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遠之聲,尚有殘響──未走的你們務必平安健康。★港台多項重要文學獎得主、香港七○後小說家——張婉雯,首部台灣出版作品★全書借題張國榮音樂曲目的短篇小說集,著眼青壯世代,將舊日璀璨帶入下一恆光★房慧真•洛楓•朗天•陳慧•黃宗慧•黃宗潔•楊佳嫻•董啟章•鄧小樺•謝曉虹——有心推薦荒地者、無眠者、戀慕者、腐壞者、虛耗者、憾念者、歡愉者……乍洩春光裡,到處傳奇。借題張國榮的音樂曲目,玻璃之城所鏡射──原來城市另有一座真實,原來凡事的反面另有洞察。原來不慣適的角度,方能將舊日璀璨帶至下一恆光「這些年來,我,與我身處的香港,均產生了極大變化,經歷過飛揚,置身於困頓。儘管生病與追星只是個人經歷,但總或多或少地,反映了一點時代的陰影吧。」有心人∣婉雯多年前有了「以張國榮的作品為題,出一本小說結集」之想法,起初紀念少女時期偶像的單純念想,年歲匆匆,時代與社會高速遷異,感於青年世代面臨著與當年己身截然不同的處境,環境、政策、矛盾、運動……原為香港黃金年代裡熠熠璀璨的icon張國榮,反而成為嘗試解構的投射與美化,或許不是擺脫,而是該如何帶著過往旋律往前,找到新的香港日常。過往擅於寫實取材的婉雯,本次更多從角色內在出發,描繪他們生活裡的多重拉扯,看似無終點,卻已有深厚定見。書中如小津安二郎的低仰視角,淡化敘事者位置,以凸顯小人物之於當代的龐大心境,卑微、怯懦、安適、寬容等等,舉輕若重,一首首曲目下,等待的是掠過左鄰右里間的光影。昔時流轉卻人事已非,這座玻璃之城所折射出的寫實的幻影,是你也會突然哼起的那首張國榮。
四十週年出版紀念 40TH ANNIVERSARY EDITION既沒有過去,也沒有未來,這地方就是間等候室,特定的人會在特定的時間過來繞繞。★垮世代(Beat Generation)文學運動代表作家——威廉・S・布洛斯的文學奠基之作,四十週年出版紀念,收錄研知名布洛斯研究學者奧立佛・哈里斯(Oliver Harris)之詳盡導讀。★紀大偉‧洪茲盈‧陳思宏‧盛浩偉——作家驚艷推介★同名改編電影,由盧卡・格達戈尼諾(Luca Guadagnino)執導,丹尼爾・克雷格(Daniel Craig)主演。不祥、陰鬱、紊亂不堪,如夢般特殊的混亂絕對私密卻閃耀著政治性的光芒,乍看之下寫實主義的敘事,偏又猛然進入各種狂野畸想,一次異樣摸索,自我揭露之書,無可捉摸的文本。〷〷〷〷〷〷〷〷〷〷本書撰寫於一九五二年,直至一九八五年才出版,是一個餘韻繚繞,有關附身與驅魔的故事,既是赤裸真實的自傳式描繪,亦是才華洋溢的政治性小說,同時是布洛斯筆下唯一寫實主義式的愛情故事,以及一幅由各種荒誕狂想組成的蒙太奇拼貼,並為他的大師之作《裸體午餐》(Naked Lunch)鋪路。本書背景設定於一九五○年代初期的墨西哥市,隨主角威廉・李的步伐展開,他是一名受到嚴重海洛因戒斷症狀,以及對尤金・艾勒頓的浪漫遐想渴慕所折磨的迷失男子,在尋找生活中的親密與意義。他無望地追逐欲望,從墨西哥的美國僑民生活的一間酒吧來到下一間酒吧的過程中崩潰,布洛斯註冊商標式的敘事聲響亦隨之浮現,瘋狂混合了自怨自艾的幽默,和醜陋的美國人最醜陋的一面。布洛斯以虛實交混的手法,造就一高度實驗性閱讀經驗。文字充滿聲音、聲音牽引思緒、思緒隨角色痛楚、沉重或歡愉,彷彿涉渡深淺難測的靈魂水道,物理性的緩滯箝制著理解,內裡則燒火悶燃。自我衝突、矛盾,嚎叫與撫慰。一座非寫實城市,巧妙而遙遠地隱喻了冷戰時代的帝國主義,大量來自他處的各式混亂角色,淹吞著同性戀身分的自我認同,孤獨裡的心慌意亂,擁擠中的流離失所,直至迷失在布洛斯的黑暗華麗而直率的想像。
{[[(((飄浮在雲端上的小說,以及你妳祢,我)))]]}黑底描金的故事寓意附著在敏感深處的角色群——(❍ᴥ❍ʋ)、(ㅇㅅㅇ❀)、(Ŏ﹏Ŏ)、(❀❛ㅅ❛✿)、(ȏ.̮ȏ)、ΦᴥΦ、(˙ϖ˙)記得自己傳達過惡意的臉嗎?竟如此細緻、純粹、令人憐惜。★李欣倫 作家_李桐豪 作家_紀大偉 作家_洪茲盈 小說家_許俐葳 小說家_劉芷妤 小說家_蔣亞妮 作家_蕭詒徽 寫作者・自由編輯——擁抱與推薦★文字創意工作者ab的首部極短篇小說,雲端世代的閱讀新體感,探究生存、世代、階級、性別、欲望、情感之苦集滅道讀本!★精鍊敏銳的不單純小說,一篇篇如混酒易醉而成癮再酗!書中以顏文字作為人稱索引,讀者循線感觸,保有內在匿名,在容許多重身分的時代,拒絕道德綁架!比起善良,去愛,她更想行使邪惡……所以她將繼續閉嘴,保有聰明的祕密,然後她會等著,等待她可以使出黑暗魔法的那一天,她願望自己活得更惡毒,直到成為一句髒話,足以使那些不痛不癢的人感到不快。人不該只追求一種體溫。我想住進那個身體裡,裡面聽說有黑色、白色與紅色……寄存於雲端的疼痛與洞,無界又相距稠密之處,從反覆增生的情緒雜毛裡找到親密,列印下一張張不良的臉——尚未被曖昧價值、鄰人想望、體系嘮叨而所矯正的自己。不道德索引∣讀ab的小說易醉且易罪,既乙醛充斥,又砌滿道德難題;前者偶爾醇厚偶爾收斂,後者卸下「身而為人」的原型,在虛構裡戴起虛構的(❛ᴗ❛)或ʕ•ﻌ•ʔ或(•͈⚇•͈)面具,對人世的憤懣怨恨「何需道歉」?故事群集廣袤無邊的雲端,散佚其間的意識、欲念、肢體、眼耳鼻舌、怨憎會與愛別離……拼組為文字穿入日常再熟悉不過的角色內裡,生存易,存在的重量難測,道德不道德,僅為一秒內的審判與決定。小說集是隱性的存在書寫,各別獨立的文字暗層埋有等重的傷楚。作者行文纖細、敏感,具高度自覺,狀似喧囂、狂躁的當代顯影,實則量測人的存在性,此為雲端世代的反芻,寫實的迷霧,各角色背景、好惡、性取向曖昧難辨,從而讓鋪陳之情感,更為突出立體。每一短篇讀來皆如我們零落的局部之索引,可以盡情拼湊、也能果敢捨離。
「迷人的海洋性、幻想性、現實性,龔萬瑩把它們交織在了一起。」——畢飛宇│茅盾文學獎得主、《推拿》作者「宛如《城南舊事》的老派氣味,淡淡的憂愁有優雅的質地,很美。」——陳柏言│《聯合文學》「二十位最受期待的青壯世代華文小說家」●「島嶼受潮了,生命受潮了,無論如何,島嶼都在,被命運挪移的是我。」九篇南方島嶼的人情記事,關於片刻與永恆的命題。新生代小說家龔萬瑩,為傾頹的記憶之島保留純真、感動與生命榮光。============「風緊來,一錢給你買鳳梨。風緊去,一仙給你買空氣。這是媽媽之前教給她的。風好像水流一般彙集在一起。樹是風裡的夜航船。阿禾坐著的芒果樹慢慢升起,她看見吊在樹上的月亮,像個巨大的圓白茉莉花苞,飽滿漲著冷冽的香氣。」成長是一段只能往前、不可逆轉的生命週期。人的一生如此,對於一座島嶼或許也可以此定義。以文字記錄島嶼的興盛消亡,龔萬瑩在這本半虛構小說集中盡顯精細筆功,以島上住民的生死與遷徙,帶領觀者進入充滿蕭索之意的回憶小島。這座島與印象中帶有鹹鹹海風味的盛夏島嶼大相逕庭,它似乎只剩下眷戀不捨的故事,某個程度上表現出作者積累已久的心情,壓抑而投入。在九篇小說中以一群共有人情牽扯的住民依次展開,張力與衝突層層堆疊,故事中的庭院有花圃矮樹,有曬穀的院埕,兜售各式化工零嘴的柑仔店,破舊商店街僅存的喪儀店,……街坊錯落著住民之間爬梳不清的人情關係。兩小無猜、兄弟情感、婚姻倫常、家族羈絆,島嶼上的人情是一張密密織就的網,裡頭有互相成就,也有猜忌齟齬,更有不懼時光喧囂而熾烈如昔的情意。而真實上演的人生不只是小說,更多的是龔萬瑩意在言外、對人事變化所書寫的最美的感嘆。「島嶼是這一切複雜的容器,是空間與時間交匯之處。那麼,以島嶼為船,能否逆時間的海潮而上?借著倒塌的老厝,飛翔的果樹,黑暗的魚腹,燃燒的王船,連通天國的梯子,能否窺見一星半點的,那些勞苦中的喜悅,煩惱中的歡樂,平凡人世的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