷也跟我們凡人一樣相當在意,可是他很不一樣,他不停留在受傷、抱怨,而是一再地要自己追隨基督的榜樣,去愛自己的弟兄姊妹,不論他們如何的傷害他。      丁松筠神父其實很年輕就動過心臟手術,他非常努力地藉由運動、禪坐、瑜珈各種方式,確保身體健康。他每年都會檢討自己是不是有好好注意自己的生活,包括是否太晚上床睡覺、有沒有因為工作繁忙而忽略了休息。藉由驚人的努力,他在七十五歲高齡時還在工作,這些都是讓人敬佩的榜樣。    

7 特價28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我心裡的光:基督徒默禱的練習指引

星火  出版
2022/06/30 出版

本書要介紹的祈禱方式,是基督教會古老的傳統,在東正教會保留得最為長久,就是在心裡念短誦。本書作者文之光神父承續了由若望‧邁恩神父重振的基督徒默禱方式,在世界各地推廣這個祈禱方式,在亞洲的印度、新加坡、泰國、香港、菲律賓、澳洲、紐西蘭以及歐洲的英國、義大利、愛爾蘭、法國、德國…等地都已成立普世基督徒默禱團體,實踐並推廣這個祈禱方式。   ◎默禱不是什麼都不說,而是默念很短的一句話、甚至一個詞而已。這是最簡單的祈禱方式。   ◎很多人反對默禱,是認為這太簡單了,只要反覆默念「一個字」。   ◎ 開始默禱時,還會有個大哉問:「要做多久呢?」 你常會自問:「我還要繼續嗎?值得嗎?」各種類似的問題層出不窮,「我是做這種默禱的人嗎?」、「這適合我嗎?」或是「為何我沒有感覺進步?」你的好友可能會告訴你:「你知道嗎?你現在比半年或一年前更容易相處。」然而,你絲毫沒有「感覺到」有什麼特別的改善,因而自忖:「為什麼我無法感受到?」   ◎上一個問題的大白話是問:「多久能見效?」答案有一部分在此:默禱的方法幫助我們轉化與重生,每次靜坐祈禱時,我們就改變了,我們跟以前不一樣了。每次默禱時,我們「重生」,猶如新約中所描述的轉化經驗,也就是脫去舊我換成新我。因此,福音處理人心最深層的需求,無論我們的宗教信仰或是神修的成熟度為何,我們都有改變的需求,因為除非我們改變,否則無法成長;除非成長,我們無法真的活得有意義或喜樂。成長的意義是走向不認識的地方,因而必須捨棄舊我。   當我們念短誦時,我們「不能」想到自己,如果冒出來這些關於自己的雜念,不要試圖壓制,就讓這些意念扶起來再沉下去。在默禱中,我們既不思考自我,也不想到聖化,我們於是會遠離自我。因此重要的是,在旅程中的每一階段,特別是在開始時,能瞭解「練習」默禱比「理論」還重要。如果你企圖發展一套周全的默禱理論,那會花你一輩子的時間,你永遠不會定下來操練。   默禱練習開始時輕而易舉,可是很吃耐力:每天要默禱兩次。大部分的人在旅途中要加快腳步追上,因此在這條旅程上極需要獻出時間與忠信。默禱的時間內,必須決然地單純,專心致力於短誦的純樸。靜坐、身體挺直、放鬆,但要懷著虔敬與警覺的心,找個舒服的坐姿,但是也不可太舒適。之後,輕輕閉上眼睛,臉部放輕鬆,開始念短誦。   我們建議你念「Maranatha」,這是阿拉美文,意思是「主,請來」。在你心靈的深處默念,專心念。在整個默禱時間,以純樸與忠信的心念短誦。默禱需費時修煉,不需進階的訓練,只要每天默禱兩次,靜坐念短誦,好好操練,你就能邁向靜默之徑。    名人推薦   原文書推薦者  小提琴家  耶胡迪.梅紐因  

9 特價28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讓發聲發生:改變世界從讓底層邊緣人發聲開始——第四世界平民大學五十年紀實

費鴻芳  著
星火  出版
2022/03/01 出版

◎如果你質疑:發便當、發毛毯就是在幫助窮人嗎?那你在這本書裡會得到啟發。 ◎貧窮是結構性的問題,然而政府的救濟措施為什麼都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你體驗了飢餓,為什麼對窮人來說遠遠不夠? 從巴黎開始的「第四世界運動」投身於幫窮人發出自己的聲音,在一九七二年成立了平民大學,多年來已經遍布歐洲、北美、中南美洲,還有亞洲的菲律賓,影響許多國家的立法。 類似的平民大學的理念在法國起源很早,但是相繼失敗。原因是那些努力都是出自知識菁英由上而下,因此虛假空洞,流於做白工。 然而,一九七○年代開始,由第四世界發動的平民大學從一開始就不是讓窮人在一起抱怨生活、抱團取暖。創辦人若瑟神父便說過,「如果沒有外界的人來參與,那就關掉平民大學。。」 在第四世界大學裡,永遠是讓最貧窮的最優先發言,而不是讓練習發聲熟練的人霸住麥克風。 在平民大學,出席者開始討論自己切身的處境,包括因為貧窮,孩子被政府帶走:因為貧窮,住在環境惡劣的貧民窟裡。貧窮者一開始不知道怎麼跟沒有貧窮經驗的人分享,透過四種身分的參與者——學會說出自己的處境,彼此分享資源,去動手解決面臨的生活難題。 平民大學的平民是包括所有人,大學指的是學習的地方,因此而設計了四種投入身分不同的角色,包括赤貧者、活水成員(赤貧者過來人回過頭來積極參與平民大學)、持久志願者(投入赤貧者的日常生活並建立信任關係)和盟友(無赤貧經驗的社會人士帶著自己的專業向窮人學習)。在這種情況下,讓社會上「擁有鬧區房產的人民」和「流落街頭的人民」齊聚一堂,相互學習,從而變得更有人性。 如果,沒人相信窮人擁有知識和能力,沒有人與他們一起、淬鍊出他們獨特的訊息和語言,社會往往在他們身上只看到匱乏和需求,窮人的聲音怎麼可能被聽見? 本書特色 本書是第四世界幫助赤貧者發聲的具體操作:把窮人從被視為問題的個人,翻轉成為值得被聆聽的群體。幫助窮人不能只解決個人問題,更要讓邊緣群體對社會發聲,從集體互助中,獲得力量。

9 特價28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最奇特的民族以色列被亞述、巴比倫、希臘、羅馬帝國征服卻奇蹟復國的祕密

星火  出版
2018/08/01 出版

◎以色列民族經歷被亞述、巴比倫、希臘、羅馬帝國征服,從歷史中反省出什麼智慧? ◎以色列民族亡國兩千多年,族人流徙世界各地,依靠什麼沒被滅絕或同化? ◎為什麼周圍的民族信仰多神,他們卻要堅持一神信仰,即使亡國了也不放棄?     以色列人的歷史奇特在於他們並不歌功頌德,大衛(達味)和所羅門(撒羅滿)父子父子各統治以色列四十年,所羅門在位時更在耶路撒冷建立聖殿和財富的盛世。可是史家評判的那把尺是和天主的關係,所以舊約聖經是從天主與祂的子民的角度看待史實,和我們一般認知的史書從政治、軍事、經濟、社會的角度看大大不同,他們在意的是宗教的發展和危機,以及整個民族和個人對危機的反省和行動。這是我們考察以色列民族的歷史不可不知的前提。 如果有了這樣的認知,就不會覺得在這部大書夾雜一個短篇女性傳記《盧德傳》很突兀了。 ◎以色列人的歷史僅有三卷是以女性為卷名,盧德是第一個,而且她是新移民,以撿拾麥穗,奉養同為寡婦的婆婆。這個女性為什麼會被寫入歷史?最重大的原因是她是以色列王國第二任國王大衛王的曾祖母。另外兩個立傳的女性一個是拯救以色列民族的皇后,詳見二十章。另外一個叫友弟德,是史上第一位用美人計退敵的民族英雄,詳見第二十一章。   ◎從第一個國王撒烏耳開始,以色列人就是外貌派,不信,看《聖經》的描述:撒烏耳魁梧英俊,在以色列人中沒有比他更俊美的,比所有的人高出一肩。大衛則是:有血色,眉清目秀,外貌英俊的少年。所羅門王更是才華和智慧出眾,吸引了示巴女王跋山涉水來一探究竟,並且譜下異國戀曲。      ◎君王的問題是即便起初非常聖明,終究也會走向腐敗。掃羅、大衛、所羅門都一樣。大衛貪愛有夫之婦巴特舍巴的美色,竟然要求她丈夫的長官把他往第一線的死裡頭送,待巴特舍巴成了寡婦再娶了她。大味王老的時候昏聵,讓近臣替他蒐羅妙齡處女暖懷。所羅門王比他的爸爸還要好色,妃嬪近千名。所羅門王為上主建造聖殿花七年,為自己建造宮殿花十三年,財源都來自徵稅。所羅門的兒子羅波安繼承他的作風,徵稅不手軟,北方的軍閥立耶羅波安為王,造成了南北王國四百年的分裂。 ◎所羅門王創作箴言三千句、詩歌一千五百首,堪稱世界級的文青帝王。他的父親大衛王則是譜曲作詞二刀流,創作了詩篇(可以入歌)一百五十首當中的七十三首。 ◎所羅門向上主求的是智慧,因此留下來了許多關於所羅門王的智慧故事,最有名的便是智斷親子案。 ◎一個已婚少婦出浴,兩個色老頭偷窺並企圖姦淫,失風被捕反而誣陷婦人多P,幸而有智謀的達尼爾展現睿智,分開訊問誣陷人的長老而戳破兩人的惡毒計謀。這樣的故事寫入《聖經》,背後的教訓是什麼? ◎以色列的歷史曾經出過許多位先知,他們的形象普遍是不受歡迎,因為他們總是勇於指出以色列人遠離天主的罪行,包括厄里亞、厄里叟、依撒意亞……等等,都是上主親自召叫他們去向以色列子民說話。可是這種不討喜的任務想當然耳並不是每位先知都欣然接受,先知約納為什麼被大魚吞進了肚子、怎樣又被吐出來?在加爾默耳山上一個對四百五十個鬥法靠上主大勝的是哪位先知呢? 本書所描述的二十四個故事,有些很像是小說體,有些像是傳奇故事:為什麼以色列人要把這樣的故事放入史書?以色列的上主希望對著祂的子民說些什麼?

79 特價25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最奇特的民族以色列:從和神建立盟約開始,他們如何成為信念最堅定的一群人?

穆宏志  著
星火  出版
2018/05/31 出版

◎為什麼我們說以色列是世界最奇特的民族? ◎以色列民族亡國兩千多年,為什麼他們能重回故土復國,沒被滅絕或同化? ◎為什麼周圍的民族信仰多神,他們怎麼發展出一神信仰,即使亡國了也不放棄? ◎以色列這個民族為什麼能堅持獨立的信念? 為什麼猶太人終於復國了,國家名稱卻不叫猶太,而叫做以色列? 答案就藏在以色列的歷史當中。 這個民族在歷史進程中,不斷跟一位天主保持關係,雖然中間他們也有犯罪、懷疑、抱怨、背叛,但在關鍵時刻這個民族總是會堅持信念,相信天主會拯救他們。他們雖然亡國,並不表示天主不再關注這個民族,當他們在埃及做奴隸時,默默培育了一個埃及王子做他們的領袖。以色列民族相信,他們和這位天主關係獨一無二,使他們跟周遭民族區隔開來,這個核心信念就是他們祖先跟天主之間建立了盟約,只要他們守約,天主就會看顧他們。      ◎他們的始祖原本住在樂園裡,犯了錯,被趕出來。那對小夫妻胼手胝足、繁衍後代,他們始終念念不忘那位跟他們住在樂園的那一位天主,不幸的是人類第一對始祖的兒子卻又犯罪,竟然是哥哥殺了弟弟,這使得他們跟天主的距離越來越遠了。 以色列人都是善良的、虔誠的,所以得到天主的眷顧?不盡然。他們當中也有如此暴力罪惡的人。      ◎當地球上的人充滿罪惡,天主為什麼選了諾厄,讓他和他一家逃過大洪水?當大洪水過後,天主用了什麼當作記號,和以色列人修復了關係? 就算你是罪惡之人,還是有方法和神修復關係。      ◎然後,人類的文明再度日益昌盛,競相修建高聳入雲的高塔,眾人誇口自己才是世界第一等,結局卻是建案爛尾。人類認為,是天主不要人建築通天的高塔,祂用的方法是讓大家口中講的語言各不相同,其實不然。 通天高塔建不成,真正的理由是:人類的能耐是有限的。(但現在的人類……) ◎大家都知道出埃及記裡面,知名的埃及王子摩西其實是以色列人,為什麼這個民族會跑到埃及去?怎麼成了奴隸?這其實不是天主的計畫,直到有一天,天主聽不下去他們的哀號,於是他召叫了一個很特殊的以色列人摩西,讓他帶領他的族人反抗埃及法老,分開了紅海、走出了埃及。      當眾人的信念堅定,自然會孕育傑出的領袖,帶眾人走出困境。 ◎摩西另一個生涯高峰是上西乃山取回跟天主立約的兩塊石板,上面寫的就是十誡。不過,他第一次沒成功,是因為以色列人在山下等得不耐煩,就背叛了天主,像四周其他民族一樣做了金牛犢來祭拜。摩西做了什麼讓金牛犢事件落幕?他怎樣又讓以色列人恢復了跟天主的關係? 你想恢復你和神之間的關係嗎? ◎攻克耶里哥城是以色列人歷史的新高峰,他們從埃及出來長年在沙漠裡流浪,他們跟天主的關係不斷擺盪,帶他們出埃及的摩西也死了。終於他們表達了足夠的信念。他們聽從天主藉由先知傳達的預言,繞著耶里哥城走了七遍,當號角響起,天主助他們拿下了這城,以色列人結束了四十年的流浪。          這故事並不就此結束,以色列人從此打了很多場勝仗,征服了很多土地,從游牧進入到農業生活,漸漸富有,這段兩百年的時間裡面,以色列民族一直沒有君王,靠著稱為民長的領袖,帶領民族度過許多次不忠於天主、遭難又得救的時刻,聽起來非常像是歷史重演。 推薦者 輔仁聖博敏神學院教授房志榮神父

9 特價28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耶穌說故事,說出了人生的智慧

星火  出版
2016/08/02 出版

三十四則耶穌的比喻、三十四則用故事而不是口角說服人的實例。 你知道這些故事都是耶穌說的嗎?耶穌為什麼要說那麼多的故事? 原來,故事裡面有我們每個人的影子阿,歡迎對號入座。 仁慈的撒瑪黎雅人這個比喻變成了一則全世界共通的法律。 浪子回頭 ?  大家都劃錯重點了。其實大兒子和小兒子五十步笑百步。 有公平這回事嗎 ?  在葡萄園裡做一小時的工人跟做一整天的領得一樣多,做得累得半死,沒有嘉許、還要自稱無用的僕人,耶穌,你是在開玩笑嗎 ? 讓聖經學博士穆宏志神父帶我們回到兩千年前, 透過耶穌說的故事,認識這位說故事的高手和他的言外之意。 為什麼種子會撒到道路上? 哪國的新郎會在三更半夜迎娶? 驢子跌到井裡,能不能救牠,為什麼得看今天是星期幾? 仁慈的撒瑪黎雅人給我們什麼樣的榜樣? 如果老闆給你一千萬,你打算怎麼做,好對老闆交差?      這本書重塑了耶穌的時代種種生活場景,引領我們走入耶穌生活的年代,讓我們定睛在故事的焦點。 耶穌講道的時候,用說故事的方式,讓無數的人頓悟。兩千年來,他的生命智慧不斷撒出種子、持續改變人類。耶穌是說故事的高手,他以說故事的方式,邀請大家和他一起用行動讓生命更美好。 新約《聖經》當中,記載了許多耶穌宣講時曾說過的精彩故事,他善於製造懸疑、緊張,甚至時而吊一下聽眾的胃口,挑戰眾人既有的經驗和想法。後世的文學家把這些故事稱做「比喻」。 耶穌將他的生命智慧融入故事,一點一滴滲透人心。因為說故事是最能吸引人、最能不著痕跡影響人的方法。故事一出現,眾人的焦點便移轉到故事上,而忘了一己的成見、情緒。比喻的故事,便是要製造彼此有交流的對話,避免帶情緒、看不見他人的辯論。 本書作者穆宏志教授,也是個說故事高手。他重新詮釋耶穌說過的故事,添上更多對當時背景環境和細節的描寫,強調比喻是耶穌邀請人行動而不是嘴巴愛說教。他甚至用現代人的角度,再重寫新的故事。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行動就是祈禱:跟隨耶穌會會祖聖依納爵,看清天主的旨意

穆宏志  著
星火  出版
2015/09/01 出版

怎樣才是祈禱? 一定得好好安靜坐在教堂裡才算數嗎?   有人說祈禱看重的是內心的態度;也有人說,人在祈禱時不可能行動,但在行動時卻可以祈禱。這些說法都成立,但是作者穆宏志神父提出了更進一步的看法,他說:「如果人在每件事情中看見天主,那麼他的行動也就是祈禱了。甚至我們和天主的來往,透過我們的行動比祈禱更有效。」可見行動可以成為祈禱,甚至於有時還比祈禱更蒙天主喜悅,關鍵就在於我們的一切舉動是不是符合天主的旨意。只要找到並實踐天主所願意的,這樣便是耶穌的使徒,所做的一切也就是祈禱。   這樣的概念源自依納爵的靈修體驗。   依納爵‧羅耀拉(Ignacio de Loyola,1491-1556)原是西班牙貴族,在一次戰役受傷後得到悔改的恩寵,反省自己的祈禱經驗寫下《神操》,作為幫助人找到天主旨意的操練方法。他向人講授《神操》,因而找到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建立了悍衛天主教會的尖兵──耶穌會(The Society of Jesus)。不同於前人將修會生活局限於祈禱的方式,他的靈修經驗引領他將祈禱與行動整合,於是有「行動中的默觀」之說,這也成為耶穌會的特色之一。1662年,依納爵被教會宣封為聖人。   依納爵基於自己的經驗認為,每一個人經過神操(Spiritual Exercises)的洗禮都可以變成一個新人,並在不斷地省察中找到天主的旨意,因而隨時調整自己的行事,這樣,一切的行動都會有耶穌同在,他的一切生活也就是祈禱。   依納爵的靈修有幾個特點: ◎著重鍛練的靈修方式──神操,將人靈徹底的更新。 ◎重視在祈禱中的省察,藉以發現自己內在的真正意圖,看到天主怎麼帶領人,而人又是怎樣答覆祂。 ◎強調神類的辨別,以發現人內在動機的根本來源,做為尋找天主旨意的依據。 ◎看重靈修陪伴(神師)的重要性,他可以幫助人辨認出天主的帶領記號。 ◎重視選擇,但這不是挑揀一種選項,而是一種對於被選定的決定:人決定選擇天主對他的召喚,所以先決的條件是主的召叫。 ◎所有的選擇都是為了更加光榮天主──愈顯主榮,這是一切選擇的前提。   依納爵「行動與默觀(祈禱)」同時存在的靈修方式,對當時修會傳統的祈禱生活是一個突破,因為他提高了行動的重要性,賦予行動神聖的價值,這樣的靈修精神更貼近一般信友的生活,因而在當時吸引了很多在俗信友,往後並在天主教會內擁有很大的影響力。然而,如果太過樂觀的說一切的行動就是祈禱,因而忽略靜下心來面對天主,那麼就容易變得自我中心而聽不到天主的旨意。這也就是為什麼依納爵相當重視在祈禱中的省察以及神類的分辨,好能亦步亦趨地跟隨天主的指引,以走在天主召叫的路上。作者穆神父甚至認為,省察與分辨神類對於一般沒有修會規矩規範的信友更是實用與重要。   今日人類生活繁忙的程度尤甚於以往,依納爵靈修的入世特點確實很適合現代人,只要好好學習依納爵的祈禱方式(默觀、默想、省察、辨別神類),真的可以過著行動就是祈禱的生活。   市面上介紹依納爵本人或依納爵靈修的書不少,然而卻很少能像這本書一樣,從依納爵的生命經驗看《神操》的指導原則,並從中整理出依納爵的靈修觀點,以及隨之而來的關於使命以及團體的概念。經由作者穆神父的介紹,我們不但更加認識這位聖人,彷彿觸摸到他的樣貌,也更能把握住《神操》的操練原則與精神。   本書特色   ◎針對依納爵的許多生命經驗加以說明,讓追隨依納爵靈修的人注意到其中的關鍵點。 ◎介紹依納爵式的默觀與默想方法,羅列步驟並說明操練重點。 ◎專文介紹意識省察,說明省察的意義、種類、步驟與實行時該注意的重點。 ◎書中提及台灣信友應用依納爵靈修的情況,並加以反省,實為中文書首見。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走一趟身體的朝聖之旅

黃懷秋  著
星火  出版
2013/03/05 出版

當台灣出現第一位女性總統候選人、韓國選出了第一位女總統,我們以為女人出頭天,終於和男人平起平坐。但,真是這樣嗎﹖如果我們細細觀察會發現,即使在強調男女平等的現代,女人在宗教世界中仍是安靜、沒有聲響的一群。難道是女人愚昧、沒有自己的主張嗎?其實宗教做為社會文化的深層依據,歷來常是男人權利施展的場域,雖說女權運動者在近幾百年爭取女性參與社會的權利時,成果豐碩,但同時也漸漸意識到,那深植於心不易拔除的父權觀念,竟是出自與人之根本生存息息相關的宗教,因為宗教根源於神聖的不可知,而定義這一切的竟是男性! 於是女人不再溫良恭儉讓,西方女性主義思潮終於流至教會,開始批判擁有千百年歷史的基督宗教。她們質疑基督信仰是父權思想的工具,因此也要以女人的身分發表自己對於創造者上帝、耶穌基督、教義、禮儀甚至靈修的看法。她們特別強調女人與「神聖祂者」來往時,不同於傳統宗教以男性為本位的描述方法,甚至對於所經驗到的「神聖祂者」本身,也有異於男性的觀點,如此可以說,女性不僅在公共領域,甚至在宗教領域中也有了自己的一片天!而此類女性宗教解放的思想在台灣還僅是萌芽而已呢﹗本書介紹女性主義者在西方宗教領域的努力與發展:各種不同的神聖體驗與看法、有別於男性的靈修觀點、女性活躍於宗教界的成果……。 這是一種有別於傳統基督宗教思想的另類心聲,提供男性基督徒更豐富與整全的信仰意識;做為女性基督徒反省自己教會生活的借鏡;同時也提醒生活在多元宗教環境的台灣人:兩性平權的努力應擴展到不常被注意到的宗教層面,繼而檢視並消弭自身宗教中的性別差異現象。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被遺忘的那個星期六

穆宏志  著
星火  出版
2013/01/31 出版

今年的復活節,你在期待著什麼?讓這本書陪伴你,探索被遺忘的那一天,或許你會得到一個答案。關於耶穌的生平,很多人已經知道了,或者至少透過梅爾.吉伯遜毀譽參半的電影《受難記:耶穌的最後激情》知道:星期四,他和門徒們吃最後的晚餐,星期五,他被釘十字架,第三天復活。但是很少人知道,在耶穌被安葬在墳墓之後,接下來那天是猶太人的安息日,那一天到底在耶路撒冷城發生了什麼事。看似平靜無波的城市,在進入所謂的安息日之後,其實是暗潮洶湧。那個人雖然已經死了,他的話卻著實有力量,讓那些害怕他的人坐立難安。雖然他們知道一切的憂慮太過離譜,,卻是處心積慮地防範著:萬一。那個人曾經說過,他要把聖殿拆了,在三天內重建。這話委實難以理解,但是,那人說話有力量,讓他們居然擔心起一絲一毫的可能性。那麼耶穌的跟隨者(包括門徒們、背叛他的門徒們,跟隨他到十字架到最後的婦女們,裡面也包括他的母親瑪利亞)是如何度過這張力十足的一天呢?他們害怕追捕,但是一種信念卻漸漸地產生,兩種力量拉扯之下,他們會選擇走向哪兒?雖然作者穆宏志神父提醒讀者,在耶穌釘在十字架上之後的那個星期六,在天主教會並沒有被遺忘,事實上是每年都很隆重地紀念這個日子,以聖週六來稱呼這個偉大的日子,雖然,聖經上幾乎沒怎麼記載關於這一天的事情。閱讀這本書,需要一點好奇心,這是作者提出的邀請,也呼應這本書要揭露的秘密。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