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評論家王德威教授曾認為眷村文學可稱之為「後遺民文學」。要經過入夢驚夢丶招魂除魅丶異鄉原鄉三個階段,方能與台灣文化相融合。白先勇的《遊園驚夢》丶朱天心的《想我眷村的兄弟們》,似乎已經歷了第一丶二個階段,而本書可以視為眷村文學第三階段里程碑的代表著作。 本書作者劉先昌是著名的眷村文學作家,他以豐富的情感、細膩的觀察、雋永的文字在篇篇散文中記述著對身為黑貓中隊機工長的父親之記憶、故事與懷念。
☆本書特色心智圖法教授的核心概念是「系統化思考習慣」。教師需兼具‘’技術指導‘’、‘’思維引導‘’、‘’情境應用‘’三大層面的能力,也要因應不同學習目標調整教學重點。☆在累積高雄市及新北市教育局、高教產工會,近千人師資培訓實務教學後。吳鴻松老師從‘’教與學‘’、‘’給與要‘’...的觀點,編寫本書。希望提升:老師們心智圖法教學能力及成果。☆本書內容教授心智圖法的老師,除了掌握心智圖的基礎技術外,更要具備關鍵技巧和能力,來引導學習者並提升教學成效。☆所以,合格的心智圖法老師應具備:1.心智圖法規則與技巧教學技巧。2.閱讀理解與記憶教學技巧。3.快速記憶教學技巧。4.閱讀與速讀教學技巧。5.電腦軟體(X mind...)運用及教學技巧作者以「學理」與「操作技術」觀點深入淺出的分享實務教學技巧。
當今武術叢書眾多,然而出版散手方面的極少,此書是目前最佳的參考書籍。 此書內容豐富,不誇大、無浮詞,無論對武術家或初學者皆是一大福音。不論練功或養生若能運用得宜,都會有相當的收穫與益處。 此書對太極拳理的論述精微、奧妙,富有科學根據。書中刊載了每個招式的示範照片,其所展現的各種攻擊、防備招數之運用非常顯明、詳細,是一本易懂易學、評價極高的寶貴書籍。 本書最後還附上示範教學視頻,作為讀者實際觀摩參考之用。 本書主要內容為陳式散手的介紹。陳氏散手很獨特,文化大革命之後已失傳,坊間也找不到任何書籍介紹。幸賴王西安大師遍訪河南溫縣陳家溝老一輩拳藝名家,從口述中蒐集資料及整理編述,方得以使這套上乘功夫與世傳絕學,得以繼續流傳後世。 本書另外介紹「現代養生金鐘罩術」,提供作者的養生之道與心得,提供給讀者參考。
基因究竟是什麼?截至目前為止,還沒有一位研究專家能夠完整說明其面貌。人類為了要解開生命密碼,持續不斷研究各種生命現象,到了現在,雖然逐一揭開了基因的神秘面紗,也了解若干基因語言及社會行為,但仍然屬於類似字典中的單字解釋的階段,無法看懂以基因文字、符號和文法寫成的美妙生命文章,在這裡作者對基因的結構、語言、社會行為和尚未解決的秘密作深入淺出的介紹。
本書以生動活潑的人物故事,讓人輕鬆愉快地認識台灣的歷史。 本書既非通史,也非斷代史;既非歷史教科書,亦稱不上章回小說;既非學術論文,也非官方文獻;既非評論書,亦少見編者下評語。 本書稱得上的,就當茶餘飯後,以「聽阿伯講古」的輕鬆心情,藉由一篇篇短文,看台灣的故事。
本書介紹斯拉夫相關民族的歷史發展淵源,並討論俄-烏戰爭的遠因和近因。若想要了解俄烏戰爭者,此書是目前最佳的參考書籍。 本書探討斯拉夫民族及其相關民族的歷史發展淵源,這方面的文章在英文的文獻裡非常分散也很少見到,更不用說中文書籍了,大家可能不知道斯拉夫民族的發展受到中亞游牧民族的影響非常大。另外本書介紹俄-烏之間的恩怨情仇,帶領讀者明白俄烏戰爭的遠因和近因。
最佳教學與學習用書,本書以實用初級泰語為主軸,以聽說為主、讀寫為輔帶領學習者快速有效的奠定泰文基礎。語言學習不再無意義!汰除無效的單詞背誦!透過情境式的對話,從句子到單字,再搭配重點句型解說,讓每一課的對話都能在生活中真實可用! 每課皆有重點句型的簡易說明,可以讓教師或讀者在進行學習時,能輕易掌握泰語的語法規則。並且針對重點語法規則,提供多句生活實用句型示範,不但可以讓教師與學習者透過本書句型的示例,對於重點句型有更好的理解及歸納能力,更可透過本書所提供的句型習得生活實用泰語。 泰文字母繁多且複雜,形狀又極為相似,另可分為子音與母音,再搭配上聲調及特殊型態,對於初學者而言,可說是相當困難,因此,本書將字母分散於每一課,透過每一課少量的學習與教學,相信更可以減輕教師教學與學習者學習的負擔,有利於提升學習成效。 在本書中,課文與文化介紹的部分皆有許多圖片,皆是以道地的泰國文化風俗呈現。泰國特殊迷人的文化非常多,禁忌也不少,因此,在與泰國人實際交流時,必須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是否合乎當地的風情,才不致貽笑大方。而透過本書的美編設計,可以從角色人物的穿著、手勢、實景照等,再搭配課文對話觀察泰國人的風俗民情,另一方面也可增添學習的趣味性。 本書設定為基礎級,因此,著重於聽、說的能力,每一課皆附有聽、說練習題,希望能減輕使用本書作為教材之教師備課時間,在課堂上能直接使用本書的習題進行課堂活動的實施,減少備課之辛勞。也希望能透過此書之習題,讓自學讀者能進行簡易的自我學習評量,以加倍學習的成效! 本書特色 ●最佳教學與學習用書 ●打破緩慢的字母與發音的學習方式,快速習得基本聽力與口說能力 ●每課以情境式會話為首帶出單字與重點句型 ●重點句型解說清楚、實用性佳 ●字母平均分配於每一課,讓字母學習更輕鬆 ●文化插圖、美編排版可無縫習得泰國的文化風情 ●附有課後活動習題,加倍學習效率 強力推薦 語言離不開文化,為使在不同場合中說話得體,了解當地文化為首要之急。本書在內容撰寫時融會語言與文化,並在每一章課文中安排相應的對話情境及文化教學,再運用情境圖涵載自然的泰語對白,內容活潑生動,除了能高效習得語言外,也能讓讀者透過本書了解泰國的風物民情。 一𠥽好的教材,不僅需讓學習者容易上手,更得有效減少教師繁瑣複雜的備課過程,書中圖像與文化分享豐富扎實,使教師在教學時能夠更加容易地介紹泰國的風俗民情,除此之外,每一課都設計了符合授課目標的課堂活動與練習,讓教師只需有一本教材在手,便能以活潑有趣的方式教學,讓學生快樂又有效率地學習泰文!
本書以相關權威專家及科普作家的角度,深入淺出、專業、易懂、且全面地介紹了在世界大流行的新冠狀病毒的知識。若想要了解新冠狀病毒及相關事情,此書是目前最佳的華文科普書籍。
本書特色 作者徐明達教授是一位博學多聞的研究學者及教育家,以改革教學題材為己任。他期盼由淺顯易懂的方式來表達艱澀的物理及化學原理, 讓不同領域可以連貫一起,讓我們下一代年輕人能融會貫通科學知識而不僅僅只學習片段的知識。我們大眾也可以藉由瞭解西方科學發展的歷史觀點,學習西方如何創造萬世流芳的科學理論而造就西方科學及科技的興盛。 這本書內容分為五篇(聲波、光波的世界、電與磁的現象、量子概念及原子結構的發現、分子的世界),作者在書中以這些領域發展的歷史來敍述,並點出各領域研究發明者榮獲諾貝爾奬的紀錄; 更值得關注的是, 他將此科技連結至現代生活科技之應用,並搭配舉例在地球生態上的實例,因此讓讀者更能體會及瞭解科技的多面向無所不在。書中累積了許多不同科技領域的知識及觀念, 無法從任何一本教科書或科普書本中尋找得到!深信只有像作者擁有深厚的跨各領域的功力之學者才能撰寫出這本書!也深信不同領域的人讀了,都可以啓發!
本書特色 作者徐明達教授是台灣最會説科學故事的科學家,他認為國內的教學應該好好改善,由淺顯易懂的方式來表達艱澀的原理或專有名詞,讓一些不同領域(物理、化學、數學、生物)可以連貫在一起,使得我們下一代的年輕人對於科學的知識能融會貫通,而不是片段式的知識累積。他對於教學题材的改革視為為已仼,因此這十多年他孜孜不倦地埋頭寫科普的書本,例如《病毒的故事》、《細菌的世界》、《廚房裡的秘密》、《禽流感大戰疫》、《戰勝癌症:癌症的起因、預防、診斷與治療》;以及最近的科普書籍《科學的故事(一)科學的序曲:觀天象》、《科學的故事(二)科學革命:現代學的誕生》。 本書共分三十六章,在每章節上,作者以有趣的標題點出我們身體上各部位的有趣現象及大家關注或忽略的問題,並以引人入勝的方式將各部位標示有趣的俗名(非專有名詞, 例如肝臟取名為紅面大將軍)來介紹其內容,這種非傳統性及淺顯性的敘述,引發一般讀者的好奇心及樂於閲讀。 最值得讚賞的是,作者以其廣博涉獵的醫學、生命科學及穿梭古今人文歷史的對照,娓娓道出我們人類身體各部位器官的有趣現象或生物功能,並搭配敍述及評論身體各類器官的長年流傳下來的事是而非的錯誤觀念,及其病變造成的後果,並舉例在全球各地不同人種所出現的實際案例,使得讀者能體會及瞭解身體各部位及整體器官相連之重要性;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書中,作者也將各器官的生物功能異常之調控基因或治療的藥物也一併介紹,對於專長為生命科學或醫療專業的讀者,可以更深入之瞭解及追蹤。 我們的身體:總數超過30兆,200多種不同形態/功能的細胞組成了恐怕是宇宙中最複雜的物件。徐明達教授從科學與人文兩個不同的面向,娓娓道來我們身體一些有趣的外在特徵和重要的內在器官的故事。書中累積了許多的醫學人文歷史、知識及觀念,無法從世上任何一本教科書或科普書本尋找到!正如書名《有趣的身體結構》,這是一本打破傳統、越界的書,不同人看了,得到不同的啓發及瞭解我們身體的奧妙! 得獎紀錄 「開卷好書」、「吳大猷科普獎」獲獎 最會說故事的科學家 徐明達 好評推薦 ●中央研究院院士/前國立陽明大學校長/前國立交通大學校長 吳妍華 本書是令人著迷的科普教育的範本,作者將深奧的生醫科學知識以説故事介紹,讓人人都懂,人人能入迷。它不僅可以提供一般大眾閲讀,也可以當教科書及參考書。筆者雖然專長在生物醫學領域,在閲讀這本書後,非常驚訝及欽佩作者徐明達教授的博學多聞,書中累積了許多的醫學人文歷史、知識及觀念,無法從世上任何一本教科書或科普書本尋找到! 正如書名《有趣的身體結構》,這是一本打破傳統、越界的書,不同人看了,得到不同的啓發及瞭解我們身體的奧妙! ●國立陽明大學退休教授/長庚大學生物醫學系專任教授 周成功 這本書除了引導我們對身體結構、器官功能的瞭解之外,它還進一步把身體、生活和健康的關係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每一位曾對我們身體感到好奇或是迷惑的讀者,都應該跟隨著徐教授完成這一趟充滿了驚喜與意外的知性旅航。
依據最新修正所得税法修訂,刪除兩稅合一,改變股利所得及未分配盈餘的課稅方式。 統合會計學及相關稅法,適合我國國情實務上運用。 新版依法令變動修改,更具正確性及時效性。 作者以專業精心著作,以利讀者稅法研究及實務教學運用。 稅務會計係就有關會計之各項稅務法令規定融入會計學理中,在介紹學理時,亦將有關法令一併提出,因此稅務會計可說是針對我國國情而寫之會計實務。 本書內容以所得稅為主,此外如營業稅亦有詳細說明,其他法令與會計有關部分亦加以介紹,主要章節包括緒論、統一發票及營業稅、營業收入、建築業會計、銷貨成本、營業費用、非營業損益、資產、負債及股東權益、資產重估價、稽徵程序與最低稅賦,以及租稅處罰與行政救濟等。 民國106年修正查核準則,另外所得稅法、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所得基本稅額條例也有修正,包括房地合一實價課稅、反避稅條款等在本版中均有說明。107年所得稅法修正,其重點為廢除兩稅合一,民國107年以後公司分配的股利,沒有可扣抵稅額。個人收到股利課稅方式有兩種選擇,一、按28%固定稅率計算稅額。二、股利併入綜合所得總額,與其他十類所得合併申報,按累進稅率課稅,但股利所得可以有8.5%的設算稅額可以扣除,一個申報單位最多扣除八萬元;最高邊際稅由45%降低為40%;未分配盈餘加徵所得稅由10%降為5%;非居住者股利扣繳率由20%提高到21%。
時間是一條長河,承載著我們的記憶,傳唱著生命的歌。那些曾經從我們歲月裡走過的點點滴滴,一直在時間的流裡,靜靜閃耀著粼粼的波光。 「大陸來台」的背景,使我們家族,有著與一般人不一樣的遭遇。這份特殊性,影響著我們家,影響著我。 一九四九年來台的大陸人,被稱為「外省人」,有人說「外省人」就像蒲公英,被風一吹就吹得很遠、很遠,然後,在新的地方延續新的生命,蒲公英隨風飄散,不懂尋根,但我們不同。 我們對祖鄉懷抱情感,對父親失散的大陸親人念念不忘,表現在我們的中國情懷上。但在本土意識高漲的現今臺灣,原住民、客家、閩南鄉土文化、語言,都受到不同程度、制度性保護與提倡時,卻有一個族群,在臺灣社會裡受到壓抑,日漸隱沒特徵,甚至不敢大方暢談自己的原鄉,自己的文化,這個族群,就是「外省人」。這本書,是有關一個家族的兩岸故事,主軸描寫我父親在一九四九年前後,從抗戰到國共內戰,大陸一路輾轉來台,以及後來在臺灣的發展。 這些人,那些事,錯過了,沒有重來的機會。但他們的記憶、我們的感動,都在歡喜和悲傷的淚光中,再度重逢。 這是塵封在我心底的微風往事,那維風的兩岸心情故事。 但故事結束了嗎?兩岸,正在你我的身上,繼續述說著。 首版引起迴響,網友熱情催促再版 《微風往事》出版後,的確引發了一些迴響,許多人深受感動。外省朋友心裡有高度的共鳴,而當聽到本省籍朋友因此對我們這個族群有更深一層理解時,我在欣慰之餘,確信了,爬格子二年的辛勞,值得! 二○一五年五月,接獲飛碟電台唐湘龍和楊月娥二位主持人先後邀約,上節目接受專訪,暢談寫作心路歷程,意外地打開了這本書的知名度。只可惜,我上飛碟電台專訪時,書早已售罄,我原無再版打算,惟陸續收到網路上聽眾請求再版的聲音,促使我重新思考再版事宜。 飛碟專訪時,與我一同落淚的主持人楊月娥,為再版寫推薦序,令維風感動不已。更感謝湘龍大哥與月娥的大膽邀訪素人作家,才有本書的再版。 飛碟電台專訪,唐湘龍、楊月娥感動推薦 訪問那微風的節目播出後引起廣大迴響,聽眾紛紛在臉書上留言回應,有人想起父親淚流滿面,還有聽眾開車聽到在車上大喊:「老爸,我想你啦!」連新住民都表示感同身受。聽眾們持續按讚留言了好些天,分享他們父親大江大海的故事。 這是那維風在尋根,大時代的悲劇,在微風往事的吹拂下都將煙消雲散。以前是大陸籍老兵,現在有外籍新住民,台灣的多元環境,需要極大的包容與和解。這些所謂的外來族群,都是認真付出,為台灣這片土地辛勤耕耘的人。 本書特色 平時我們都避談省籍、族群與認同,但既然決定寫作,就該真實、完整的呈現。雖然我有國際政治學術背景,但本書畢竟不是學術書籍,只是心情故事,所以閱讀本書,需要的只是:體會。 本書可以視為一個完整的故事,也可以是各篇獨立的散文,而這些故事性的散文,都是作者父親和作者一生中,關於兩岸、省籍、族群的真實故事。 書寫的內容是涉及親族滄桑史與逝去的父愛,每每令寫作中的我,陷於難以言喻的感傷,甚至多次讓淚水滴在自己的字裡行間,難以承受。 父 親和老家親人終身未能重逢的遺憾,為這則大時代故事,譜出了傷痕的歲月基調。於是,在掇拾父子生命記憶過程裡,時而重溫父愛,時而嚐盡離苦。但這個長達一 個世紀、跨越兩岸的心情故事,需要爬梳的資料與盤點的記憶實在太多,大大增加了寫作的難度。只好重啟塵封的記憶,輔以母親口述的往事,以及後來我們的親身 經歷。 但願這本書的問世,能讓更多臺灣人包容、理解我們,這種具特殊兩岸背景的人和事。 儘管拼湊記憶無比艱難,但對於自己能夠肩負此使命,我深感榮幸。因為,藉著寫作,我不僅重溫兒時父親和我們共度的美好,同時也體悟到,這分付出,原來也是一分榮耀,一種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