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

進步無用論

夏承國  著
杯子藝文  出版
2016/10/05 出版

人類、人生、是一種天生賦予與本質的呈現,冥冥中的賦予,不只針對“人類”,也是世界萬物,這人之外的他種賦予,或許是要人產生學習的動機,學習後產生體會與認知,但我相信這些冥冥中的人類賦予,應該不是為了帶來傷害與破壞,不然何苦在冥冥中也賦予了他生物的生存與生活,是為了受苦嗎?!冥冥中的賦予者難道是個自虐狂?! 回台至今,已十幾個年頭,台灣四面環海,氣候潮濕,雖然家中人造用品易產生黴菌,但生物們卻多了一層潮濕的水性滋潤。有了滋潤,倒是件不錯的好事,台灣四季宜人,理當是適合生物成長群聚的好棲息地,多重生物齊聚,好不歡樂。理想的生物和平國度,卻被「人」給一點一滴的破壞與摧毀,是私心使然,還是… 虛榮作祟?「進步無用論」此書,不是描述「進步」是個無用的傢伙,而是在探索「進步」的實質需求與拿捏,不要只一味為了人的「好」,而背棄了大地的真實,更不要等到為時已晚,才來哭天喊地、求神問佛。 人是吸著氣,吐著氣行走的生物,何時開始,不能抬頭挺胸地做自己?產生的自卑心態,又從何時開始?自然形成的壓力,恐慌與缺乏安全感,這些種種的人類行為,才是亂象。你可曾看過一隻被搶走雞腿的流浪狗,躲在牆角哭泣?人,本該不乏自信,因為每個人永遠是獨立的個體,且獨一無二。何時你開始產生了比較心態?又何時你開始有了羨慕、嫉妒,因而產生了私心?這些,都是亂象。人,因亂象而苦,人,因亂象而讓自己更陷入另一個深層的亂象,循環不絕、永無寧日,你可知在陷入亂象的同時,你,已經錯過了今天的陽光,錯過了清涼的微風,錯過了再也喚不回的這一刻,只為了認知不足下所產生的表象“好”,治標不治本,大家總是容易活在標的假象中而背棄了“本”的實質面,人,是真的該省思了,那種靠表象維持而內在空虛的滿足,到底還能維持多久?讓我們試著打開心房,讓自己是一張可任憑書寫的白紙,翻閱看看,或許,在莫名的狀態下,你有可能不費力的,就成了一個內求之人,而且從此,只剩下快樂!頓個足,跨一步試試吧!這其實真的不太花錢!

9 特價18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無形商品設計概論

蔡素玲  著
杯子藝文  出版
2015/10/10 出版

「無形商品設計概論」此書,不是談論視覺之外的其它人體感受,例如聽覺、嗅覺......等,是建立在常態下,「設計」與「創意」的逆向思考上,是重新詮釋設計與創意的一項行為。它不再只是「完成」,而是完成前的「觀念轉換」。   在五、六零年代,電話都是轉盤式撥鍵且帶有線的,試想那時若有一位研究生,站在逆向思考的角度上詢問教授: 「教授,這個電話一直有線很不便…是否能改成沒有線的電話呢?」,如果當時教授回答:「當然不行!沒有線,怎麼會有電,怎麼接電信公司?」倘若當時,這位逆向思考的學生妥協,且聽命於教授,那麼如今,或許也不會有無線電話甚至大家都擁有的手機誕生了。   因此,許多的原創,常存在於「逆向思考」之上。如室內拖鞋,本該是以讓人穿得舒適為主,但逆向思考之後,硬是要穿得不舒服,於是腳底按摩拖鞋就誕生了。船,一定要浮在水面上,那逆向思考之下,即出現了沉在水裡的潛水艇......   有許許多多的原創,都是在當大家覺得不可能,也不可行的逆向思考下誕生。我們對於「設計」與「創意」的名詞或形容詞,是否該加以重新的逆向思考一番呢?還是,只能慣性般的,跟隨大家目前對設計及創意的覺得而為之呢?   現今社會下的人們,所謂「創意」、「設計」的氛圍慣性,並沒有實質地對地球及生活資源,帶來保護與幫助,我們對這些創意、設計的「慣性覺得」,是否該重新思考且加以打破呢?對居住在地球上的人類來說,當今最實質與最重要的議題,已不是如何讓生活更便利,更如何繁華於有形物質設計,而是該強化人心,對岌岌可危的地球,產生關愛與珍惜。若砍掉一大片樹林,讓地球生態更加速破壞,只是為了得到昂貴的名牌高級木桌椅......利用消耗地球的壽命來換取人類的虛榮滿足,你忍心嗎?   這世代的「設計」與「創意」,或許應該著力於,如何讓人心得到轉換,以及生物平等使用權的認知,珍惜現有資源,不再做過多的浪費!   這就是「無形商品設計概論」的目的,希望大家能夠為自己的「慣性覺得」開啟一扇逆向的窗,讓我們逆向思考:設計不再是為人,依人的習慣來進行,而是為平等的眾生、眾物,共存共生而設計。好讓後代生物們,與人一樣平等,可以依然享受,這地球的美好!

9 特價46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一個沒有做愛聲的城市

夏承國  著
杯子藝文  出版
2015/10/10 出版

「一個沒有做愛聲的城市」是本人繼「你的未來早就是過去」之後的第二本著作。這是一本陰性美學導向的書。在此,先不急著談「陰 性美學」的意涵,先談第一本「你的未來早就 是過去」一書,出版至今,已有一段不算短的時間,但仍有許多讀者對於書名不甚了解。在此詳述:人類,是地球上眾多生物群之一,本該擁有同生物般的感受與本能,但因為人的私心,剝奪了其他生物的基本生存權,只為了讓 自己更方便行事與生活,而居住在刻意建構下 的城市生活著的人類,更因為另一種莫名的私 心而產生了是非對錯與好壞的價值觀。為了達到“好”的境界,人類拼了命地找尋更佳的謀生方式,找到之後,便一日復一日地在為了得 到“好”的狀態下慣性存活著。但大家卻不知,那個所謂的好,是真、還是假?!但,那可是你用了一輩子去除感受仰賴慣性,把人當機器般所換來的呀!如果是假,那還得了!人,皆是過客!你是選擇在老死前擁有了人類普遍價值下的“好”,還是每天都是“真好”。我常在演講時提到,每天一早醒來,發現我還在呼吸,我就覺得這是莫大的福氣了。這不就跟其他生物一般?知足,活著,並開心接受每一個 當下的生物基本價值觀,早就在習慣外求的人類世界中漸漸消失瓦解,變得只能必須仰賴慣性,為了求得“假好”。“慣性”是感受力的 殺手,是失去生物本能的元兇。一但失去了生物本能,你只不過能算是一具有生命的軟性機器!仰賴慣性若不斷持續,你的未來終將形同過去。這即為此書名的由來。此書談論的是藝術教育,是闡述為了讓小孩從小有自我的價值觀,培養及發現小孩的不同特質,唯有從藝術 教育著手。所以此書乃希望從事藝術教育相關工作者,能給予學生正確地破壞慣性,以增加可能性來達到發現自我的目的,並削減比較心態的價值,為此書的主要目的。   至於第二本書“一個沒有做愛聲的城市“依然是藉由書名來隱喻人類是一群失去了本能生物的族群。若因此書名而感到羞恥或覺得此書是一部情色小說的人,那你軟機器社會包袱還 真大!更是該詳讀此書,破壞自身的慣性,回歸生物的本能,產生自我療癒才行。陰性美學很簡單,就是內在面的美學,人的表象若以陽性代之,內在面即為陰性。若一講到陰性,你心中就產生負面感受,那務必得多讀幾次才行。此書是以媒材換成文字,而非顏料的小說與詩 詞創作品。不同於第一本只談嚴肅的教育,輕 鬆的詩詞小說乃至於遊走文,是另一種對人類傳達的橋樑,希望大家的內在感受能重新被喚起。若你讀完此書後,有一絲感動,或產生莫名地感受,那此書的目的就已達成。在此,祝大家閱讀愉快!

9 特價58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看全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