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

【電子書】精品咖啡不外帶

朱明德  著
活字文化  出版
2019/01/09 出版

咖啡的第三波風潮:精品咖啡、手沖咖啡來了! 咖啡職人浸淫咖啡三十年,最真誠、純粹的咖啡經無私分享 「如果我不在家,就是在咖啡館;如果不是在咖啡館,就是在往咖啡館的路上。」 培育出多屆咖啡沖煮比賽冠亞軍的達人師傅朱明德,浸淫咖啡三十餘年,自十七歲起就用他最講究的精神做咖啡實驗,率先走向第三波精品咖啡的風潮。 本書分為兩卷,第一卷為作者朱明德的咖啡概念分享,從精品咖啡的條件、咖啡師的養成、修養、選豆、烘焙、沖煮、器具等等,各個環節一一解析,第二卷則由他邀請了四位台灣咖啡界的優秀職人,都是國際與國內咖啡手沖賽、拉花賽得獎者,也是朱明德的學生們,細說分享他們在精品咖啡製作與比賽上的經驗談、以及他們的私房功夫。 一家好咖啡館內能發生多少故事,產生多少靈感,而主角「咖啡」的風味,卻常常被人誤會。如果你也有想開一家咖啡館的文青夢,那麼,這一本給有心進入咖啡界的準職人參考,實話實說、直指核心的咖啡手札,就是很好的指路明燈。 從用水、選豆、烘焙、沖煮、器具到開店的內行心法,多年的精華都在這本精品咖啡職人手札中無私呈現,站在巨人肩上,可以讓有志者更快領略咖啡的門道,也省下許許多多的冤枉路! 本書特色 精品咖啡為何不外帶? 咖啡外帶是一種商業化的做法。 如今星巴克賣咖啡,速食店也賣,超商也在賣,甚至還同樣標榜是產地的莊園咖啡豆。獨立咖啡館,則以講究質感的做法,咖啡價格可能高於超商。差別在哪裡?為何便利商店的咖啡能夠廉價? 其實,其咖啡豆、鮮乳都有一些令人不安的特點。作者在書中便直言不諱地指出,與其喝下那些加入營業用鮮奶的義式咖啡,或烘焙過頭、過萃而有致癌疑慮的咖啡,不如自己挑好的商家、好的烘焙的豆子,在家自己手沖咖啡。這些都是新聞曾經披露過,卻沒有得到重視的問題點。 在本書中提到,沒有一種煮咖啡的SOP可以照本宣科地操作,因為每一批咖啡豆都不同,氣候產地不同,甚至水質也不同。那麼怎麼可能有一種萬用的套路呢?特別是精品咖啡,一定要將咖啡師自己的人文精神和創意放進去,才能讓顧客喝到感動的風味。精品咖啡就像一杯精品的好茶一樣,也只能當下在店裡品味,過了此時此刻,咖啡就失去了風味。當下享用,才能把握那三泡茶天地人的好滋味。所以在作者的店裡,咖啡絕對不外帶,甚至也不提供糖與奶。 本書中也提到,咖啡豆的最佳保鮮期事實上是14天,且不耐久放,因此比茶還要短暫。因此如果要健康的喝咖啡,淺焙之外,更重要的是新鮮度。加上咖啡師對每一支豆子的精挑細選與掌握度,一杯好咖啡就像喝好茶一樣,會帶給享用者一種沉澱,一種感動的品味,一種講究的精神。而手沖咖啡,如虹吸壺、手沖壺、濾壓壺、摩卡壺,就是萃取咖啡最好的方式,也是每一個人都能在家中,自己與自己對話的一種品味方式。 據媒體報導,台灣人的生活飲料偏好,從茶飲到咖啡,亞洲的咖啡消費量近年迅速攀升,台灣一年就喝掉28.5億杯咖啡,一年咖啡商機高達700億,這是非常驚人的數字,並且每年還在成長,其中,頂級(精品)咖啡的市場,在2017年之後正方興未艾,快速蓬勃地發展。 在嚮往一嘗精品咖啡的同時,若沒有仔細深究往往喝不出門道,然而咖啡書多半講究前段,也就是豆子的產區、風味,而不提概念,事實上最攸關品質的往往是後段的製作。這本以概念為優先的咖啡手札,就是帶領咖啡愛好者,以正確的觀念,進入精品咖啡世界的第一本書。

特價294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哈利波特終極哲學觀

活字文化  出版
2018/10/11 出版

《哈利‧波特》,有史以來最受歡迎的小說;哲學教授們怎麼看?   史上最有趣的哲學教材,看完此書,有如上了一學期豐富而有趣的西洋哲學人文概論課。美國Goodreads 、Amazon 網站4.4星評   哈利波特不只是史上最受歡迎的小說,全年齡的人都為它著迷,還引發了許多書評家、學者,認真的撰寫深度評論,其魅力何在?原來,它不只是單純的魔法故事,它還融合了各面向的哲學、人生議題,並給出了相當富有內涵的方向,讓這一系列故事也給讀者正向的支撐,讓年輕讀者從中得到許多人生艱難抉擇的解答……而現在,這些哲學內涵都由哲學教授一一破解、分析出來了。   本書收錄18篇由淺入深的當代哲學學者文章,包含五大部分:命運與靈魂、最強力的魔法(與女性主義)、自由與政治、需求與轉變、死亡、希望和意義。   本書涵蓋了西方人文思想的各個面向的精髓,倫理學、形上學、政治哲學、女性主義、知識論、心靈哲學……看完本書,有如上了全年的哲學人文概論課。   J.K.羅琳暢銷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說,表面上看起來可能是單純的故事,但就和霍格華茲一樣,小說中也有許多隱藏的密室、暗門、和令人費解的秘密。《哈利‧波特的終極哲學觀》引用了哈利波特系列全部七冊小說的內容,針對善與惡、愛、死亡、權力、犧牲、和希望等議題,提出了強而有力的深刻見解。是不是真的像鄧不利多說的,我們的選擇,遠比我們的才能更可以呈現出我們的真實面貌?是否真有死後的世界,如果有,會是什麼模樣?來用儲思盆檢視你的思緒吧。 喝一大口巴費醒腦劑,加入巴沙姆才華洋溢的哲學家團隊,一起探索波特系列小說和電影裡燒腦的深奧問題吧。

特價245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防彈飲食(二版):矽谷生物駭客抗體內發炎的震撼報告

活字文化  出版
2017/08/02 出版

.你運動,也節食,但就是瘦不下來,或是整日疲憊。你知道嗎,問題可能不是你吃太多,而是你的體內發炎了。 .其實,吃對油脂,才是健康飲食的核心!是你的飲食決定你的身型與活力,而不是運動! .紐約時報暢銷書、全美最夯健康類書《防彈飲食》(The Bulletproof Diet),告訴你,最自然易行的健康方式,更重要的就是吃對油脂,讓體內的生物化學機轉順利的運作,自然達到健康又有活力的身、心表現,其次,避免易受黴菌汙染的食物、避免容易堆積為脂肪的高果糖食品――這就是「防彈飲食」。 .革命性的營養觀: 要:吃好的油脂、好鹽、好食材、好睡眠 不要:不要再計算卡路里,不要過度運動,水果減量,甚至以防彈咖啡代替早餐!! .結合最新的營養醫學研究,正確的飲食新觀念,加了健康油脂的防彈飲食,能夠有效的調整腸道好菌,戰勝體脂肪。吃下好油脂(草飼牛的油、酥油、椰子油、酪梨、蝦油),能有飽足感,並讓膽汁活躍,讓身體高效排毒。結合最新的營養醫學研究,正確的飲食新觀念,這樣吃,就能恢復身心活力與專注力,升級自信人生! 本書作者戴夫•亞斯普雷年輕時就苦於過胖與易發炎體質,用盡方法卻始終瘦不下來,於是花了20年、數十萬美元來「駭」進他自己的生物體系,找出讓他失去活力、健康與肥胖的原因。試過所有減肥方式之後,終於找到最輕鬆有效的方案,「防彈飲食法」。 「有沒有一種最簡單的方式,能夠讓你的身心體能全方位提升?」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戴夫從腦電波檢查儀(EEG),到遠征西藏的高山;從矽谷到安地斯山,用駭客追根究柢的精神,嘗試了每一種減重方式。這些研究報告和答案,都在本書完整呈現。 「要將脂肪從食物中移除,就必須以其他成分代替。這時有兩種選擇:糖或蛋白質。好吧,糖比蛋白質好吃又便宜,所以多數低脂的「瘦身」食品中都添加了多餘的糖或玉米糖漿。這些低脂食物事實上對身體一點也不好,不但缺乏營養,給人飽足感的脂肪被糖和澱粉取代,味道還像硬紙板一樣難吃,讓你的拉布拉多腦覺得饑荒就要來了。 脂肪每公克含有的熱量比任何其他營養素都還要多,所以把熱量傳送帶到需要的身體部位,脂肪的效率最高。相較蛋白質和糖,脂肪也比較不會影響到胰島素濃度。低脂食品所含的糖份會使胰島素暴升,會耗盡精力也讓體重上升。脂肪提高的壓力荷爾蒙皮質醇濃度也不像蛋白質或碳水化合物那麼高,而這種皮質醇會讓血糖上升、抑制免疫系統。 再三嘗試多種減肥法卻仍失敗的主因之一,就是減肥的人覺得像在經歷酷刑,因此就輕易放棄,回去吃他們真心喜歡吃的食物。但其實你只要採用防彈飲食,就可以一邊減重,一邊享受美味又讓你飽足的食物,而且只要是吃對的食物,你的拉布拉多腦要你吃多少,就可以吃多少。如果你可以吃到真正的食物,而不是那些會騙你吃更多的化學添加食品,在你吃夠時,拉布拉多腦自然會喊停,你就不會想吃超過身體所需的量。」――取自《防彈飲食》第二章  你以為的好食材,反讓你發胖、生病、變遲鈍

79 特價3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論自我與寫作

活字文化  出版
2017/06/02 出版

★對文學書寫的重要啟發,了解吳爾芙其人特殊文學見解的代表性文集 ★「我走過沼澤說我就是我:而且必須遵循著此一道路,而非複製別的軌道。活著,就是我寫作的唯一正當理由。」 ★「誠如吳爾芙所見,這也是任何一個作家的志業:在擁擠的房間裡辨明自我,獨立出一個單一觀點,把這個觀點傳達給其他人。」――本書序言 本書收錄了13篇吳爾芙的散文,散見吳爾芙1919年(37歲)到1940年(她58歲,臨終前一年)之間各時期的重要散文集。由英國小說家與吳爾芙重度書迷的喬安娜.卡文娜(Joanna Kavenna)精心編纂、加註,並為文導讀。 在這21年之間,吳爾芙自己也經歷了許多次的改變——她的意見改變了,她的處境也不一樣,她並非一成不變將畫的作者,她是一個流動的人。因此書中的散文展現了她各個時期寫作的不同風格,鞭辟入裡、字字珠璣,充滿寶石般閃耀的智慧,有別於其小說的意識流實驗性敘述方式,而辯才無礙又充滿魅力。 散文的主題包含了關於「自我」的討論;吳爾芙歌頌當下的重要性,並認為跟過去比起來,我們更需要當下。在諸篇散文中,更多方提出了對現代小說寫作、詩集寫作與如何閱讀的犀利意見,令人拍案叫絕;吳爾芙也討論了社會不公平、戰爭的痛苦。她跟自己內心的惡魔戰鬥,並嘲弄那些取笑她的人,並且往往占了上風。 吳爾芙博聞強記,擁有分析性的頭腦,又總是充滿好奇心。她善於表達自己,更知道如何吸引讀者。這是一本讓吳爾芙新舊書迷進入其世界的捷徑,其一針見血又通達暢快的意見,凡寫作者、讀者、文評者,必能深受啟發。

特價21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叢林裡的莫札特:性、藥與古典音樂

活字文化  出版
2016/12/21 出版

★古典音樂界最真實、深刻的傳記,有如一枚震撼彈,揭露你前所未知的古典音樂界真相! ★Amazon改編同名美劇《Mozart in the Jungle》的原著回憶錄,該劇並獲得2016年金球獎「最佳音樂劇及喜劇」、「音樂劇與喜劇類最佳男主角」二項大獎! ★倫敦《泰唔士報》列入「描述音樂最佳的六本書」之一,國家公共電台列為「五本最佳的藝術故事」之一。   《叢林裡的莫札特》(Mozart in the Jungle)原出版於2006年。作者廷達爾(Blair Tindall)是紐約愛樂樂團前雙簧管演奏家,在四十歲之前毅然重返研究所,轉換跑道去新聞界。在本書,她誠實且不帶批評地道出自己與一般人想像大相逕庭的古典音樂家生涯,既驚世駭俗亦幽默詼諧地描繪古典音樂圈高尚高貴外表下隱蔽的生存角力,與縱慾悖德的晦暗面。   廷達爾作為職業古典音樂家長達二十五年,與各個名指揮家合作過,出過古典樂唱片,做過電影配樂,曾在卡內基音樂舉辦獨奏會,也曾為《悲慘世界》、《西貢小姐》等音樂劇伴奏。    廷達爾從北卡羅萊納藝術學院(NCSA)畢業,十六歲入學時便被四十餘歲的老師勾引上床,此後性關係不斷。畢業進入競爭激烈的紐約古典音樂圈,除了必須不斷面試爭取極其有限的交響樂團演出機會,還得巡迴於千篇一律的音樂劇演奏中來維生。在光鮮的舞台光環、亮麗的服飾之下,她也度過鮮為人知的秘密生活:收入勉強餬口,曾以大麻或性交換有限的表演機會、眾人覬覦的交響樂團席位或唱片合約。在糟糕的百老匯樂隊席長期演出,一把樂器的音量等同一台電鋸。   本書用不帶批評且真實的筆調,描述了看似上流社會的古典音樂家們,其實在學院的訓練過程中除了音樂幾無其他社會技能,演出壓力極大而經常走上藥物、家庭破裂的絕路,甚至,躬逢了愛滋開始流行於紐約的致命年代。   而她與小提琴天王帕爾曼(Itzhak Perlman)的御用鋼琴演奏家桑德斯(Samuel Sanders)之間的一段情,也溫和且真實地描繪了即便作為樂壇明星,人生也不免各種掙扎。將近四十歲,她終於決定和自己前半生的音樂人生告別,走上另一條截然不同卻健康正常多了的道路。   《叢林裡的莫札特》首度道出演奏舞台幕後與隱蔽的音樂劇樂隊席間的真實故事,對於古典音樂愛好者而言或許是意外的衝擊,但也提供對於古典音樂界更深一層的認識與洞察。每年有上千學子投入古典音樂界,而她在此書揭露的真相,也提醒進入這一行的危機,工作職位稀少,大多數受了長年專業訓練卻屈居「勞工階級」的音樂家,往往必須在各種臨時演出之間疲於奔命,沒有醫療保險,沒有前景,當然也沒有退休福利。而絕佳的報酬,只屬於極少數的幸運明星演奏家。 本書特色 本書並非小說,而是廷達爾自己真實的音樂生涯回憶錄。廷達爾在16歲進入NCSA北卡羅萊納藝術學院時期,一邊學習黑管,一邊捲入與她的師長們發生地下情的混亂生活,畢業之後,她即進入紐約成為職業黑管演奏家。 她的表現堪稱不俗,曾獲葛萊美獎提名,並曾在紐約交響樂團、奧菲斯室內樂團、舊金山交響樂團等名團參與演出。1991年她在卡內基音樂廳獨奏演出;她也跨界錄製了爵士、流行音樂專輯。另外,她也在百老匯音樂劇《悲慘世界》、《西貢小姐》等著名音樂劇中演奏,她演奏的片段並被選為電影配樂。她亦曾與多位頂尖指揮家如伯恩斯坦、祖賓梅塔等人合作。 25年,這麼漫長的演奏歷程中,她過著近乎波希米亞人的生活,充滿了性、藥與在樂團間漂流。然而,時運不濟,始終沒能擠入樂團的固定席位。將近40歲時,她眼見音樂的前景似乎黯淡,於是毅然轉向了新聞學。然而,對音樂產業榨乾音樂家的精力這件事,她有話要說。每年有數千新鮮人投入音樂產業,角逐屈指可數的職位,然而只有明星指揮家與演奏家能夠脫穎而出。 2005年,她將自己的辛酸生涯化為詳實紀錄的文字,既有文采,又有話題,因此本書甫出版即一鳴驚人,贏得爭議評價,而她自然流暢、誠實無偽的筆調也讓本書更具可看性。 單看副書名,Sex, Drugs, and Classical Music,會以為本書或許走煽情路線――本書確實誠實的揭露了許多古典音樂界習以為常的的怪現象,包括和老師私通,包括彼此以性愛、縱慾、藥物來紓緩壓力的方式,為此書添加了不少話題性。同時,在本書中也看到了要走向一位職業演奏家之路的過程,是多麼的曲折辛苦。小自花了無數光陰自行削竹片製作適合自己嘴型的簧片,大到進入樂團之間的人事折衝,都是一名職業演奏家的必經之路。因此本書一出版就得到頗多爭議,卻也相當多人叫好──並被Amazon選中,2014年拍成影集,還贏得了2016年的金球獎(最佳喜劇與最佳音樂劇與喜劇男主角),以及艾美獎等等。 在美國,每年有數千名音樂學院畢業的才子才女要去競爭樂界屈指可數的職位,但對於音樂界的生態的描述書籍,卻屈指可數。因此,這是一件看似浪漫卻有強烈不確定感的職業。在台灣,學音樂的風氣極盛,在這本書,絕對可以幫助眾多學子看到、思考到更深入的層面,做好心理準備,少走許多冤枉路。 此外,散見書中無數的古典音樂曲目與音樂的內行賞析、演奏技巧,也必然可以成為眾多資深或入門古典音樂愛好者的參考寶庫。對於紐約八○年代作為全球中心,紙醉金迷的紐約城區生活的描述,也提供讀者一個懷舊遙想時的側寫焦點。

79 特價30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白瓷之路

活字文化  出版
2016/11/16 出版

★《紐約時報》暢銷作者,《柯克斯評論》2015年最佳非小說獎、《書商》雜誌編輯選書 ★《紐約客》雜誌譽為「最擅長說器物故事的大師」。 簡單的白瓷,堪稱是促成東西方交流的最重要文物。1291年,馬可波羅帶回來自中國的第一件瓷瓶,從此掀起西方對白瓷的渴望與痴狂。艾德蒙.德瓦爾結合旅遊、回憶與史料的豐富之旅,引人入勝。 「對白色的迷戀,可能是一件危險的事。」 「我讀過《白鯨記》,所以我知道白色的危險,我想我也瞭解沈迷於白色的危險是什麼,就是被純淨所吸引拉扯過去。在它所構築的虛擬實境中,整個人被轉型和改變,你覺得你獲得了新生。」 一趟追索白瓷源頭的旅程,一個走訪瓷器串聯起近代東西交流路程的朝聖之旅。暢銷史學作家、國際知名的陶瓷藝術家艾德蒙•德瓦爾(Edmund de Waal), 繼《琥珀眼睛的兔子》之後又一力作,用半生的期待與準備,皓首窮經,18個月的時間,踏上白瓷的尋根與朝聖之旅。 他深入走訪了白瓷源頭的三地:中國景德鎮、德國德勒斯登、英國普利茅斯,檢視了景德鎮由盛至衰的過程,也補充了納粹德國時期,一段史書從未提及的殘酷白瓷史。發現,白瓷不僅是串連東西方交流歷史的最具代表性文物,也是一種堪令無數人以身殉職的危險迷戀。 1291年馬可孛羅將第一件瓷器從中國帶回遙遠的威尼斯,這是進入歐洲的第一件瓷器。從此全歐洲的王侯貴族,全都瘋狂地愛上了來自東方的CHINA, 並以超過金子的高價進口。 在這之前,歐洲能做出陶器與軟瓷,卻從未曾見過如此晶瑩堅硬又輕巧的硬瓷。 軟瓷一刮,上面的釉彩就掉了,硬瓷則不然。白瓷的主要原料是兩種:瓷土與高嶺土,看似單純,但四百年來歐洲皆無法破解,硬瓷的燒製配方成為中國的不傳之秘,以致來自中國的白瓷有如黃金般貴重。 十六、七世紀,天主教耶穌會士紛紛來到中國,以傳教之名進入康熙宮廷,或長住到景德鎮,當起商業間諜,以便近身觀察書寫陶瓷的製程,寫成書信報告,在歐洲出版。除了研究瓷器,也研究中國這個神秘、強大、富庶又美麗的國家的一切。整個歐洲陷入對中國風的狂熱,眾多王侯不惜萬金,迢迢買來精美China,蓋出瓷宮,進而渴望白瓷秘方,找尋頂尖煉金師,投入官窯一再嘗試淬煉……。 十八世紀初,1708年,歐洲第一件白瓷,終於在德國薩克森王奧古斯特二世的實驗室中,被成功地燒製出來。秘方被盜,流傳出去。 半世紀之後,英國商人,也靠研發精神,成功破解了硬瓷秘方。英國的Wedgwood,德國的Meissen成為御用精品,歷久不衰且愈發精美貴重。數十年後,景德鎮卻成了英國瓷器的代工廠。 1966年文革開始,景德鎮成了「破四舊」的對象。除了生產毛像、革命相關的主題,舊有的藝術創作和非關實用的設計都成了禁忌。中國數千年來,瓷器作為一項藝術精品,早就達到了巔峰造極的成就,卻在這百年之中迅速地衰退。 德瓦爾以溫柔又人道的眼光,委婉地走訪出一個個真實、動人、豐富的故事。24萬字的篇幅,無數典籍的旁徵博引,也完整地寫出了瓷器史的迷人面貌。無論是否對瓷器有所認識,接觸此書後都將深受此書的吸引。

特價392
電子書
下次再買

30天不吼小孩的成長課 美國橘犀牛媽媽的520天實驗全心得

活字文化  出版
2016/05/05 出版

平凡父母專用的教養書     許多人都不是天生的父母,只能靠後天努力盡力成為好媽媽,好爸爸,跌跌撞撞。作為兒女,我們都有過和父母衝突的經驗,然而當自己成為父母的時候,卻又不自禁複製了很多自己原來最討厭的那種管教模式。身教重於言教,我們就是孩子的榜樣,當看到孩子跟著用粗聲粗氣的方式回應自己的時候,會不會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受呢?      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因此也沒有任何一本幼教書或教養書能夠放諸四海皆準,然而,一個四個活潑好動小男孩的母親,居然能夠存活520天不吼叫的成功經驗,絕對能讓每個平凡的家長大受鼓舞。      身為一個精力充沛的小男孩的職業媽媽,個人已經過得相當忙碌、緊張,不時板著臉,無法想像如果這樣的忙碌乘以四,會是什麼樣的災難現場!McCraith連續520天都不吼小孩是怎麼辦到的?是壓抑自我情緒,拼命轉移念頭,索性眼不見為淨,還是只是降低音量呢?開始讀此書,父母會發現,雖然沒有勇氣真正實行30天不吼小孩的計畫,但是自己已經開始漸漸能夠心平氣和地,接受小孩不時會帶來的無心災難,如打翻水杯、吃飯太慢、叫不起床、和同儕吵鬧、任性、闖禍……,等理當「正常」的狀況。      作者麥奎思並不是一次就能辦到,其實共嘗試了8次。第一次只持續了8天。她不隱諱自己曾經失控摔杯子、打電話給老公哭訴、因為不能吼小孩而對著衣櫥吼、對著馬桶吼的糗態,作者的誠實、內省,作為全職母親,不說教、不唱高調的真實經驗,讓我們共同在「真實且難堪的」親職狀況中,獲得既有療癒效果又相當實用的支持,發現一種「原來我也可以啊!」的一絲曙光。      跨越了情緒管理這道高牆,親子的關係並不一定就會從此一帆風順,但確實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常態性吼小孩的家長,常有深深的無力感、罪惡感和自我嫌惡,讓人沮喪。「但是理論歸理論,事實上我就是做不到啊」,這種心態更是讓人想要乾脆逃避幼教的重責大任。其實,不必要持續這樣的惡性迴圈,做父母,有心最重要,理解,就會造成由內而外的轉變,這本書會提供如你我一般平凡的父母,很好的參考、途徑與支持。 本書特色 不打不罵已經成為教養的重要概念,但是面對好動又常出狀況的幼齡孩子,家長首先要做的不是讓他們「聽話」,而恐怕是讓自己有更好的心理調適! 父母都會避免在公眾場合吼小孩,因為有其他「觀眾」會看到,但是最重要的觀眾其實正是在我們自己的家裡――我們的孩子!父母是孩子的榜樣(role model),因此父母如果想要養成一個懂得控制憤怒、情緒管理的孩子,父母先要做給孩子看! 520天的成功經驗:怎麼可能,不吼不叫,也能帶好小屁孩?The Orange Rhino Challenge的創造人麥奎思(Sheila McCraith)原是品牌行銷,婚後成為4個好動小男孩的全職媽媽,每天都被4個小男孩的互動搞得精疲力盡,大吼大叫是常態!然而,2012年1月,她被水管工撞見大聲吼小孩的醜態,當下發誓自己要實驗一年365天不能罵兒子們,只要失敗就要從頭開始。她決定利用部落格記錄她的365天經驗,沒想到大受歡迎,來自全球數萬的家長、老師、幼教者們到她的部落格上互動。她重複挑戰,共失敗了8次――然而,她還是成功地做到了,而且還延續了整整520天。本書取材自她極受歡迎的育兒部落格,整理了她寶貴的經驗與給父母的完全建議。 一天5分鐘:一天一個章節,本書提供了30天計畫,以和原書相同的排版方式,全彩的設計,讓家長能夠更輕鬆有效的閱讀,一天4―5頁的篇幅,方便家長每天一早匆忙中只要花5分鐘,就能快速地讀完本日課程!每一天的章節後都附上實用的小訣竅、行動指南,能夠再次看到重點,並寫下自己的心得和省思。任何時候如果你不幸破戒吼叫了,只要重新回到第一天即可。 成為橘犀牛:「犀牛(Rhino)是一種平常很平和的動物,但是被激怒的時候一定會向前衝去攻擊。而橘色犀牛( Orange Rhino)就是一個溫暖、有毅力的家長,不會因為生氣、失去耐心或者心情不好而利用言語去攻擊他人。」作者以此為象徵圖騰,隨處置放橘色物品,穿橘色衣物,來提醒自己。因此本書也隨書附贈橘犀牛的圖卡、貼紙,當你忍不住大吼的時候,就讓橘色卡牌來隨時提醒自己吧! •本書是一本實用的幼教指南書!作者提供了詳盡的行動計劃,簡單地規劃出每一天可以嘗試的小運動,即使並不挑戰,而只是閱讀,也能開啟自己在教養上的理解之門,讓自己自然成為更有同理心、更有自覺的家長,也就是,成為一個橘犀牛。歡迎你,一起來嘗試這個比「一日雙塔」更極限的挑戰吧! *美國Amazon 80餘位讀者熱情書評,平均4.7顆星好評!

79 特價27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看全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