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是極少數沒有詞性變化的語言,「be動詞」一律譯成「是」,沒有你、我、他之別,混沌不明的語詞狀態,分外有種你儂我儂的浪漫情調。我們所處的環境卻不那麼理想,不論是藝術家、社會觀察家、革命家,你(你群體)與我(我群體)在現今社會裡的分化依舊鮮明。有認同的群體,往往難免也有體制外的、不被包容採納的邊緣份子,世界因此不像表面語意顯示得那樣美好與整齊,一個人的歸屬與認同甚至已成為充滿問題的命題。 群體與個體的認同隨時都在進行著,隨時可能帶來希望、轉圜、危險或災難。《好燙詩刊:be動詞》遂以be動詞為核心概念,徵求寫給你、我、他或社會群像的詩。它可能是“to be or not to be”、一首自我身份追尋的詩,也可以如電子音樂般懂茲懂茲,獻給所有離散於各種狂歡派對裡的陌生人,甚而可以是一首抄給未來的詩(be-coming),或者一種追憶過往的詩(be-fore)。 《好燙詩刊:be動詞》試圖在中文限縮的語意中,創造出最多種關於「你是誰/什麼」和「你是誰/什麼,很(不)重要嗎?」的詩意聯想。
《周易》將萬物分成64卦,每一個卦象都代表特定的符號、某一個心理狀態,詩學衍生其義,「立象以盡意」,詩表現的不僅有詩意,詩甚至再現了自然界與現實生活的各種徵狀。屈原的〈天問〉既是政治社會詩,又像一部與蒼天的對話錄;希伯來文明敬稱詩人先知,舊約聖經和先知文學都呈現了詩的雛形;十三世紀以來的伊斯蘭文學,也常透由詩傳承文化的內在精神和價值。也因此,詩作是詩人結合生活經驗與哲思、文明發展型態的顯影。 台灣現代詩多少也具備某種宗教性或神祕性,但更能確定的是,現代詩是詩人對於過往的情感連結、是生活的真實層面、同時他給予未來的提示;《好燙詩刊:占卜術》這次決定擴大現代詩的神聖地位,將來稿作品分為「大吉、吉、中吉、小吉、南極、北極、赤道無風帶」七種詩籤,這會是一本多功能詩集,你可以隨手翻頁來占卜運勢、預測氣溫,當然也可以讀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