朽木枯枝,它們都曾是在路邊山中人家不要的孩子,被丟棄被當柴燒,然而白老師心生憐憫之心一一留下,還蓋房子小心翼翼保護下來,至今已累積8,500件有餘;那些不曾被發現的美麗與原始性,透過了藝術家的心思,才能對大眾傳達其美感。希望藉由「天彫」藝術創作的巧思,傳達給更多人欣賞體會。
由新北市文化局主辦的「新北市文學獎」如今已邁入第四年。每年年底,文選的出版在新北市市民心目中皆是教人期待的盛事,他們對於自身土地已及成長路途的最初感動,都能透過文字與紙本的方式永久保存下來。 不論是詩、散文還是小說,多有描述社會與人文,土地與城市之間的作品,將現實與理想的層面作近距離的描寫,他們的直抒胸臆,靠近生命呼吸脈動之創作, 都有青春的樸拙、活躍,以及珍貴的真、善、美,不但是寫作者本身值得珍藏的回憶,也是新北這座城市所擁有的寶貴資產。本次出版分為總集《那天》和舞臺劇本 集《彼岸》,以詩、散文、小說、劇本等不同的形式,為讀者打開了一條道路,歡迎大家走進一窺新北市的風貌。
由新北市文化局主辦的「新北市文學獎」如今已邁入第四年。每年年底,文選的出版在新北市市民心目中皆是教人期待的盛事,他們對於自身土地已及成長路途的最初感動,都能透過文字與紙本的方式永久保存下來。 不論是詩、散文還是小說,多有描述社會與人文,土地與城市之間的作品,將現實與理想的層面作近距離的描寫,他們的直抒胸臆,靠近生命呼吸脈動之創作, 都有青春的樸拙、活躍,以及珍貴的真、善、美,不但是寫作者本身值得珍藏的回憶,也是新北這座城市所擁有的寶貴資產。本次出版分為總集《那天》和舞臺劇本 集《彼岸》,以詩、散文、小說、劇本等不同的形式,為讀者打開了一條道路,歡迎大家走進一窺新北市的風貌。
《斷電、走路、閉嘴》一書,係作者三個階段的生活實驗,分別以這三個日常的生活行為,進行逆想操作。文體上透過日常來書寫感懷,每一個實驗階段都有三十一 天。如何簡樸生活,如何閉語不言,或者孤獨漫遊;先苦其心志,體會人生的奧義,進而以文字描摩心境的轉折,逐一把每天的心神狀態,清楚地記錄下來,流露出 感人的行徑和人生智慧的結晶。
為擴大成果為具有研究、教育價值,因此將「2013新北市文創品牌與智慧財產國際論壇」各授權之專題演講、綜合座談內容及其討論實況整理收錄於本會議實錄中,藉以促進資源共享服務,進行教育推廣之用。新北市政府希望能夠把創意產業,不管是文創產業或者是產業文創化兩件事情上面,我們都希望能夠盡我們的力量來注入活水、活絡經濟、創造更高的價值。
蘇善將她的生命經濟延展為小說、散文、童話與詩等各文體,呈現出多采多姿的風貌;而《人間模樣》則反映出她最真實的一面。蘇善以精練的文筆、最真摯的情感,一步步將我們引進她的生命觀、人生觀裡,細細品嘗人世間珍貴又脆弱的牽絆。創作之路,說是誤入或隱伏,爾今再無退縮之辭,記思入詩,緩緩邁步,東張西望,不因浸思錯失,譬如,一朵花的影子。
描寫1945年十月台灣脫離日本殖民統治,經過五十年的隔閡,回歸中國懷抱。那時的台灣同胞望治心切,對中國政府充滿期待,以為從此不再是「二等國民」。沒料到蔣介石派陳儀來台灣接收,陳儀率領一群觀念腐敗的文武官員,以「戰勝者」的姿態前來,許多措施令台灣人民難以接受,觀感越來越惡劣,「接收」演變成「劫收」,文武官員趁機中飽私囊,加上來台的軍隊紀律渙散,軍民磨擦和省籍矛盾越演越烈,終於爆發「二二八事件」。陳儀指揮軍隊,對台灣省民展開無情的血腥鎮壓,台民被抓被殺,死傷數萬。
本書以清初時期李玉、朱素臣、畢萬後和葉雉斐等人所共同創作的二十五折崑劇劇本《清忠譜》為藍本改寫而成,姚霆將故事中的五名義士增添了更多的色彩,讓這些史料中記載不多的正義之士活躍於紙上,讓讀者更加了解明末這些黑暗時代,以及黑暗中透出的小小光芒。
本書收錄段彩華早期創作十一則短篇小說,曾刊登於各大報上,題材及風格不一,內容大多為六o年代發生在都市或鄉野間的小事件。作者運用穩健扎實的筆法,勾勒出人們過去孰悉的歲月,以及頗具諷喻性的情節對白;其中或描寫人性,或反映社會現實,讀來韻味無窮!
《孵夢之城》小說集收錄郭桂玲歷年得獎之十一篇作品,題材跨及鄉土、兒時回憶、信仰……等等,筆調清麗動人,是作者對於生老病死的有限生命中,體悟出信念決定命運的人生哲理。小說創作的魅力在於可以寫盡人生酸甜苦辣的多面向,我尤其喜歡寫關於人處在逆境時的心境與將突破的轉折。
散文有如一面鏡子,是作者個性的表現。沈秋蘭一向關心自然生態,也同情弱勢,所以在散文中,她是一顆柔軟的心,觀照世間萬物,用心靈的眼睛去看、去發現,於是長尾山娘、白蝶、鴿子、烏秋鳥、螃蟹、雞、狗……被她的銳眼捕捉住了,她在字裡行間便流露出人所未見的物情物趣。她欣賞著人間風景,眼光是哀矜的,心卻是悲憫的,於是農夫、老人、火車站、打鐵店、牛車……這些卑微的人物或景物,透過她細膩的筆法,刻畫出一個個有情有位的人生,勾勒出一個個景物的滄桑與風貌。
十篇劇本,構成一幅巨人的人生脈絡圖。在這裡,我們或談愛情、或談親情、或談教育、或談那些年,我們說不出的點點滴滴。劉勇辰筆下的小小人物,像是參和了妳我記憶中的一塊小碎片,演出似曾做過、也曾夢過的人生線段。劇本,不只是一本硬梆梆的書,它是必須被讀出來的,像個小孩一樣,渴望著大人去抱他,愛他並理解他,一旦有了充分的這些,這個孩子就會是好看的。
《我書》當屬作者自身對生命情感的深刻記錄,由〈小天使書〉、〈天使書〉、〈小菩薩書〉及〈人書〉四輯集結成書,內容整齊,蘊意深長,足見詩人對於詩題材的嫻熟掌握。十年來,《我書》這些詩句始終是我寄壯志於裡、托摯情在內的深刻書寫,它雖躺進歲月的幽暗處,一一排列好等待我的臨幸,卻時時發著微弱亮光、呼著低沉吶喊,像是出生即烙印在我胸膛上明顯而難忘的胎記,無時無刻提醒我之家世的未竟至、族譜的未完成呀。
人生拼圖─李魁賢回憶錄--完整記錄李魁賢的人生經歷,從李氏先祖清楚而詳盡的家世描述,到李魁賢文學啟蒙之初的萌芽階段,歷經投稿詩刊、入伍服役、工程師的職業生涯,直至參加笠詩刊社之後初識里爾克,更加激盪李魁賢對於詩創作與譯介的熱情;中年之後,李魁賢依然創作不懈,另外也將人生版圖拓展至發明專利事務領域,同時極力推動台灣文學的發展,舉凡成立台灣筆會、參加國際文學交流論壇、促進大專院校設立台灣文學系、鼓吹設立台灣文學館……等等,都足以讓本土和國際矚目台灣文學的豐碩成果,一如李魁賢最推崇的德國詩人里爾克曾說過:「未來走到我們中間,為了能在它發生之前就先行改變我們。」李魁賢對於台灣文壇的貢獻不容忽視,更是台灣文學放眼國際的領航者,希冀《人生拼圖》的出版,不僅是為李魁賢的一生留做紀念,也讓後人得見文學大師的人生風範。
集結「2013新北市動漫畫原創漫畫徵件競賽」及「2013新北市動漫畫原作劇本徵件競賽」之八件漫畫得獎作品及八件劇本得獎作品。新北市政府近年來積極推展動漫文化,期望建構新北市成為動漫創作者與動漫欣賞者的夢想城市,因此自100年度起辦理「新北市動漫畫原作劇本徵件競賽」,又於101年增設「原創動漫」徵件競賽;在愈來愈多動漫愛好者的參與及投入下,今年除了提高首獎獎金金額,更增加了「吉祥物原創角色」競賽,鼓勵創作者以地方人文歷史為元素,創造出代表新北市精神的吉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