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的事 今天,誰還會如此天真地認為藝術世界沒有腐朽,至少部分沒有腐朽? 畫家的故事 說到底藝術如果是修行,則後來的高下完全取決於人。 畫家談畫家的事 眾多的作品裡看到一個藝術家裸露的靈魂,你會既不安又喜悅。喜悅是彷彿看到一個同類,不安的是他在裸露自己的同時彷彿也泄漏了你的秘密。 畫家看藝術這事兒 這個世上以藝術的名義進行的勾當太多了—蓋房子是建築藝術,穿衣服是時裝藝術,千篇一律叫重複的藝術,缺乏想像力是關於純度的藝術,連剃頭和按摩都在以「藝術的手法進行了」。天哪!這個行當真的需要這麼多的藝術嗎? 「讀畫記」是一本由波提切利談到安迪沃荷,由趙孟頫談到張大千,由一位從事繪畫創作三十年的藝術家之眼,陳述繪畫史諸位大師歷史評價與八卦逸事的文集。 如同上海龍美術館前執行館長黃劍老師在序中所言,此書難能可貴在於作者尹朝陽「不僅畫藝勇猛精進,有目共睹,而且於文章一道也得心應手,引人矚目。所思所想付諸筆端,操練既多,文字自然老辣生動,大有可觀」-為少見能讓讀者聽到當一位畫家轉為與讀者相同的「讀畫者」時,會是如何觀看畫家、評斷畫家、如何惺惺相惜、又如何客觀差評。 更者,作為一位自2000年便參與中國當代藝術市場的創作者,尹朝陽對於所謂「當代」、「市場」、「價格」、「搞藝術!」這些當紅字眼冷靜回應,從藝術本質重新省思藝術生態圈現況,對於一般讀者可謂獲得新視點,對於藝術創作者與市場從業人員更可謂是一頭棒喝,讀來無不過癮!
來自當代繪畫與水墨交織的新植物圖鑑。 中國當代藝術家 譚軍 ,繼《浮生葉子》、《幽國》後,一本穿越時空的作品集。 既擊穿靈魂又空空無物,既昭然如夜裡的閃電又遁於無形。 本書是中國當代藝術家譚軍的第四本作品集,以植物作為繪畫主題的當代水墨創作,表達一種超越時間的永恆,也更透徹地展現生命的節奏與內涵。。 在《薄物誌》當中,譚軍繪出了植物天真、自然的一面,各式各樣的姿態,或是小巧玲瓏,或是舒展坦然,觀看這批作品,時間彷彿被靜止了一般,一如譚軍繪畫中強烈表達出的詩意與哲學性。本書是極其純粹的藝術家與藝術、描寫對象之間的相望,如同譚軍總在文字間堅持道,他不希望強加任何概念、意見、或任何其他形式的藝術主義,而僅以繪畫本身轉換一種神秘且強烈的詩意-〈薄物誌〉顯現植物之美源自天然天真,無意與時間生死對抗的豁然心境,進而反照人類與生命的本質,一如譚軍自述:「植物之美也源自她們無限豐富的品類和她們各自的細節,豐富到每個單獨的人類個體若是不借助他人的眼睛或畫筆根本無從了解多少。每個時間有限的人只能拿出更有限的時間停留在那些『無用之物』上,不知道要忽略掉多少咫尺之內的驚喜和幸福,人就是這樣一種存在。」 《薄物誌》系列作品並將於亦安畫廊台北二週年展「靜 相」中展出,展覽期間為4月16日至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