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你來我家玩,但你不能在我家吃晚飯」 一位瑞典症候群男子的日常讀本 除了IKEA和斯德哥爾摩症候群,關於瑞典,你還知道什麼? 每天Fika、放各種假、不加班、女權高漲、人際關係冷淡、美食沙漠、街道冷冷清清、稅高物價也高(薪水只有剛剛好)? 原來,害羞的瑞典人非常習慣和同事一起裸體蒸桑拿,金髮碧眼又高䠷的中年直男則是社會中的弱勢族群;原來,斯德哥爾摩「買房易、租房難」;原來,樓下鄰居若是獨居長者,劇本可能不是你想的「他獨居好久了一定很孤單」,或許是「他獨居這麼久了,一定很不想被人打擾」。 事實上,斯德哥爾摩不如紐約繁華、沒有倫敦的國際化、沒有巴黎的美妙浪漫、不像東京香港臺北生活便利,有許多的不美好不便利不發達更不能發大財,全年氣候還有許多個月不宜人居,表面上看似美好,實際操作難度卻很高。 從Stuck in Stockholm變成Stockholm is home,旅居瑞典十二年的劉先生最擅長講述瑞典不為人知的一面,且聽他以親身體驗,呈現最赤裸、令人訝異的斯德哥爾摩實況!
卸下硬梆梆的歷史重擔, 發掘那些藏在常民生活裡的另類遺產風景 用詼諧有趣的角度帶你輕鬆認識世界遺產, 一起換個角度看世界 在澳門歷史城區裡地圖無用,和當地人約會得說店名! 印度的賈特拉帕蒂.希瓦吉車站,居然有堪稱Uber eats始祖的便當快遞; 可以儲水供水還能當不插電空調的坎兒井; 不懂得品嘗門道,就宛如在吃土的土耳其咖啡; 沒有韓團光芒卻有世界遺產光環的韓國抒情民歌…… 這些平凡日常裡不平凡的趣味與智慧, 且跟著本書在斷垣殘骸的歷史建築之外,一睹世界遺產感性的一面。
關西怎麼玩都不膩,這次我們往北走── 臺灣第一本!北近畿深度旅遊全攻略 熟悉的關西,全新的發現,收藏最原汁原味的日本風景 日本三景之一 天橋立、水上舟屋 伊根、天空之城 竹田城 ──探訪最新話題風景,周邊景點一次順遊! 會唱歌的沙灘 琴引濱、關西最大紫陽花觀賞地 舞鶴自然文化園、日本最大觀光沙丘 鳥取沙丘──尋訪不為人知的祕境,美得讓你忍不住讚嘆! 到熊川宿住一晚、看北國街道黑壁建築、在三丁町老屋喝下午茶 ──彷彿穿越時空,感受真正的日本生活樣貌! 城崎溫泉體驗古式入湯、湯村溫泉親手做溫泉料理 ──到日本人氣溫泉鄉,來趟一泊二食小旅行! 日本牛起源但馬牛、夏季鮮美岩牡蠣、冬季限定松葉蟹、出石蕎麥麵 ──四季都能嘗到不同的頂級美味,包山包海! 關於本書: 北近畿包含兵庫縣北部的但馬、京都府的丹後、福井縣的若狹三大地區,加上部分兵庫縣和京都中間的丹波地區,更特別收錄福井鄰縣的滋賀縣長濱市,完整呈現關西北部風情。 這裡自古是日本對外通商、文化交流的重要據點,並與日本海相連,夏季的海邊熱鬧非凡,海岸景色也豐富多變。因鄰近漁場,海鮮十分鮮甜,松葉蟹、鰤魚、河豚更是冬季限定的美味。而來到日本牛肉的起源但馬地區,也不能錯過品嘗但馬牛的機會! 只要手持「JR關西廣域周遊券」,本書介紹的景點就能暢行無阻,快打開本書,享受一趟美景與美食的美好關西私旅行吧!
12部經典動畫x 42座城市記憶, 夢幻重現的場景,人與土地的羈絆, 讓回憶變得閃閃發亮…… 《udn global轉角國際》主編 林齊晧、諮商心理師 瑪那熊、Fancy Frontier開拓動漫祭執行長 蘇微希 感動推薦 (按姓名筆畫序排列) 「聖地巡禮不只讓自己作為拍攝對照圖便離去的外來者,而是徹底敞開心胸,用感官、對話與交流,從陌生城市中的過客成為熟悉的二次元場景中的三次元市民。最後,領略出作品的深層內涵,以及與背景城市間的關係。」——hinac 憑藉著對動畫的熱情,展開聖地巡禮之旅已15年的hinac,曾經造訪過日本上百次。他帶著解謎的心情,實地踏查虛擬世界中的真實畫面,沉浸於人文歷史的底蘊,不僅深刻感受到當地的風土人情,也在異國的各個角落,留下了屬於自己的故事。 ★追逐青春的腳步 宇治、下北澤、江之島、小豆島 ★從小鎮到祕境 大洗、河口湖、飛驒古川、朝霧高原 ★走進歷史的舞臺 仙台、靜岡、熊本、長崎 作品是虛構的,感動是真的。透過聖地巡禮,這些億千萬的思念,打破次元混合成現實,讓我們得到有如宗教體驗般的昇華。我想將它稱之為熱愛ACG者們的「漫步地球的方法」(地球の歩き方)。屬於那些沒有忘卻夢想的地球人。 ——《udn global轉角國際》主編 林齊晧 旅行,是為了探索這陌生的世界; 聖地巡禮,是為了進入那個我們喜愛的世界。 本書走散文遊記風格,輕鬆好讀,讓你彷彿跟著實際走了一遭。 ——諮商心理師 瑪那熊 「聖地巡禮」對動漫迷來說是一種儀式,是對作品熱愛的具體呈現。但隨著近年來作品越來越輕量化,曾經打動閱聽心靈的場景,可能已不再集中於某幾部「經典名作」,而分散成更個人化、碎片化的情感風景。也因如此,hinac在新作中並不止於發掘懷舊浪漫,而是更誠實地呼應了發生在轉角、車站、甚至商店街日常一隅的小感動。 《我在二次元旅行了15年:從東北到九州,日本動漫聖地巡禮的私藏記憶》,不僅是動漫場景實地走訪的旅遊導覽書,更是關於感情與距離、記憶與地景、粉絲文化與在地連結的深層筆記。在每一篇獨立卻又彼此呼應的敘事中,我們穿越的不只是日本的城市與街道,更是不同世代動漫迷透過相同作品所共有的美好回憶。 ——Fancy Frontier開拓動漫祭執行長 蘇微希
12部經典動畫x 42座城市記憶, 夢幻重現的場景,人與土地的羈絆, 讓回憶變得閃閃發亮…… 《udn global轉角國際》主編 林齊晧、諮商心理師 瑪那熊、Fancy Frontier開拓動漫祭執行長 蘇微希 感動推薦 (按姓名筆畫序排列) 「聖地巡禮不只讓自己作為拍攝對照圖便離去的外來者,而是徹底敞開心胸,用感官、對話與交流,從陌生城市中的過客成為熟悉的二次元場景中的三次元市民。最後,領略出作品的深層內涵,以及與背景城市間的關係。」——hinac 憑藉著對動畫的熱情,展開聖地巡禮之旅已15年的hinac,曾經造訪過日本上百次。他帶著解謎的心情,實地踏查虛擬世界中的真實畫面,沉浸於人文歷史的底蘊,不僅深刻感受到當地的風土人情,也在異國的各個角落,留下了屬於自己的故事。 ★追逐青春的腳步 宇治、下北澤、江之島、小豆島 ★從小鎮到祕境 大洗、河口湖、飛驒古川、朝霧高原 ★走進歷史的舞臺 仙台、靜岡、熊本、長崎 作品是虛構的,感動是真的。透過聖地巡禮,這些億千萬的思念,打破次元混合成現實,讓我們得到有如宗教體驗般的昇華。我想將它稱之為熱愛ACG者們的「漫步地球的方法」(地球の歩き方)。屬於那些沒有忘卻夢想的地球人。 ——《udn global轉角國際》主編 林齊晧 旅行,是為了探索這陌生的世界; 聖地巡禮,是為了進入那個我們喜愛的世界。 本書走散文遊記風格,輕鬆好讀,讓你彷彿跟著實際走了一遭。 ——諮商心理師 瑪那熊 「聖地巡禮」對動漫迷來說是一種儀式,是對作品熱愛的具體呈現。但隨著近年來作品越來越輕量化,曾經打動閱聽心靈的場景,可能已不再集中於某幾部「經典名作」,而分散成更個人化、碎片化的情感風景。也因如此,hinac在新作中並不止於發掘懷舊浪漫,而是更誠實地呼應了發生在轉角、車站、甚至商店街日常一隅的小感動。 《我在二次元旅行了15年:從東北到九州,日本動漫聖地巡禮的私藏記憶》,不僅是動漫場景實地走訪的旅遊導覽書,更是關於感情與距離、記憶與地景、粉絲文化與在地連結的深層筆記。在每一篇獨立卻又彼此呼應的敘事中,我們穿越的不只是日本的城市與街道,更是不同世代動漫迷透過相同作品所共有的美好回憶。 ——Fancy Frontier開拓動漫祭執行長 蘇微希
12部經典動畫x 42座城市記憶, 夢幻重現的場景,人與土地的羈絆, 讓回憶變得閃閃發亮…… 《udn global轉角國際》主編 林齊晧、諮商心理師 瑪那熊、Fancy Frontier開拓動漫祭執行長 蘇微希 感動推薦 (按姓名筆畫序排列) 「聖地巡禮不只讓自己作為拍攝對照圖便離去的外來者,而是徹底敞開心胸,用感官、對話與交流,從陌生城市中的過客成為熟悉的二次元場景中的三次元市民。最後,領略出作品的深層內涵,以及與背景城市間的關係。」——hinac 憑藉著對動畫的熱情,展開聖地巡禮之旅已15年的hinac,曾經造訪過日本上百次。他帶著解謎的心情,實地踏查虛擬世界中的真實畫面,沉浸於人文歷史的底蘊,不僅深刻感受到當地的風土人情,也在異國的各個角落,留下了屬於自己的故事。 ★追逐青春的腳步 宇治、下北澤、江之島、小豆島 ★從小鎮到祕境 大洗、河口湖、飛驒古川、朝霧高原 ★走進歷史的舞臺 仙台、靜岡、熊本、長崎 作品是虛構的,感動是真的。透過聖地巡禮,這些億千萬的思念,打破次元混合成現實,讓我們得到有如宗教體驗般的昇華。我想將它稱之為熱愛ACG者們的「漫步地球的方法」(地球の歩き方)。屬於那些沒有忘卻夢想的地球人。 ——《udn global轉角國際》主編 林齊晧 旅行,是為了探索這陌生的世界; 聖地巡禮,是為了進入那個我們喜愛的世界。 本書走散文遊記風格,輕鬆好讀,讓你彷彿跟著實際走了一遭。 ——諮商心理師 瑪那熊 「聖地巡禮」對動漫迷來說是一種儀式,是對作品熱愛的具體呈現。但隨著近年來作品越來越輕量化,曾經打動閱聽心靈的場景,可能已不再集中於某幾部「經典名作」,而分散成更個人化、碎片化的情感風景。也因如此,hinac在新作中並不止於發掘懷舊浪漫,而是更誠實地呼應了發生在轉角、車站、甚至商店街日常一隅的小感動。 《我在二次元旅行了15年:從東北到九州,日本動漫聖地巡禮的私藏記憶》,不僅是動漫場景實地走訪的旅遊導覽書,更是關於感情與距離、記憶與地景、粉絲文化與在地連結的深層筆記。在每一篇獨立卻又彼此呼應的敘事中,我們穿越的不只是日本的城市與街道,更是不同世代動漫迷透過相同作品所共有的美好回憶。 ——Fancy Frontier開拓動漫祭執行長 蘇微希
旅行不只為了抵達,而是為了慢慢感受--本書以「一日一地」的步調,深度探訪台灣的風土、美景與人情。從三星蔥田的泥土香,到壯圍哈密瓜的夏日甜;外澳牽罟的漁村人情,到新埔柿餅的秋日暖陽;還有老梅綠石槽的奇幻紋理、基隆嶼的孤島傳奇。帶你走進產地現場,品嘗四季滋味;親近山海之境,領略自然美景;漫步古蹟老街,感受歷史韻味。透過作者馬繼康獨到的視角,邀你放慢腳步,細細品味。書籍特色:1.深入在地,探索不一樣的台灣:不僅走訪著名景點,更深入小農、古道與秘境,讓旅行更貼近土地與人情。2.多元主題,適合各種旅行風格:不論是美食愛好者、自然步道探險者,或是生態觀察家,都能找到最適合的路線。3.季節推薦,最美時刻不錯過:書中標示各景點的最佳旅行時節,捕捉最動人的美景。
旅行不只為了抵達,而是為了慢慢感受--本書以「一日一地」的步調,深度探訪台灣的風土、美景與人情。從三星蔥田的泥土香,到壯圍哈密瓜的夏日甜;外澳牽罟的漁村人情,到新埔柿餅的秋日暖陽;還有老梅綠石槽的奇幻紋理、基隆嶼的孤島傳奇。帶你走進產地現場,品嘗四季滋味;親近山海之境,領略自然美景;漫步古蹟老街,感受歷史韻味。透過作者馬繼康獨到的視角,邀你放慢腳步,細細品味。書籍特色:1.深入在地,探索不一樣的台灣:不僅走訪著名景點,更深入小農、古道與秘境,讓旅行更貼近土地與人情。2.多元主題,適合各種旅行風格:不論是美食愛好者、自然步道探險者,或是生態觀察家,都能找到最適合的路線。3.季節推薦,最美時刻不錯過:書中標示各景點的最佳旅行時節,捕捉最動人的美景。
旅行不只為了抵達,而是為了慢慢感受--本書以「一日一地」的步調,深度探訪台灣的風土、美景與人情。從三星蔥田的泥土香,到壯圍哈密瓜的夏日甜;外澳牽罟的漁村人情,到新埔柿餅的秋日暖陽;還有老梅綠石槽的奇幻紋理、基隆嶼的孤島傳奇。帶你走進產地現場,品嘗四季滋味;親近山海之境,領略自然美景;漫步古蹟老街,感受歷史韻味。透過作者馬繼康獨到的視角,邀你放慢腳步,細細品味。書籍特色:1.深入在地,探索不一樣的台灣:不僅走訪著名景點,更深入小農、古道與秘境,讓旅行更貼近土地與人情。2.多元主題,適合各種旅行風格:不論是美食愛好者、自然步道探險者,或是生態觀察家,都能找到最適合的路線。3.季節推薦,最美時刻不錯過:書中標示各景點的最佳旅行時節,捕捉最動人的美景。
摩洛哥露天市集裡,有一張因陀羅網。它流轉於土堡、綠洲、水與跨撒哈拉貿易線之間,消弭了時間與國界。「佛教的因陀羅神將世界創造成網狀,網上每個打結處都有顆寶珠,萬法皆是網上的一顆寶珠,閃閃發亮。……因陀羅網上,每顆寶珠既是獨立存在,又是整體的一部分,所有的寶珠由一張巨大無形的網聯繫著,每一顆都映照其他顆,無限交錯,相互影響,彼此牽動,無盡復無盡。」--〈前言〉 一如卜正民教授在《維梅爾的帽子》援引因陀羅網的概念分析數幅維梅爾畫作,呈現十七世紀荷蘭城市台夫特的全球貿易和文化交流,將十七世紀的世界視為有如蜘蛛網且時刻擴大中的因陀羅網(Indra's net),「網上每個結都拉出新線,觸及新的點,就附著在點上,往左右橫向連結,每條新拉出的線都不斷重複這個過程。」 位於歐亞非交集的摩洛哥,同樣是一張因陀羅網。 摩洛哥擁有極長的海岸線,腓尼基人早在西元前一千年便於沿岸建立貿易據點,迦太基人、羅馬人、阿拉伯人繼之,到了西元七世紀已成為接連撒哈拉以南非洲、地中海與中東的重要貿易樞紐。來自中國與東南亞的絲綢、瓷器與香料等商品,經由陸上絲路抵達埃及等地,再由阿拉伯商人或威尼斯商人輾轉售至摩洛哥並深入非洲,或由海上絲路抵達東非,流通至北非馬格里布區。 曾經勝極一時的跨撒哈拉貿易線亦然。 「跨撒哈拉貿易」指的是地中海國家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特別是跟西非)之間的貿易,約興起於西元七世紀,從十三到十六世紀末達到頂峰,整個貿易網絡橫跨撒哈拉。從中世紀到十九世紀,駱駝商隊載著馬格里布的阿拉伯或柏柏爾商人及貨物,穿越廣袤撒哈拉,將北非產品販售給位於荒漠裡的馬利帝國,之後再購買貴重物品,以駱駝商隊運回北非。一張活躍的商業網絡連結了北非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散落各地的綠洲聚落成了商品貿易中繼站。 即便到了法國殖民的二十世紀初,由於摩洛哥基礎交通建設不佳,運送貨物的駱駝商隊仍然只能依循幾乎不可見且危機四伏的小徑,從一座綠洲前往另一座綠洲。駱駝商隊跨越撒哈拉,連接廷巴克圖經因薩拉赫、塔菲拉爾特和莫加多爾,部分繼續前往利比亞,甚至抵達開羅。
摩洛哥露天市集裡,有一張因陀羅網。它流轉於土堡、綠洲、水與跨撒哈拉貿易線之間,消弭了時間與國界。「佛教的因陀羅神將世界創造成網狀,網上每個打結處都有顆寶珠,萬法皆是網上的一顆寶珠,閃閃發亮。……因陀羅網上,每顆寶珠既是獨立存在,又是整體的一部分,所有的寶珠由一張巨大無形的網聯繫著,每一顆都映照其他顆,無限交錯,相互影響,彼此牽動,無盡復無盡。」--〈前言〉 一如卜正民教授在《維梅爾的帽子》援引因陀羅網的概念分析數幅維梅爾畫作,呈現十七世紀荷蘭城市台夫特的全球貿易和文化交流,將十七世紀的世界視為有如蜘蛛網且時刻擴大中的因陀羅網(Indra's net),「網上每個結都拉出新線,觸及新的點,就附著在點上,往左右橫向連結,每條新拉出的線都不斷重複這個過程。」 位於歐亞非交集的摩洛哥,同樣是一張因陀羅網。 摩洛哥擁有極長的海岸線,腓尼基人早在西元前一千年便於沿岸建立貿易據點,迦太基人、羅馬人、阿拉伯人繼之,到了西元七世紀已成為接連撒哈拉以南非洲、地中海與中東的重要貿易樞紐。來自中國與東南亞的絲綢、瓷器與香料等商品,經由陸上絲路抵達埃及等地,再由阿拉伯商人或威尼斯商人輾轉售至摩洛哥並深入非洲,或由海上絲路抵達東非,流通至北非馬格里布區。 曾經勝極一時的跨撒哈拉貿易線亦然。 「跨撒哈拉貿易」指的是地中海國家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特別是跟西非)之間的貿易,約興起於西元七世紀,從十三到十六世紀末達到頂峰,整個貿易網絡橫跨撒哈拉。從中世紀到十九世紀,駱駝商隊載著馬格里布的阿拉伯或柏柏爾商人及貨物,穿越廣袤撒哈拉,將北非產品販售給位於荒漠裡的馬利帝國,之後再購買貴重物品,以駱駝商隊運回北非。一張活躍的商業網絡連結了北非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散落各地的綠洲聚落成了商品貿易中繼站。 即便到了法國殖民的二十世紀初,由於摩洛哥基礎交通建設不佳,運送貨物的駱駝商隊仍然只能依循幾乎不可見且危機四伏的小徑,從一座綠洲前往另一座綠洲。駱駝商隊跨越撒哈拉,連接廷巴克圖經因薩拉赫、塔菲拉爾特和莫加多爾,部分繼續前往利比亞,甚至抵達開羅。
摩洛哥露天市集裡,有一張因陀羅網。它流轉於土堡、綠洲、水與跨撒哈拉貿易線之間,消弭了時間與國界。「佛教的因陀羅神將世界創造成網狀,網上每個打結處都有顆寶珠,萬法皆是網上的一顆寶珠,閃閃發亮。……因陀羅網上,每顆寶珠既是獨立存在,又是整體的一部分,所有的寶珠由一張巨大無形的網聯繫著,每一顆都映照其他顆,無限交錯,相互影響,彼此牽動,無盡復無盡。」--〈前言〉 一如卜正民教授在《維梅爾的帽子》援引因陀羅網的概念分析數幅維梅爾畫作,呈現十七世紀荷蘭城市台夫特的全球貿易和文化交流,將十七世紀的世界視為有如蜘蛛網且時刻擴大中的因陀羅網(Indra's net),「網上每個結都拉出新線,觸及新的點,就附著在點上,往左右橫向連結,每條新拉出的線都不斷重複這個過程。」 位於歐亞非交集的摩洛哥,同樣是一張因陀羅網。 摩洛哥擁有極長的海岸線,腓尼基人早在西元前一千年便於沿岸建立貿易據點,迦太基人、羅馬人、阿拉伯人繼之,到了西元七世紀已成為接連撒哈拉以南非洲、地中海與中東的重要貿易樞紐。來自中國與東南亞的絲綢、瓷器與香料等商品,經由陸上絲路抵達埃及等地,再由阿拉伯商人或威尼斯商人輾轉售至摩洛哥並深入非洲,或由海上絲路抵達東非,流通至北非馬格里布區。 曾經勝極一時的跨撒哈拉貿易線亦然。 「跨撒哈拉貿易」指的是地中海國家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特別是跟西非)之間的貿易,約興起於西元七世紀,從十三到十六世紀末達到頂峰,整個貿易網絡橫跨撒哈拉。從中世紀到十九世紀,駱駝商隊載著馬格里布的阿拉伯或柏柏爾商人及貨物,穿越廣袤撒哈拉,將北非產品販售給位於荒漠裡的馬利帝國,之後再購買貴重物品,以駱駝商隊運回北非。一張活躍的商業網絡連結了北非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散落各地的綠洲聚落成了商品貿易中繼站。 即便到了法國殖民的二十世紀初,由於摩洛哥基礎交通建設不佳,運送貨物的駱駝商隊仍然只能依循幾乎不可見且危機四伏的小徑,從一座綠洲前往另一座綠洲。駱駝商隊跨越撒哈拉,連接廷巴克圖經因薩拉赫、塔菲拉爾特和莫加多爾,部分繼續前往利比亞,甚至抵達開羅。
★原來國旅可以這樣玩!搭乘郵輪式巴士,用客運價格享受租車般的便利, 免蒐景點排行、免比較行程、免查地圖、免轉車, 舒心出遊超輕鬆。 繼《跟著943搭台灣好行:15元起跳的自遊提案》後,943再度走訪32條台灣好行精選路線,分享口碑最佳的人氣景點與新興玩法,以及內行人才知道的乘車撇步,讓你不用開車,就能全台走透透;即使預算有限,也能暢行無阻。 ●搭乘台灣好行,銅板價省錢出遊 台灣好行CP傎高,路線遍及台灣本島和離島,有全台唯一直上台東金剛大道的巴士、票價12元且比開車更接近壽山動物園的高雄56號公車,遊花東一整天最多僅600多元的東部各路線,南投好行卡499元三日任搭10條線的好康組合,經濟實惠,是小資旅人的夢幻選擇。 ●搭乘台灣好行,輕鬆深入在地遊 從基隆北海岸到離島,台灣好行串連車站與各大景點,一車直達。部分路線還有導覽員同行解說,不必跟團,也能輕鬆享受深度旅遊的豐富體驗。無論是一人獨旅或全家出遊,只要選好路線就能出發,都能玩得超值又盡興。 ●搭乘台灣好行,吃喝玩樂通通有 台灣好行沿途景點包羅萬象,尋覓人氣美食、打卡熱點、五感體驗,與小動物互動,都能一次滿足。不管是親子出遊、感受部落文化、探索博物館與自然祕境,讓你暢玩無阻。
★原來國旅可以這樣玩!搭乘郵輪式巴士,用客運價格享受租車般的便利, 免蒐景點排行、免比較行程、免查地圖、免轉車, 舒心出遊超輕鬆。 繼《跟著943搭台灣好行:15元起跳的自遊提案》後,943再度走訪32條台灣好行精選路線,分享口碑最佳的人氣景點與新興玩法,以及內行人才知道的乘車撇步,讓你不用開車,就能全台走透透;即使預算有限,也能暢行無阻。 ●搭乘台灣好行,銅板價省錢出遊 台灣好行CP傎高,路線遍及台灣本島和離島,有全台唯一直上台東金剛大道的巴士、票價12元且比開車更接近壽山動物園的高雄56號公車,遊花東一整天最多僅600多元的東部各路線,南投好行卡499元三日任搭10條線的好康組合,經濟實惠,是小資旅人的夢幻選擇。 ●搭乘台灣好行,輕鬆深入在地遊 從基隆北海岸到離島,台灣好行串連車站與各大景點,一車直達。部分路線還有導覽員同行解說,不必跟團,也能輕鬆享受深度旅遊的豐富體驗。無論是一人獨旅或全家出遊,只要選好路線就能出發,都能玩得超值又盡興。 ●搭乘台灣好行,吃喝玩樂通通有 台灣好行沿途景點包羅萬象,尋覓人氣美食、打卡熱點、五感體驗,與小動物互動,都能一次滿足。不管是親子出遊、感受部落文化、探索博物館與自然祕境,讓你暢玩無阻。
★原來國旅可以這樣玩!搭乘郵輪式巴士,用客運價格享受租車般的便利, 免蒐景點排行、免比較行程、免查地圖、免轉車, 舒心出遊超輕鬆。 繼《跟著943搭台灣好行:15元起跳的自遊提案》後,943再度走訪32條台灣好行精選路線,分享口碑最佳的人氣景點與新興玩法,以及內行人才知道的乘車撇步,讓你不用開車,就能全台走透透;即使預算有限,也能暢行無阻。 ●搭乘台灣好行,銅板價省錢出遊 台灣好行CP傎高,路線遍及台灣本島和離島,有全台唯一直上台東金剛大道的巴士、票價12元且比開車更接近壽山動物園的高雄56號公車,遊花東一整天最多僅600多元的東部各路線,南投好行卡499元三日任搭10條線的好康組合,經濟實惠,是小資旅人的夢幻選擇。 ●搭乘台灣好行,輕鬆深入在地遊 從基隆北海岸到離島,台灣好行串連車站與各大景點,一車直達。部分路線還有導覽員同行解說,不必跟團,也能輕鬆享受深度旅遊的豐富體驗。無論是一人獨旅或全家出遊,只要選好路線就能出發,都能玩得超值又盡興。 ●搭乘台灣好行,吃喝玩樂通通有 台灣好行沿途景點包羅萬象,尋覓人氣美食、打卡熱點、五感體驗,與小動物互動,都能一次滿足。不管是親子出遊、感受部落文化、探索博物館與自然祕境,讓你暢玩無阻。
●自媒體創作者Vocal跨世代追夢旅程全紀錄!橫跨歐亞六國的中年壯遊之旅! ●親子作家 神老師& 神媽咪(沈雅琪)、YouTube「姐姐愛開車」 沈慧蘭(殺手蘭)暖心推薦 小時候,有母親在的地方就是全世界; 當母親年老了,換我帶著她走向世界。 2023年1月,41歲的Vocal帶著73歲的母親展開了一場為期三十八天的橫跨六國之旅。他們一起去土耳其找浪漫,到挪威看極光,在瑞士登雪山,體驗此生從未看過的夢幻風景。 在這段與母親朝夕相處的過程中,Vocal面臨了世代價值觀衝擊,以及與長輩出遊的難題,但是敞開心胸對話之後發現,神媽媽是位默契十足的神隊友。一路上,他們用好奇心迎接各種突如其來的挑戰,用心靈去感受日常微小的幸福,重新找回童心,並且在旅途中創造屬於自己的動人故事和回憶…… Vocal回顧過往,如果不是在五光十色的上海獨自工作打拚了六年,如果不是因為寂寞而愛上旅行和攝影,或許不會成為現在的自己。有一天,父母會老去,我們也將告別青春的容顏。變老是件惱人的事情,健康隨著臉上的膠原蛋白慢慢地流失,但它卻帶來了人生中珍貴的禮物——表達和實踐愛的能力。 這趟不在預料之中的旅行,讓Vocal重新展望人生,更深刻體會到「幸福」的意義是什麼。從內心充滿自我懷疑到滿載而歸,他用行動證明,不管幾歲都能夠擁有出走的勇氣;與其等到想要出發卻走不動時徒留遺憾,不如現在就踏出探索世界的腳步吧!
●自媒體創作者Vocal跨世代追夢旅程全紀錄!橫跨歐亞六國的中年壯遊之旅!●親子作家 神老師& 神媽咪(沈雅琪)、YouTube「姐姐愛開車」 沈慧蘭(殺手蘭)暖心推薦小時候,有母親在的地方就是全世界;當母親年老了,換我帶著她走向世界。2023年1月,41歲的Vocal帶著73歲的母親展開了一場為期三十八天的橫跨六國之旅。他們一起去土耳其找浪漫,到挪威看極光,在瑞士登雪山,體驗此生從未看過的夢幻風景。在這段與母親朝夕相處的過程中,Vocal面臨了世代價值觀衝擊,以及與長輩出遊的難題,但是敞開心胸對話之後發現,神媽媽是位默契十足的神隊友。一路上,他們用好奇心迎接各種突如其來的挑戰,用心靈去感受日常微小的幸福,重新找回童心,並且在旅途中創造屬於自己的動人故事和回憶……Vocal回顧過往,如果不是在五光十色的上海獨自工作打拚了六年,如果不是因為寂寞而愛上旅行和攝影,或許不會成為現在的自己。有一天,父母會老去,我們也將告別青春的容顏。變老是件惱人的事情,健康隨著臉上的膠原蛋白慢慢地流失,但它卻帶來了人生中珍貴的禮物——表達和實踐愛的能力。這趟不在預料之中的旅行,讓Vocal重新展望人生,更深刻體會到「幸福」的意義是什麼。從內心充滿自我懷疑到滿載而歸,他用行動證明,不管幾歲都能夠擁有出走的勇氣;與其等到想要出發卻走不動時徒留遺憾,不如現在就踏出探索世界的腳步吧!
●自媒體創作者Vocal跨世代追夢旅程全紀錄!橫跨歐亞六國的中年壯遊之旅!●親子作家 神老師& 神媽咪(沈雅琪)、YouTube「姐姐愛開車」 沈慧蘭(殺手蘭)暖心推薦小時候,有母親在的地方就是全世界;當母親年老了,換我帶著她走向世界。2023年1月,41歲的Vocal帶著73歲的母親展開了一場為期三十八天的橫跨六國之旅。他們一起去土耳其找浪漫,到挪威看極光,在瑞士登雪山,體驗此生從未看過的夢幻風景。在這段與母親朝夕相處的過程中,Vocal面臨了世代價值觀衝擊,以及與長輩出遊的難題,但是敞開心胸對話之後發現,神媽媽是位默契十足的神隊友。一路上,他們用好奇心迎接各種突如其來的挑戰,用心靈去感受日常微小的幸福,重新找回童心,並且在旅途中創造屬於自己的動人故事和回憶……Vocal回顧過往,如果不是在五光十色的上海獨自工作打拚了六年,如果不是因為寂寞而愛上旅行和攝影,或許不會成為現在的自己。有一天,父母會老去,我們也將告別青春的容顏。變老是件惱人的事情,健康隨著臉上的膠原蛋白慢慢地流失,但它卻帶來了人生中珍貴的禮物——表達和實踐愛的能力。這趟不在預料之中的旅行,讓Vocal重新展望人生,更深刻體會到「幸福」的意義是什麼。從內心充滿自我懷疑到滿載而歸,他用行動證明,不管幾歲都能夠擁有出走的勇氣;與其等到想要出發卻走不動時徒留遺憾,不如現在就踏出探索世界的腳步吧!
●自媒體創作者Vocal跨世代追夢旅程全紀錄!橫跨歐亞六國的中年壯遊之旅!●親子作家 神老師& 神媽咪(沈雅琪)、YouTube「姐姐愛開車」 沈慧蘭(殺手蘭)暖心推薦小時候,有母親在的地方就是全世界;當母親年老了,換我帶著她走向世界。2023年1月,41歲的Vocal帶著73歲的母親展開了一場為期三十八天的橫跨六國之旅。他們一起去土耳其找浪漫,到挪威看極光,在瑞士登雪山,體驗此生從未看過的夢幻風景。在這段與母親朝夕相處的過程中,Vocal面臨了世代價值觀衝擊,以及與長輩出遊的難題,但是敞開心胸對話之後發現,神媽媽是位默契十足的神隊友。一路上,他們用好奇心迎接各種突如其來的挑戰,用心靈去感受日常微小的幸福,重新找回童心,並且在旅途中創造屬於自己的動人故事和回憶……Vocal回顧過往,如果不是在五光十色的上海獨自工作打拚了六年,如果不是因為寂寞而愛上旅行和攝影,或許不會成為現在的自己。有一天,父母會老去,我們也將告別青春的容顏。變老是件惱人的事情,健康隨著臉上的膠原蛋白慢慢地流失,但它卻帶來了人生中珍貴的禮物——表達和實踐愛的能力。這趟不在預料之中的旅行,讓Vocal重新展望人生,更深刻體會到「幸福」的意義是什麼。從內心充滿自我懷疑到滿載而歸,他用行動證明,不管幾歲都能夠擁有出走的勇氣;與其等到想要出發卻走不動時徒留遺憾,不如現在就踏出探索世界的腳步吧!
曾經目光只有遠方,最後看見的卻是自己手中地圖的邊界連結著回憶的縫隙異域與日常,皆是存在的重量那些遠行的人們,後來過著什麼樣的日子?十多年前隻身走過中東和東非,那時世界歌頌流浪,錯以為只有遠方才能聽見故事、成為故事,於是奮不顧身,說什麼都要出發。但人們幾乎不太談論從他方歸來之後,又該如何與生活共處?當遠行成為日常,停留反而需要極大勇氣。從兩萬公里外的亞馬遜雨林到戒備森嚴的北韓,再到床底下父親遺留下來的紙箱,在一封封四十多年前的手寫信中發現那些未解的過去,以此做為線索,穿梭於過往和當下,述說一段關於此地與他方、愛與冷漠、流浪與停留的故事。
曾經目光只有遠方,最後看見的卻是自己手中地圖的邊界連結著回憶的縫隙異域與日常,皆是存在的重量那些遠行的人們,後來過著什麼樣的日子?十多年前隻身走過中東和東非,那時世界歌頌流浪,錯以為只有遠方才能聽見故事、成為故事,於是奮不顧身,說什麼都要出發。但人們幾乎不太談論從他方歸來之後,又該如何與生活共處?當遠行成為日常,停留反而需要極大勇氣。從兩萬公里外的亞馬遜雨林到戒備森嚴的北韓,再到床底下父親遺留下來的紙箱,在一封封四十多年前的手寫信中發現那些未解的過去,以此做為線索,穿梭於過往和當下,述說一段關於此地與他方、愛與冷漠、流浪與停留的故事。
曾經目光只有遠方,最後看見的卻是自己手中地圖的邊界連結著回憶的縫隙異域與日常,皆是存在的重量那些遠行的人們,後來過著什麼樣的日子?十多年前隻身走過中東和東非,那時世界歌頌流浪,錯以為只有遠方才能聽見故事、成為故事,於是奮不顧身,說什麼都要出發。但人們幾乎不太談論從他方歸來之後,又該如何與生活共處?當遠行成為日常,停留反而需要極大勇氣。從兩萬公里外的亞馬遜雨林到戒備森嚴的北韓,再到床底下父親遺留下來的紙箱,在一封封四十多年前的手寫信中發現那些未解的過去,以此做為線索,穿梭於過往和當下,述說一段關於此地與他方、愛與冷漠、流浪與停留的故事。
《【插圖版】芬蘭旅行日常指南》 道道地地的日常生活,才是旅人的真正必做! 100個讓你徹底愛上芬蘭的療癒提案! ˙一手拿啤酒,一手拿香腸,在桑拿發源地療癒身心 ˙包下河畔度假小屋,盡情享受柴火之樂 ˙在跳蚤市集裡,從當地人手中繼承稀有的北歐物品 ˙一邊看海,一邊享用料多實在的鮭魚湯 和芬蘭人喝相同的咖啡、湖邊吃藍莓、一大早就喝啤酒、買嚕嚕米口香糖…… 芬蘭人習以為常的生活風景,就是最完美的旅行指南〜 ◎濃縮「北歐狂熱」作者十二年珍貴經驗 ◎無敵可愛的深度旅遊圖文指南 ◎AMAZON.JP 兩百四十九則評論,五星滿分好評 《曬冰島 UNLOCK ICELAND》 【網路口碑推薦+詢問聲量最高】 UNLOCK ICELAND創辦人 台灣在地私人導遊Becky的文化觀察與私房景點 ▍生活 ╳ 文化 ╳ 旅行 ╳ 品牌 ╳ 冷知識 ▍ ★隨書贈精緻【手繪冰島地圖】拉頁海報★ ★嚴選12家冰島當地活動、住宿、溫泉、購物優惠券★ (價值超過7000元) 『冰島的美,不只讓人驚豔,也非常耐人尋味。』————Becky ☞ 原來,冰島和你不算太遠?! . 一日冰島人的生活怎麼過? .冰島人與台灣人哪裡相同? .如何讓冰島旅行更臻完美? .冰島LONG STAY的真相? .如何找到在地選品和好物? ☞ 原來,冰島這樣玩也OK?! .必吃的不是熱狗是冰淇淋──全世界只有冰島人在暴風雪中排隊吃冰 .與其泡藍湖溫泉不如去祕境泳池──體會冰島人每天報到的平價享受 .走出打卡景點走到世界盡頭──在杳無人煙的小島、小鎮只遇見自己 .巷弄小店比商店街更值得血拼──深度探訪冰島設計品牌與選品好店 .不用報名極光團也能看見歐若拉──傳授你破解追極光的技巧和迷思 ☞ 原來,冰島人生活很簡單?! .每人平均咖啡豆消耗量高居全球第三?一天喝六七杯咖啡是一種生活享受 .只要放晴就有機會放「太陽假」?還在特定節日吃太陽鬆餅、喝太陽咖啡 .稱自己是「為書癡狂的民族」?每十人有一人出書,聖誕節不送書就落伍 .喝啤酒等於不愛國?1989年解除「禁酒令」,導致冰島人喝酒就要喝到掛 .冰島人的幸福定義跟你想得不同?約會前先查祖譜,生小孩前不一定結婚 ※※※ 作者Becky在冰島居住超過千個日子,她探索冰島的歷史、文化、飲食與藝術,深入冰島的家庭、廚房、學校、休閒場所與夜生活,在旅人視角所不見的地方,一窺冰島人的生活型態與哲學。 你會驚嘆,在冰島,靜謐與喧囂、自然與城市、現代與傳統、個人與國家,竟能如此完美地融合。才發現,冰島的美,不只在壯闊的山川冰河,也在人與人間的良善、信任與包容,體現了小國寡民的理想社會;冰島的美,不只有可遇不可求的飛舞極光,還有面對不可掌握的環境氣候時,知道「Þetta Reddast」(一切都會好的),學會接納脆弱及不完美的自己。 此外,Becky也在書中特別公開,那些只屬於她與冰島的私密風景──只有在地人才知道的人氣餐廳、私房景點、步道路線、小鎮與小島。貼近當地生活、感受冰島精神,唯有真實地了解冰島,才能邂逅旅途中最美的風景! 本書特色 1.第一本由旅居冰島台灣人所撰寫的冰島深度指南。 2.70篇全彩圖文,冰島的美麗與精彩一覽無遺。 3.由在地私導規劃最接地氣的冰島旅遊路線。 4.掃書中QR Code即刻收藏:雷克雅維克與近郊泳池一覽表、冰島觀賞北極海鸚Puffins地圖、常用景點街道冰島語教學、多個冰島音樂Spotify播放清單。 名人推薦 怪奇事務所(所長) | 吳鳳(《愛玩客》、金鐘獎主持人)| 詹偉雄(作家、文化評論人) | 楊世泰+戴翊庭(《山知道》作者) | 謝哲青(作家、節目主持人) ………私心推薦(按姓氏筆劃排序)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周末北歐部 chika 一個愛北歐成癡的上班族。由於太過喜歡芬蘭,往返旅遊超過十二年,試遍了各式各樣的深度玩法,是公認的芬蘭迷。夢想移居芬蘭,為此立志成為壽司師傅,目前在日本一邊上班,一邊拜師學藝。喜歡河岸、貓、酒,以及一個人的旅行。 Twitter@cicasca Instagram@cicasca Becky 1989年出生於台南,於文藻外語大學畢業後,前往法國里昂第二大學取得傳播與品牌策略碩士。曾教授英語、法語,擔任過平面設計師與品牌策略師。熱愛旅行,至今已探索40多個國家,踏遍超過300個城鎮。透過旅行看見最勇敢的自己,享受寧靜之餘,更不斷探索與發現,觀察人群、體驗生活、瞭解文化。 因緣際會下,於2015年初踏上冰島,實現了自我的冰島夢。爾後於冰島定居生活,並創辦了UNLOCK ICELAND 島語覓密,期盼回歸初衷,幫助未來的旅人看見冰島的美好。 UNLOCK ICELAND 島語覓密 網站:unlock-iceland.com/ UNLOCK ICELAND島語覓密 粉專:www.facebook.com/unlockiceland/
《突尼西亞:迦太基與世界遺產紀行》 突尼西亞, 作為一個地中海沿岸國家、阿拉伯世界的成員、伊斯蘭世界的一分子, 在這些不同領域的芸芸眾國間,都有她特殊而顯著的地位。 這個國家的歷史、地理充滿讓人好奇的風情, 在地中海的藍與撒哈拉沙漠的黃之間,構成一條明亮的風景線。 這裡是兩千多年來的戰場,也曾是毀滅之地,流血無數。西元前149至146年間第三次布匿戰爭在此爆發,羅馬軍團經過三年的圍城攻擊,終於攻陷迦太基城,大火焚燒17天,城市全毀,迦太基國滅亡,迦太基人幾乎滅族,還留下羅馬人用鐵犁翻遍迦太基城的土地,再撒上鹽的說法。此後汪達爾人、拜占庭帝國、阿拉伯帝國、十字軍、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法國遠征軍等都曾征戰於此。20世紀1942-43年間,隆美爾指揮下的納粹德國非洲兵團以突尼西亞為基地,與英美聯軍在北非展開大戰,是二次大戰最激烈的戰場之一。在19世紀後期至20世紀前期的全球殖民主義浪潮中,突尼西亞也未能倖免,淪為法國的保護國70餘年,和許多不幸的同伴一樣,受過一切殖民地的創傷。 突尼西亞是腓尼基人建立的迦太基共和國所在地,迦太基是經常被忽略的古代地中海霸主,和亞歷山大大帝齊名的迦太基軍事奇才漢尼拔,差一點就滅了羅馬共和國。這段精彩的歷史是本書特別凸出的重點之一。 ◎作者以世界遺產為綱目,同時不錯過任何具有重要價值或趣味的地點 ◎從歷史、文化與古文明的角度切入 ◎全書使用插圖相片逾1200張,幫助讀者逐步貼近這個陌生的國度 不論是旅遊前做功課、僅僅紙上臥遊,或純粹為了好奇與求知,本書都不容錯過。 《摩洛哥:世界遺產紀行》 外來的訪客最常以「充滿異國情調」來形容對摩洛哥的印象, 然而,摩洛哥的豐盛如何能夠盡述? 複雜的歷史際遇,造就了今天極為多樣性的摩洛哥;阿拉伯-伊斯蘭、安達魯西亞-尤太、歐洲、黑色非洲等文化都在此和柏柏文化相遇,結出的纍纍果實各自綻放著不同的丰采。 柏柏人是馬格里布的原住民,希臘神話中吸收了部分的柏柏傳說,而摩洛哥就是希臘神話中的極西之地。羅馬帝國時期基督教先傳入北非,後來柏柏人分別出了一位教宗、一位羅馬皇帝,以及一位重要的神學家。七世紀阿拉伯人帶來伊斯蘭教,柏柏人很快就加入阿拉伯人,跟著一起渡海征服了伊比利半島。由於在阿拉伯人的統治下受到不平等的待遇,生性堅韌而強悍的柏柏人不出半個世紀就把阿拉伯帝國永遠趕出了北非;此後柏柏人逐漸與阿拉伯人融合,阿拉伯文化隨著伊斯蘭教而成為主流,但無可避免地出現柏柏化的特徵,成為「柏柏化的阿拉伯文化」,例如摩洛哥通行的阿拉伯語分支是公認最難聽懂的。摩洛哥各朝代在阿拉伯與柏柏之間輪替,漸漸變得不分彼此,不過統治者都必須得到各地柏柏部族勢力的支持,而各部族間不時發生衝突,因擁立不同蘇丹而生的內戰更是家常便飯。 18世紀以前摩洛哥的領土最北包括了伊比利半島大半,東至今突尼西亞,向南達到今馬利境內。15世紀末伊比利半島上的非基督徒遭到驅逐,當時這些穆斯林和尤太人同被稱為摩爾人,這群難民為摩洛哥帶來了安達魯西亞-尤太文化,或稱摩爾風格,至今已是摩洛哥建築、藝術的註冊商標。 三毛把撒哈拉沙漠比作是她「前世的鄉愁」,簡簡單單地一語道出了旅行的最高意境。地域或許遙遠而看似無關,但是摩洛哥豐美的景色,依然能夠輕易觸發你我內心最深處的感動。 林婉美親自一步步走在這塊浪漫的國土上,用她獨到的眼光,將這片土地上的一景一物透過本書呈現給讀者。 書中分區為讀者介紹摩洛哥各地的歷史遺跡與現今的人文風情與都市風貌,有古城曲折的市場巷弄、比愛情海的景色更豐富的海港小鎮或山城、摩洛哥第一大城卡薩布蘭加綿延的歐式建築及悠然行駛的地面電車,書中都附上許多精彩的攝影照片。 讀者只要閱讀本書,一個兼具古老文化與華麗建築的爛漫國度──摩洛哥就躍然呈現在眼前。
非洲北海岸的西部地區稱為馬格里布(Maghreb),包括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與摩洛哥三國。在近代化的過程中,突尼西亞可說是付出代價最少,取得成果最大的佼佼者。1956年春突尼西亞建國,擺脫法國殖民統治,隨即在8月份制訂《個人地位法典》,大幅提高女性的法律地位,禁止一夫多妻、丈夫片面休妻,確立母親的監護權、女性的繼承權等,立即使突尼西亞成為最注重兩性平等的阿拉伯國家,也成為衡量其他類似國家法律與社會狀況的指標。 突尼西亞, 作為一個地中海沿岸國家、阿拉伯世界的成員、伊斯蘭世界的一分子, 在這些不同領域的芸芸眾國間,都有她特殊而顯著的地位。 這個國家的歷史、地理充滿讓人好奇的風情, 在地中海的藍與撒哈拉沙漠的黃之間,構成一條明亮的風景線。 這裡是兩千多年來的戰場,也曾是毀滅之地,流血無數。西元前149至146年間第三次布匿戰爭在此爆發,羅馬軍團經過三年的圍城攻擊,終於攻陷迦太基城,大火焚燒17天,城市全毀,迦太基國滅亡,迦太基人幾乎滅族,還留下羅馬人用鐵犁翻遍迦太基城的土地,再撒上鹽的說法。此後汪達爾人、拜占庭帝國、阿拉伯帝國、十字軍、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法國遠征軍等都曾征戰於此。20世紀1942-43年間,隆美爾指揮下的納粹德國非洲兵團以突尼西亞為基地,與英美聯軍在北非展開大戰,是二次大戰最激烈的戰場之一。在19世紀後期至20世紀前期的全球殖民主義浪潮中,突尼西亞也未能倖免,淪為法國的保護國70餘年,和許多不幸的同伴一樣,受過一切殖民地的創傷。 突尼西亞是腓尼基人建立的迦太基共和國所在地,迦太基是經常被忽略的古代地中海霸主,和亞歷山大大帝齊名的迦太基軍事奇才漢尼拔,差一點就滅了羅馬共和國。這段精彩的歷史是本書特別凸出的重點之一。 一般人只知道著名的羅馬圓形競技場,但很少人意識到突尼西亞也有一座維持良好、排名世界第三的羅馬競技場。事實上,突尼西亞是非洲羅馬遺跡最豐富、密度也最高的國家,本書即深入介紹了十多處重要的羅馬古蹟。有趣的是,19世紀來到突尼西亞的西方人尚未形成標準的考古專業,因此發生了不少令人啼笑皆非的荒唐事件。 突尼西亞在七世紀被阿拉伯穆斯林征服,開羅安成為非洲最重要的伊斯蘭信仰中心,在那個連清真寺是否該建宣禮塔都沒有共識的初期階段,許多伊斯蘭建築的規制就在這裡形成。其後私掠海盜隨著鄂圖曼帝國的勢力進入,突尼西亞發展出貝伊(Bey)主政、以海盜為國防的獨特自治政權,最後終於成為法國的殖民地。 人文歷史之外,突尼西亞獨特的大自然景觀更是魅力無限,這一點早在1970年代就被《星際大戰》電影系列的導演喬治盧卡斯看中,使得這些看似不屬於地球的景觀陸續登上多部星戰電影,並吸引許多名片前來取景。目標從柏柏人的地下穴居、蜂巢式糧倉,到大鹽湖、峽谷、高山綠洲、撒哈拉大沙漠,都吸引了世人無比的興趣。 ◎作者以世界遺產為綱目,同時不錯過任何具有重要價值或趣味的地點 ◎從歷史、文化與古文明的角度切入 ◎全書使用插圖相片逾1200張,幫助讀者逐步貼近這個陌生的國度 不論是旅遊前做功課、僅僅紙上臥遊,或純粹為了好奇與求知,本書都不容錯過。
外來的訪客最常以「充滿異國情調」來形容對摩洛哥的印象, 然而,摩洛哥的豐盛如何能夠盡述? 複雜的歷史際遇,造就了今天極為多樣性的摩洛哥;阿拉伯-伊斯蘭、安達魯西亞-尤太、歐洲、黑色非洲等文化都在此和柏柏文化相遇,結出的纍纍果實各自綻放著不同的丰采。 柏柏人是馬格里布的原住民,希臘神話中吸收了部分的柏柏傳說,而摩洛哥就是希臘神話中的極西之地。羅馬帝國時期基督教先傳入北非,後來柏柏人分別出了一位教宗、一位羅馬皇帝,以及一位重要的神學家。七世紀阿拉伯人帶來伊斯蘭教,柏柏人很快就加入阿拉伯人,跟著一起渡海征服了伊比利半島。由於在阿拉伯人的統治下受到不平等的待遇,生性堅韌而強悍的柏柏人不出半個世紀就把阿拉伯帝國永遠趕出了北非;此後柏柏人逐漸與阿拉伯人融合,阿拉伯文化隨著伊斯蘭教而成為主流,但無可避免地出現柏柏化的特徵,成為「柏柏化的阿拉伯文化」,例如摩洛哥通行的阿拉伯語分支是公認最難聽懂的。摩洛哥各朝代在阿拉伯與柏柏之間輪替,漸漸變得不分彼此,不過統治者都必須得到各地柏柏部族勢力的支持,而各部族間不時發生衝突,因擁立不同蘇丹而生的內戰更是家常便飯。 18世紀以前摩洛哥的領土最北包括了伊比利半島大半,東至今突尼西亞,向南達到今馬利境內。15世紀末伊比利半島上的非基督徒遭到驅逐,當時這些穆斯林和尤太人同被稱為摩爾人,這群難民為摩洛哥帶來了安達魯西亞-尤太文化,或稱摩爾風格,至今已是摩洛哥建築、藝術的註冊商標。 無法忽視的柏柏人、尤太人與法國人 以色列建國時,阿拉伯世界一半以上的尤太人都住在摩洛哥,而今天在摩洛哥的各大城市也都看 得到尤太社區的遺跡。 鄂圖曼帝國興起後橫掃地中海,唯獨被摩洛哥擋在國界之外,歐洲進入大航海時代,摩洛哥距離歐洲最短的航線還不到 15 公里,於是首當其衝,成為列強蠶食鯨吞的目標,葡萄牙、西班牙和法國等陸續佔領沿海重要港口,歐洲文化開始浸入摩洛哥。 1912 至 1956 年摩洛哥淪為法國的「保護國」,柏柏人在南北內陸堅持抵抗了 21 年,逼使法國人把首都遷到沿海的拉巴特。首任法國總督萊亞歐提(Hubert Lyautey) 熱愛摩洛哥文化,在帶來現代化的都市計畫與建設時,還特意配合當地的文化傳統,並為摩洛哥建立現代化的學校體系,甚至指定自己死後葬在摩洛哥。今天在摩洛 哥的各大都市都可看到法國人當年精心規劃的新城區,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歲月依然不見老舊,和歐美相比也不顯遜色。 同樣被法國殖民,鄰國阿爾及利亞苦戰七年多、付出 30 萬人命才爭取到獨立,摩洛哥卻幸運得多,兵不血刃就讓法國歸還主權,足證法國人對摩洛哥情有獨鍾。如今憶起這一段殖民歷史,摩洛哥人似乎少有怨恨,法國是 最親近的盟邦,大都市的摩洛哥人也以講法語為高尚,連國王也到法國留學。 不一樣的伊斯蘭國家 摩洛哥是一個很不一樣的伊斯蘭國家。伊斯蘭教傳到摩洛哥,就變成「摩洛哥式的伊斯蘭教」,雖然在名義上屬於遜尼派,卻和什葉派一樣盛行蘇菲主義以及 陵墓朝聖;伊斯蘭教在許多地方還融合了柏柏人的傳統習俗,各地穆斯林的穿著南轅北轍,而摩洛哥王室也以穆罕默德聖裔血脈作為永續統治的重要基礎。 「阿拉伯之春」從北非席捲整個阿拉伯世界,摩洛哥卻似乎因為宗教與國家的關係一直與時俱進,因此雖然和起火點突尼西亞近在咫尺,受到的衝擊卻極小。遜尼派極端組 織「伊斯蘭國」在所有遜尼派伊斯蘭國家內部都有極大的影響力,唯獨到了最西端的摩洛哥就銷聲匿跡。摩洛哥也是海尼根啤酒廠在非洲主要的生產基地之一 ( 啤酒和軟性飲料都是摩洛哥的重要出口產品 ),連王室也參與投資。而當今的摩洛哥王妃不戴頭巾,在伊斯蘭世界裡可說是驚世駭俗,她推動穆斯林一夫一妻制、提倡科技的應用,公開主持服裝秀和各種公益活動,和約旦王妃作風相近,動搖了整個伊斯蘭世界的女性地位。 旅遊資源多元豐厚 摩洛哥的自然景觀也和歷史文化同樣豐富多元,擁有非洲最宜人的大西洋度假海濱、最理想的衝浪與飛行傘海灘,早已是名副其實的歐洲度假村;亞特拉斯山 有峽谷、瀑布與滑雪場,南方更有撒哈拉沙漠的美麗沙丘。豐盛的人文與自然條件,也使摩洛哥在二十世紀與西方的文化界密切連結。許多畫家、作家、音樂家、劇 作家、時尚設計師都在摩洛哥長住,從1950 年代美國「垮掉的一代 (Beat Generation)」作家,到 1960 年代的嬉皮,都視摩洛哥為海外樂園。除了歐威爾之外,《小王子》的作者法國作家聖修伯里 (Antoine de Saint-Exupéry) 與台灣的三毛也都曾住在摩洛哥的撒哈拉地區。此外摩洛哥更是歐美電影中「異國情調」背景的最佳來源,不論你屬於哪個年代,都經常在電影中見到摩洛哥,摩洛 哥也自然而然成了歐美明星巨富最喜愛的度假去處。近年來摩洛哥的電影節、音樂節都是非洲最具影響力的盛事。 法國人在摩洛哥的都市建設從不拆除原有的老城,總是在旁邊另建一個新城區,因此每座城市幾乎都有新舊兩個城區,所有的古蹟也完整保留下來。摩洛哥都 市的新城區和歐洲沒什麼不同,揉合摩洛哥風格的現代建築爭奇鬥妍,多半也出自歐洲建築師的手筆。走進老城的曲折巷弄,摩洛哥之旅才算真正展開,歷史悠久的 市集裡有摩洛哥最出名的皮製品、傳自安達魯西亞的珠寶、雕刻,以及非洲最佳美食……。 摩洛哥的豐盛,怎麼說也說不完,而最精華的歷史古蹟與文化遺產,都將在書中娓娓道來。 三毛把撒哈拉沙漠比作是她「前世的鄉愁」,簡簡單單地一語道出了旅行的最高意境。地域或許遙遠而看似無關,但是摩洛哥豐美的景色,依然能夠輕易觸發你我內心最深處的感動。 林婉美親自一步步走在這塊浪漫的國土上,用她獨到的眼光,將這片土地上的一景一物透過本書呈現給讀者。 書中分區為讀者介紹摩洛哥各地的歷史遺跡與現今的人文風情與都市風貌,有古城曲折的市場巷弄、比愛情海的景色更豐富的海港小鎮或山城、摩洛哥第一大城卡薩布蘭加綿延的歐式建築及悠然行駛的地面電車,書中都附上許多精彩的攝影照片。 讀者只要閱讀本書,一個兼具古老文化與華麗建築的爛漫國度──摩洛哥就躍然呈現在眼前。
非洲北海岸的西部地區稱為馬格里布(Maghreb),包括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與摩洛哥三國。在近代化的過程中,突尼西亞可說是付出代價最少,取得成果最大的佼佼者。1956年春突尼西亞建國,擺脫法國殖民統治,隨即在8月份制訂《個人地位法典》,大幅提高女性的法律地位,禁止一夫多妻、丈夫片面休妻,確立母親的監護權、女性的繼承權等,立即使突尼西亞成為最注重兩性平等的阿拉伯國家,也成為衡量其他類似國家法律與社會狀況的指標。 突尼西亞, 作為一個地中海沿岸國家、阿拉伯世界的成員、伊斯蘭世界的一分子, 在這些不同領域的芸芸眾國間,都有她特殊而顯著的地位。 這個國家的歷史、地理充滿讓人好奇的風情, 在地中海的藍與撒哈拉沙漠的黃之間,構成一條明亮的風景線。 這裡是兩千多年來的戰場,也曾是毀滅之地,流血無數。西元前149至146年間第三次布匿戰爭在此爆發,羅馬軍團經過三年的圍城攻擊,終於攻陷迦太基城,大火焚燒17天,城市全毀,迦太基國滅亡,迦太基人幾乎滅族,還留下羅馬人用鐵犁翻遍迦太基城的土地,再撒上鹽的說法。此後汪達爾人、拜占庭帝國、阿拉伯帝國、十字軍、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法國遠征軍等都曾征戰於此。20世紀1942-43年間,隆美爾指揮下的納粹德國非洲兵團以突尼西亞為基地,與英美聯軍在北非展開大戰,是二次大戰最激烈的戰場之一。在19世紀後期至20世紀前期的全球殖民主義浪潮中,突尼西亞也未能倖免,淪為法國的保護國70餘年,和許多不幸的同伴一樣,受過一切殖民地的創傷。 突尼西亞是腓尼基人建立的迦太基共和國所在地,迦太基是經常被忽略的古代地中海霸主,和亞歷山大大帝齊名的迦太基軍事奇才漢尼拔,差一點就滅了羅馬共和國。這段精彩的歷史是本書特別凸出的重點之一。 一般人只知道著名的羅馬圓形競技場,但很少人意識到突尼西亞也有一座維持良好、排名世界第三的羅馬競技場。事實上,突尼西亞是非洲羅馬遺跡最豐富、密度也最高的國家,本書即深入介紹了十多處重要的羅馬古蹟。有趣的是,19世紀來到突尼西亞的西方人尚未形成標準的考古專業,因此發生了不少令人啼笑皆非的荒唐事件。 突尼西亞在七世紀被阿拉伯穆斯林征服,開羅安成為非洲最重要的伊斯蘭信仰中心,在那個連清真寺是否該建宣禮塔都沒有共識的初期階段,許多伊斯蘭建築的規制就在這裡形成。其後私掠海盜隨著鄂圖曼帝國的勢力進入,突尼西亞發展出貝伊(Bey)主政、以海盜為國防的獨特自治政權,最後終於成為法國的殖民地。 人文歷史之外,突尼西亞獨特的大自然景觀更是魅力無限,這一點早在1970年代就被《星際大戰》電影系列的導演喬治盧卡斯看中,使得這些看似不屬於地球的景觀陸續登上多部星戰電影,並吸引許多名片前來取景。目標從柏柏人的地下穴居、蜂巢式糧倉,到大鹽湖、峽谷、高山綠洲、撒哈拉大沙漠,都吸引了世人無比的興趣。 ◎作者以世界遺產為綱目,同時不錯過任何具有重要價值或趣味的地點 ◎從歷史、文化與古文明的角度切入 ◎全書使用插圖相片逾1200張,幫助讀者逐步貼近這個陌生的國度 不論是旅遊前做功課、僅僅紙上臥遊,或純粹為了好奇與求知,本書都不容錯過。
外來的訪客最常以「充滿異國情調」來形容對摩洛哥的印象, 然而,摩洛哥的豐盛如何能夠盡述? 複雜的歷史際遇,造就了今天極為多樣性的摩洛哥;阿拉伯-伊斯蘭、安達魯西亞-尤太、歐洲、黑色非洲等文化都在此和柏柏文化相遇,結出的纍纍果實各自綻放著不同的丰采。 柏柏人是馬格里布的原住民,希臘神話中吸收了部分的柏柏傳說,而摩洛哥就是希臘神話中的極西之地。羅馬帝國時期基督教先傳入北非,後來柏柏人分別出了一位教宗、一位羅馬皇帝,以及一位重要的神學家。七世紀阿拉伯人帶來伊斯蘭教,柏柏人很快就加入阿拉伯人,跟著一起渡海征服了伊比利半島。由於在阿拉伯人的統治下受到不平等的待遇,生性堅韌而強悍的柏柏人不出半個世紀就把阿拉伯帝國永遠趕出了北非;此後柏柏人逐漸與阿拉伯人融合,阿拉伯文化隨著伊斯蘭教而成為主流,但無可避免地出現柏柏化的特徵,成為「柏柏化的阿拉伯文化」,例如摩洛哥通行的阿拉伯語分支是公認最難聽懂的。摩洛哥各朝代在阿拉伯與柏柏之間輪替,漸漸變得不分彼此,不過統治者都必須得到各地柏柏部族勢力的支持,而各部族間不時發生衝突,因擁立不同蘇丹而生的內戰更是家常便飯。 18世紀以前摩洛哥的領土最北包括了伊比利半島大半,東至今突尼西亞,向南達到今馬利境內。15世紀末伊比利半島上的非基督徒遭到驅逐,當時這些穆斯林和尤太人同被稱為摩爾人,這群難民為摩洛哥帶來了安達魯西亞-尤太文化,或稱摩爾風格,至今已是摩洛哥建築、藝術的註冊商標。 無法忽視的柏柏人、尤太人與法國人 以色列建國時,阿拉伯世界一半以上的尤太人都住在摩洛哥,而今天在摩洛哥的各大城市也都看 得到尤太社區的遺跡。 鄂圖曼帝國興起後橫掃地中海,唯獨被摩洛哥擋在國界之外,歐洲進入大航海時代,摩洛哥距離歐洲最短的航線還不到 15 公里,於是首當其衝,成為列強蠶食鯨吞的目標,葡萄牙、西班牙和法國等陸續佔領沿海重要港口,歐洲文化開始浸入摩洛哥。 1912 至 1956 年摩洛哥淪為法國的「保護國」,柏柏人在南北內陸堅持抵抗了 21 年,逼使法國人把首都遷到沿海的拉巴特。首任法國總督萊亞歐提(Hubert Lyautey) 熱愛摩洛哥文化,在帶來現代化的都市計畫與建設時,還特意配合當地的文化傳統,並為摩洛哥建立現代化的學校體系,甚至指定自己死後葬在摩洛哥。今天在摩洛 哥的各大都市都可看到法國人當年精心規劃的新城區,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歲月依然不見老舊,和歐美相比也不顯遜色。 同樣被法國殖民,鄰國阿爾及利亞苦戰七年多、付出 30 萬人命才爭取到獨立,摩洛哥卻幸運得多,兵不血刃就讓法國歸還主權,足證法國人對摩洛哥情有獨鍾。如今憶起這一段殖民歷史,摩洛哥人似乎少有怨恨,法國是 最親近的盟邦,大都市的摩洛哥人也以講法語為高尚,連國王也到法國留學。 不一樣的伊斯蘭國家 摩洛哥是一個很不一樣的伊斯蘭國家。伊斯蘭教傳到摩洛哥,就變成「摩洛哥式的伊斯蘭教」,雖然在名義上屬於遜尼派,卻和什葉派一樣盛行蘇菲主義以及 陵墓朝聖;伊斯蘭教在許多地方還融合了柏柏人的傳統習俗,各地穆斯林的穿著南轅北轍,而摩洛哥王室也以穆罕默德聖裔血脈作為永續統治的重要基礎。 「阿拉伯之春」從北非席捲整個阿拉伯世界,摩洛哥卻似乎因為宗教與國家的關係一直與時俱進,因此雖然和起火點突尼西亞近在咫尺,受到的衝擊卻極小。遜尼派極端組 織「伊斯蘭國」在所有遜尼派伊斯蘭國家內部都有極大的影響力,唯獨到了最西端的摩洛哥就銷聲匿跡。摩洛哥也是海尼根啤酒廠在非洲主要的生產基地之一 ( 啤酒和軟性飲料都是摩洛哥的重要出口產品 ),連王室也參與投資。而當今的摩洛哥王妃不戴頭巾,在伊斯蘭世界裡可說是驚世駭俗,她推動穆斯林一夫一妻制、提倡科技的應用,公開主持服裝秀和各種公益活動,和約旦王妃作風相近,動搖了整個伊斯蘭世界的女性地位。 旅遊資源多元豐厚 摩洛哥的自然景觀也和歷史文化同樣豐富多元,擁有非洲最宜人的大西洋度假海濱、最理想的衝浪與飛行傘海灘,早已是名副其實的歐洲度假村;亞特拉斯山 有峽谷、瀑布與滑雪場,南方更有撒哈拉沙漠的美麗沙丘。豐盛的人文與自然條件,也使摩洛哥在二十世紀與西方的文化界密切連結。許多畫家、作家、音樂家、劇 作家、時尚設計師都在摩洛哥長住,從1950 年代美國「垮掉的一代 (Beat Generation)」作家,到 1960 年代的嬉皮,都視摩洛哥為海外樂園。除了歐威爾之外,《小王子》的作者法國作家聖修伯里 (Antoine de Saint-Exupéry) 與台灣的三毛也都曾住在摩洛哥的撒哈拉地區。此外摩洛哥更是歐美電影中「異國情調」背景的最佳來源,不論你屬於哪個年代,都經常在電影中見到摩洛哥,摩洛 哥也自然而然成了歐美明星巨富最喜愛的度假去處。近年來摩洛哥的電影節、音樂節都是非洲最具影響力的盛事。 法國人在摩洛哥的都市建設從不拆除原有的老城,總是在旁邊另建一個新城區,因此每座城市幾乎都有新舊兩個城區,所有的古蹟也完整保留下來。摩洛哥都 市的新城區和歐洲沒什麼不同,揉合摩洛哥風格的現代建築爭奇鬥妍,多半也出自歐洲建築師的手筆。走進老城的曲折巷弄,摩洛哥之旅才算真正展開,歷史悠久的 市集裡有摩洛哥最出名的皮製品、傳自安達魯西亞的珠寶、雕刻,以及非洲最佳美食……。 摩洛哥的豐盛,怎麼說也說不完,而最精華的歷史古蹟與文化遺產,都將在書中娓娓道來。 三毛把撒哈拉沙漠比作是她「前世的鄉愁」,簡簡單單地一語道出了旅行的最高意境。地域或許遙遠而看似無關,但是摩洛哥豐美的景色,依然能夠輕易觸發你我內心最深處的感動。 林婉美親自一步步走在這塊浪漫的國土上,用她獨到的眼光,將這片土地上的一景一物透過本書呈現給讀者。 書中分區為讀者介紹摩洛哥各地的歷史遺跡與現今的人文風情與都市風貌,有古城曲折的市場巷弄、比愛情海的景色更豐富的海港小鎮或山城、摩洛哥第一大城卡薩布蘭加綿延的歐式建築及悠然行駛的地面電車,書中都附上許多精彩的攝影照片。 讀者只要閱讀本書,一個兼具古老文化與華麗建築的爛漫國度──摩洛哥就躍然呈現在眼前。
非洲北海岸的西部地區稱為馬格里布(Maghreb),包括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與摩洛哥三國。在近代化的過程中,突尼西亞可說是付出代價最少,取得成果最大的佼佼者。1956年春突尼西亞建國,擺脫法國殖民統治,隨即在8月份制訂《個人地位法典》,大幅提高女性的法律地位,禁止一夫多妻、丈夫片面休妻,確立母親的監護權、女性的繼承權等,立即使突尼西亞成為最注重兩性平等的阿拉伯國家,也成為衡量其他類似國家法律與社會狀況的指標。 突尼西亞, 作為一個地中海沿岸國家、阿拉伯世界的成員、伊斯蘭世界的一分子, 在這些不同領域的芸芸眾國間,都有她特殊而顯著的地位。 這個國家的歷史、地理充滿讓人好奇的風情, 在地中海的藍與撒哈拉沙漠的黃之間,構成一條明亮的風景線。 這裡是兩千多年來的戰場,也曾是毀滅之地,流血無數。西元前149至146年間第三次布匿戰爭在此爆發,羅馬軍團經過三年的圍城攻擊,終於攻陷迦太基城,大火焚燒17天,城市全毀,迦太基國滅亡,迦太基人幾乎滅族,還留下羅馬人用鐵犁翻遍迦太基城的土地,再撒上鹽的說法。此後汪達爾人、拜占庭帝國、阿拉伯帝國、十字軍、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法國遠征軍等都曾征戰於此。20世紀1942-43年間,隆美爾指揮下的納粹德國非洲兵團以突尼西亞為基地,與英美聯軍在北非展開大戰,是二次大戰最激烈的戰場之一。在19世紀後期至20世紀前期的全球殖民主義浪潮中,突尼西亞也未能倖免,淪為法國的保護國70餘年,和許多不幸的同伴一樣,受過一切殖民地的創傷。 突尼西亞是腓尼基人建立的迦太基共和國所在地,迦太基是經常被忽略的古代地中海霸主,和亞歷山大大帝齊名的迦太基軍事奇才漢尼拔,差一點就滅了羅馬共和國。這段精彩的歷史是本書特別凸出的重點之一。 一般人只知道著名的羅馬圓形競技場,但很少人意識到突尼西亞也有一座維持良好、排名世界第三的羅馬競技場。事實上,突尼西亞是非洲羅馬遺跡最豐富、密度也最高的國家,本書即深入介紹了十多處重要的羅馬古蹟。有趣的是,19世紀來到突尼西亞的西方人尚未形成標準的考古專業,因此發生了不少令人啼笑皆非的荒唐事件。 突尼西亞在七世紀被阿拉伯穆斯林征服,開羅安成為非洲最重要的伊斯蘭信仰中心,在那個連清真寺是否該建宣禮塔都沒有共識的初期階段,許多伊斯蘭建築的規制就在這裡形成。其後私掠海盜隨著鄂圖曼帝國的勢力進入,突尼西亞發展出貝伊(Bey)主政、以海盜為國防的獨特自治政權,最後終於成為法國的殖民地。 人文歷史之外,突尼西亞獨特的大自然景觀更是魅力無限,這一點早在1970年代就被《星際大戰》電影系列的導演喬治盧卡斯看中,使得這些看似不屬於地球的景觀陸續登上多部星戰電影,並吸引許多名片前來取景。目標從柏柏人的地下穴居、蜂巢式糧倉,到大鹽湖、峽谷、高山綠洲、撒哈拉大沙漠,都吸引了世人無比的興趣。 ◎作者以世界遺產為綱目,同時不錯過任何具有重要價值或趣味的地點 ◎從歷史、文化與古文明的角度切入 ◎全書使用插圖相片逾1200張,幫助讀者逐步貼近這個陌生的國度 不論是旅遊前做功課、僅僅紙上臥遊,或純粹為了好奇與求知,本書都不容錯過。
外來的訪客最常以「充滿異國情調」來形容對摩洛哥的印象, 然而,摩洛哥的豐盛如何能夠盡述? 複雜的歷史際遇,造就了今天極為多樣性的摩洛哥;阿拉伯-伊斯蘭、安達魯西亞-尤太、歐洲、黑色非洲等文化都在此和柏柏文化相遇,結出的纍纍果實各自綻放著不同的丰采。 柏柏人是馬格里布的原住民,希臘神話中吸收了部分的柏柏傳說,而摩洛哥就是希臘神話中的極西之地。羅馬帝國時期基督教先傳入北非,後來柏柏人分別出了一位教宗、一位羅馬皇帝,以及一位重要的神學家。七世紀阿拉伯人帶來伊斯蘭教,柏柏人很快就加入阿拉伯人,跟著一起渡海征服了伊比利半島。由於在阿拉伯人的統治下受到不平等的待遇,生性堅韌而強悍的柏柏人不出半個世紀就把阿拉伯帝國永遠趕出了北非;此後柏柏人逐漸與阿拉伯人融合,阿拉伯文化隨著伊斯蘭教而成為主流,但無可避免地出現柏柏化的特徵,成為「柏柏化的阿拉伯文化」,例如摩洛哥通行的阿拉伯語分支是公認最難聽懂的。摩洛哥各朝代在阿拉伯與柏柏之間輪替,漸漸變得不分彼此,不過統治者都必須得到各地柏柏部族勢力的支持,而各部族間不時發生衝突,因擁立不同蘇丹而生的內戰更是家常便飯。 18世紀以前摩洛哥的領土最北包括了伊比利半島大半,東至今突尼西亞,向南達到今馬利境內。15世紀末伊比利半島上的非基督徒遭到驅逐,當時這些穆斯林和尤太人同被稱為摩爾人,這群難民為摩洛哥帶來了安達魯西亞-尤太文化,或稱摩爾風格,至今已是摩洛哥建築、藝術的註冊商標。 無法忽視的柏柏人、尤太人與法國人 以色列建國時,阿拉伯世界一半以上的尤太人都住在摩洛哥,而今天在摩洛哥的各大城市也都看 得到尤太社區的遺跡。 鄂圖曼帝國興起後橫掃地中海,唯獨被摩洛哥擋在國界之外,歐洲進入大航海時代,摩洛哥距離歐洲最短的航線還不到 15 公里,於是首當其衝,成為列強蠶食鯨吞的目標,葡萄牙、西班牙和法國等陸續佔領沿海重要港口,歐洲文化開始浸入摩洛哥。 1912 至 1956 年摩洛哥淪為法國的「保護國」,柏柏人在南北內陸堅持抵抗了 21 年,逼使法國人把首都遷到沿海的拉巴特。首任法國總督萊亞歐提(Hubert Lyautey) 熱愛摩洛哥文化,在帶來現代化的都市計畫與建設時,還特意配合當地的文化傳統,並為摩洛哥建立現代化的學校體系,甚至指定自己死後葬在摩洛哥。今天在摩洛 哥的各大都市都可看到法國人當年精心規劃的新城區,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歲月依然不見老舊,和歐美相比也不顯遜色。 同樣被法國殖民,鄰國阿爾及利亞苦戰七年多、付出 30 萬人命才爭取到獨立,摩洛哥卻幸運得多,兵不血刃就讓法國歸還主權,足證法國人對摩洛哥情有獨鍾。如今憶起這一段殖民歷史,摩洛哥人似乎少有怨恨,法國是 最親近的盟邦,大都市的摩洛哥人也以講法語為高尚,連國王也到法國留學。 不一樣的伊斯蘭國家 摩洛哥是一個很不一樣的伊斯蘭國家。伊斯蘭教傳到摩洛哥,就變成「摩洛哥式的伊斯蘭教」,雖然在名義上屬於遜尼派,卻和什葉派一樣盛行蘇菲主義以及 陵墓朝聖;伊斯蘭教在許多地方還融合了柏柏人的傳統習俗,各地穆斯林的穿著南轅北轍,而摩洛哥王室也以穆罕默德聖裔血脈作為永續統治的重要基礎。 「阿拉伯之春」從北非席捲整個阿拉伯世界,摩洛哥卻似乎因為宗教與國家的關係一直與時俱進,因此雖然和起火點突尼西亞近在咫尺,受到的衝擊卻極小。遜尼派極端組 織「伊斯蘭國」在所有遜尼派伊斯蘭國家內部都有極大的影響力,唯獨到了最西端的摩洛哥就銷聲匿跡。摩洛哥也是海尼根啤酒廠在非洲主要的生產基地之一 ( 啤酒和軟性飲料都是摩洛哥的重要出口產品 ),連王室也參與投資。而當今的摩洛哥王妃不戴頭巾,在伊斯蘭世界裡可說是驚世駭俗,她推動穆斯林一夫一妻制、提倡科技的應用,公開主持服裝秀和各種公益活動,和約旦王妃作風相近,動搖了整個伊斯蘭世界的女性地位。 旅遊資源多元豐厚 摩洛哥的自然景觀也和歷史文化同樣豐富多元,擁有非洲最宜人的大西洋度假海濱、最理想的衝浪與飛行傘海灘,早已是名副其實的歐洲度假村;亞特拉斯山 有峽谷、瀑布與滑雪場,南方更有撒哈拉沙漠的美麗沙丘。豐盛的人文與自然條件,也使摩洛哥在二十世紀與西方的文化界密切連結。許多畫家、作家、音樂家、劇 作家、時尚設計師都在摩洛哥長住,從1950 年代美國「垮掉的一代 (Beat Generation)」作家,到 1960 年代的嬉皮,都視摩洛哥為海外樂園。除了歐威爾之外,《小王子》的作者法國作家聖修伯里 (Antoine de Saint-Exupéry) 與台灣的三毛也都曾住在摩洛哥的撒哈拉地區。此外摩洛哥更是歐美電影中「異國情調」背景的最佳來源,不論你屬於哪個年代,都經常在電影中見到摩洛哥,摩洛 哥也自然而然成了歐美明星巨富最喜愛的度假去處。近年來摩洛哥的電影節、音樂節都是非洲最具影響力的盛事。 法國人在摩洛哥的都市建設從不拆除原有的老城,總是在旁邊另建一個新城區,因此每座城市幾乎都有新舊兩個城區,所有的古蹟也完整保留下來。摩洛哥都 市的新城區和歐洲沒什麼不同,揉合摩洛哥風格的現代建築爭奇鬥妍,多半也出自歐洲建築師的手筆。走進老城的曲折巷弄,摩洛哥之旅才算真正展開,歷史悠久的 市集裡有摩洛哥最出名的皮製品、傳自安達魯西亞的珠寶、雕刻,以及非洲最佳美食……。 摩洛哥的豐盛,怎麼說也說不完,而最精華的歷史古蹟與文化遺產,都將在書中娓娓道來。 三毛把撒哈拉沙漠比作是她「前世的鄉愁」,簡簡單單地一語道出了旅行的最高意境。地域或許遙遠而看似無關,但是摩洛哥豐美的景色,依然能夠輕易觸發你我內心最深處的感動。 林婉美親自一步步走在這塊浪漫的國土上,用她獨到的眼光,將這片土地上的一景一物透過本書呈現給讀者。 書中分區為讀者介紹摩洛哥各地的歷史遺跡與現今的人文風情與都市風貌,有古城曲折的市場巷弄、比愛情海的景色更豐富的海港小鎮或山城、摩洛哥第一大城卡薩布蘭加綿延的歐式建築及悠然行駛的地面電車,書中都附上許多精彩的攝影照片。 讀者只要閱讀本書,一個兼具古老文化與華麗建築的爛漫國度──摩洛哥就躍然呈現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