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獨占月亮 其他人的世界卻因為月亮消失而改變 你會讓月亮回家嗎? 史黛拉家隔壁的房子空了一段時間後,新搬來的鄰居竟然是月亮!月亮說她不想只是高高掛在天空中,她喜歡園藝,想下來種種各式植物。史黛拉和月亮成了好朋友。雖然月亮不會玩鬼抓人的遊戲、對畫畫也不感興趣。甚至當史黛拉和月亮分享她對小昆蟲的熱愛時,月亮也只是不太感興趣地聳了聳肩。但是,這有什麼關係!她可是月亮呢!只要有月亮在的地方,就是光芒萬丈呢!史黛拉可以和月亮當鄰居,真是太開心了呀!但是,世界各地的人可不開心了,他們失去了月亮,也不知道月亮去了哪裡。月亮不見了以後,世界會發生一些改變:海洋沒有了潮汐變化,海蝸牛們被困在愈來愈小的水池裡。沒有了月光的照射,獅蟻們也失去了製作陷阱捕捉獵物的能力……儘管史黛拉喜歡和月亮當鄰居,但後果太嚴重了。於是,史黛拉將這一切改變告訴月亮,月亮這才意識到:原來我只要高高掛在天上,就可以成就很多美好的事物啊!月亮這才決定回到天上去。這是一本帶有科普知識的故事性繪本,透過月亮離開她本該有的正常軌道,讓孩子明白大自然的運作原理,同時也闡述了遙遠的距離並不會讓真正的友誼淡化掉。這本繪本將對地球、對世人的大愛和個人的友誼巧妙的設計進故事裡,讓孩子思考、學習如何在大我和小我之間做出取捨,精彩動人。☆浪漫優雅的畫風,搭配和月亮當鄰居的情節設計,滿足讀者視覺享受的同時,也傳遞了關於月亮的科普知識。
你不只是你以為的那樣 勇敢嘗試 將會發現連你都不知道的你原來可以做得那麼好所有的松鼠在長到某一個階段時,都得學會從一棵樹跳到另一棵樹,大部分的松鼠都學會了或正在學,只有一隻叫麥可的松鼠完完全全不想學!教練鼓勵他勇敢地跳下去,麥可卻是想盡各種理由推拖,硬是不肯跳!這本書吸引人的地方,也就在麥可想的這些稀奇古怪的理由呢!比如說,他問教練:要是我跳不到對面的樹枝,怎麼辦?要是我跳到老虎的嘴裡,怎麼辦?要是我頭暈,怎麼辦?要是我摔下去,怎麼辦?教練都一一給了他解答。最後,在經歷過一番討論後,麥可終於助跑、縱身一跳。就在他跳下去的那一刻,教練在他身後大喊:「記住你是一隻飛鼠啊!」謎底揭曉,原來麥可是一隻飛鼠!他像落葉一樣輕盈地滑翔到對面的樹枝上,並且轉身對著那些正等著往下跳的其他松鼠們說:「其實這真的一點也不難啊!」整本書的故事以一種震撼的戲劇性結尾作結,本來以為只是一隻連跳都不敢跳的松鼠,誰知道作家神來一筆,原來竟是一隻會飛的飛鼠呢!人的成長就是這樣的,害怕、猶豫或退縮、鼓起勇氣往前一步、獲得成就感及自我肯定,最終也就邁向成長之路了。這過程,迷人哪!本書的作者是在今年台北國際書展曾經來台灣與讀者見面的義大利暢銷作家大衛‧卡利,他以一貫的詼諧幽默的筆觸,和讀者們討論關於面對不確定性的恐懼與焦慮,這樣的焦慮會蒙蔽我們對自我的認知,但是,這也是自我探索的一部分,一旦克服了,將會見識到一個連自己都不知道的全新的自己呢!☆幽默的對白,可愛討喜的圖像主角造型,帶領讀者在歡笑中探索自我、建立自信。
直直走,或許是最短的距離,不一定是最豐富的路程!繞路走,或許遠了一點,卻可能遇見更多意想不到的風景。當寒冷的天氣來臨時,鸛鳥會出發飛去過冬。他們跨越海洋,日復一日,朝著目標向前飛。大多數的鸛鳥會專心一致地飛,不會分散注意力。在路上,他們不會和雲彩玩耍,也不會和燕子交談,也不會停下來觀看沙漠中的有趣動物。他們只是不停地飛。經過一段漫長而無止境的旅程,鸛鳥會抵達非洲。難以置信的是,他們從不迷路。但是,總也有那麼一隻鸛鳥不是照著這個路線直飛的。這隻不直飛的鸛鳥會停下來看看四周的風景,有時迷路了,也會想辦法找到回去的路。他會問路,請求幫助,當然這樣又會耽擱一點時間。問的對象是不是真的認得路,有時也是個問題。但無妨,他會仔細研究新的路線。向右飛,向左飛,上飛,下飛,四處環繞著世界飛。最終,這隻多繞了點路的鸛鳥也會到達目的地。於是我們知道有些鸛鳥是直直飛過去的。但是,有某些鸛鳥是沿路看風景、飛過全世界每個角落才到的。網路世代凡事都講求效率,卻也在追求速度中喪失了許多樂趣。近年,在歐語系國家的繪本中,時常可以見到對效率、速度是不是真的那麼絕對正面的反思作品,引導孩子們從另一個角度看事情、看世界。慢一點、多繞一點路,一樣能抵達目的地,而過程中所能收穫的心靈感受與體悟,可能更多更豐富呢!☆幽默的對白,簡單可愛而充滿童趣的線條,帶領讀者重新體會不必凡事效率的緩慢樂趣。
別擔心,一切都會沒事的!是明白世事一切都有自然的定律是一種開朗的豁達心態 是孩子從小就要學習的羅賓是一隻非常容易焦慮擔心的小鳥,他擔心可能發生的事情和可能永遠不會發生的事情。他的好朋友皮普是一棵蘋果樹,皮普很睿智,她不做無謂的擔心。有一天,老是愛擔心的羅賓問皮普說:「妳從來不想念從妳身上飄落的花朵嗎?」蘋果樹皮普輕輕地搖了搖她身上盛開的花朵,說:「別擔心,一切都會沒事的!等到花朵飄落離去,我的蘋果們很快就會來了。」羅賓又擔心地繼續問:「但是……如果他們沒有來呢?」皮普還是很有耐心地說:「別擔心。他們會來的。這是蜜蜂的工作。為了製造蜂蜜,蜜蜂會飛來採集花粉。蜜蜂採花粉的同時,也幫助花朵結成果實,變成蘋果。」老是擔心不完的羅賓,接著又擔心萬一蘋果太重,皮普的樹枝是不是能撐得住;然後,又擔心蘋果落地了,皮普是不是會想念他們……皮普的回答總是以「別擔心,一切都會沒事的!」起頭,然後將大自然的四季輪迴、萬物自然生長的時序定律帶進答案裡,為憂心忡忡的羅賓解惑,也安撫羅賓焦慮的心。這本看似由簡單對話組成的故事,其實是蘊藏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大部分的人,即使是孩子,面對不斷加快的生活節奏,心裡總也是時時刻刻憂慮著什麼,整天擔心東擔心西的。透過這樣富含哲理的小故事寓言,讓孩子從小學會身心安頓的方法,應該是現代的孩子很需要的。☆透過愛擔心的小鳥和睿智的蘋果樹的對話,帶出大自然萬物的生長時序定律,教會我們一切順應自然,安心豁達地面對,也就無所憂懼了。
別擔心,一切都會沒事的!是明白世事一切都有自然的定律是一種開朗的豁達心態 是孩子從小就要學習的羅賓是一隻非常容易焦慮擔心的小鳥,他擔心可能發生的事情和可能永遠不會發生的事情。他的好朋友皮普是一棵蘋果樹,皮普很睿智,她不做無謂的擔心。有一天,老是愛擔心的羅賓問皮普說:「妳從來不想念從妳身上飄落的花朵嗎?」蘋果樹皮普輕輕地搖了搖她身上盛開的花朵,說:「別擔心,一切都會沒事的!等到花朵飄落離去,我的蘋果們很快就會來了。」羅賓又擔心地繼續問:「但是……如果他們沒有來呢?」皮普還是很有耐心地說:「別擔心。他們會來的。這是蜜蜂的工作。為了製造蜂蜜,蜜蜂會飛來採集花粉。蜜蜂採花粉的同時,也幫助花朵結成果實,變成蘋果。」老是擔心不完的羅賓,接著又擔心萬一蘋果太重,皮普的樹枝是不是能撐得住;然後,又擔心蘋果落地了,皮普是不是會想念他們……皮普的回答總是以「別擔心,一切都會沒事的!」起頭,然後將大自然的四季輪迴、萬物自然生長的時序定律帶進答案裡,為憂心忡忡的羅賓解惑,也安撫羅賓焦慮的心。這本看似由簡單對話組成的故事,其實是蘊藏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大部分的人,即使是孩子,面對不斷加快的生活節奏,心裡總也是時時刻刻憂慮著什麼,整天擔心東擔心西的。透過這樣富含哲理的小故事寓言,讓孩子從小學會身心安頓的方法,應該是現代的孩子很需要的。☆透過愛擔心的小鳥和睿智的蘋果樹的對話,帶出大自然萬物的生長時序定律,教會我們一切順應自然,安心豁達地面對,也就無所憂懼了。
我們到底還能去哪裡? 是一群小動物被人類逼到無處去的悲問以最幽默的方式去談最沉重的環境保護的問題這是一本紮紮實實的環保議題繪本沒錯,但是以最幽默的故事和最可愛的筆觸來談這個問題,引導讀者們在談笑間體會小動物們的艱難處境,期望讓孩子們自小就能重視環保問題。在簡單的筆觸下,作家用柔和的色彩畫出一隻可愛的小老鼠,小老鼠天真地說他想去散散步,因為他想呼吸新鮮的空氣。看來這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心願,但是,很快地就有另一隻動物跳出來阻止小老鼠:「不要往那邊去啊!那裡有人會拿著獵槍打小動物。」於是小老鼠想往另一邊走,又有一隻動物跳出來跟他說:「那裡有一條高速公路,路上滿是發狂的車子,會輾過你呀!」那再往另一個方向吧!不行!不行!那裡的動物都被關進籠子裡了。那麼,往地底下鑽吧!還是不行!因為人類亂丟垃圾,地底下早都是垃圾了,沒空間讓你去了。這些幽默的對話讓人讀來有點心酸,每一個讀者應該都能在閱讀的過程中回想起我們人類對大自然的破壞行為。後來,這些走投無路的小動物遇到了一個迷路的獵人。獵人問路,小動物們整齊一致地用手指往一個方向……在下一頁,我們看到了一個罐頭和那個獵人的帽子……這個幽默又驚悚的結局,讓我們想像著:如果人類再不停止破壞環境的行為,一直消耗大自然及資源,會不會有一天我們人類也得把另一個人類當作另一種獵物?現在,我們獵殺小動物;有一天,人類會獵殺的是人類自己嗎?☆以幽默的對白,簡單的可愛線條和溫暖柔和的色彩,描繪出環境議題,讓人深刻省思。
我們到底還能去哪裡? 是一群小動物被人類逼到無處去的悲問以最幽默的方式去談最沉重的環境保護的問題這是一本紮紮實實的環保議題繪本沒錯,但是以最幽默的故事和最可愛的筆觸來談這個問題,引導讀者們在談笑間體會小動物們的艱難處境,期望讓孩子們自小就能重視環保問題。在簡單的筆觸下,作家用柔和的色彩畫出一隻可愛的小老鼠,小老鼠天真地說他想去散散步,因為他想呼吸新鮮的空氣。看來這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心願,但是,很快地就有另一隻動物跳出來阻止小老鼠:「不要往那邊去啊!那裡有人會拿著獵槍打小動物。」於是小老鼠想往另一邊走,又有一隻動物跳出來跟他說:「那裡有一條高速公路,路上滿是發狂的車子,會輾過你呀!」那再往另一個方向吧!不行!不行!那裡的動物都被關進籠子裡了。那麼,往地底下鑽吧!還是不行!因為人類亂丟垃圾,地底下早都是垃圾了,沒空間讓你去了。這些幽默的對話讓人讀來有點心酸,每一個讀者應該都能在閱讀的過程中回想起我們人類對大自然的破壞行為。後來,這些走投無路的小動物遇到了一個迷路的獵人。獵人問路,小動物們整齊一致地用手指往一個方向……在下一頁,我們看到了一個罐頭和那個獵人的帽子……這個幽默又驚悚的結局,讓我們想像著:如果人類再不停止破壞環境的行為,一直消耗大自然及資源,會不會有一天我們人類也得把另一個人類當作另一種獵物?現在,我們獵殺小動物;有一天,人類會獵殺的是人類自己嗎?☆以幽默的對白,簡單的可愛線條和溫暖柔和的色彩,描繪出環境議題,讓人深刻省思。
家人的愛在不經意間 也可能流失我們不理解 不溝通 不擁抱 不說愛的時候我們之間就一直隔著一個雪人這是一本無字的繪本,但是藉由精準傳達情緒的圖像,讀者很容易便能讀懂這本書所要表現的意境。全書以一個小女孩的視角去觀看一個家庭中的家人陷入疏離冷漠的情況時,對於整個家庭及孩子的影響。故事的一開始是小女孩躺在沙發上翻閱書,牆上掛滿家族照片,顯然這是一個原本和樂的家庭。但是,畫面一轉,我們看到一起進門的爸爸媽媽臉上滿是不開心的表情,他們中間還站了一個高大的雪人。跟著爸爸媽媽回家的雪人,從此便住了下來。在廚房裡,爸爸媽媽各自在一個角落做自己的事,雪人直挺挺地站在中間,冷眼看這一切。小女孩則是害怕地躲在櫥櫃後面,偷偷地看著。在書房裡,也是一樣的情境,爸媽背對而坐,雪人站在中間,小女孩神情落寞地走過書架。之後,故事進到另一個轉折點。小女孩看著家裡的擺飾,每一樣東西都有家人一起度過的歡樂回憶:比如一個抱枕是她騎坐在爸爸肩上,和媽媽一起挑選的。一個盆栽是爸爸媽媽一起栽種的。小女孩感受到雪人帶給家裡的寒冷,內心寂寞又悲傷。另一方面,爸爸媽媽也漸漸感受到雪人帶來的寒意,他們在冰天雪地裡寂寞地獨行,最後終於在家門口相遇,望著家門前一小片融雪的黃色地板,隱隱透出溫暖,也讓他們想起家庭往日的歡樂溫馨。進了門後,爸爸媽媽身上的雪融了,一直住在家裡的雪人也融化了。在最後一頁,我們看到爸爸抱著小女孩走在街上,而對街有另一對父子臉上滿是憤怒,在他們中間站了一個高大的雪人……☆以淡紫色表現孩子面對家人疏離的哀傷,再以繽紛的色彩表現孩子面對家人情感恢復的喜悅。 整本書以色彩精準的表達出孩子內心的情緒,深刻動人。
家人的愛在不經意間 也可能流失我們不理解 不溝通 不擁抱 不說愛的時候我們之間就一直隔著一個雪人這是一本無字的繪本,但是藉由精準傳達情緒的圖像,讀者很容易便能讀懂這本書所要表現的意境。全書以一個小女孩的視角去觀看一個家庭中的家人陷入疏離冷漠的情況時,對於整個家庭及孩子的影響。故事的一開始是小女孩躺在沙發上翻閱書,牆上掛滿家族照片,顯然這是一個原本和樂的家庭。但是,畫面一轉,我們看到一起進門的爸爸媽媽臉上滿是不開心的表情,他們中間還站了一個高大的雪人。跟著爸爸媽媽回家的雪人,從此便住了下來。在廚房裡,爸爸媽媽各自在一個角落做自己的事,雪人直挺挺地站在中間,冷眼看這一切。小女孩則是害怕地躲在櫥櫃後面,偷偷地看著。在書房裡,也是一樣的情境,爸媽背對而坐,雪人站在中間,小女孩神情落寞地走過書架。之後,故事進到另一個轉折點。小女孩看著家裡的擺飾,每一樣東西都有家人一起度過的歡樂回憶:比如一個抱枕是她騎坐在爸爸肩上,和媽媽一起挑選的。一個盆栽是爸爸媽媽一起栽種的。小女孩感受到雪人帶給家裡的寒冷,內心寂寞又悲傷。另一方面,爸爸媽媽也漸漸感受到雪人帶來的寒意,他們在冰天雪地裡寂寞地獨行,最後終於在家門口相遇,望著家門前一小片融雪的黃色地板,隱隱透出溫暖,也讓他們想起家庭往日的歡樂溫馨。進了門後,爸爸媽媽身上的雪融了,一直住在家裡的雪人也融化了。在最後一頁,我們看到爸爸抱著小女孩走在街上,而對街有另一對父子臉上滿是憤怒,在他們中間站了一個高大的雪人……☆以淡紫色表現孩子面對家人疏離的哀傷,再以繽紛的色彩表現孩子面對家人情感恢復的喜悅。 整本書以色彩精準的表達出孩子內心的情緒,深刻動人。
你有你的傳統習俗 我有我的生活習慣我們不一定可以相互理解 卻一定可以互相包容只要——尊重這是一本講述關於異文化所可能產生的猜忌、互斥到互相認識對方的傳統、產生同理心,進而相互欣賞的故事。角色的設定充滿童話色彩,樹屋派對這個有趣的傳統也為閱讀的孩子帶來許多樂趣,畢竟有樹屋,就是會吸引孩子的目光吧!條紋精靈住在樹屋,平常的生活就是吃吃三明治、唱唱歌,日子過得很優閒。條紋精靈有一個傳統,也就是不定時地舉辦樹屋派對。他們會穿上漂亮的傳統服裝,快快樂樂地唱歌跳舞,然後吃樹葉。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了祈求大樹開心的成長。因為下大雨,原本住在另一端的點點精靈暫時搬來和條紋精靈們一起住。點點精靈們住的是帳篷、吃的是餅乾。看見條紋精靈吃樹葉,還露出隱隱的嘲諷微笑。後來無意中大家分享了對方的食物,條紋精靈發現餅乾比樹葉好吃太多了,於是,請點點精靈教他們把餅乾做成樹葉的形狀,如此一來,樹屋派對要吃的樹葉成了美味的樹葉餅乾,條紋精靈也吃得很開心。條紋精靈也把自己的三明治作法分享給點點精靈們,點點精靈們也開始規畫著怎麼在自己的傳統節慶裡加入三明治。因為分享食物,原本互相不認識對方傳統文化的兩個族群,有了交流的機會,並且還開始欣賞起對方了呢!故事最後,又出現了另一個方格子精靈,這又是另一個完全陌生的族群了。但是,條紋精靈和點點精靈也很自然地就接受這個新加入的夥伴——方格子精靈。☆充滿童趣的角色與故事,為孩子展現了一個包容異己的溫馨友善情感。
你有你的傳統習俗 我有我的生活習慣我們不一定可以相互理解 卻一定可以互相包容只要——尊重這是一本講述關於異文化所可能產生的猜忌、互斥到互相認識對方的傳統、產生同理心,進而相互欣賞的故事。角色的設定充滿童話色彩,樹屋派對這個有趣的傳統也為閱讀的孩子帶來許多樂趣,畢竟有樹屋,就是會吸引孩子的目光吧!條紋精靈住在樹屋,平常的生活就是吃吃三明治、唱唱歌,日子過得很優閒。條紋精靈有一個傳統,也就是不定時地舉辦樹屋派對。他們會穿上漂亮的傳統服裝,快快樂樂地唱歌跳舞,然後吃樹葉。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了祈求大樹開心的成長。因為下大雨,原本住在另一端的點點精靈暫時搬來和條紋精靈們一起住。點點精靈們住的是帳篷、吃的是餅乾。看見條紋精靈吃樹葉,還露出隱隱的嘲諷微笑。後來無意中大家分享了對方的食物,條紋精靈發現餅乾比樹葉好吃太多了,於是,請點點精靈教他們把餅乾做成樹葉的形狀,如此一來,樹屋派對要吃的樹葉成了美味的樹葉餅乾,條紋精靈也吃得很開心。條紋精靈也把自己的三明治作法分享給點點精靈們,點點精靈們也開始規畫著怎麼在自己的傳統節慶裡加入三明治。因為分享食物,原本互相不認識對方傳統文化的兩個族群,有了交流的機會,並且還開始欣賞起對方了呢!故事最後,又出現了另一個方格子精靈,這又是另一個完全陌生的族群了。但是,條紋精靈和點點精靈也很自然地就接受這個新加入的夥伴——方格子精靈。☆充滿童趣的角色與故事,為孩子展現了一個包容異己的溫馨友善情感。
親子關係只有溫馨嗎?那你可能把這複雜的關係想得太簡單了……這是一本很特殊的繪本書寫方式。整本書都以跨頁的形式,一左(媽媽的心聲)一右(孩子的心聲)雙視角地描繪出親子關係在歲月及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中細微的互動樣貌。孩子剛剛出生時,媽媽是他的全世界,作家以整片森林來代表媽媽,孩子在森林裡盡情地奔跑、探索世界。這個時候的親子關係溫暖又和諧。當孩子漸漸成長,有了自己的想法,也就開始了自我懷疑,甚至覺得媽媽的愛給了束縛,擔心自己無法符合媽媽的期待。媽媽也因為孩子漸長而擔心孩子是不是會離自己愈來愈遠。在這個時期,作家用枯萎的玫瑰藤蔓盤踞在緊閉的房門前,象徵著媽媽和孩子之間糾纏不斷的紛爭。終於,孩子長大離家了。媽媽剛開始覺得孩子離家了,自己內心變成漆黑一片。這也是典型的空巢期初期會有的媽媽心情。孩子真的長大了,此時會安慰媽媽說:「媽媽,尋找自己的星光吧。找回那曾經屬於媽媽的星光。」最終,媽媽和孩子雖然分隔兩地,但仍然靠著現代科技的電話互相傳遞關心與問候。媽媽和孩子像兩顆星星,在黑暗中照亮彼此。親子關係於是又達到了另一個更能彼此體諒與成全的新境界。本書的封面設計以含苞的、盛開的、枯萎的玫瑰來象徵春夏秋冬時間的流逝,也象徵著人生的不同階段與成長。同時,也以玫瑰代表媽媽對孩子堅韌而美好的愛。一本把親子關係的愛與矛盾表現得淋漓盡致的精彩繪本,值得細細品味每一頁圖像、每一段文字的細膩傳神。☆寫實又不失溫暖的親子書,深刻地描繪出媽媽對孩子的愛和孩子渴望獨立的掙扎心情。
故事精彩的生命教育繪本。以橡樹在春夏秋冬不同的節氣裡的生命狀況來比喻人的生命歷程。每一頁圖都美得像一幅畫,娓娓道出生命裡美好的風景。 每一個結束都是另一個全新的開始 生命就像四季 不斷輪迴 生生不息 這是一本很溫暖的生命教育繪本。 小女孩天真地說她要永遠跟爺爺在一起,爺爺當然很開心,但是也提醒小女孩,如果她一直待在爺爺身邊,就會錯過生命中的其他好風景。於是,爺爺帶著小女孩走進森林,把自己的老朋友——一棵橡樹,介紹給小女孩,展開一段生命教育之旅。 爺爺用橡樹配合四季生長的節奏,來向小女孩說明人的生命也和橡樹一樣,有開始也有結束。春天的時候,橡樹的嫩芽長了出來,就像現在的小女孩一樣,即將茁壯成長。夏天,生意盎然,一切都生氣勃勃,正是生命力最旺盛的時期,爺爺帶著小女孩在陽光下野餐,盡情的享受美好的時光。秋天,橡樹樹枝上的葉子開始凋零,小女孩無法接受可能和老橡樹告別。但是,爺爺說這是大自然的運作方式,生命也是如此。改變也不一定是不好的。冬天終於還是來了,爺爺也臥病在床。小女孩每天為爺爺畫畫,也陪伴爺爺。當然也不忘去看看也生病的老橡樹。當小女孩在寒冬裡抱著老橡樹,哀戚地喊著:「再撐一下!不要離開!春天就快來了!」每一個讀者應該都會為這一幕動容。 春天來了,爺爺的病好了起來,老橡樹卻走了。每一個結束都是另一個全新的開始。我們看到小女孩在接下來的春夏秋天裡成長,為人母,帶著兒子來到剛剛發出新芽的老橡樹下…… 我們會看到一個新的生命、新的故事有即將開始。生命,就是如此微妙又美好! ☆透過爺孫溫暖的親情,藉由大自然,傳遞生命教育。
最近很熱門的捷運讓座糾紛,突顯出世代隔閡所產生的對立。這本書正好呼應這個熱門的社會議題,講的是一個小男孩和五位老奶奶的跨世代友誼。如果孩子從小可以多和年長者交朋友,或許因為跨世代的交換生活看法、交流,有機會消彌因年歲所造成的隔閡與對立。 小孩只能跟小孩做朋友嗎? 如果小孩可以和老人做朋友呢? 跨世代的友誼教會孩子以更寬廣的角度看世界 同時也消彌世代對立 只是個捷運讓座的問題,竟然可以衍生成互罵鬥毆,甚至提告的社會事件。說到底,這是個世代對立的問題。如果世代之間多一點交流、多一點友誼,或許包容心和同理心會更強一些。而,這需要從小開始培養起。這本新書,正是要鼓勵孩子們多多和年紀長的老奶奶們多多交朋友哪! 一個小男孩,住在教堂街,雖然爸爸幫他蓋了樹屋、用箱子做了車,但這些似乎都吸引不了他。小男孩最喜歡做的事還是去找他的五個老奶奶好朋友一起玩。 這五個老奶奶好朋友也住在教堂街,她們各個都很有個性,有人會教他擦指甲油,有人和他一起騎腳踏車、種花、做蛋糕,也有人只是跟他一起坐在搖椅上發呆、吃餅乾,這些看似細瑣的日常,引領小男孩一探大人世界的奧秘,也為他帶來許多生活上的小樂趣。值得一提的是,這些老奶奶住的房子也是各有特色,有人住在天花板畫滿畫的小城堡,有人住小紅磚房,也有人住在大型公寓裡或石頭造的房子裡。這些不同性格的老太太們和她們的房子,讓整本書營造出一種熱鬧多彩而豐富的氛圍。故事的轉折是其中一位和小男孩交情最好的老奶奶過世了,這個悲傷的事件帶給小男孩不小的衝擊,他也因此封閉自我好一陣子,所幸其他的老奶奶好朋友們依舊每天出現在他的生活裡,努力的用盡各種方式陪伴他度過這段悲傷時期。後來,過世的那位老奶奶住的房子搬進了一個小女孩,小男孩於是有機會也和自己年齡相仿的孩子交朋友,開始了另一段美好的友誼。 不同世代的人相互交換著對生活不同的看法,正是這樣的差異讓我們以不同的視角看世界,因而有了理解他人的可能。 ☆一本關於跨世代友誼的好書,有幽默,也有溫暖,也有悲傷。教會我們人生是什麼……
這本書討論的是「愛」的本質。究竟是要擁有對方,還是成全對方希望的生活方式,才是真正的愛呢?這個議題適用在孩子對寵物、親子之間,是很生命教育的議題。大自然只創造自由的生物氣勢磅礡的史詩級繪本 男孩和狐狸的友誼驚心動魄又深刻美好色彩飽滿及豐富的細節描繪森林圖像,搭配上一段關於大自然與友誼的精采故事。讓這本繪本呈現出一般繪本少見的氣勢磅礡。一個喜愛攝影也喜愛探索大自然的男孩,有一天,在森林裡解救了一隻受困的小狐狸。男孩把小狐狸帶回家豢養,並且把小狐狸視作森林的化身,他希望透過小狐狸更親近、了解大自然。男孩對小狐狸無微不至的照顧,甚至為她取了一個叫「小鹿」的名字,開始了馴服狐狸的生活。小狐狸剛開始對男孩是戒備的,但是,隨著男孩提供給她安穩的住所和飲食,狐狸也就漸漸習慣了小男孩。男孩慢慢地將狐狸看作是自己的擁有物,他為狐狸做了名牌掛在狐狸的脖子,然後是為狐狸套上繩子,想要帶狐狸出去見他的朋友。狐狸對這一切驚慌了!男孩解救狐狸脫困,看似給了她自由,現在卻又要剝奪她的自由,狐狸困惑了!同時,狐狸也想念起森林、想念她的家。就在男孩用繩子拉狐狸時,狐狸情急之下,咬了男孩一口。這個衝突讓男孩和狐狸都嚇住了,也意味著他們的友誼有了現實的考驗。狐狸終於決定逃走。男孩在多年以後,在森林裡,再次遇見了狐狸!這個時候,狐狸身邊多了三隻小狐狸,原來她當了媽媽!狐狸也認出了男孩。在互相對望下,男孩和狐狸想起了過往的友誼,也相互理解了對方的心意。雖然不能長久在一起,他們的友誼是長存的。☆茂密的植被營造了色彩繽紛的夢幻世界,細節感讓故事充滿張力,讀者彷若置身森林中。
時代在改變 很多的新發明改變了生活的樣貌 有些改變會讓我們失去原本擁有的 如何調適這些因為時代的改變所受到的衝擊 是從小就要學習的 故事的開頭就說了:莫里斯曾經是一位著名的音樂家,他所創作的歌曲深受許多人的喜愛。在這一頁圖裡,我們看到莫里斯西裝筆挺地在音樂廳演奏。後來,時代改變了,接下來我們看到莫里斯在街頭演奏。雖然演奏的場所不一樣了,莫里斯還是認真的演奏著他創作的音樂。把他的音樂和其他人分享,對他來說,才是最重要的。 莫里斯在家養了一屋子的小鳥,他幫這些鳥兒買飼料、取名字,和他們說話、關心他們,這些鳥兒的歌聲也是他創作音樂的靈感來源。莫里斯對所有人都很和善,每天生氣勃勃的生活著。但是,情況愈來愈糟了。即使是在街頭演奏,他的聽眾也愈來愈少了,收入當然也變少了。萬分沮喪的莫里斯在無法照顧鳥兒們的情況下,他做了一個艱難的決定——打開窗戶,讓鳥兒們飛出去,自尋生路。在這裡,作家用一個大拉頁來呈現莫里斯打開窗戶、鳥兒飛出去的震撼感。在一旁看著鳥兒們離去的莫里斯的落寞神情,也透過圖像讓讀者感受到了忍痛分離所愛的感傷。 沒有了鳥兒朋友的莫里斯消沉了一段時間,他不再創作音樂也不再對人微笑,難過失意。直到下一個春天來了,他看到了新發芽的樹木和周圍的人所展現的愛,終於想起了自己賴以為創作的養分——愛。於是,重新演奏音樂,他的那些鳥朋友飛回來和著他的音樂一起唱歌,吸引了眾人的目光,也將聽眾帶了回來。愛和音樂,都需要分享。 ☆淡雅的筆觸,描繪出優雅的法式風情街景,透過圖像傳遞出音樂撫慰人心的力量。
旅行 不僅僅是為了到哪裡 也是為了旅途中所有的經歷 如果在旅途中一直掛心著:我們到了嗎? 該如何認真用心的體會旅途中所有的看見聽聞呢? 旅行,已經成了現代人的日常,大家總是時常在國內或出國去旅行。但是,如今時常旅行的孩子們是不是真的懂得旅行的意義呢?這本《我們到了嗎》將會帶領孩子們思考這個雋永深刻的議題。 蝴蝶馬上要有一趟美好的旅程,他邀請剛剛冬眠甦醒的熊一起前往。「我們要去哪裡呢?」熊問。蝴蝶只是回答說:「所有的旅程都會有一個隱藏著深意的目的地。」然後,熊和蝴蝶上路了。一路上,熊有很多的擔憂,他怕迷路也怕到不了那個未知的目的地,總是問「我們到了嗎?」 蝴蝶總是像個智者一樣引導熊前進。比如在熊害怕迷路時,告訴熊:「有時候,你必須迷路才能找到自己。」又在熊碰到湍急的河流怯步時,鼓勵熊、陪著他一起渡河。旅途中,熊爬上高山,向下眺望,看到這一輩子都沒見過的美景;在抬頭仰望月亮時,體會到自己的渺小。在旅程中,感受春夏秋冬四季的變化,也看到生命的循環和起伏,及大自然的生生不息。經過了崎嶇的小路、爬上高山、越過湍急的河流,看過所有大自然的大好山水後。熊不再問「我們到了嗎?」因為,那個問題已經不重要了。旅程的最後,是回到了家。熊說這裡聞起來有家的味道,但是跟他離開時不太一樣了。蝴蝶回他很智慧的一句話——「看事情的眼光改變了,你就會看到不同的風景。」然後,熊向蝴蝶道晚安,再一次進入冬眠。 ☆簡單的色塊,精彩的勾勒出大自然的大山大水風光,智慧雋永的故事富含深意。
每個人一生中最精華的年輕歲月都在學校度過 這本書以優美的文字告訴我們最理想的學校應該有的樣貌 學校,在每個人的成長階段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孩子們花了這麼多年的時間留在學校學習,一個理想的學校應該是什麼樣子呢?孩子們在學校又可以學到什麼呢?這是一本有趣又豐富的關於學校的繪本,幫助孩子們更了解學校的樣貌,進而喜歡學校、欣賞學校。 首先,這本書開宗明義地告訴我們:學校有圍牆,但是,即使我們在室內,學校還是個開放的空間。開放的意思,是指我們每天在學校都有新的事物要學習,每天也都要面對改變。也就是思想不受限,討論空間寬廣。學校裡,不管是男生女生,大家一起交換想法、分享有形的文具和無形的友誼,強調學校重視男女平權及學生們分享的重要性。學校裡授課的老師也是各有風格,有的老師急匆匆、有的老師耐心十足;有的老師總是面帶微笑、有的老師怎麼也不笑。但,這也就是學校可貴的地方,多樣且精彩。在學校學到的知識,還應該帶回家、帶到生活裡,所以書中也有了把學校的窗戶打開,讓所有想法飄到街上、飄到廣場的描述。真正的把一個理想的學校,描繪得淋漓盡致! 學校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五千五百年前,正因為「學校」是一個如此古老而有歷史的文化組織,在這本原文是義大利文的繪本中,繪者以古典的畫風來呈現學校的歷史感,圖像美麗又有深度,用各種動物表現出學生在學校的生動學習生活,深深吸引讀者的目光。 ☆古典厚實的畫風,把學校這個古老又深具意義的場所,描繪得有深度又吸引人。
一則幽默逗趣的故事 讓我們見識到書的各種用處和魔幻神奇力量 比利羊先生收到來自阿姨的遺產——一堆書。面對這些書,比利羊先生不知所措,因為他這輩子連一本書都沒看過呢!突然間,他想到阿姨總是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書可是很有用的呢!因為書能激發我們的想像力。於是,比利羊先生開始發揮想像力,他把書拿來當桌子、當椅子、當餐盤。夏天,拿來搧風;冬天,拿來擋冷氣流。這書還真是實用呢!比利羊先生對自己的想像力也非常滿意!在這個部分,繪者以輕巧淡麗的筆觸,描繪了山羊先生的單純生活,充滿趣味。接著筆鋒一轉,有一天,鄰居老鼠先生要借書。借書做什麼呢?讀呀!蛤?書可以讀?這可是比利羊先生連想都沒想過的呀! 然後,老鼠先生每天來教比利羊先生讀書,學會了讀書的比利羊先生終於看見了書用眼睛看不到的功能:從最粗淺的等待牙醫時,可以讀書打發時間;升級到很思想層面的,生病時,讀書可以忘了病痛……再到在書裡找到跟自己有著同樣夢想與觀點的知音,藉著書,暢遊古今與世界,任思緒遨遊天際。所有看不見的美好,因為書,來到了比利羊先生的生活裡。這個時候,比利羊先生才真正的領略到阿姨所說的書的神奇魔力。 會讀書的比利羊先生不只是生活型態改變了,我們還會看到戴上眼鏡看書的比利羊先生,似乎連外表都變得較沉穩了,性格大剌剌的比利羊先生看著書,感動得掉淚,這也意味著他開始對周遭的一切有了感觸、有感情。藉由一個小故事,讀者也能感受到書在我們的生活中、思想上,原來是有這麼大的啟發作用呀! 在這個群眾不重視閱讀的年代,這本純樸可愛的關於書的故事,似乎令我們有機會重新深思書的重要吧! ☆幽默逗趣的故事,帶領孩子重新思考書的作用與書在我們思想中所產生的影響。
☆忙碌的父母為了生計而無法時時陪伴孩子,這是現代生活必須要面對的親子課題。這本書透過一個孤獨的孩子學會站在媽媽的立場去看待媽媽不得已的爽約事件,從而學會體諒,是很貼近現代家庭生活的一個精采故事。要體諒對方之前,得先要能站在對方的立場想一個女兒真誠的理解媽媽、 接受及體諒媽媽的過程瑪朵是個寂寞的孩子,爸爸媽媽忙著工作,沒有時間陪她。每天放學後,她得獨自回家。因為家裡沒人等她,她也就不急著回家。瑪朵發現在回家的路上,有一間清真寺,當人們在裡面禱告時,大門關著,門前總有許多各式各樣不同款的鞋子。瑪朵想出了一個遊戲:她總是偷偷的去挑一雙鞋穿,觀察鞋子,想像鞋子主人的模樣。在大門打開後,再偷偷的看著穿上鞋的主人是不是如她想像的那樣。這遊戲為她寂寞的生活帶來了一些樂趣。只有這一天,瑪朵急匆匆的趕回家,因為媽媽答應她要早點回家,帶她去買新球鞋。但是,媽媽還是因為忙碌的工作而爽約了。晚回家的媽媽再怎麼解釋,瑪朵還是摀著耳朵不想聽。直到媽媽說了一個比喻。她說:「如果妳試著穿穿我的鞋,妳才能明白我穿這種鞋的感受。我的意思是希望妳站在我的立場想一想。妳明白了嗎?願意試著體諒媽媽嗎?」瑪朵想起了她的穿鞋遊戲,她就是在試穿別人的鞋子時,試著想像對方的生活、樣子,試著去了解和自己不一樣的人。那麼,對媽媽呢?於是,她點了點頭,諒解了媽媽。作者以英文的俗諺「穿別人的鞋,才能體會對方的感受」來帶出一個孤單的孩子和辛苦的媽媽相互諒解的溫馨故事。故事設計精巧創意,也讓我們理解了要體諒對方之前,得先要能站在對方的立場想的真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