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寫作方針與市面上多數刊行的指標解說書及指標設計案例集不同,是以具體的設施作為範例,完整呈現指標計劃的設計原型。為了能有系統的說明複雜的指標設計,並引起讀者對指標設計的興趣,本書避免像教科書般嚴肅的說教方式,以醫療設施為案例,提出「湖南綜合醫院」一假定機構,將指標設計的配置,配合使用者的動線進行設計規劃。本次所設定的案例雖為假設,但指標設計對中、大型規模的綜合性醫院,在整體建設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因此本書對設計內容的選定,也以泛用性及一般性為基礎的具體性設計,是能直接並實際被應用的指標系統。不單限於醫療設施,若能透過本書,對指標規劃有更深入的認識,最終結果可以提升各種設施使用者的便利性及舒適性,這就是指標計劃的最終目的。筆者針對醫療設施及圖書館等公共設施的指標規劃研究已超過25個年頭。期間,參與過指標規劃的情況及解讀性,實際走訪國內外各個國家,進行優良案例的巡禮,並實際執行指標設計的規劃工作。在實際參與指標規劃工作時,不單是建築設計師,更需要與現場管理者、委託單位的工作人員及實際制作指標的施工單位等共同合作,並從這樣的合作中獲得豐富知識與經驗。關於這方面的研究成果,已刊登於筆者「醫療設施之指標設計方針研究(醫療施設におけるサイン計画の設計方針の研究)」論文中,而本書是以指標規劃的視覺及設計構面的角度切入,提出具體可參考應用的設計規範。
許多創新者對於越來越多的管理創新方式與架構已開始關注,但在眾多創新管理方式當中,欠缺的是相對深思熟慮及健全的守則用來解釋一項工作如何運作。例如:對我們自己、我們的團隊成員及其他人做有效的解釋,以及如何引進其他人的參與以促進將新構想帶入組織與市場。「溝通創新」重新打造溝通在創新過程中的角色,以作為個人與團隊可運用的一種強而有力的整合工具。書內詳細說明核心概念和方法,揭示如何利用溝通來駕馭及架構創新固有的複雜性;以及提供健全的方法以使眾人對創新的過程有清晰的瞭解、連貫和易於接近;同時為從事不同專業的人士有效開拓新思路,提供一種合作的新途徑;並適用於產品、環境、過程、政策、經驗,以及其他專業創新。幫助創新過程中對複雜性的管理、加速組織架構,以及為執行人員釐清重要的相關知識。
包裝雖小,也能成就大事,也將改變您的行銷傳播觀點。作者始終堅信那些放在產品上的圖像與文字,其實是一種與消費者溝通的「媒介」。能夠善用圖像及文字價值的產品,確實有辦法替產品做出「樣子、表情」,讓人看見它的想法、內涵、意圖。所以,那些擺在產品上的圖像與文字,絕不是你所謂的「包裝」如此簡單,而是企業可以用來和消費者對話溝通的媒介平台。 首位連續榮獲七次國家設計獎的包裝達人唐惠中,透過本書把自己將近三十年的設計包裝經驗分享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