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書寫110年5月至7月COVID-19本土疫情升溫期間,臺北市政府因應疫情推動的防疫作為,及與民間機構攜手共度難關的動人故事。
本書由10位不同世代的飲食文學作家共同執筆,各自探訪一家在台北市經營數十載的美食老店,娓娓道來每位背後的職人精神,刻畫台北在地美食的底蘊。
吞下一口台北的味道,讓古早的回憶在舌尖上打轉 跟著焦桐的美食地圖,帶你品嘗那專屬於台北的獨特滋味 說到台灣的小吃美食,大部份的人都會聯想到台南。但若是專屬台北的味道呢?艋舺、大稻埕、大龍峒,是台北市歷史悠久的三大舊城區,是為台北發展的發源地,在那一段繁華歲月裡,匯集了許多人潮;艋舺在當年是為一塊交通便利之地,人們熙來攘往,穿梭期中,好不熱鬧,更被稱為「一府、二鹿、三艋舺」;大稻埕則是靠著貿易,成為全台最為富裕的區域,大龍峒雖然不比大稻埕繁華,但卻也意外的保留住周邊的歷史…。 今天,或許我們無法體會當年的繁榮過往,但卻可以跟著焦桐的文筆,發現隱藏在巷弄裡的台北人,他們熱情、充滿生氣,他們沒有隨著時光的飛逝,忘記只有台北才有的味道。身為台北人的你,不能不知道這只有台北才有的獨特味道。 快拾起你的碗筷,來一趟味覺小旅行,回味那時的台北,讓台北的記憶在味蕾上跳舞、讓台北的味道在腦海中盤旋,品嚐那老台北的味道。
作家詹宏志、舒國治、羅智成、劉克襄、九把刀、王文華、肯夢國際創辦人朱平、台灣好基金會執行長徐璐、飲食旅遊作家葉怡蘭、美食評論家梁幼祥、跨界媒體人黃子佼、資深旅遊部落客工頭堅、旅遊節目主持人瀨上剛、Janet、導演蕭雅全、陳駿霖……。臺北的精彩,他們最知道有些人用文學的眼光欣賞臺北、有些人從美學的角度品味臺北,有些人用音樂、有些人用鏡頭、還有些人用味蕾認識臺北,臺北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在他們眼中都是如此迷人,聆聽他們的故事,讓我們看見臺北最美的風景!本書收錄6大主題與10+1條主題遊程,101個亮點X 101種想像,感受臺北的無窮魅力!本書特色圖文並茂,一次完整收錄臺北市101個觀光亮點,涵蓋自然生態,古今建築,藝文展演,文創設計,市集商圈及特色美食六類景點;並為讀者規劃出10+1條主題遊程,以及臺北最精彩的夜生活,旅遊資訊豐富,是最實用的玩遍臺北的旅遊書。
Taipei,Always More Delights!鳥瞰生機茂密的臺北天空,就像看到一棵大樹,由家家戶戶組成的社區,在大街小巷伸展開來,每一個枝末都充滿無限驚喜:轉一個角,會發現迷人的景點;拐一個彎,可以感受到親切的人情味,處處綻放著開花結果的可能性,總是讓人回味無窮,流連忘返,意猶未盡(一遊未盡)。
精緻插畫書 帶你在臺北微.旅.行 文/廖雅琴在平凡的生活裡,想要找個地方喘口氣,想要擁有經歷一場旅行後的清新感受嗎?那你一定不想錯過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的新書《臺北.微旅行》!都市生活中的人們,步調總是太快,時間總是太少,雖然不時期待著藉由假期旅行,增長見聞並釋放生活中的各種壓力,但是,長假不易得,各景點也容易人擠人,加上若給自己一定要好好規劃遊程的壓力,反而失去旅行放鬆的意義。所以,不妨在生活的片段中,在散步的仰望間,在不經意的回頭時刻……呼朋引伴或獨自享受,只要放慢腳步,留心周遭小小風景,輕鬆地在這座精彩城市中微旅行!以這樣的概念企劃而成的《臺北.微旅行》,有著深具質感的手繪插畫、別出心裁的文字搭配栩栩如生的照片,介紹臺北美麗卻常習而不察的街邊風景、特色店家,以及放鬆身心、恢復能量的好去處等,讓你不必大費周章,無需從長計議,隨時隨地就能出發微旅行,探索臺北的美。《臺北.微旅行》全書分為四大篇章:「我的街邊朋友」介紹妙趣橫生的公共藝術、不吝分享綠意的行道樹、放送美麗與芬芳的小花,以及活力滿點的河濱自行車道。這些一直佇立在街邊的好朋友,好似呼吸般自然地存在,大方提供這個城市微小而踏實的幸福。而透過「他的賣物哲學」篇,讓喜歡浪漫醉人的咖啡香、清新宜人的茶香、美妙溫暖的手感芳香,或是令人垂涎的飯菜香的讀者,可以轉進某個街巷,推開一扇門,就能找到都會中一處處令人流連忘返的空間。「我的生活養分」篇帶領讀者品味時尚臺北的傳統魅力,感受百年傳承的創新風華,這些亦古亦今的對比存在,也是繁忙的小日子裡,可以自我沈澱、重新出發的好去處。「他的街頭美學」篇則引領讀者欣賞臺北日常生活的美景,午后時光推著可口點心的小販、大手牽小手的親子、來自世界各地的異鄉人、為人們虔心祈福的阿嬤,這些人、那些事,每天上演的小片段,交織成微旅行臺北時可以聆賞的精彩故事。心動了嗎?在臺北生活的小日子中,隨時隨地展開屬於你的微旅行吧!然後一起在這熟悉的城市,發現驚喜處處,感受美好的小確幸吧!旅行,不必然要從長計議或詳盡規劃,只要放慢腳步細品,轉身之間靜心慢賞,留心周遭小小風景,都會發現點點滴滴的美好。在臺北來場微旅行吧!彷彿熟悉的城市,令人驚喜處處,似乎陌生的城市,讓人心醉不已。
本書紀錄2010上海世博會臺北案例館自籌備、開幕至閉幕,以及2011年10月即將移回臺北花博公園之全紀錄,內容呈現臺北市二項參展案例之傲人成果、開幕活動與行銷活動的精采過程、臺北案例館內部的軟硬體設施與服務、參與臺北館之重要幕後功臣、以及國內外專家學者、政要對其正面評價與成果分享。
為推廣臺北城市之美,塑造臺北嶄新意象,本書以臺北都會為藍圖,由英文的26個字母A to Z,完整蒐羅臺北的建築、懷舊、美味、風尚、科技、綠能等各種面向的訊息,提供中、外人士認識不同的,多元的臺北城市意象。
本書介紹在臺北發跡、土生土長、揚名海外等品牌背後動人的故事,同時對比出時空環境與社會文化的變遷,希望藉由此書的出版,引領讀者一起重新發現臺北市的品牌價值。 《Made in Taipei臺北品牌故事》一書,以不同代表性意義的品牌劃分為兩大篇,第一篇:「老故事,在臺北」,介紹19家從臺北市起家,並已超過一甲子的老店,述說其起源、成長軌跡與經營甘苦的真實故事,其中有些店家甚至超過百年歷史,並曾獲臺北市政府頒發百年老店的殊榮。 這些店家多數分布於昔日臺北市最繁華的大稻埕地區,例如懸壺濟世的苦茶之家、滿溢傳統糕餅香的龍月堂糕餅舖、在街頭綻放美麗的建興洋傘,以及洪春梅西點器具店、乾元行、林三益筆墨專家、林華泰茶行、有記名茶、波麗路西餐廳、信成油廠、林合發油飯等;少部分則散布於其他地區,如德安青草店、峰圃茶莊、小花園繡花鞋、林田桶店、芳茂藥行、郭合記士林名刀、金春發牛肉店,以及山東小蘑麻油等。文章中也附上各店家的基本資訊,方便讀者實地造訪。 呼應第一篇的傳統老店,第二篇:「探未來,在臺北」則介紹從臺北市起家,在國際發光發亮的8個品牌,不論是屢獲國際大獎的法藍瓷、從一根扁擔起家的郭元益,以及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店的鼎泰豐等,讀者都可以透過本書的介紹,體會到企業轉型過程中,經營者的管理智慧。 此外,本書更收錄臺北市政府近年來完成的重要市政建設,這些令人耳目一新的重要措施,包括引起大家廣泛討論的小綠人交通號誌、受邀參與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的「WIFLY無線寬頻」、創造城市品牌與記憶的臺北城市紀念品、世界第一座釣竿式斜張橋的大直橋,以及垃圾費隨袋徵收等,這些都是臺北市政府引以為豪的「自創品牌」。
Tapestry是西方歷史上非常重要的藝術形式。織毯掛畫需要手藝純熟的工匠,仔細設計縱橫織線的安排,小心織出美麗的圖案來。臺北生活,最像一幅織毯掛畫,臺北市一個複雜而多元的城市,在短短兩三百年開滬以來的時間中,經歷了許多變化,舊的沒有消逝,新的已經堆疊上來。臺北每一個角落,都有它的錯落色彩。隨便一個步行距離構成的自然生活圈,都充滿了多元多樣的元素,就像近看織毯掛畫的得到的印象一樣。歡迎大家來到這個我們自己深深熱愛的城市!為了讓您認識真正的臺北,我們邀請了十九位長期生活在此的市民,以第一人稱快樂熱情地介紹一個他們最熟悉最有感情的生活圈。希望能用這種方式,陪伴大家以一種閱讀織毯掛畫的方式認識臺北市。當然更希望大家願意親身體驗這些生活圈的魅力,利用我們提供的方便別冊,選擇其中一個或幾個生活圈,進行您自己的臺北之旅。
「圓山遺址」、「台北之家」、「榮星花園」、「台北市立美術館」、「林安泰古厝」都在中山區,可說是台北文化資產的搖籃,還有人氣景點「行天宮」、「忠烈祠」,及中山北路婚紗街。處處洋溢知性氣質的中山區,讓我們一起尋寶去。
士林區是台北市十二個行政區中面積最大的一區,擁有「芝山岩」、「蔣宋故居」等多處二、三級國家古蹟,及遊樂教學兩相宜的「國立故宮博物院」、「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還有洋溢鄉土風味、熱鬧的觀光夜市、異國風情的天母商圈。
「北投溫泉親水公園」、「關渡自然公園」、「陽明山國家公園」特有的自然景觀為北投區帶來豐富的觀光資源,加上保存完整的古蹟,結合當地人文資源和活動,展現出北投溫泉鄉不同的面貌,非常適合闔家假日來趟大自然和古文物的洗禮之旅。
「一河(基隆河)二湖(大湖和碧湖)山多多」,內湖區擁有得天獨厚的「湖光山色」。而佔地約百分之六十的森林保護區,擁有二千萬年前所形成的「木山層」老地層,以及百年樹齡的老樟樹,都是內湖的瑰寶。
全國最高的學術研究機構「中央研究院」即位在南港區,還有「歷史文物陳列館」、「胡適紀念館」、「蔡元培館」,更可透過「闕家古厝」、「興南宮」等早期建築,了解南港的發展歷史。從農業發展到工商繁榮,非常值得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