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為「十月革命」100年祭。本書是華文知識界、出版界「十月革命」百年紀念、反思推出的第一本專書。 自1917年俄國布爾什維克「十月革命」肇始的極權主義制度的大規模實踐,不幸地演變成貫穿過去整整一百年人類歷史的最血腥、殘暴的社會現實——從昔日俄國、中國直至當下的北朝鮮——綿延至今,尚未絕跡。 在中國,它甚至曾悲劇性地「主宰」或左右了毛澤東、孫中山乃至蔣介石等世紀重要歷史人物及權力集團至為關鍵的思維模式和政治行為。可以說,這樣的描述也並不為過——「十月革命」及其可悲的後果——在相當的程度上型塑了今日中國,也深刻影響了今日台灣的形成,而這種後果可能仍然將深刻地影響兩岸三地的未來命運。 本書編入兩岸重要的人文學者、作家張博樹、朱其、曾建元、仲維光等專門撰寫的長文,各自視野和角度獨到的論述和分析,給「十月革命」一百周年的重大歷史紀念帶來了難得的省思與觀照。本書是《共同體:文學 · 思想 · 批判》系列出版物的第一本,也收入了文學、思想、批判向度上一些具有反思性甚或顛覆性思考與實驗的文本,其中的作者還包括孟浪、黃粱、柴春芽、王東東等也為兩岸文化人士熟知的學者、作家。本書係華文知識界、出版界近年來罕見的、具倡議性同時也具異議性的獨立出版品。
自江胡(江澤民、胡錦濤)漸遠,習近平上台以來,中國發生了甚麼?正在發生甚麽?還將發生甚麽?對中國、對兩岸、對世界意味著甚麽?本書的意旨也直追這些詰問。 眾所周知,中國的民主轉型歷經一個多世紀,迄今仍未完成。改良與革命之爭也超過了一個世紀。 自從1989年天安門民主運動被鎮壓之後,在超過20年的時間內,佔主流的思想是希望通過漸進改革實現民主憲政。「告別革命」是許多人的共同看法,他們認為漸進改革才是通向自由的最現實和代價最小的路徑。但是,2011年似乎是一個明顯的分界線。從那時起,思想氛圍開始變化,革命的呼聲開始上揚,以至迅速成為一個熱門話題。本書反映的正是這一新的、重要的轉向。 書中收錄了近10多年來、特別是最近三五年來海內外51位學者和民主人士的一些分析、論辯中國政治轉型的重要文章,試圖勾勒和描繪世界民主革命的新形勢、中國民主轉型的新特點,重新「回到革命」。討論的主題包括革命話語的變遷、改革與革命之爭、異議運動與維權運動、漸進快進主義之爭、中國轉型的條件、方式以及策略等。 本書可供關心中國和兩岸前途命運的政產學界人士及陸客、陸生等讀者閱讀。它的出版同時也成為這個非常年代的一份珍貴記錄和有力見證。
本書在香港“和平占中”、“雨傘革命”如火如荼的背景下誕生,是通過香港已經經歷、正在經歷的遭遇,可供認識“中國因素”本質、思考台灣命運未來的一部公民讀本。 2014年9月28日,在香港政治心臟地帶金鐘——政府總部周圍爆發的數萬學生、市民和平抗暴事件,震驚兩岸,也震驚世界。 香港九七“回歸”中國僅僅17年,香港人尤其是年輕的一代競相奮起,挺身而出,勇敢地對北京強權及其操控下的港府說“不”,以義無反顧、可歌可泣的抗爭行動,決意重新書寫自己的新歷史、創造自己的新未來,這是為什麼? 發生這一切的來龍去脈、前因後果是什麼?有著怎樣的政治、經濟、社會和歷史等方面的深刻背景和動因? 香港人想到的是什麼?他們看到的是什麼?他們做著的是什麼?他們是怎樣的“中國人”?而台灣人可以從中得到怎樣的教訓和鑒照? 台灣讀者可以嘗試從本書得到一個漂亮的回答。 本書係《立此存照:500位中國人的心靈記錄》第四卷—香港卷。20位受訪人中多為香港政學界知名人物,其中有“和平占中”發起人戴耀庭、真普選聯盟召集人鄭宇碩、街頭抗議運動的健將梁國雄,還有其他多位立法會議員,記者、律師、學者、社工、出版人、人權工作者……。其中也不乏具爭議性的人士,如激進民主派人士黃毓民、特首選舉民調風波主角趙心樹等。 20位受訪人娓娓道來,他們立場各有堅持、表達充分自由的答問與講述,為讀者繪就一幅“和平占中”風雲激蕩的氣象圖,呼之欲出的是一部難得的“雨傘革命”前傳。
在“紅都”延安見過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等中共頭目,也為中共創辦“新華社”立下汗馬功勞,一個年輕的中共黨員如何身在紅色漩渦中,歷經磨難,終於看清中共的可怖黑幕和反人性本質,毅然決定奔向自由…… 作為中共最大黨報《人民日報》的社長、總編輯,一位有良知的共產黨員,又如何在“黨”和人民之間作出了站在歷史正確一邊的選擇,呼籲民主,呼籲政治改革…… “文革”中一名年方二十的上海青年,僅僅給海外寫了一封信,即招致被中共當局逮捕、槍決,這是為甚麽…… 《紅潮沉浮錄》以中共建政前後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今重大歷史事件的當事人、親歷者、目擊者、研究者的見證、記憶口述和調查訪談,披露紅潮中國的斑斑血史,令人震驚,也啓人省思,呈現了理性、公正和客觀的公民史觀。 書中人物口述歷史還原了中共建政60多年至今仍在刻意掩蓋的駭人史實,原聲追訪揭示了中共專制幾經蛻變但制度性痼疾不變的本質與現狀。在書中,胡績偉、李銳、司馬璐、王若水、吳祖光、金堯如等親聲道出這一切,他們的親人、知交等以回憶和敘說,將這些在紅潮中沉浮受難者、見證者名單上難以回避的、重大歷史事件中重要人物的言行與事蹟、音容與笑貌、風骨與神采一一再現。 從七九“民主牆”、八九“六四”到九八“組黨潮”…… ,更年輕一代民主中國的追求者、探索者自19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來至今前仆後繼的感人故事也在書中娓娓道來。 本書由北美知名廣播人張敏編採、撰錄,書中的有些受訪人近年來已去世,他(她)們的聲音和文字留下了中共建政以來真實歷史、真實國情的不可替代的珍貴檔案,爲有意瞭解和研究中國國情、探求和還原歷史真相的各界人士、特別是青年一代的讀者和聽衆,打開資訊封鎖、真相遮蔽的黑盒 ,得以清晰而準確地回溯當年、觸摸史實、審視當下、思索未來…… 本書隨書附贈5小時20分鐘長度的原聲檔案聲頻光碟1張,具有收藏價值。
本書是北京獨立製片人楊偉東500位中國人系列訪談錄的第二卷。這是一套記錄海峽對岸當代中國人真實的精神生活和心智狀態的書:觸碰本書的讀者,你的手有幸握住了中共治下幾代中國公民心靈“雷區”的探雷針;而讓海峽此岸台灣民眾捉摸不定、敏感多變的“中國國情”症候晴雨表,於此也讓你幾乎瞭然於胸了……在這裡,讀者又可以看到在彼岸大陸、甚至台灣此岸也時有所聞的30個熟悉的名字--有李銳、辛子陵、姚監復等黨史專家,也有張思之、滕彪、許志永等法學家;有高瑜、余杰等作家,也有導演謝飛、詩人邵燕祥;有張顯揚、黎鳴等哲學家,也有張大力、張頌仁、杜峽等藝術界人士;有任劍濤、范亞峰等憲政學家,還有丁子霖、周舵等因“六四”受到公眾關注的人物,以及極具爭議性的“左派”代表人物司馬南……在這裡,讀者可以細細品讀這30位受訪者的鮮明個性、獨立見解,以及飽含豐富性、差異性而又共具時代悲劇性的個人經歷、體驗、感悟與思想發現--受訪者或探囊取物,指點江山;或獨闢蹊徑,撥雲見霧;或激烈“反彈”,騰挪應對……。我們可以切身感受到每一個人的特立獨行,每一個人的鋒芒畢露,每一個 人的喜怒哀樂;訪談呈現出時代語境中的無限張力,給讀者帶來閱讀上的享受、認知上的洞見,並衝擊著渴求真相、渴求變革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