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芽、啤酒花、酵母、水,這四大元素構成我們至愛的飲品——啤酒。和千篇一律的商業啤酒不同,手工啤酒以獨特個性見稱。在深深淺淺的咖啡色泡沫中,釀酒師盡情發揮創意,變幻出百多種味道各異的啤酒風格,有些甚至期間限定、當地獨有。別具特色的手工啤酒令人深深着迷。 方啟聰是香港首位獲BJCP「認可」級別的啤酒評審師,近年更到歐洲、東南亞等地擔任手工啤酒比賽評審。本書記錄了他的評審之旅,介紹旅途中去過的啤酒廠、酒吧,以及嚐過的各式手工啤酒;同時介紹了不同啤酒風格,讓你對龐大而複雜的手工啤酒家族有基本了解。本書亦提及不少位於香港的釀酒廠和酒吧,你可以跟着書中指引出發,品嚐手工啤酒的百種滋味。
閱讀魯迅,在沒有路的地方踏出道路。 專為青年朋友而編 推介魯迅必讀佳篇 也許你知道魯迅其人,但是閱讀其文會感到吃力? 也許書店裡有太多論述魯迅的專著,你反而望而卻步? 那麼你大概需要這本選集,專為初步閱讀魯迅作品的青年朋友而編,收入集子中的二十九篇作品,分為小說、散文詩、散文和雜文四輯,書前和每輯作品前分別附有編者精心撰寫的「導言」和簡明扼要的「說明」,幫助你感受並思考。你會發覺,只要真誠面對作品,魯迅是個可以「對話」的大有性情的作者,他筆下展現的世界,荒謬詭譎而又豐富斑斕,絕望與希望交纏。 希望通過本書的推介,激起讀者直接閱讀的興趣,並繼續讀下去,在閱讀與思索中,了解魯迅,也了解自己。
臨床心理學家梁國香博士與五位心理輔導專業人士,將他們多年在海外和香港的臨床個案經驗融入本書,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各類型人格障礙的成因、特性、行為及應對方式,透過個案演繹不同的治療方法,破除關於人格障礙的謬誤。 本書—— ‧ 為心理輔導從業員提供輔導和治療貼士 ‧ 讓人格障礙患者的親友懂得如何幫助他們 ‧ 令處於迷惘甚或痛苦中的患者明白:不被接納的是他們的行為,而不是他們個人!
中國歷史橫亙數千年,一直認為自漢武帝始獨尊儒術、罷黜百家,儒家思想獨大,無論是選賢與能,還是開科取士,無不以儒家思想為依歸。本書作者偏離主流看法,認為帝王之術,莫不以法家為楷模,並以法家代表人物韓非子為師。因此表面尊崇孔孟之道,實則韓非成為御用捉刀人。他舉中國三大名君漢武帝、唐太宗及康熙為例,力數如何利用種種手段牢牢掌握君權、削弱相權,以及大興刑罰,其名目之繁,令人震懾。 作者傷韓非子貴為韓國公子,博覽群書,矢志為國家圖強、為君主爭霸,以至傳承千秋萬代,一生專硏帝王之術,苦心孤詣,卻始終未為韓所用,後雖為秦王政賞識,卻不容於同門李斯而死於非命;然韓非子的主張卻為日後帝王所用,只是法家思想因秦國祚太短而招駡名,日後不得不隱於幕後。 本書洋洋灑灑二十餘萬言,從韓非子的生平、思想的來源及主張,到近代中國及西方漢學家對其重新評價,以至對近代日本政治及商界產生的巨大影響,寫來條理分明,言必有據,且下筆有情,誠不可多得之作。
本書記載了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一名香港高級警官的傳奇際遇,透過輕鬆幽默的手記和一百一十幀珍貴照片,您可飽覽鮮知而想知的警方人世百態,包括防暴隊是如何佈陣,以及「一哥」座駕內的保安設備等等;並從獨特的角度和典型的環境,去領略昔日香港警隊生活的方方面面。
生命歷程就是一個迷宮,只要認清方位,就會走出迷宮,找到自己要找的路。 也許,尋求生命的意義,重要的不在意義本身,卻在每一步的過程裡。 「當客觀失去存在價值,歷史也將成為永遠的過去式。沒有了時間的積累沒有了過程,沒有了過去,也就沒有未來,這將造成一種觀念的徹底改變:無須蛻變,曱甴就是蝴蝶。」──林奕華 曱甴(蟑螂)也可以變蝴蝶? 「存在」,其實是一個似易難明的課題,雖然我們每日都在努力經營著。「存在」的人在「存在」的過程中不停作出選擇,有人選擇努力成為自己;有人選擇不成為自己;亦有些人總是不願意接受當刻「存在」的自己,總是希望超越自己,走出自己,成為理想中的「存在」。「變」是無可避免。 瓊丹的生活猶如一般的普通人,重複單調,其實她一直想轉變,卻又縱容自己的惰性,但她卻會時常問自己:該如何走下去才可尋回生命的核心? 她喜愛蝴蝶,很想跟它們一樣的自由,一樣的飛。 一天,她在山頂的長凳上不知不覺地朦朧的睡著,赫然夢見自己變成一隻曱甴。大家都清楚,做夢的時候,看到的是清醒時看不到的世界,而任何不合理的事情都會變得合理化。 已變成曱甴的瓊丹,終極目標就是轉化為蝴蝶。在夢境中,牠經歷過超人的洗禮,有過一個獨特而難忘的跨時空之旅! 瓊丹來到一間很古舊的圖書館,像是進入了哈利波特的世界,歌德式建築,又像拜占庭教堂的開放式圓天窗,拱木長型閱讀室,深不見盡頭,光線黝暗,這裡還有螺旋式樓梯,四處空蕩無人,時間彷彿停頓。瓊丹就在這個謎一樣的迷宮內,努力探索牠自己的身分及存在之謎,努力尋找出路。牠接觸了古希臘神話、歌德的《浮士德》、但丁的《神曲》、尼采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叔本華的《作為意志及表像的世界》;以至貝克特的《等待果陀》、卡夫卡的《變形記》、卡繆的《異鄉人》、以至《莊子》等不同的書籍章目;又看到很多的古今藝術名畫,如米切利諾、波提切利、梵谷、孟克、馬格利特、培根、基里訶、達利、安迪華荷等等,還有當代藝術家Damien Hirst、Cindy Sherman,Barbara Kruger的作品;以及賈克梅蒂的雕塑等。 在圖書館中,瓊丹與歷史上的哲人文豪交談,與古今重要的藝術家隔空對話,令瓊丹在他們的作品中更明白他們一種對自我存在的反思,對未來世界美好的冀盼;而作為曱甴的瓊丹,亦不斷從中豐富自己的知識,消化這個世界。在溝通接軌的過程,牠肯定自己並嘗試超越自己,努力尋找生命的意義;然而,牠最後發現,原來最大的轉化,不在乎外在的軀體,而是內在的力度與精神。一切都不需外求,其實所有答案都在每個人的內心裡面,就是:「認識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