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變」成為常態 「數位生態」就是企業決勝關鍵 數位科技發展一日千里,從各自發展到疊加應用,致使全球掀起一波波轉型浪潮。成立40餘年的資策會順應情勢,以「數位轉型的化育者」扮演第三方協作角色,賦能業者蛻變之餘,也希望能引領產業連結上中下游夥伴,打造供需共榮生態,為企業帶來數位轉型的實質效益。 本書從數位轉型的演變談起,以系統化方法與工具為後盾,深入探討轉型關鍵要素;接著以數個標竿案例,揭櫫產業對資安部署及數位人才的需求,最後提出十個數位生態藍圖:智慧農業數位分身、人工智慧工程化、運動科技大聯盟、5G開放式組網平台、EMS產業高階製造、C2M新製造模式、數據交換與共享、人工智慧先進駕駛輔助、智慧路側雲霧安全系統、節能永續智慧建築,為產業未來指引明燈,走出轉型困境! 這套由資策會發展出的「數位生態發展方法」與「產業創新化方法」,不僅成功協助內部單位轉型,對外也幫助了不同類別的產業建構生態體系,共同開創多贏局面。一本累積多年的豐碩執行成就,絕對是企業組織進行數位轉型時必讀之作。 好評推薦 此書是資訊工業策進會多年經驗和個案的總結分享,對於推動台灣企業轉型和發展有重要的意義。——沈柏延 CISA中華民國資訊軟體協會理事長 面對數位轉型的大趨勢,企業必須極推動轉型,才能贏向數位帶來的新生態。——施振榮 宏碁集團創辦人/智榮基金會董事長 這本書從時代趨勢到數位轉型生態發展方法論與人才培育,並以十大主題數位生態藍圖做結論,可謂是一氣呵成。我相信這本書對你一定有所啟發。——盧希鵬 臺灣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專任特聘教授
數位新創業,見證網路時代的改變, 就連創業都可以有不一樣的開始…… 台灣每年10萬創業大軍,有的人踽踽獨行、有的人結伴而行,也有一群人組成團隊,奮力地向外開拓,希望能擴大或構築新的宇宙。不過,時代的印記正在推動著行業的改變,尤其新興科技帶來更多元的市場機會,如何以數位化的型態切入市場,是所有創業家必須重視的問題。 作者李培芬,長年輔導企業與創業諮詢,近年來其所輔導的連鎖品牌陸續掛牌上市,受到資本市場的肯定。這次端出自行設計的創業輔導工具——「經營18問」,從創業三個主要的利害關係人,即「顧客」、「經營者」和「供應商」三方面,各問六個問題,貫穿創業的準備期、籌辦期和開創期,反覆捶打著創業團隊進行深度思考。 值得一提的是,本書蒐錄創業相關的表單與工具,從「認識自己」到「創業者資源圖譜」,協助創業者審視自身創業的資源基礎;從營運模式、獲利模式到年度計畫書,練就創業者的經營基本功,同時收錄多個標竿學習案例,為新世代創業者提供全新的市場切入點與商業思維。 聯合推薦 何晉滄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處長 賴勁麟 前勞委會副主委 姜長安 台灣服務業發展協會理事長 劉恒逸 元智大學管理學院國際企業學群專任副教授
有鑑於服務業面臨數位轉型之需求,國立臺北大學商學院與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及AMT亞太行銷數位轉型聯盟協會合作,為您揭開服務業數位轉型的關鍵…… 隨著新科技發展,人工智慧、大數據分析與物聯網,不僅是勞力密集的服務,甚至是知識密集的服務都受到了影響,未來運用數位科技來增強其服務是必然的趨勢。 相較於其他業種的數位轉型策略,服務業更傾向採取科技與經營共融互補的發展思維,在建立衡量指標時需整合多元觀點,例如同時考量組織內部的資源基礎與外部的生態鏈結等,才能宏觀地評估企業對數位轉型的整體作為。 不過,如何建立衡量指標?怎麼透過數位服務創造收益?本書由多位數位轉型專家領軍,提出數位轉型2.0時代的願景藍圖,透過嚴謹的市場研究與國內外知名品牌的案例故事,從零售、旅宿、餐飲、醫療、文教、娛樂等場域,全方位助攻本土服務業做好準備,進一步淬鍊出商模再造下的生意經。 無論你是準備進入數位轉型的企業,或者轉型中的企業經理人,都能按圖索驥來採取行動,將組織發展為真正的數位領導企業。
近幾年,永續發展議題持續在全球掀起浪潮,各國企業與組織無不力求在大框架下符合企業社會責任。隨著國際上碳中和及淨零碳排的推動,勢必將改變全球資金的移動與分配,ESG投資方法也迎來更高的揭露標準。 在全球供應鏈中,台灣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目前已有16家企業自主響應「RE100倡議」,承諾在2050年前將100%使用綠電,顯見永續發展將慢慢成為共識。不過,魚(經濟效益)與熊掌(環境保護)難以兼得,要如何在永續經濟學中找到一個均衡點,正是本書要帶領讀者探討的主題。 面對滾動中的永續商機,企業該如何趁勢轉為競爭力?投資人又該如何藉此為投資加值?本書依序介紹永續發展的歷史、政策,進而延伸到實務的金融商品,幫助各位布局永續投資相關資產,掌握趨勢財!
黑天鵝滿天飛的年代,「意外」已成常態,外部除了有系統性風險外,組織內部的弊案、貪污也是層出不窮。如果沒有做好風險預防與管理,風險就會變成危機。中華公司治理協會理事長陳清祥提醒:從公司治理角度來看,任何企業重大計畫或做決策前,別忘了審慎評估風險。 陳清祥,曾任勤業眾信集團總裁,30多年來精研公司治理、風險管理及內部控制等議題,對於近年與日俱增的舞弊案件,彙整個案資料深入探討後,發現原因不外乎包括:組織未落實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未記取先前風險事件的教訓確實改善缺失、未積極進行前瞻部署、董事會及各級主管機關缺乏持續性督導、員工缺乏風險意識……等。 為強化企業預防與解決危機之應變能力,進而建構高韌性的營運基礎,本書分成15堂課,從新聞事件談起,結合實務經驗,從宏觀到微觀、從組織到個人,深入淺出地闡述風險管控與舞弊偵防,為企業深化公司治理、善盡社會責任及永續經營提供了很好的指導教材。
AI、物聯網、生物科技、AR/VR、元宇宙、機器人、區塊鏈、虛擬貨幣、自駕技術、量子計算……人類有史以來,應該沒有一個時期如今日一般,如此大量且讓人陌生的技術及應用同時出現在我們的時空,一個還沒搞懂,另一個已接踵而至。 儘管手中沒有一個可窺見未來的水晶球,但我們起碼可以從今日的一些數位科技發展與社會變遷,彼此因為共伴效應所衍生的問題角度來分析,為未來可能的個人及社會的困境,預先提出一些模擬試題。 科技大叔李學文長期撰寫科技媒體相關專欄,已成一家之言,擅長以人文角度觀察科技社會的變貌;科技媒體專欄評論名家王薇瑄,則長期關注台灣數位經濟的永續發展,兩位作者從元宇宙黎明前的黑暗說起,進而談到國際科技巨擘的下一步、人類的未來的生活、AI時代的數位素養、數位職場的科技趨勢,關鍵重點涵蓋新數位匯流生態、NFT交易市場、元宇宙辦公室……輔以人文科技視野的跨域思維,為讀者帶來意想不到的數位經濟商機。
上市櫃公司要落實公司治理,應隨時努力做到保障股東權益、強化董事會職能、發揮監察人功能、尊重利害關係人權益、提升資訊透明度、及遵循法令並健全內部管理等。 本書著重在「強化董事會職能」部分,主要包括獨立董事如何扮演監督功能?功能性委員會(含審計及薪酬委員會)如何運作?董監如何扮演好監督角色?包括風險管理、舞弊偵防、營業祕密保護、資安防護之監督等,進而探討董監如何協助公司興利並創造價值。
期待能藉著這本書,讓更多人願意……跨越島嶼、世界、價值與未來,發現屬於自己的星光與想像。——陳立恆 半個世紀的創業歷程中,陳立恆從音樂、餐飲、貿易、製造、品牌、協會、科技等領域,永遠堅持一步又一步…… 跨越.島嶼之外 他說:「台灣需要跨越,到島嶼之外,站在一個可以平等俯瞰兩岸與世界的角度,找回海洋精神與人文建設的天空海闊。」 跨越,世界熵增 他說:「以一種「盒子之外」的嶄新角度,「為善與眾行之,為巧與眾能之」,他說:就是我們要跨越的世界熵增。」 跨越,未來已來 他說:「一個「以人為本」並且利益相關的未來已來,這就是跨越了島嶼格局與世界熵增之後,我們需要跨越的未來。」 本書是法藍瓷創辦人陳立恆對社會、文化及創新的觀察和書寫,包括產業格局、民主素養、工藝精神、經營視野、跨界科技……不斷激發讀者思考,如何踏出「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島嶼格局,重建一個無往而不利的世界觀。如果你是企業家、創業家、學生,或是亟欲跨出舒適圈的大眾讀者,都能從書中獲得前瞻的管點,以及走出去的勇氣!
復盤,是一種圍棋術語,意指雙方下完一盤棋之後,重新在棋盤上把之前下過的步驟重新擺一遍,看看哪些地方下得好?哪個地方下壞了?……或者某些地方可以有更好的想法。 股市中的復盤,就是把以往的交易過程再還原一遍,每一個步驟重新擺出來,看看當初操作的時候,有什麼地方不完美?什麼地方做得很棒?有什麼需要改善的地方?……以及當初因為時間來不及而沒有考慮到的事情。 知名財經作家王力群,嘗試把股市實戰時每天的步驟,做比較詳細的分解及解釋,透過前半部講股票的長期投資,後半部講短線操作,除了提醒讀者要去注意「抱單的過程當中會出現許多奇奇怪怪的事情」,同時教你找到規律,精進投資策略,讓財富更上一層樓。
台灣政府在推動永續發展上不遺餘力,為了健全永續發展的交易制度,證券櫃檯買賣中心於2021年5月成立了「永續發展債券專版」,並持續強化ESG債券相關制度與國際接軌。 然而,目前各國在ESG的評鑑上缺乏統一標準及檢核工具,且難以在文件上確認企業真實的執行狀況,使得「漂綠」的聲音層出不窮。此外,人才的缺乏亦是ESG難以普及化的重大因素之一。 本書旨在說明全球ESG市場的發展現況,期許讀者們能夠在短時間內掌握這波永續發展的浪潮,並以個人投資監督企業實踐永續發展,將ESG真正植入到企業經營之中,達到「雖為蚍蜉,集眾亦能撼樹」的效果。
一個看了100,000本書的小女生, 指點胡立陽從學校、工作的困境中一路脫穎而出! 胡立陽: 「當我聽到Joy説看了100,000本書,有些驚訝。但之後在求學、求職、工作⋯的難題中,她輕鬆一句「答案就在你的面前」,驚人思維,令我相信也全程驗證!我這次用『輕小說』的方式來敘述自己的奇遇,讀者閱讀時會更加輕鬆愉快!此書將在全球發行,希望能帶給所有年輕人全新的思維與啟發,是Joy與我的心願。」
機器人理財發展至今約12個年頭,根據市場調查公司Statista預估,2021年全球管理規模將突破1兆美元,並在2023年翻倍突破2兆美元,顯見全球金融機構與金融科技新創公司,無不重視機器人理財的發展。 機器人理財的核心技術,主要體現於資產配置及投資組合管理的能力,與傳統財富管理服務最大的差異,在於從一次一檔(單筆投資)與多次一檔(定期定額),走向一次多檔(投資組合)與多次多檔(定期定額+投資組合+再平衡),有利降低風險與提高長期績效。 本書從美國資產管理生態談起,楬櫫傳統大型金融機構已跨足機器人理財領域,包括Vanguard、Charles Schwab及TD Ameritrade等;接著教導投資人善用元大ETF-AI智能投資平台,補足人為投資的不足,打造更加穩健成長的AI理財計畫。 內容精要 ►一次看懂:海外機器人理財商業模式 ►操作密技:多檔ETF規畫客製化投資組合 ►獨家情報:投資組合最佳化技術 ►實例分享:動態再平衡策略 ►退休利器:用智能投資累積養老金
新冠肺炎病毒讓聯準會亂了方寸,三度降息的結果,帶領全球邁入零利率時代,背後代表的是:以往投資模式已不靈光,投資報酬也將跟著淪為龜苓膏。 在這場大恐慌中,知名財經直播主游庭皓抱持景氣投資法則,一路以來老神在在。因為早在2019年年底股市創高之際,配置了不少避險型債券,成功沖銷掉股票的損失。他強調,存股族要拚的不是創造資本利得,而是追求資本厚度並適當避險。所以除了股票,應把有配息的債券納入資產配置,使長期投資計畫更完善,避免股災時資產過度虧損。 本書貫穿游庭皓對景氣投資的想法,以及具體的操作買賣策略,包括:價格被低估的股票判別法、景氣型ETF(0050)與配息型ETF(0056)的操作方式、挑選台股債券ETF祕訣,以及盤中零股交易心法,景氣循環的股債配置存股計畫,教你漲跌都能賺。 專業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序) 邱沁宜 資深財經節目主持人 孫慶龍 投資家日報總監 黃世聰 財經專家 鄭明娟 「非凡股市現場」主持人 劉祝華 非凡電視台主播 謝晨彥 財經博士
精選25道勞退新制難題, 輔以圖解詳細釋疑: 適用對象、新舊制度銜接、 請領條件及試算方式, 千萬名勞工急需解決的疑難雜症, 本書都有詳細解答。
傳統的理財習慣,不是將錢放在定存、不動產,就是盡可能尋求高報酬的投資標的。殊不知,只要遇到一絲絲風吹草動,就可能陷入長期套牢、無法出場的窘境,更遑論為自己的退休金做額外準備。 從現在開始,你的投資方式需要改變! 本書以人生各階段的理財方式談起,從投資工具的介紹、資產配置的訣竅、最優化投資組合、國內外退休規畫新趨勢,最後談到時下最夯的機器人理財服務,內容著重理論與實務的個案分析,提出10個策略組合建議,希望帶領所有投資人真正存到錢、安心投資、快樂養老,早日達到財務自由的夢想。 與投資實務完美銜接…… 》國際趨勢:Nasdaq Dorsey Wright經營模式與特色 》獨家解析:PF Chart制定買賣策略密技 》理財新寵:免費好用的ETF-AI智能投資平台
隨著全球ETF規模加速成長,許多投資人已從主動型投資產品轉向指數化產品,尤其受益人數最多的兩檔ETF:元大台灣50與元大高股息,更是一躍成為國民ETF的代表。 臺灣主管機關去年10月開放投信可以發行ETF連結基金,今年ETF連結基金將正式問世,根據美國發展經驗來看,ETF等指數化產品大量被運用於中長期退休理財投資,預期未來ETF共同基金化的發展趨勢下,讓台灣投資人,特別是銀行族與基金族能更便利參與ETF等指數化產品投資,將讓國民ETF成為國民退休理財的最佳利器! 究竟,ETF連結基金有什麼優勢?與股票市場交易的ETF有何不同?銀行族與基金族不可不知的ETF連結基金投資術,都在本書! 本書特色 過去投信是ETF 產品的發行商,投資人只能在券商進行交易,未來ETF 連結基金發行後,投資人可以在投信公司、銀行通路買到ETF連結基金,代表投信公司從發行面走向交易面,將可以直接服務客戶,甚至未來可以透過自動化理財平台,運用ETF 連結基金提供投資人投資組合與資產配置建議,更能滿足投資人簡單投資的需求。
歐洲最大的指數編製公司STOXX,在其Mega Trend指數中,有三大主題特別受到注目,分別是:一、Demographic(人口結構),二、 Climate Change(氣候變遷),以及第三,Technology (科技創新)。此三個大趨勢發展不但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衍生的商機也相當可觀,成為未來投資新趨勢。本書將縝密地介紹三大趨勢的前景與發展,帶領投資人一起挖掘未來投資商機。 本書特色 由Hey Siri 到Pepper,由搜尋、分析到下決策,未來最了解你的可能是AI 。現在AI想為你做更多,只要你願意,它甚至可以為你賺錢 ! 當AI+投資,包括智能營銷、智能互動以及智能投研......,本書揭櫫所有投資人不能不知道的智能投資大未來
金流數位化勢不可擋,現在這把火也延燒到投資理財;在行動網路的世界裡,各種行業的區隔已經被打破,社群、個人本身就是各項行業的綜合體。過去電商的商務模式現在只要一支手機就能做到,未來經由共同基金與金融科技串接,普惠金融將讓完美的儲蓄計畫成真。 「基金現金化、現金基金化」,簡單的一句話將改變基金產業的地貌與天際線!
由Hey Siri 到Pepper,由搜尋、分析到下決策,未來最了解你的可能是AI 。現在AI想為你做更多,只要你願意,它甚至可以為你賺錢 ! 當AI+投資,包括智能營銷、智能互動以及智能投研......,本書揭櫫所有投資人不能不知道的智能投資大未來
今日新創 未來的獨角獸 本書收錄的14個新創公司,都擁有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技轉,以獨門絕技在各自的產業中嶄露頭角並蓄勢待發。他們是台灣產業的明日之星,也可望成為難能可貴的未來獨角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