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人的開疆闢土、婚姻或愛情,並不會都如王子和公主一樣—從此就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它的真相如何?其殘酷、荒謬,只有展讀這本即將出版的《可以說是,每一個人的疆土與后妃》!犀利、無情揭露古今中外君王權貴以及井市庶民的幻夢和現實—「戳破愛情的神話、撕毀偉人的面具」盡在此書!2007年起,《說畫,不正經》部落格開格,至今15年,在網路上留下的文字(+圖檔)計二百餘篇,今天得以彙成紙本的既諧謔又嚴肅的「另類人類學+婚姻進化史+社會紀實檔案」典籍!
1. 一本《全覽》前書的初衷 一本《古今視覺藝術全覽》的意旨、目標、規格,也把〝史上〞(雖只200年)的攝影家和攝影作品做一次統整。使讀者可以一目了然知道:什麼才是具有〝藝術價值〞的攝影作品?哪些攝影家的成就終於可以選入這〝大師級〞的行列之中? 2. 以〝意境〞作為分類的大綱 一般介紹攝影家書,不外是依照姓氏ABC排列,同風格、同主題性質的攝影家作品,卻拆開來放,變成各不相干,無法有一系列的連結呼應。我們則試行歸類,這裡依據的是編者為了教學方便而擬定的〝藝術攝影意境表〞(如右頁)來分類排列。雖然一件作品的感受、解讀可能不會都是完全一致,而且一位攝影家的作品也可能不會只符合同一種意境,所以取捨、歸併之間,煞費苦辛,也一定不會令所有讀者都滿意,但是為了方便認知、比對、理出頭緒的需要,大概也只能這樣了。(相信這也是創舉?) 3. 出版業崩盤中的一息尚存 放眼今之出版市場,出書已無任何利潤可言。猶在此時推出,只能說純為了要讓《藝術全覽》三書再添更完整的內涵。畢竟,攝影當然是〝視覺藝術〞中的不可或缺的一環。(由於作品中,以黑白佔絕大多數之章節,改以單色版印刷,以撙節成本,也回饋讀者,降低訂價)。 4. 2022―攝影200年的獻禮 距離尼普斯史上第一張相片〝日光蝕刻〞發明的1822年7月,至今正好屆臨200年。因緣際會,這也是推出本書的另一個動力。 學習了感動:編後贅言 從蒼生的勞碌中 ,了解人世間的負累;從他人的苦難中,發現了自己的憐憫油然而生;從鄉土樸質中,感受土地的芬芳;從戰爭的殘酷中,省悟和平的得之不易⋯⋯。原來這是一本學會〝感動〞的書,也是教我們懂得〝愛〞的一本書。乍見報上有人以〝相由心生〞論攝影,我寧可說〝心由相(像)生〞!?
張永茂,出身台東農家,師範學校畢業當小學老師,服完兵役後考入淡江企管及政大企研所,履任RCA、誠建建設、萬有紙廠、聯成石化、品冠紙業、龍邦建設、林三號、上海都市房屋、台北萬發投資等等各大企業主管、總經理、董事,手下完成高速公路、中台禪寺、大佳公園等重大建設,使多家公司振衰起敝,轉虧為盈,獲選傑出經理人,蒙李登輝前總統、蕭萬長院長召見,成為工商經營的楷模。本書以親身經歷、奮鬥不懈的精神,及領導企業除弊興利、堅持信念的點點滴滴分享青年學子,是一本鼓舞、勵志向上的好書。
精選史上最富人情味,感人至深并含大半你可能從未見過的真正精品。而且買書即送書中作品精印的複製畫幅。這是一本軟性的、雅俗共賞的歷代傑作選,逐幅解說其超絕技法和扣人心弦之處。
本書屬《古今視覺藝術系列書》之①,但卻不是其中第一本出版的書,書系②的《20世紀視覺藝術全覽》才是,出版於2002年,當時只是一個單行本。為了追求藝術發展的來龍去脈,才有本書的續貂。這一來直到2007年才完成,也沒有想到它不是上一本的320頁可以解決,而是432頁收場。精要、簡明、齊全,讓讀者花最少的錢,得到最完整的全貌,這是我們的承諾。所以塞進所有該有的﹝不但要說「畫」、還要人性化的說「人」,遇有典故也不能省略﹞。因此版面上看來擁擠不算,文字更要精簡到一字不多,選圖總是幾經掙扎方能取捨。上述的修訂,正好與書系③《當代視覺藝術全覽》出書之際,同時完成。少數原先的錯誤加上部分藏館的更動、遷移,以及譯名的不盡精準確的,都趁此機會一一查證。始知:盡信書不如無書!
本書為《基本設計I》、《基本設計II》合訂本,供職業學校設計類群組及高中職業課程使用,為適應商業﹝廣告﹞設計、工業﹝產品﹞設計、室內﹝景觀﹞設計、時尚﹝服裝﹞設計、美術工藝等各領域需要,盡量斟酌兼顧,力避所有偏廢。現行相關科系課程已另設有《設計概論》等同類性質之理論科目、《基本設計》顯然理應注重實作,所以特別加強實例之列舉,以其學以致用,文字敘述部份力求簡意賅,繁複內容則盡量另列圖表,以達一目暸然。此合訂本適合第一學年,上下學期每週3節授課之需。為達成上項目標,內文齊一置頂,而例圖資料集中排列下欄,做到圖文一律可以互相對照,﹝無須跨頁翻尋﹞的自訂要求。
說到攝影書,坊間多的像是產品說明書、操作手冊的書籍。另一類則是敎你一招半式的號稱「秘笈」的書,如此購讀數十本,可能尚無法對攝影的基本理論、基本法則有系統的瞭解。 編者每每替讀者叫屈,於是發願以薄薄的一本,就把攝影的最基本認識、操控技能─如何拍和為什麼要如此拍,逐一交代,甚至其來源,沿革也酌量涉及,雖稱「入門」但對進階的構成、特技、商攝、都一一提示。更重要的《數位攝影入門與藝術意境》的後半部連如何成為「攝影家」的途徑也逐一會出藍圖,也就是說「從攝影的ABC到攝影的ART」,盡在此書中。
全世界各美術館,必看的重要作品一一羅列,輕質紙精印,輕鬆帶著走,一書在手,就不用再問半生不熟的導遊,更不用管洋腔洋調且只會挑一二件知名作品意思意思的當地「解說員」。到各地美術館,要看些什麼呢?書中詳盡標示美術館位置圖與交通路線,是您到國外旅遊必備指南!
全世界各美術館,必看的重要作品一一羅列,輕質紙精印,輕鬆帶著走,一書在手,就不用再問半生不熟的導遊,更不用管洋腔洋調且只會挑一二件知名作品意思意思的當地「解說員」。到各地美術館,要看些什麼呢?書中詳盡標示美術館位置圖與交通路線,是您到國外旅遊必備指南!
小學美術創造活動是國小課程總綱七大領域中,「藝術與人文」─美術、音樂、表演藝術裡的一項,偏向視覺美感活動,以線條、色彩、空間、造型、質感等為表現要素。根據課程總綱,美術活動以「……配合學生身心能力發展歷程,尊重各性發展、激發個人潛能、適應現代生活需要……」為目標,這正是我們一在強調的課題。本書就小學低、中、高年級不同階段的身心發展,以繪畫為個案,提出不同特徵,加以說明,希望有助於指導兒童美術創造的活動,更盼活動能配合個體不同發展,以收事半功倍效能。美術創作活動並不限定平面繪畫作業,至少包括陶藝、雕刻、設計、立體構成…等。但不論執行哪一項活動,都不能忽略兒童身心能力在各階段發展的需要,揠苗助長固然無益生存,不切實際的指導功虧一簣。只有在自由環境下,選擇合適媒材,因材施教才是任何教育活動的上策。
全世界各美術館,必看的重要作品一一羅列,輕質紙精印,輕鬆帶著走,一書在手,就不用再問半生不熟的導遊,更不用管洋腔洋調且只會挑一二件知名作品意思意思的當地「解說員」。到各地美術館,要看些什麼呢?書中詳盡標示美術館位置圖與交通路線,是您到國外旅遊必備指南!
每一種設計的手法,本就純藝術的風格、理念脫離不了干係。原72變編寫時,只想舉例若干實引證一番。但「再變」之際,決定另闢「設計源流」,以獨立欄位系統談論,也便於「貼圖」;這次的篇幅分配,並非各手法平均,甚至是「參差不齊」懸殊很大,與原『72變』比起來也有些消長變化,所以各手法所佔篇幅多寡,便知哪些手法是熱門當紅,哪些是近於「銷聲匿跡」。
其實設計並沒有那般神奇、玄奧、不可企及。所以,我們對平面設計做了全面徹底的「解構」,蒐羅歸納出可以依循的「套路」出來。設計的[絕招]希望也可以一一破解,供我們隨意取用,作者歷經近15年的時間,共得72種「變貌」,也正是平面設計創構時可行的72種手法,因此我們也確信[其實設計也可以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