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mazon、博客來、誠品書店等各項第一名紀錄暢銷作家王薀老師,暢銷《金句》系列,最新第二部鉅作!★「人們往往夢想著改變這個世界,但世界上最缺乏的卻是不斷改變自己的人。」《金句》第二部——精煉而真摯的文字,雋永凝練,智慧圓融,直抵人心,陪伴每一個流轉於崎嶇歲月中的靈魂。 ★送一句話給「面臨困境」的你「可以接受失敗的人,代表隨時可以擁抱成功。懂得改變和創新的人,他成為經典人物是遲早的事。」 ★送一句話給「想要改變命運」的你「生來無法改變的也許是命,長大以後一切面對可能是運,如果可以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去經營的便叫命運。」 ★送一句話給「想要找到自己」的你「人生其實哪來的限制?限制是自己對自我設下的,一旦你心中沒有了限制,一切將不受任何的限制。」 「金句者,改變命運之句也!」紅色象徵吉祥喜慶,送禮最好的選擇!典藏燙金書封,封面圖騰中的獨角獸象徵著純淨、善良、智慧以及勇氣的意涵,給予我們創造一切的能量! 經閱幾世人,不凡《金句》生。現代人生活忙碌苦悶,卻又缺少出口,縱然胸中有所塊壘,也無法自消自解。 王薀老師博讀百家群書、中西鉅著,加以多年人生經驗洗鍊,對於為人處世時有獨到之見,令人耳目一新。對於現代人的問題了解甚深,將平日勸誡來客及學生的言語,取其精要,收為《金句》【2】一書,內容引人深思,也可以開啟與自己的內心對話。 其實,借境使力、借聖賢之書從善如水、捨己從人轉化心中的暴風雨是一種很好的方法。一步步的練習和學習,終究可以在無字之書中獲得無窮的金言妙句,為自己重新迎接燦爛的朝霞。
*一賭唐宋時期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及元禪師等大師龍象輩出的燦爛輝煌文化! *揭開國公王安石、尚書張商英等文人大家浸習《楞嚴經》融入人生的獨到心得! *闡述《楞嚴經》七處徵心、能所相對的境界和覓心法門的殊勝竅訣! 《楞嚴經》自唐代漢譯以來,風行中國多年,歷朝振翹搖楚的俊彥之才均有深入其中,直探心源之人,紛呈至今數說不盡,在唐宋所有的為官為仕文林士族之列,若要說有人對於《楞嚴》一書像王安石研究得透徹的,實為屈指可數。 王安石不但貴為丞相,最後也被封為荊國公,他的一生可說是充滿了傳奇,就連歐陽修也曾經不止一次地讚美他,甚至於寫下了「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後來誰與子爭先」。他自幼因為家庭宗教信仰,以及他的父親家中所供奉的西方三聖,奠定了他在未來的下半生修學佛法的因緣。他日後鑽研《楞嚴經》深入研究到二十五位菩薩圓通章時,其中的幾位菩薩的修行法門,這影響王安石極深、極廣,特別是「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 王安石對於《楞嚴經》幾乎日日捧誦,時時參究,每每讀後多做眉註,閱後小得,數年之內足以用車載斗量、牙籤萬軸形容亦不為過。他獨步《楞嚴》,在佛門中無人不曉,尤以洪覺範特別以文讚嘆,本書即以王安石的軼事為軸,引領出《楞嚴經》中的諸般奧義及唐宋之際無數《楞嚴》學人之佚事。其人其事,典型在夙,值得學人仔細品讀。 當這些老修行和諾那活佛談到了《楞嚴經》的內容跟核心的時候,諾那活佛擊掌稱妙並且說到:「其實,你們的無上大法在中國早就俱足了,為何要捨近求遠?」 吾人的內心其實存在著真心,這一片真心就是《楞嚴經》的核心,妙明真心的所在。當修行獲得了真心現前便能明瞭所謂的「真心」,它是遍十方一切處。學習《楞嚴經》對於現代人來講最重要的是要讓現代人了解到,在生活中為什麼會容易產生那麼多的糾葛?
*一賭唐宋時期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及元禪師等大師龍象輩出的燦爛輝煌文化! *揭開國公王安石、尚書張商英等文人大家浸習《楞嚴經》融入人生的獨到心得! *闡述《楞嚴經》七處徵心、能所相對的境界和覓心法門的殊勝竅訣! 《楞嚴經》自唐代漢譯以來,風行中國多年,歷朝振翹搖楚的俊彥之才均有深入其中,直探心源之人,紛呈至今數說不盡,在唐宋所有的為官為仕文林士族之列,若要說有人對於《楞嚴》一書像王安石研究得透徹的,實為屈指可數。 王安石不但貴為丞相,最後也被封為荊國公,他的一生可說是充滿了傳奇,就連歐陽修也曾經不止一次地讚美他,甚至於寫下了「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後來誰與子爭先」。他自幼因為家庭宗教信仰,以及他的父親家中所供奉的西方三聖,奠定了他在未來的下半生修學佛法的因緣。他日後鑽研《楞嚴經》深入研究到二十五位菩薩圓通章時,其中的幾位菩薩的修行法門,這影響王安石極深、極廣,特別是「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 王安石對於《楞嚴經》幾乎日日捧誦,時時參究,每每讀後多做眉註,閱後小得,數年之內足以用車載斗量、牙籤萬軸形容亦不為過。他獨步《楞嚴》,在佛門中無人不曉,尤以洪覺範特別以文讚嘆,本書即以王安石的軼事為軸,引領出《楞嚴經》中的諸般奧義及唐宋之際無數《楞嚴》學人之佚事。其人其事,典型在夙,值得學人仔細品讀。 當這些老修行和諾那活佛談到了《楞嚴經》的內容跟核心的時候,諾那活佛擊掌稱妙並且說到:「其實,你們的無上大法在中國早就俱足了,為何要捨近求遠?」 吾人的內心其實存在著真心,這一片真心就是《楞嚴經》的核心,妙明真心的所在。當修行獲得了真心現前便能明瞭所謂的「真心」,它是遍十方一切處。學習《楞嚴經》對於現代人來講最重要的是要讓現代人了解到,在生活中為什麼會容易產生那麼多的糾葛?
★亞馬遜Amazon、博客來、誠品書店暢銷第一名《靜坐》中英文系列,最新鉅作!★最現代化的文字,說明精、氣、神人身三寶的真實意義!★對於流水般易逝的生命力,揭露喚回的妙方!★以雙手蹻引為自己作出最好的療癒!★用最簡單的呼吸法門解決最複雜的身心困擾! 現代生活忙碌而繁雜,自然環境受到嚴重破壞,人心紛亂無所適從,日常壓力高漲,很少有人能正確的呼吸,開啟自己的生命力! 「氣」有內在和外形所能夠影響到人類激發生命力一切可以用來趨使動力的一股由生命正氣盪滌出來的能量,所以它是我們人身上永不停歇的守護,生命中一直動而不息的就是它! 一個人到了生命的最後終點才會了解到炁息的重要性,而且它是完全有異於其他物質,世界唯一尋找不到任何形體的不可明狀的非物質能量,並且具備有不可思議的功能。 王薀老師多年從學各處明師及道家高功,深入黃庭、悟真等道藏,習得了許多不世出的罕見功法,對於「炁息」有著非比尋常的研究。 人類的老祖宗其實遺留給後代的子孫許多的智慧資源,這些資源都保留在醫學的傳統古籍上,也傳承到仙道祖輩當中,如果有仔細去探討和研究,許多地方只要好好地利用呼吸調息、導引動作,甚至於古代先人遺留下來的按蹻之術,漸漸地都會得到健康。 在本書中,老師把古代文字轉成現代人熟悉和貼切的用語做為學習的橋梁,以呼吸調息、導引氣功、按摩穴位......等等的方法來幫助我們打通身上鬱結的經絡、奇經八脈,以最簡便易行的方式,為現代人帶來能夠療癒身心、喚醒身體機能的妙方,值得現代人學習及典藏!
★亞馬遜Amazon、博客來、誠品書店暢銷第一名《靜坐》中英文系列,最新鉅作!★最現代化的文字,說明精、氣、神人身三寶的真實意義!★對於流水般易逝的生命力,揭露喚回的妙方!★以雙手蹻引為自己作出最好的療癒!★用最簡單的呼吸法門解決最複雜的身心困擾! 現代生活忙碌而繁雜,自然環境受到嚴重破壞,人心紛亂無所適從,日常壓力高漲,很少有人能正確的呼吸,開啟自己的生命力! 「氣」有內在和外形所能夠影響到人類激發生命力一切可以用來趨使動力的一股由生命正氣盪滌出來的能量,所以它是我們人身上永不停歇的守護,生命中一直動而不息的就是它! 一個人到了生命的最後終點才會了解到炁息的重要性,而且它是完全有異於其他物質,世界唯一尋找不到任何形體的不可明狀的非物質能量,並且具備有不可思議的功能。 王薀老師多年從學各處明師及道家高功,深入黃庭、悟真等道藏,習得了許多不世出的罕見功法,對於「炁息」有著非比尋常的研究。 人類的老祖宗其實遺留給後代的子孫許多的智慧資源,這些資源都保留在醫學的傳統古籍上,也傳承到仙道祖輩當中,如果有仔細去探討和研究,許多地方只要好好地利用呼吸調息、導引動作,甚至於古代先人遺留下來的按蹻之術,漸漸地都會得到健康。 在本書中,老師把古代文字轉成現代人熟悉和貼切的用語做為學習的橋梁,以呼吸調息、導引氣功、按摩穴位......等等的方法來幫助我們打通身上鬱結的經絡、奇經八脈,以最簡便易行的方式,為現代人帶來能夠療癒身心、喚醒身體機能的妙方,值得現代人學習及典藏!
★亞馬遜Amazon、博客來、誠品書店暢銷第一名《靜坐》中英文系列,最新鉅作!★最現代化的文字,說明精、氣、神人身三寶的真實意義!★對於流水般易逝的生命力,揭露喚回的妙方!★以雙手蹻引為自己作出最好的療癒!★用最簡單的呼吸法門解決最複雜的身心困擾! 現代生活忙碌而繁雜,自然環境受到嚴重破壞,人心紛亂無所適從,日常壓力高漲,很少有人能正確的呼吸,開啟自己的生命力! 「氣」有內在和外形所能夠影響到人類激發生命力一切可以用來趨使動力的一股由生命正氣盪滌出來的能量,所以它是我們人身上永不停歇的守護,生命中一直動而不息的就是它! 一個人到了生命的最後終點才會了解到炁息的重要性,而且它是完全有異於其他物質,世界唯一尋找不到任何形體的不可明狀的非物質能量,並且具備有不可思議的功能。 王薀老師多年從學各處明師及道家高功,深入黃庭、悟真等道藏,習得了許多不世出的罕見功法,對於「炁息」有著非比尋常的研究。 人類的老祖宗其實遺留給後代的子孫許多的智慧資源,這些資源都保留在醫學的傳統古籍上,也傳承到仙道祖輩當中,如果有仔細去探討和研究,許多地方只要好好地利用呼吸調息、導引動作,甚至於古代先人遺留下來的按蹻之術,漸漸地都會得到健康。 在本書中,老師把古代文字轉成現代人熟悉和貼切的用語做為學習的橋梁,以呼吸調息、導引氣功、按摩穴位......等等的方法來幫助我們打通身上鬱結的經絡、奇經八脈,以最簡便易行的方式,為現代人帶來能夠療癒身心、喚醒身體機能的妙方,值得現代人學習及典藏!
★本書講述中國禪門軼事,揭露古代修行有成的高僧及居士們的修行事蹟! ★書中集結作者王薀老師四十年來尋師訪道所獲得的實修精要! ★以最有脈絡體系的方式,闡述佛教思想如何貫穿中華歷朝文化,所帶來的燦爛變遷。 《內容簡介》 佛教與其他宗教相比,其珍貴之處在於佛滅度後所集結之「大藏經」,但卷帙浩繁,現代人只能望而生嘆!作者王薀老師集結四十年來詢師訪道,與多位不同居士、高僧的往從過從中,獲得佛法及宗門的要解精義,更將佛法義理用更深入淺出的方式講述,是現代人之所需,能閱讀者得浸潤心靈之靜好,喜於守護身、口、意之圓滿,更能進於無說無示的不二之路。 禪宗從數百年間宗下達摩東來,一花五葉,如縷如絲星羅棋布般深入神州大地,從達摩的付法,二祖的斷臂⋯⋯自此宗門全體大用的開悟祖師輩出,煥燦絢爛,同時也形成了中國文化間道德文章之輔助,間接也匡扶了各朝代禮教的興起,更有歷代間之帝王、侯爵、將相、文豪學士、騷人雅客、林間羽士⋯⋯與宗門大德相逢相遇,交織出無數耀目火花! 末法時期難有前人的悟道環境及值遇禪門明師的機遇,但本書能帶你一窺往昔宗門內的典故風采以及禪門要旨,從佛陀所遺留的摩尼珠寶三藏十二部經裡面,掌握一探實相之面貌。 ◎黃庭堅信佛深入 黃庭堅接觸禪宗的時間頗早,尤以和黃龍派禪師都有往從,只是此時算是少年得意,尚未遭受命途的撥弄,所以難稱深入。但考其源脈,應是在其喪母丁憂期間體悟無常,方始漸有深入於禪經,漸漸地更頻頻與江淮附近名僧多有親近,如佛印禪師便是影響其思想較深者,並且自己也效法古德,隨機接引親友同儕,或聽經聞法,或行諸功德⋯⋯。 ◎裴休入悟「現在何處?」 裴休一見到雲水禪師便單刀直入,請示生死大事,豈料裴休未及開口,那雲水僧便高喝一聲,大叫裴休的名字,裴休也自然地回應,雲水僧再度大喝:「現在何處?」就在當下,裴休即入悟處,雀喜異常,原來高僧在此,頂禮再三。原來當時裴休所見,是當時聲名遠播的大開悟禪師黃檗禪師。 ◎臨濟禪師動念即乖 臨濟禪師對他的弟子們在開示這句話的時候,意思是在講修行特別是參禪,重要的是要把平日裡所會去執著和攀緣的念頭,全部都要悉數消滅的意思,怎麼消滅呢?開口便錯,動念即乖,這個意思就是說,從自己的嘴巴說出來的一切,全部都不算數,心裡邊稍微冒出一個念頭,就要給他一記悶棍,在一切時、一切地的起心動念,都看成是煩惱,而不是解脫的智慧。 ◎由禪入淨法門同歸 後來根據他的門生對我提及詹老在其晚年由禪轉淨之時,透過老和尚的機緣,曾經遭逢到一位念佛有成的在家菩薩李老居士,這位老居士江蘇人士,早年亦曾皈依印光大師,李老居士受印光大師啟示啟發極深,印老曾說:「大劫臨頭,現在眾生都不能安心了,當下如果要自救救人,最重要的辦法是要大家多念南無觀世音菩薩。自己本身在行、住、坐、臥間,時時刻刻都要專念,還要處處念,同時也要勸導他人在行、住、坐、臥之中都要念,遇到不信從的人也不用勉強他,要知道,曉得念佛的人最後是要通向念佛的道路去,不念佛的人,暫時還是要留在背道而馳的路上。多念,多念,要緊!要緊!」
★本書講述中國禪門軼事,揭露古代修行有成的高僧及居士們的修行事蹟! ★書中集結作者王薀老師四十年來尋師訪道所獲得的實修精要! ★以最有脈絡體系的方式,闡述佛教思想如何貫穿中華歷朝文化,所帶來的燦爛變遷。 《內容簡介》 佛教與其他宗教相比,其珍貴之處在於佛滅度後所集結之「大藏經」,但卷帙浩繁,現代人只能望而生嘆!作者王薀老師集結四十年來詢師訪道,與多位不同居士、高僧的往從過從中,獲得佛法及宗門的要解精義,更將佛法義理用更深入淺出的方式講述,是現代人之所需,能閱讀者得浸潤心靈之靜好,喜於守護身、口、意之圓滿,更能進於無說無示的不二之路。 禪宗從數百年間宗下達摩東來,一花五葉,如縷如絲星羅棋布般深入神州大地,從達摩的付法,二祖的斷臂⋯⋯自此宗門全體大用的開悟祖師輩出,煥燦絢爛,同時也形成了中國文化間道德文章之輔助,間接也匡扶了各朝代禮教的興起,更有歷代間之帝王、侯爵、將相、文豪學士、騷人雅客、林間羽士⋯⋯與宗門大德相逢相遇,交織出無數耀目火花! 末法時期難有前人的悟道環境及值遇禪門明師的機遇,但本書能帶你一窺往昔宗門內的典故風采以及禪門要旨,從佛陀所遺留的摩尼珠寶三藏十二部經裡面,掌握一探實相之面貌。 ◎黃庭堅信佛深入 黃庭堅接觸禪宗的時間頗早,尤以和黃龍派禪師都有往從,只是此時算是少年得意,尚未遭受命途的撥弄,所以難稱深入。但考其源脈,應是在其喪母丁憂期間體悟無常,方始漸有深入於禪經,漸漸地更頻頻與江淮附近名僧多有親近,如佛印禪師便是影響其思想較深者,並且自己也效法古德,隨機接引親友同儕,或聽經聞法,或行諸功德⋯⋯。 ◎裴休入悟「現在何處?」 裴休一見到雲水禪師便單刀直入,請示生死大事,豈料裴休未及開口,那雲水僧便高喝一聲,大叫裴休的名字,裴休也自然地回應,雲水僧再度大喝:「現在何處?」就在當下,裴休即入悟處,雀喜異常,原來高僧在此,頂禮再三。原來當時裴休所見,是當時聲名遠播的大開悟禪師黃檗禪師。 ◎臨濟禪師動念即乖 臨濟禪師對他的弟子們在開示這句話的時候,意思是在講修行特別是參禪,重要的是要把平日裡所會去執著和攀緣的念頭,全部都要悉數消滅的意思,怎麼消滅呢?開口便錯,動念即乖,這個意思就是說,從自己的嘴巴說出來的一切,全部都不算數,心裡邊稍微冒出一個念頭,就要給他一記悶棍,在一切時、一切地的起心動念,都看成是煩惱,而不是解脫的智慧。 ◎由禪入淨法門同歸 後來根據他的門生對我提及詹老在其晚年由禪轉淨之時,透過老和尚的機緣,曾經遭逢到一位念佛有成的在家菩薩李老居士,這位老居士江蘇人士,早年亦曾皈依印光大師,李老居士受印光大師啟示啟發極深,印老曾說:「大劫臨頭,現在眾生都不能安心了,當下如果要自救救人,最重要的辦法是要大家多念南無觀世音菩薩。自己本身在行、住、坐、臥間,時時刻刻都要專念,還要處處念,同時也要勸導他人在行、住、坐、臥之中都要念,遇到不信從的人也不用勉強他,要知道,曉得念佛的人最後是要通向念佛的道路去,不念佛的人,暫時還是要留在背道而馳的路上。多念,多念,要緊!要緊!」
★本書講述中國禪門軼事,揭露古代修行有成的高僧及居士們的修行事蹟! ★書中集結作者王薀老師四十年來詢師訪道所獲得的實修精要! ★以最有脈絡體系的方式,闡述佛教思想如何貫穿中華歷朝文化,所帶來的燦爛變遷。 《內容簡介》 佛教與其他宗教相比,其珍貴之處在於佛滅度後所集結之「大藏經」,但卷帙浩繁,現代人只能望而生嘆!作者王薀老師集結四十年來詢師訪道,與多位不同居士、高僧的往從過從中,獲得佛法及宗門的要解精義,更將佛法義理用更深入淺出的方式講述,是現代人之所需,能閱讀者得浸潤心靈之靜好,喜於守護身、口、意之圓滿,更能進於無說無示的不二之路。 禪宗從數百年間宗下達摩東來,一花五葉,如縷如絲星羅棋布般深入神州大地,從達摩的付法,二祖的斷臂⋯⋯自此宗門全體大用的開悟祖師輩出,煥燦絢爛,同時也形成了中國文化間道德文章之輔助,間接也匡扶了各朝代禮教的興起,更有歷代間之帝王、侯爵、將相、文豪學士、騷人雅客、林間羽士⋯⋯與宗門大德相逢相遇,交織出無數耀目火花! 末法時期難有前人的悟道環境及值遇禪門明師的機遇,但本書能帶你一窺往昔宗門內的典故風采以及禪門要旨,從佛陀所遺留的摩尼珠寶三藏十二部經裡面,掌握一探實相之面貌。 ◎黃庭堅信佛深入 黃庭堅接觸禪宗的時間頗早,尤以和黃龍派禪師都有往從,只是此時算是少年得意,尚未遭受命途的撥弄,所以難稱深入。但考其源脈,應是在其喪母丁憂期間體悟無常,方始漸有深入於禪經,漸漸地更頻頻與江淮附近名僧多有親近,如佛印禪師便是影響其思想較深者,並且自己也效法古德,隨機接引親友同儕,或聽經聞法,或行諸功德⋯⋯。 ◎裴休入悟「現在何處?」 裴休一見到雲水禪師便單刀直入,請示生死大事,豈料裴休未及開口,那雲水僧便高喝一聲,大叫裴休的名字,裴休也自然地回應,雲水僧再度大喝:「現在何處?」就在當下,裴休即入悟處,雀喜異常,原來高僧在此,頂禮再三。原來當時裴休所見,是當時聲名遠播的大開悟禪師黃檗禪師。 ◎臨濟禪師動念即乖 臨濟禪師對他的弟子們在開示這句話的時候,意思是在講修行特別是參禪,重要的是要把平日裡所會去執著和攀緣的念頭,全部都要悉數消滅的意思,怎麼消滅呢?開口便錯,動念即乖,這個意思就是說,從自己的嘴巴說出來的一切,全部都不算數,心裡邊稍微冒出一個念頭,就要給他一記悶棍,在一切時、一切地的起心動念,都看成是煩惱,而不是解脫的智慧。 ◎由禪入淨法門同歸 後來根據他的門生對我提及詹老在其晚年由禪轉淨之時,透過老和尚的機緣,曾經遭逢到一位念佛有成的在家菩薩李老居士,這位老居士江蘇人士,早年亦曾皈依印光大師,李老居士受印光大師啟示啟發極深,印老曾說:「大劫臨頭,現在眾生都不能安心了,當下如果要自救救人,最重要的辦法是要大家多念南無觀世音菩薩。自己本身在行、住、坐、臥間,時時刻刻都要專念,還要處處念,同時也要勸導他人在行、住、坐、臥之中都要念,遇到不信從的人也不用勉強他,要知道,曉得念佛的人最後是要通向念佛的道路去,不念佛的人,暫時還是要留在背道而馳的路上。多念,多念,要緊!要緊!」
★本書講述《楞嚴經》中最適合現代人的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並蒐羅歷代祖師、大居士們與觀世音菩薩圓通章的相關軼事! ★書中以精采故事及實例,說明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化身如何遍滿娑婆世界度化眾生的感人事蹟! ★提供最簡單易懂,便於現代人於日常生活中實行的方式,實踐楞嚴經及觀音耳根法門的精要! 《楞嚴經》要旨宏深,歷代經由諸位大師的註釋,方為後人能略窺一二。圓瑛大師當年在著作《楞嚴經講義》時漚心瀝血,忘卻身心,只要是經文之中稍有疑義或奧理不解,便會把這些問題用書籤書寫其上,貼在書齋的壁面上,接著滌心靜慮,靜坐多時反覆敲測參研,直到發明為止,才會把書籤撕扯,整整用了八年的時間,才把經文中高古難解之處盡釋。 經中二十五位菩薩在佛前各自陳述成道的法門和因緣,對一些閱讀《楞嚴》初機的學人,如要入得圓通大定,是很重要的參考。為何佛要集結了二十五個修持各種法門獲得解脫的菩薩,各自發表個人的成就歷程?如果仔細研究,就會了解這二十五個成就的例子也代表佛陀要進一步引導弟子們從道理上的理悟,更進一步要從六根門頭上去實際用功,因此這二十五種圓通法門,也象徵著法門無量隨著各類根基不同,只要方法得當都可以獲得解脫。 在整個二十五聖者所發表的成就法門中,對於娑婆世界的眾生而言,觀世音菩薩的耳根圓通法門,是最基本而且最普遍的。下手初修,耳根不要受到外境任何六塵中的干擾,也不要隨著他去追尋,一但追尋就變成緣音外止,如此一來自己的心緒,就會隨著音聲受牽引,這就不是收攝耳根,反而變成出流,六根一但受外境所干擾,便會進入輪迴.......。 這是觀世音菩薩親自說明是如何的從聞、思、修進入三昧正定的方法。本書就《楞嚴經》中取其要處,詳細縷述觀音耳根圓通法門之精要,如能由能聞的根性思維般若智去觀察,如此二六時中反覆不斷的去熏習修持,最後終能進入甚深三昧之中,下手初修之人須細心捧讀。
★本書講述《楞嚴經》中最適合現代人的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並蒐羅歷代祖師、大居士們與觀世音菩薩圓通章的相關軼事! ★書中以精采故事及實例,說明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化身如何遍滿娑婆世界度化眾生的感人事蹟! ★提供最簡單易懂,便於現代人於日常生活中實行的方式,實踐楞嚴經及觀音耳根法門的精要! 《楞嚴經》要旨宏深,歷代經由諸位大師的註釋,方為後人能略窺一二。圓瑛大師當年在著作《楞嚴經講義》時漚心瀝血,忘卻身心,只要是經文之中稍有疑義或奧理不解,便會把這些問題用書籤書寫其上,貼在書齋的壁面上,接著滌心靜慮,靜坐多時反覆敲測參研,直到發明為止,才會把書籤撕扯,整整用了八年的時間,才把經文中高古難解之處盡釋。 經中二十五位菩薩在佛前各自陳述成道的法門和因緣,對一些閱讀《楞嚴》初機的學人,如要入得圓通大定,是很重要的參考。為何佛要集結了二十五個修持各種法門獲得解脫的菩薩,各自發表個人的成就歷程?如果仔細研究,就會了解這二十五個成就的例子也代表佛陀要進一步引導弟子們從道理上的理悟,更進一步要從六根門頭上去實際用功,因此這二十五種圓通法門,也象徵著法門無量隨著各類根基不同,只要方法得當都可以獲得解脫。 在整個二十五聖者所發表的成就法門中,對於娑婆世界的眾生而言,觀世音菩薩的耳根圓通法門,是最基本而且最普遍的。下手初修,耳根不要受到外境任何六塵中的干擾,也不要隨著他去追尋,一但追尋就變成緣音外止,如此一來自己的心緒,就會隨著音聲受牽引,這就不是收攝耳根,反而變成出流,六根一但受外境所干擾,便會進入輪迴.......。 這是觀世音菩薩親自說明是如何的從聞、思、修進入三昧正定的方法。本書就《楞嚴經》中取其要處,詳細縷述觀音耳根圓通法門之精要,如能由能聞的根性思維般若智去觀察,如此二六時中反覆不斷的去熏習修持,最後終能進入甚深三昧之中,下手初修之人須細心捧讀。
★本書講述《楞嚴經》中最適合現代人的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並蒐羅歷代祖師、大居士們與觀世音菩薩圓通章的相關軼事! ★書中以精采故事及實例,說明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化身如何遍滿娑婆世界度化眾生的感人事蹟! ★提供最簡單易懂,便於現代人於日常生活中實行的方式,實踐楞嚴經及觀音耳根法門的精要! 《楞嚴經》要旨宏深,歷代經由諸位大師的註釋,方為後人能略窺一二。圓瑛大師當年在著作《楞嚴經講義》時漚心瀝血,忘卻身心,只要是經文之中稍有疑義或奧理不解,便會把這些問題用書籤書寫其上,貼在書齋的壁面上,接著滌心靜慮,靜坐多時反覆敲測參研,直到發明為止,才會把書籤撕扯,整整用了八年的時間,才把經文中高古難解之處盡釋。 經中二十五位菩薩在佛前各自陳述成道的法門和因緣,對一些閱讀《楞嚴》初機的學人,如要入得圓通大定,是很重要的參考。為何佛要集結了二十五個修持各種法門獲得解脫的菩薩,各自發表個人的成就歷程?如果仔細研究,就會了解這二十五個成就的例子也代表佛陀要進一步引導弟子們從道理上的理悟,更進一步要從六根門頭上去實際用功,因此這二十五種圓通法門,也象徵著法門無量隨著各類根基不同,只要方法得當都可以獲得解脫。 在整個二十五聖者所發表的成就法門中,對於娑婆世界的眾生而言,觀世音菩薩的耳根圓通法門,是最基本而且最普遍的。下手初修,耳根不要受到外境任何六塵中的干擾,也不要隨著他去追尋,一但追尋就變成緣音外止,如此一來自己的心緒,就會隨著音聲受牽引,這就不是收攝耳根,反而變成出流,六根一但受外境所干擾,便會進入輪迴.......。 這是觀世音菩薩親自說明是如何的從聞、思、修進入三昧正定的方法。本書就《楞嚴經》中取其要處,詳細縷述觀音耳根圓通法門之精要,如能由能聞的根性思維般若智去觀察,如此二六時中反覆不斷的去熏習修持,最後終能進入甚深三昧之中,下手初修之人須細心捧讀。
佛、道、儒三家於東方盛傳數千年,鑽研沉浸其中而獲有所得的大德高人無數,如安那般那、天台的止觀法門及道門的吐納之術等,流傳的法門汗牛充棟。本書作者王薀老師以常年求學及教學經驗,發現其中的核心在於心及呼吸,如何藉調息以調心,用調心以養生,當是三教靜坐法門之重心,故於《靜坐》系列付梓後,再度以多年積累經驗寫就此書,幫助現代人以最簡單的方式掌握靜坐的重點。 「我在初期學習靜坐的時候並非一骨碌地一直打坐,而是一邊靜坐,一邊參考研讀和禪定相關的經論,打坐固然和資養色身有直接的關係,但是打坐過程當中的心意識更是重要,所以道家講『心息相通』,這個道理是對的。如果你無法了解沒有了呼吸,心意識也就沒有作用,打坐就沒有意義了,如果這個道理通了,也可以理解,理解以後就可以知道打坐當進入初禪境界的時候,所謂的氣住脈停,那個才是初初體會到呼吸停止了,妄想也隨之停歇的感受。」 「在密宗許多伏藏大師所取的竅訣中,也有許許多多修持禪定時遭逢障礙如何破除的口訣,有的觀想不同顏色的明點在不同的位置上,有的觀想不同的本尊安住在不同的脈輪上,有的則持咒消除,也有的要你把意念關注在鼻尖五指處,有地、水、火、風、空諸色做代表,用來消除因為靜坐而產生四大不調的障礙……總而言之, 這些都是要消除你在靜坐過程當中,因為散亂和昏沉、掉舉所引發出來的副作用,所以在進入『止』的過程中,首先要消除的便是昏沉、掉舉。」 「像我的一位金剛乘的師父,他第一次閉關修拙火就是在二十歲以前,很容易相應,我和他相識將近四十年,從來沒有看過他發過一次脾氣,是否和此有關,不得而知。但是這並非一通永通,也有些修行人後來在心性上面沒有再繼續追求智慧的解脫,走偏掉的也有,所以真正的禪定還是得配合般若才是穩當。」 「這位斯里蘭卡的比丘曾經大略地說到他是如何去修持安那般那法門,他說他們會選擇在清淨的寺廟或者在大樹下,或者去人跡罕到的空地進行十種修法。剛開始,依照自己個人的身心狀態,觀察呼吸的進出,目的是一定要守護好自己的覺知,如果自己出去的氣比較長的時候,覺知上要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出息比較長;自己進來的氣,進來的呼吸比較長的時候,也要很清楚地知道進來的氣比較長;氣呼出的時候比較短…….」 「也有人為了靜心,很憂心地和我研討過如何還有更好的方法?我曾經建議以心應心、轉心,對於沒有心地方法功夫的人而言,很難從祖師的隻字片語獲得體悟,如果沒有辦法靜心,那便要從安心和歡喜心做起。我認為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各式各樣的布施,但是一般人沒有方法下手,布施等同道家很著重的積德,從善感應天神的眷顧,進一步便可獲得明師指點或者福至心靈,意解心開。」 「據師尊所言,此處也可以稱做『神闕穴』,它是主宰身體渾身上下很重要的樞紐,一切的大小經絡,四肢百脈,內部的臟腑各處,還有眼、鼻、口、舌多處,細至所有身上孔竅出處都和肚臍有關,因此不容小覷。道家更是把中臍視為煉丹結穴、長生得道重要之所,這種能量如果繼續修持,會讓自己如同進入冬眠一般,久而久之可得氣住脈停之相,沒有入息亦無出息。」 本書特色 ★亞馬遜Amazon、博客來、誠品書店暢銷第一名《靜坐》系列,最新續作! ★最宏觀的靜坐修行視角,函括儒、釋、道三教精要! ★想要讓自己的靜坐修行更深入堂奧者必讀之書! ★從健康到圓滿的人生,讓身、心、靈全面昇華的竅訣!
佛、道、儒三家於東方盛傳數千年,鑽研沉浸其中而獲有所得的大德高人無數,如安那般那、天台的止觀法門及道門的吐納之術等,流傳的法門汗牛充棟。本書作者王薀老師以常年求學及教學經驗,發現其中的核心在於心及呼吸,如何藉調息以調心,用調心以養生,當是三教靜坐法門之重心,故於《靜坐》系列付梓後,再度以多年積累經驗寫就此書,幫助現代人以最簡單的方式掌握靜坐的重點。 「我在初期學習靜坐的時候並非一骨碌地一直打坐,而是一邊靜坐,一邊參考研讀和禪定相關的經論,打坐固然和資養色身有直接的關係,但是打坐過程當中的心意識更是重要,所以道家講『心息相通』,這個道理是對的。如果你無法了解沒有了呼吸,心意識也就沒有作用,打坐就沒有意義了,如果這個道理通了,也可以理解,理解以後就可以知道打坐當進入初禪境界的時候,所謂的氣住脈停,那個才是初初體會到呼吸停止了,妄想也隨之停歇的感受。」 「在密宗許多伏藏大師所取的竅訣中,也有許許多多修持禪定時遭逢障礙如何破除的口訣,有的觀想不同顏色的明點在不同的位置上,有的觀想不同的本尊安住在不同的脈輪上,有的則持咒消除,也有的要你把意念關注在鼻尖五指處,有地、水、火、風、空諸色做代表,用來消除因為靜坐而產生四大不調的障礙……總而言之, 這些都是要消除你在靜坐過程當中,因為散亂和昏沉、掉舉所引發出來的副作用,所以在進入『止』的過程中,首先要消除的便是昏沉、掉舉。」 「像我的一位金剛乘的師父,他第一次閉關修拙火就是在二十歲以前,很容易相應,我和他相識將近四十年,從來沒有看過他發過一次脾氣,是否和此有關,不得而知。但是這並非一通永通,也有些修行人後來在心性上面沒有再繼續追求智慧的解脫,走偏掉的也有,所以真正的禪定還是得配合般若才是穩當。」 「這位斯里蘭卡的比丘曾經大略地說到他是如何去修持安那般那法門,他說他們會選擇在清淨的寺廟或者在大樹下,或者去人跡罕到的空地進行十種修法。剛開始,依照自己個人的身心狀態,觀察呼吸的進出,目的是一定要守護好自己的覺知,如果自己出去的氣比較長的時候,覺知上要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出息比較長;自己進來的氣,進來的呼吸比較長的時候,也要很清楚地知道進來的氣比較長;氣呼出的時候比較短…….」 「也有人為了靜心,很憂心地和我研討過如何還有更好的方法?我曾經建議以心應心、轉心,對於沒有心地方法功夫的人而言,很難從祖師的隻字片語獲得體悟,如果沒有辦法靜心,那便要從安心和歡喜心做起。我認為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各式各樣的布施,但是一般人沒有方法下手,布施等同道家很著重的積德,從善感應天神的眷顧,進一步便可獲得明師指點或者福至心靈,意解心開。」 「據師尊所言,此處也可以稱做『神闕穴』,它是主宰身體渾身上下很重要的樞紐,一切的大小經絡,四肢百脈,內部的臟腑各處,還有眼、鼻、口、舌多處,細至所有身上孔竅出處都和肚臍有關,因此不容小覷。道家更是把中臍視為煉丹結穴、長生得道重要之所,這種能量如果繼續修持,會讓自己如同進入冬眠一般,久而久之可得氣住脈停之相,沒有入息亦無出息。」 本書特色 ★亞馬遜Amazon、博客來、誠品書店暢銷第一名《靜坐》系列,最新續作! ★最宏觀的靜坐修行視角,函括儒、釋、道三教精要! ★想要讓自己的靜坐修行更深入堂奧者必讀之書! ★從健康到圓滿的人生,讓身、心、靈全面昇華的竅訣!
「自己如果碰到逆境的時候,絕對不要忘了對自己的心裡喊話,無論身處在任何的逆境當中,你一定會看到到處都有為你打開的門在等候著你。」 文章千古事,文如其人,字字句句都在闡明作者自身的內心世界及思想,作家對於所寫的文字要很莊重地把他看成是一件千秋萬載之事。要影響下一代人,對學問的心態要有正確的態度。他們手上所拿的筆桿在下筆立就之中,影響所及有時也會是經天緯地之大事! 在本書中,除了描摹中外名人激勵人心的人生故事,更有許多一則則發生在我們身邊最真實的故事,在這歷史洪流中有多少人,廢寢忘食、不顧榮辱,只為了自己所追尋的志業,在濤濤人海中,不願隨浪起伏翻滾,而直面迎向所有挑戰! 每個激勵人心的故事,能使我們遭逢困惑時,扭轉心志,只要思及前人為了一個理想及遠大的願景,能夠屢挫屢進,絲毫未曾畏懼退縮,這是何等的胸襟氣派?每當再次逢遇險困或是群疑滿腹,生起退縮之心,便又重燃暗室之燈,再次逆流而上! ◎左丘明三十載著《左氏春秋》而瞽目! 歷史上任何的官吏或史官幾乎遭逢遣放或榮退之後,莫不隱入華山,但這是在國家太平之世;若是自身因罪被貶,莫不趁時而做散休之舉。但是左丘明由於日夜無度地使用眼睛過度,再加上水火未濟、肝腎兩虧之下,操勞過度最終導致於失明。一代歷史文豪,按理講原本可以功成身退,但左丘明不但沒有因為成為一位瞽者而影響到他的積極人生觀和正面的意志力,他反而和眷屬商量好,請他們協助,繼續他口述筆耕的千秋大事。 ◎哥白尼為了研究所付出的心血! 哥白尼為了研究這檔事,不知花了多少歲月跟時光,並且要戰戰兢兢地深怕被發現,掖著、藏著當作讓它酸在腸肚中,把自己的思想理論一直深鎖在心中,這種發現所得,其實也是來自於整個國家、社會的氛圍,刺激到了哥白尼奮發研究的精神跟態度,才有日後的「日心說」公諸於世。之前,他是如何地不顧當時大局的反對,只因為他確信教會所主張的學說是錯誤的,對人是沒有幫助的,他完全是一股力挽狂瀾、義無反顧的態度在做他個人的研究,其它的他完全拋諸腦後。他把畢生所有的積蓄也投注下去,在所不惜,從未顧及自己連一張床的空間都沒有,最後是因為迫不得已,勉強才去當教員,維持僅有的生計,甚至他為了自己的理想跟真理,連他最鍾情喜愛的女子都割捨,目的只有一個,不想傷害這位女子。 ◎陳老傳奇人生的結局! 陳老是屬於中年勃發的運勢,整整十年的時間,他的名聲席捲東南亞一代,寫了很多命理方面的書籍,國外許多刊物還把他寫成傳奇人物……。 在陳老太歲當年,家裡的確發生了一連串無法承受的事故,先是與他結髮半生、年輕三十歲左右的髮妻,一夜睡夢中猝死,這對他而言已經是晴天霹靂。再來,他的女兒原本遊學於多倫多,可能交友不慎,交來一位加拿大籍的小男友,不知何故有吸毒習慣的男方,一次兩人外出旅遊,在汽車旅館因吸毒之後爭吵,他的女兒被這位加拿大籍的男友毒殺身亡……接著,他的弟子利用他的堂號,在東南亞行騙牽連到他……總之這就是所謂的「屋漏偏逢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最典型的寫照,垂老之際遽逢此變,一般人應該無法承受……。 本書特色 ★繼《發現生命的曙光》、《重生——生命中都必須有一次》、《力量——重生之後》、《絕對》後,人生勵志第五部曲! ★古今中外多少歷史人物人生起伏跌宕,藏有不為人知的心路歷程;你我身旁的真實故事中,同遭困蹇卻能奮發而起的耳傳巷談,一起發掘他們如何突破生命中重重關卡的大秘密,共同圓滿人生目標! ★從閱讀及省思中發現自己內心的癥結點,收穫處世立命的良方!
「自己如果碰到逆境的時候,絕對不要忘了對自己的心裡喊話,無論身處在任何的逆境當中,你一定會看到到處都有為你打開的門在等候著你。」 文章千古事,文如其人,字字句句都在闡明作者自身的內心世界及思想,作家對於所寫的文字要很莊重地把他看成是一件千秋萬載之事。要影響下一代人,對學問的心態要有正確的態度。他們手上所拿的筆桿在下筆立就之中,影響所及有時也會是經天緯地之大事! 在本書中,除了描摹中外名人激勵人心的人生故事,更有許多一則則發生在我們身邊最真實的故事,在這歷史洪流中有多少人,廢寢忘食、不顧榮辱,只為了自己所追尋的志業,在濤濤人海中,不願隨浪起伏翻滾,而直面迎向所有挑戰! 每個激勵人心的故事,能使我們遭逢困惑時,扭轉心志,只要思及前人為了一個理想及遠大的願景,能夠屢挫屢進,絲毫未曾畏懼退縮,這是何等的胸襟氣派?每當再次逢遇險困或是群疑滿腹,生起退縮之心,便又重燃暗室之燈,再次逆流而上! ◎左丘明三十載著《左氏春秋》而瞽目! 歷史上任何的官吏或史官幾乎遭逢遣放或榮退之後,莫不隱入華山,但這是在國家太平之世;若是自身因罪被貶,莫不趁時而做散休之舉。但是左丘明由於日夜無度地使用眼睛過度,再加上水火未濟、肝腎兩虧之下,操勞過度最終導致於失明。一代歷史文豪,按理講原本可以功成身退,但左丘明不但沒有因為成為一位瞽者而影響到他的積極人生觀和正面的意志力,他反而和眷屬商量好,請他們協助,繼續他口述筆耕的千秋大事。 ◎哥白尼為了研究所付出的心血! 哥白尼為了研究這檔事,不知花了多少歲月跟時光,並且要戰戰兢兢地深怕被發現,掖著、藏著當作讓它酸在腸肚中,把自己的思想理論一直深鎖在心中,這種發現所得,其實也是來自於整個國家、社會的氛圍,刺激到了哥白尼奮發研究的精神跟態度,才有日後的「日心說」公諸於世。之前,他是如何地不顧當時大局的反對,只因為他確信教會所主張的學說是錯誤的,對人是沒有幫助的,他完全是一股力挽狂瀾、義無反顧的態度在做他個人的研究,其它的他完全拋諸腦後。他把畢生所有的積蓄也投注下去,在所不惜,從未顧及自己連一張床的空間都沒有,最後是因為迫不得已,勉強才去當教員,維持僅有的生計,甚至他為了自己的理想跟真理,連他最鍾情喜愛的女子都割捨,目的只有一個,不想傷害這位女子。 ◎陳老傳奇人生的結局! 陳老是屬於中年勃發的運勢,整整十年的時間,他的名聲席捲東南亞一代,寫了很多命理方面的書籍,國外許多刊物還把他寫成傳奇人物……。 在陳老太歲當年,家裡的確發生了一連串無法承受的事故,先是與他結髮半生、年輕三十歲左右的髮妻,一夜睡夢中猝死,這對他而言已經是晴天霹靂。再來,他的女兒原本遊學於多倫多,可能交友不慎,交來一位加拿大籍的小男友,不知何故有吸毒習慣的男方,一次兩人外出旅遊,在汽車旅館因吸毒之後爭吵,他的女兒被這位加拿大籍的男友毒殺身亡……接著,他的弟子利用他的堂號,在東南亞行騙牽連到他……總之這就是所謂的「屋漏偏逢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最典型的寫照,垂老之際遽逢此變,一般人應該無法承受……。 本書特色 ★繼《發現生命的曙光》、《重生——生命中都必須有一次》、《力量——重生之後》、《絕對》後,人生勵志第五部曲! ★古今中外多少歷史人物人生起伏跌宕,藏有不為人知的心路歷程;你我身旁的真實故事中,同遭困蹇卻能奮發而起的耳傳巷談,一起發掘他們如何突破生命中重重關卡的大秘密,共同圓滿人生目標! ★從閱讀及省思中發現自己內心的癥結點,收穫處世立命的良方!
「自己如果碰到逆境的時候,絕對不要忘了對自己的心裡喊話,無論身處在任何的逆境當中,你一定會看到到處都有為你打開的門在等候著你。」 文章千古事,文如其人,字字句句都在闡明作者自身的內心世界及思想,作家對於所寫的文字要很莊重地把他看成是一件千秋萬載之事。要影響下一代人,對學問的心態要有正確的態度。他們手上所拿的筆桿在下筆立就之中,影響所及有時也會是經天緯地之大事! 在本書中,除了描摹中外名人激勵人心的人生故事,更有許多一則則發生在我們身邊最真實的故事,在這歷史洪流中有多少人,廢寢忘食、不顧榮辱,只為了自己所追尋的志業,在濤濤人海中,不願隨浪起伏翻滾,而直面迎向所有挑戰! 每個激勵人心的故事,能使我們遭逢困惑時,扭轉心志,只要思及前人為了一個理想及遠大的願景,能夠屢挫屢進,絲毫未曾畏懼退縮,這是何等的胸襟氣派?每當再次逢遇險困或是群疑滿腹,生起退縮之心,便又重燃暗室之燈,再次逆流而上! ◎左丘明三十載著《左氏春秋》而瞽目! 歷史上任何的官吏或史官幾乎遭逢遣放或榮退之後,莫不隱入華山,但這是在國家太平之世;若是自身因罪被貶,莫不趁時而做散休之舉。但是左丘明由於日夜無度地使用眼睛過度,再加上水火未濟、肝腎兩虧之下,操勞過度最終導致於失明。一代歷史文豪,按理講原本可以功成身退,但左丘明不但沒有因為成為一位瞽者而影響到他的積極人生觀和正面的意志力,他反而和眷屬商量好,請他們協助,繼續他口述筆耕的千秋大事。 ◎哥白尼為了研究所付出的心血! 哥白尼為了研究這檔事,不知花了多少歲月跟時光,並且要戰戰兢兢地深怕被發現,掖著、藏著當作讓它酸在腸肚中,把自己的思想理論一直深鎖在心中,這種發現所得,其實也是來自於整個國家、社會的氛圍,刺激到了哥白尼奮發研究的精神跟態度,才有日後的「日心說」公諸於世。之前,他是如何地不顧當時大局的反對,只因為他確信教會所主張的學說是錯誤的,對人是沒有幫助的,他完全是一股力挽狂瀾、義無反顧的態度在做他個人的研究,其它的他完全拋諸腦後。他把畢生所有的積蓄也投注下去,在所不惜,從未顧及自己連一張床的空間都沒有,最後是因為迫不得已,勉強才去當教員,維持僅有的生計,甚至他為了自己的理想跟真理,連他最鍾情喜愛的女子都割捨,目的只有一個,不想傷害這位女子。 ◎陳老傳奇人生的結局! 陳老是屬於中年勃發的運勢,整整十年的時間,他的名聲席捲東南亞一代,寫了很多命理方面的書籍,國外許多刊物還把他寫成傳奇人物……。 在陳老太歲當年,家裡的確發生了一連串無法承受的事故,先是與他結髮半生、年輕三十歲左右的髮妻,一夜睡夢中猝死,這對他而言已經是晴天霹靂。再來,他的女兒原本遊學於多倫多,可能交友不慎,交來一位加拿大籍的小男友,不知何故有吸毒習慣的男方,一次兩人外出旅遊,在汽車旅館因吸毒之後爭吵,他的女兒被這位加拿大籍的男友毒殺身亡……接著,他的弟子利用他的堂號,在東南亞行騙牽連到他……總之這就是所謂的「屋漏偏逢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最典型的寫照,垂老之際遽逢此變,一般人應該無法承受……。 本書特色 ★繼《發現生命的曙光》、《重生——生命中都必須有一次》、《力量——重生之後》、《絕對》後,人生勵志第五部曲! ★古今中外多少歷史人物人生起伏跌宕,藏有不為人知的心路歷程;你我身旁的真實故事中,同遭困蹇卻能奮發而起的耳傳巷談,一起發掘他們如何突破生命中重重關卡的大秘密,共同圓滿人生目標! ★從閱讀及省思中發現自己內心的癥結點,收穫處世立命的良方!
唐代文人雅士愛點香,皇帝竟然還為此在年度中設有「鬥香」這檔事? 為什麼武則天如此鍾愛降真香? 崇尚藝術文物的宋徽宗使用的亞悉香,又有什麼特別? 木槵子是何方聖物? 心香代表的意思又是什麼意思? 拴馬索 人的心緒變化無方,就像連自己也不知道目的地的野馬奔騰一般,紛亂的雜念,無時無刻都會產生,沒法止息,從而衍生出無數的紛亂思想。而收攝的方法自古眾多,如果能讓心念聚集一處,宛如能夠拴住起伏心念的套索,自能凝聚起生命蛻變的力量。 品香 是唐代以來即在中國文人雅士間盛行的風雅情事,幾乎都成了所有的文人雅士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雅品,更是心靈尋找求慰藉,長養平撫身心很重要的吉祥物。活血化瘀、開通心竅的降真,開脾安胃、陽明驅邪的奇楠,無論是爇香或是雕件把玩,都是古人遊心安神的妙方。 香並非僅是用於靈祀、供聖或禮佛、祭拜之用,不但可以用於禱誠其仙,並且也可以祛疫、辟邪,同時又可以有調氣、助行之效,自古即有用以入藥的驗方,經過科學家的研發,亦有以安息香做為美化皮膚使其細緻的途徑。在東方文化圈中,無論是否為佛道中人,數千年來的香道文化早已潛移默化於萬民之中,品香、賞香,並配合香所帶來的開心解脾妙用,用以調養性情,於現代人應接不瑕的生活中,更可善加運用。 念珠 是文人雅士,無論僧、俗均會用以調復身心的器物文玩。每一串念珠和人之間都會有各自不同的法緣產生,尤其是唸佛的行者要擁有一串可以安心唸佛的念珠,都是非常地不容易。念珠可能都是行者生命當中某一段求法、修法歷程中各自不同的因緣! ◎武則天,愛不釋手的降真香! 據說武則天在某次的齋醮儀式中,主法的高功道士沿用一種淡紫褐色的香末,沒想此香即便是在風擺飆舉之中,奇特的是香煙仍然扶搖直上,有別於它香隨風搖弄,無法停歇。武則天在一旁看得嘖嘖稱奇,從此便愛上了降真,幾乎每日不可無它,此後降真的地位更是賽比黃金,也蔚為清雅之物,以及達顯之人用來彰顯格局重要的奢侈品。 ◎《本草經疏》:「香為開竅之方!」 「香者,辟邪之物也,沉香更是如此。從唐宋以來,貴比黃金,並非虛言,更是佛道中人供養、驅邪之聖品,我並非迷信之人,對中醫也素有興致,後來略知吾人身上難免會因七情六慾而導致七竅堵塞,這也算是邪氣入侵的一種。而這沉香,《本草經疏》中也有明說本是開竅之方,所開之竅就是眼、耳、鼻、舌等處,所以只要身上陰氣或虛重者所引起之疾,沉香本有的陽明、驅邪之氣便會發揮,同時也可以獲得開脾安胃之效……」光是一件佩飾,從黃公口中就如汪洋大海般傾瀉不息地講了許多……。 ◎念珠的濫觴之始! 當時道綽大師領導人們念佛時,竟然是用豆子計算自身念佛號總共多少聲!例如如果有上等精進念佛者,念佛號可以累積到豆子總數八十石到九十石。如果依照漢朝時一石大約是三十一公斤左右,那依此計算,每天如果很用心念佛的,在道綽大師的座下最好的學生,他計算豆子的數字大概一天可以累積到八十石或九十石之多,這應該是念珠最早的由來和濫觴之始……。 ◎弘一大師李叔同也熟悉的木槵子! 和尚笑笑地回答:「木槵子,是老件,從我師公傳承下來……」 後來進一步了解,木槵子是何方聖物?恰好居住在新店的方老居士也有一串,不過沒有先前和尚的那麼多,和尚胸前經常佩掛的那串木槵子念珠據說有一千零八十顆,難怪可以在胸前繞圈圈,頗為醒目,再加上有些年代了,原本如黑漆色的珠質,乘以數代人的持唸,早已形成厚厚的一層漿膜,更增添些許的神秘能量。方老居士家中的那串木槵子念珠,說是早年用一位日本畫家竹久夢二的作品與其交換所得,老居士很珍惜這串念珠,據說弘一大師也熟悉這串木槵子念珠。 本書特色 ★本書帶你一窺各式珍稀異品背後的故事! ★本書帶你認識古代名人們也愛不釋手的藝術文物。 ★本書除有豐富的歷史知識,更有啟發人心的內涵。
唐代文人雅士愛點香,皇帝竟然還為此在年度中設有「鬥香」這檔事? 為什麼武則天如此鍾愛降真香? 崇尚藝術文物的宋徽宗使用的亞悉香,又有什麼特別? 木槵子是何方聖物? 心香代表的意思又是什麼意思? 拴馬索 人的心緒變化無方,就像連自己也不知道目的地的野馬奔騰一般,紛亂的雜念,無時無刻都會產生,沒法止息,從而衍生出無數的紛亂思想。而收攝的方法自古眾多,如果能讓心念聚集一處,宛如能夠拴住起伏心念的套索,自能凝聚起生命蛻變的力量。 品香 是唐代以來即在中國文人雅士間盛行的風雅情事,幾乎都成了所有的文人雅士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雅品,更是心靈尋找求慰藉,長養平撫身心很重要的吉祥物。活血化瘀、開通心竅的降真,開脾安胃、陽明驅邪的奇楠,無論是爇香或是雕件把玩,都是古人遊心安神的妙方。 香並非僅是用於靈祀、供聖或禮佛、祭拜之用,不但可以用於禱誠其仙,並且也可以祛疫、辟邪,同時又可以有調氣、助行之效,自古即有用以入藥的驗方,經過科學家的研發,亦有以安息香做為美化皮膚使其細緻的途徑。在東方文化圈中,無論是否為佛道中人,數千年來的香道文化早已潛移默化於萬民之中,品香、賞香,並配合香所帶來的開心解脾妙用,用以調養性情,於現代人應接不瑕的生活中,更可善加運用。 念珠 是文人雅士,無論僧、俗均會用以調復身心的器物文玩。每一串念珠和人之間都會有各自不同的法緣產生,尤其是唸佛的行者要擁有一串可以安心唸佛的念珠,都是非常地不容易。念珠可能都是行者生命當中某一段求法、修法歷程中各自不同的因緣! ◎武則天,愛不釋手的降真香! 據說武則天在某次的齋醮儀式中,主法的高功道士沿用一種淡紫褐色的香末,沒想此香即便是在風擺飆舉之中,奇特的是香煙仍然扶搖直上,有別於它香隨風搖弄,無法停歇。武則天在一旁看得嘖嘖稱奇,從此便愛上了降真,幾乎每日不可無它,此後降真的地位更是賽比黃金,也蔚為清雅之物,以及達顯之人用來彰顯格局重要的奢侈品。 ◎《本草經疏》:「香為開竅之方!」 「香者,辟邪之物也,沉香更是如此。從唐宋以來,貴比黃金,並非虛言,更是佛道中人供養、驅邪之聖品,我並非迷信之人,對中醫也素有興致,後來略知吾人身上難免會因七情六慾而導致七竅堵塞,這也算是邪氣入侵的一種。而這沉香,《本草經疏》中也有明說本是開竅之方,所開之竅就是眼、耳、鼻、舌等處,所以只要身上陰氣或虛重者所引起之疾,沉香本有的陽明、驅邪之氣便會發揮,同時也可以獲得開脾安胃之效……」光是一件佩飾,從黃公口中就如汪洋大海般傾瀉不息地講了許多……。 ◎念珠的濫觴之始! 當時道綽大師領導人們念佛時,竟然是用豆子計算自身念佛號總共多少聲!例如如果有上等精進念佛者,念佛號可以累積到豆子總數八十石到九十石。如果依照漢朝時一石大約是三十一公斤左右,那依此計算,每天如果很用心念佛的,在道綽大師的座下最好的學生,他計算豆子的數字大概一天可以累積到八十石或九十石之多,這應該是念珠最早的由來和濫觴之始……。 ◎弘一大師李叔同也熟悉的木槵子! 和尚笑笑地回答:「木槵子,是老件,從我師公傳承下來……」 後來進一步了解,木槵子是何方聖物?恰好居住在新店的方老居士也有一串,不過沒有先前和尚的那麼多,和尚胸前經常佩掛的那串木槵子念珠據說有一千零八十顆,難怪可以在胸前繞圈圈,頗為醒目,再加上有些年代了,原本如黑漆色的珠質,乘以數代人的持唸,早已形成厚厚的一層漿膜,更增添些許的神秘能量。方老居士家中的那串木槵子念珠,說是早年用一位日本畫家竹久夢二的作品與其交換所得,老居士很珍惜這串念珠,據說弘一大師也熟悉這串木槵子念珠。 本書特色 ★本書帶你一窺各式珍稀異品背後的故事! ★本書帶你認識古代名人們也愛不釋手的藝術文物。 ★本書除有豐富的歷史知識,更有啟發人心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