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黃埔軍校簡史第二篇 再談「北洋海軍」與「民國海軍」︱探究左營海軍官校「四海一家」的歷史第三篇 從「斧頭幫」談民國二十四年汪精衛遇刺!︱雜談國民黨複雜的派系紛爭第四篇 第二次世界大戰被人遺忘的故事︱泰國曾經入侵中國與泰緬孤軍的故事
本書作者田建南先生為目前僅存的RB-57戰略高空偵察機飛行員,由他親自口述自小經歷抗戰烽火,以及成長後親見對日抗戰的慘烈,做了相當專業的回憶與點評。本書特色:本書作者田建南先生為目前僅存的飛行員,歷經於抗戰,對抗戰戰史所知甚詳,這是第一次由偵察機飛行員親自撰寫的回憶錄。
本書特色作者將個人歷年來在中華民國航空史研究會中所發表的機型研究報告,挑選其中與我國有直接關係者共150篇彙集成冊,並佐以大量圖片,提供大眾對我國航空發展的經過有所認識。
本書特色:近年來有鑒於中國積極發展航太技術,致力於建構「空天一體」的軍事戰略環境,因此,從其建政以來各階段的空軍電戰系統形成背景、理論與實務的發展遂成為研究探討的主題,不僅可藉之以凸顯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的建軍趨勢,也可達到洞悉中國如何結合空權和電磁權的脈絡
本書內容敘述中華民國海軍潛艦部隊創建之伊始,從最初的構想策畫,到「武昌」、「水星」計畫之推動執行,一直到正式成軍,潛艦「海獅」、「海豹」的進入部隊服役的整個過程。其間眾多不為人知之秘辛,非親身參與者不得而知,現今於本書中正式對外揭露,盡為第一手資料,是海軍歷史研究者不可或缺的珍貴史料。此外,本書內文亦有相當篇幅對於今日海軍之人事與行事習慣之敘述,也是了解海軍的重要依據。本書特色本書作者即是本書主題「中華民國 海軍潛艦之創建」的親身參與者,所有內容均為原始資料與當事人之親歷回憶。本書含有140餘張珍貴之歷史照片,包含檔案照片與個人拍攝之日常生活工作照,彌足珍貴。
本書承繼決戰大西北上篇《國軍優勢時期》之內容,敘述民國36年中期以後,國共內戰之西北戰場的演進與變遷。講述國軍如何由優勢地位,逐漸轉變為劣勢,甚至到民國38年中期全盤皆沒的過程,並探討國共雙方指揮階層之決策 ,其中之優劣與所犯錯誤。本書特色為國內由台灣方面年輕第二代所撰寫之國共內戰史,公正客觀,涵蓋大戰略決策至野戰部隊之指揮調度與作戰戰況,兼具學術參考價值與閱讀樂趣。
本書承繼決戰大西北上篇《國軍優勢時期》之內容,敘述民國36年中期以後,國共內戰之西北戰場的演進與變遷。講述國軍如何由優勢地位,逐漸轉變為劣勢,甚至到民國38年中期全盤皆沒的過程,並探討國共雙方指揮階層之決策 ,其中之優劣與所犯錯誤。本書特色為國內由台灣方面年輕第二代所撰寫之國共內戰史,公正客觀,涵蓋大戰略決策至野戰部隊之指揮調度與作戰戰況,兼具學術參考價值與閱讀樂趣。
組合式比例模型是一項集合工藝、美術和創意的休閒嗜好。本書的作者皆為專業模型製作人士,除了作品水準皆屬上乘之外,敘述方式更是相當通俗幽默,是國內難得一見的模型專門書籍。本書收錄之模型作品全為中華民國空軍歷年來所使用的軍用機,故以「鐵翼中國」為專輯之名稱。
當年要不是金日成莽撞的突然發兵南侵,國府政權也不會存活至今,甚至搭上了東西冷戰時期、西方國家經濟大復甦的順風車,成為亞洲四小龍,意外的為日後中國大陸的改革開放立下一面明鏡。歷史,雖然記載的都是過去發生的事,但影響的卻是你我與子孫的未來。記住歷史不是要人記住仇恨,最重要的是不能再犯錯。
國共內戰是中國近代史上影響深遠的重大歷史事件。在軍事戰役上,大家的注意力一貫放在所謂的遼瀋、懷海、平津三大戰役,而作為內戰中範圍最廣、時間最久的西北戰區,因而長年受到忽略。有鑑於此,台灣大學歷史所博士王立本先生窮數年之力,針對內戰之西北戰場進行深入的剖析與研究,而推出其研究所得,著成本部鉅作。本書為上篇,時間為1945年至1947年上半年,其中包含國軍胡宗南部收復延安。
國共內戰是中國近代史上影響深遠的重大歷史事件。在軍事戰役上,大家的注意力一貫放在所謂的遼瀋、懷海、平津三大戰役,而作為內戰中範圍最廣、時間最久的西北戰區,因而長年受到忽略。有鑑於此,台灣大學歷史所博士王立本先生窮數年之力,針對內戰之西北戰場進行深入的剖析與研究,而推出其研究所得,著成本部鉅作。本書為上篇,時間為1945年至1947年上半年,其中包含國軍胡宗南部收復延安。
本書特色 民初史學大師陳寅恪在《唐代政治歷史述論稿》中說:「後世人往往以成敗論人,而國史復經勝利者之修改,故不易見當時真相」。希望透過這本書能夠替複雜的中國現代史整理出一個較為清晰的脈絡,也拿掉許多『人為詮釋』的『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