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短短二百六十字,是佛二十二年講經全部的精華。 為使一般大眾認識佛法的核心,慧光法師以清晰的邏輯能力及理解力,既深且廣地闡釋了《心經》,並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帶讀者一步步進入《心經》浩瀚的智慧,《光師父說心經》書系由此誕生。法師將為所有願意探索生命的讀者,直指人生問題的根源,並展開真正解脫的旅程。 「佛法是生命的真理,並非是佛教或者佛的專利。」光師父在這一冊當中說明了為什麼是觀世音菩薩說法,而不是文殊菩薩,以及什麼是佛教的解脫觀。「智慧就是了解什麼是生命的實相。若單從個人的角度來了解生命,所知的世界其實是很狹隘,但若願以慈悲心,從眾生的角度去了解生命,智慧則會變得廣大無碍,由於不是單一角度,而是做全方位的思考,這種智慧才堪稱圓滿。」「佛教常以蓮花做譬喻,因蓮花有出於汙泥而不染的功德。蓮花雖與汙泥同在,身處低窪、潮濕、混濁、臭穢的泥水之中,當下猶能清香潔淨無所染污,即是所謂的解脫。不需將蓮花栽種到清淨的高原陸地,才能生長,清淨無染,這才是佛教的解脫觀。」「行一切善法而心不染。」觀世音菩薩又稱觀自在菩薩,「觀自在」的意思是已不需用力、刻意。如光師父所說,佛教不是純粹的信仰而己,它更重視智慧的學習。修習由觀自在菩薩傳授的這部《心經》,能使我們超越求神拜佛的被動心態,成就自在、圓滿、以智慧引導的人生觀。
有信心, 佛法才對我們有幫助, 如果只是聽一聽, 雖然理解, 卻沒有將它納受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這是沒有用的。 《心經》第五冊前半部,慧光師父詳述了《大般若經》與《心經》的源由,以及鳩摩羅什、三藏法師等大師對譯本的貢獻。當時的法師對佛法的理解、擁有的學識及實踐的力量等各方面都令人尊崇,對國家社會的發展有極大的影響。反觀現在佛教正在衰微中,佛弟子應自我反省。學習經典的目的不在背誦,而在實踐。 佛曾囑咐阿難:「你若遺忘我所說的其他教法,其罪尚小,但若忘失此經一句,則罪過大大。」有《般若經》流傳之處,即為有佛在此說法。所以《大般若經》的傳承,關乎佛法是否興盛,而《心經》則是《大般若經》的精華。 本冊後半部,慧光師父為讀者解釋了業障、功德、苦。 佛法所說的苦,是指苦的果報。了解苦的實相很重要,因為了解故能以正念面對,而不起煩惱。「德」是起心動念、言行舉止的品質。有沒有功德,要看自己的心。我們的本性如太陽一般,只是被煩惱的烏雲遮蔽,如果我們的心愈來愈清淨,與法相應、與真理實相相應,自性的光明就會顯露出來,照耀一切。 學佛,就是要成佛。 本書特色 《心經》短短二百六十字,是佛二十二年講經全部的精華。 為使一般大眾認識佛法的核心,慧光法師以清晰的邏輯能力及理解力,既深且廣地闡釋了《心經》,並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帶讀者一步步進入《心經》浩瀚的智慧,《光師父說心經》書系由此誕生。法師將為所有願意探索生命的讀者,直指人生問題的根源,並展開真正解脫的旅程。
「在追求夢想的過程中,我感覺自己像一顆初生的地球。被無數損石撞擊、火山頻頻噴發、閃電暴雨不斷,尚未形成任何生命的地球。極度不穩定、隨時都在變動,彷彿很混亂,但同時也充滿能量、創造力與無限可能性。 支持我繼續走下去的是那些溫柔、沈穩、愛唱歌的毛茸茸犀牛。我想努力讓那些瀕臨絕種的生命,安然在地球上活很久很久。為此我必須堅持下去,最終成為像現在這個孕育各式各樣的生態系、包容萬物的地球。」 本書記錄了2015至2022年,作者從動物飼育員到成為野生動物獸醫,進而參與野生動物救傷及生態保育項目,在非洲、亞洲、歐洲大陸闖蕩、流浪的經歷——遠赴辛巴威參與野外臨床實習、前往越南救援因走私而受傷的穿山甲、在馬來西亞學習人象衝突的應變方法,最後還遇到了生命中的神獸蘇門答臘犀牛。 我的厚皮老師,是一個女獸醫師走入自己夢想星球的生命故事。 跟隨作者旅行記述,宛如親臨與水牛、犀牛、穿山甲等野生動物接觸、救傷的現場;如何適應原始莽原和熱帶雨林的環境而成功執行任務;在陌生國家體驗到文化差異所帶來的挑戰與成長;經歷自我價值的崩壞再重組;直至現今致力投入One Health的研究——將野生動物、人類與環境的健康串連起來的跨領域科學,期望緩解當代最迫切的疫病問題。 在疫情逐漸解封的時刻,對於Covid-19的認識,除了影響人們的健康、生活與經濟外,我們更需要重新審視人類與自然、野生動物的關係,理解源頭發生了什麼事,回應最根本的核心問題。倘若只是治標不治本,下一個病毒或其他更難纏的病原無疑將接踵而至。屆時,人類社會是否還有足夠資源補救?即使看似與我們毫不相干的物種,生物之間的平衡、福祉卻會影響到我們,因為整個世界都是緊密相依的。 人們與動物、植物、環境其實從來不曾分離,萬物是一體的。 我們就生存在這麼一顆如此神奇的星球上。 本書特色 世界上有「會懷孕」的蛙蛙?而且還會從鳴囊「咳」出牠的後代! 洋芋片、泡麵、化妝品、牙膏,這些乍看沒有關聯的日常用品,為何卻影響紅毛猩猩、婆羅洲象的棲息生存? ★作者從動物飼育員、野生動物獸醫至野生動物疾病研究,經歷不同身分和領域,試圖與大眾溝通人與自然緊密共存的意識。 ★以遊記散文敘事,穿插攝影紀錄及手寫筆記,搭配野生動物畫作,透過深入淺出的方式分享生態科普知識。
不要把任何人的話視為真理, 因為每個大人也只活過一種人生。 你所接受的任何觀點,都只代表部分的世界。 你是誰,以及世界是什麼模樣, 希望你有勇氣,去得出自己的解答。 不要為侷限而活,為可能性而活。 不因恐懼而活,因好奇心而活。 看見大人所看不見的,這才是年輕的定義。 ——李惠貞 一直以來,當大人有話對孩子說的時候,總是希望他「聽話」、「照著做」,本書作者卻相反,她提醒年輕人,不要把任何人的話視作真理,因為,「每個大人也只活過一種人生」。 書市中教養書一向是大宗,充滿各種將孩子形塑成某個樣子的期待,這些書,是大人給彼此讀的。不給答案、鼓勵孩子探索的書,非常少數。出書是大人的事,在其中,青少年、兒童很難為自己發聲。 作者因為工作性質的關係,有很多機會與年輕人接觸,聽過、看過許多不快樂的年輕人。有些不快樂是成長的必須,但大部分的不快樂(焦慮、憂鬱、恐懼)卻是整個社會成人價值觀直接的影響。然而這些價值觀,並不代表全部的世界。因為,多數大人也未必理解生命。限制孩子走一條自認為對的道路,成為彼此痛苦的來源。 作者希望能為這些相對弱勢的年輕生命發聲,站在孩子的角度,寫一本與他們對話的書。「念書是為了賺錢嗎?」「選『錯』科系是不是就毁了一生?」作者希望帶年輕讀者一一檢視這些使他們動彈不得的觀念,是不是經得起驗證。 「觀念改變,行動才會改變。」書裡反覆提醒讀者,痛苦要解決,恐懼要面對,都得從根源著手。很多時候我們以為「只能這樣」或「非得這樣」,其實未必如此。成長意味著開闊,看到愈來愈多的可能性,而不是愈來愈狹隘的人生。 作者請年輕人看看身邊的大人,「是不是你想成為的人?」也請大人想想自己,「是否知曉世間所有的奧秘?」如果不是,為什麼要以任何定論來框限自己,以及他人? 如同作者的第一本書《成為自由人》幫助許多人得到前進的信心,本書就像《成為自由人》的青少年版,一路帶領讀者解鎖焦慮及壓力,直至豁然開朗。 寫書前作者在網路上發佈一份問卷,邀請12~22歲的對象填寫,詢問他們「最大的煩惱或恐懼」、「最感到快樂或幸福的時刻」、「很想說、但不敢對父母說的話」等等,收到逾250份回覆。作者說,年輕人的痛苦比她預想的還要嚴重,跟父母關係融洽的比例不到兩成,當中還有好幾位明白表示希望能盡早結束生命。這使她更堅定想要寫書。 本書並不說教,作者在前言中便明白表示,不要全信任何一個人或一本書,一本好書是來幫助我們思考的。每個人生命的答案,都必須自己去探索。為自己的人生負責,才會有真正的強大。 本書特色 書封為立體設計,隨書頁展開後綻放漸層圖形,共四款顏色,隨機出貨
生命是以心為根本,不是以物質為根本。能不能快樂,是由你的心決定。 慧光師父以兩冊書的篇幅詳述了六度「波羅蜜」,也就是菩薩要學習的六個德相: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教導讀者如何透過六度趣向彼岸。本書談前半段: 布施——在布施當中,你不只種下善因,也建立了你現前生命的價值。成就別人才能將我們的價值突顯。布施能度慳貪。 持戒——學佛,就要像佛。持戒是建立在因果的正見上。持戒能度毀犯。 忍辱——瞋恨的心容易生起怨恨、厭惡及嫉妒,有瞋心,一個人的慈悲就會被毒害。忍辱能度瞋恨。 慈悲,不是為了別人,是為了度自己。如果我能夠心存慈悲,我的生命是快樂的。 本書特色 《心經》短短二百六十字,是佛二十二年講經全部的精華。 為使一般大眾認識佛法的核心,慧光法師以清晰的邏輯能力及理解力,既深且廣地闡釋了《心經》,並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帶讀者一步步進入《心經》浩瀚的智慧,《光師父說心經》書系由此誕生。法師將為所有願意探索生命的讀者,直指人生問題的根源,並展開真正解脫的旅程。
心不煩惱,才能快樂。 上一冊談了六度波羅蜜的布施、持戒、忍辱,本書接續談精進、禪定、般若: 精進——修任何善法都必須要精進。愈認識煩惱,你就愈有動力去消滅它;愈不認識煩惱,你就愈可能認敵為友、任它擺布。精進度懈怠。 禪定——一般人的眼睛都是向外看的,鮮少有另一隻眼能看見自己。心安住於法上,就是禪定,禪定的心具有專一、安穩、敏銳及清淨的性質。禪定度散亂。 般若——樂,沒有永遠的樂;苦,也不是永遠的苦。只要因緣改變,它就產生變化。般若,就是智慧;智慧是一切善法的根本。般若度愚痴。 一件事情做久了,就可以看到自己的心。什麼是功德?什麼是生命中最大的功課?《心經》的智慧將帶我們前往更清淨自在的境地,更靠近自己的心。 本書特色 《心經》短短二百六十字,是佛二十二年講經全部的精華。 為使一般大眾認識佛法的核心,慧光法師以清晰的邏輯能力及理解力,既深且廣地闡釋了《心經》,並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帶讀者一步步進入《心經》浩瀚的智慧,《光師父說心經》書系由此誕生。法師將為所有願意探索生命的讀者,直指人生問題的根源,並展開真正解脫的旅程。
第一冊從佛為何說《心經》談起,關於中道、空性、觀照等《心經》的重要觀念,也有明晰清楚的詮釋。 《心經》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簡稱,「般若波羅蜜多」意指通過智慧到達彼岸,般若是「智慧」,波羅蜜多是「到彼岸」。法師說,「發心,就是一個願,我要達到那個目標,從這個地方,去向那個地方。」 當我們展讀《心經》,就是為自己立下一個願,從現在開始,我要以智慧斷煩惱,去到解脫的彼岸,回到心自在的家。 本書特色 《心經》短短二百六十字,是佛二十二年講經全部的精華。 為使一般大眾認識佛法的核心,慧光法師以清晰的邏輯能力及理解力,既深且廣地闡釋了《心經》,並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帶讀者一步步進入《心經》浩瀚的智慧,《光師父說心經》書系由此誕生。法師將為所有願意探索生命的讀者,直指人生問題的根源,並展開真正解脫的旅程。
「解脫要從心下手,因為苦不從外來,而是來自於我們的心。」 《光師父說心經》第二冊談信心的建立,以及思惟和觀察的方法。 在我們領會佛證悟的真理之前,必須具有學習和實踐的信心,如果只是停留在情感上的信仰,很容易因為結果不如預期而受到動搖,無法碰觸到佛法真正的智慧。 「將我們自心本性的佛叫醒,這就是佛法,讓我們生起清淨的信心。」 本書特色 《心經》短短二百六十字,是佛二十二年講經全部的精華。 為使一般大眾認識佛法的核心,慧光法師以清晰的邏輯能力及理解力,既深且廣地闡釋了《心經》,並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帶讀者一步步進入《心經》浩瀚的智慧,《光師父說心經》書系由此誕生。法師將為所有願意探索生命的讀者,直指人生問題的根源,並展開真正解脫的旅程。
女兒最好的朋友是媽媽!這是可能的嗎? 《成為自由人》作者、獨角獸計畫發起人李惠貞和她的女兒諠,是一對很特別的母女。李惠貞經常在臉書分享女兒的奇思妙語,母女間的爆笑對話總是令人莞爾,有時也像一股暖流。 射手座爸爸在女兒國中畢業時病逝,留下射手座媽媽和雙子座女兒,以及兩隻狗狗。承繼爸爸幽默血統的女兒諠,帶給媽媽許多安慰和快樂,而非常「不傳統」的媽媽,經常讓女兒請假跟著國內外出差、旅行,灌輸她有別於主流價值的人生觀點,更因此讓女兒結交了許多大人朋友,從跨越年齡層的友誼中受益。 這本書收錄諠從高中到初入社會的這幾年間,母女的好笑對話:(大部分是)女兒嗆媽媽,以及(少部分)彼此的溫馨互動。希望它能為你帶來開心的時刻,隨時打開都能被母女的陽光特質鼓勵。 「和媽媽互相喜歡的日子」,是諠小時候無意間說出的一句很甜的話。擅長觀察、討人喜歡的雙子座女兒,就是這樣既散漫、很會嗆媽媽卻又甜蜜貼心地,在和媽媽互相喜歡(計較)的生活中長成自己的樣子。媽媽也在和女兒的相處中,學到另一階段的人生智慧。 媽:「這本書出版會不會教壞小孩?」 諠:「會創造很多快樂的母女!」 本書特色 世界上有各種母女關係, 射手座媽媽和雙子座女兒,大概是最強樂觀組合(其他都很弱)。 女兒從小忘記作業和考試,但又很搞笑和貼心; 媽媽工作嚴謹認真,卻常常迷路和出糗。 兩人的生活,狀況不斷,也笑聲不斷。 「我就是我自己最大的粉絲!」 「只要快樂,就是100分!」 封面內為星座盤特殊設計, 可透過旋轉變換兩款不同表情, 呼應母女間互相喜歡也偶爾計較的日子!
《和媽媽互相喜歡的日子》 女兒最好的朋友是媽媽!這是可能的嗎? 《成為自由人》作者、獨角獸計畫發起人李惠貞和她的女兒諠,是一對很特別的母女。李惠貞經常在臉書分享女兒的奇思妙語,母女間的爆笑對話總是令人莞爾,有時也像一股暖流。 射手座爸爸在女兒國中畢業時病逝,留下射手座媽媽和雙子座女兒,以及兩隻狗狗。承繼爸爸幽默血統的女兒諠,帶給媽媽許多安慰和快樂,而非常「不傳統」的媽媽,經常讓女兒請假跟著國內外出差、旅行,灌輸她有別於主流價值的人生觀點,更因此讓女兒結交了許多大人朋友,從跨越年齡層的友誼中受益。 這本書收錄諠從高中到初入社會的這幾年間,母女的好笑對話:(大部分是)女兒嗆媽媽,以及(少部分)彼此的溫馨互動。希望它能為你帶來開心的時刻,隨時打開都能被母女的陽光特質鼓勵。 「和媽媽互相喜歡的日子」,是諠小時候無意間說出的一句很甜的話。擅長觀察、討人喜歡的雙子座女兒,就是這樣既散漫、很會嗆媽媽卻又甜蜜貼心地,在和媽媽互相喜歡(計較)的生活中長成自己的樣子。媽媽也在和女兒的相處中,學到另一階段的人生智慧。 媽:「這本書出版會不會教壞小孩?」 諠:「會創造很多快樂的母女!」 《和女兒一起旅行的日子》 獨角獸計畫發起人李惠貞,因為經常推廣閱讀的好處,同時參與幾個空間的經營,對書店及實體空間的未來感到好奇,萌生起到日本考察的念頭,想要好好待上一個月,去到那些獨特有趣的書店親身感受一番。這個大膽的心願受到好友支持及贊助,於2018年夏天實行。 她和女兒兩人,不諳日語,缺乏方向感,一路靠著Google Maps和好運(?)完成一趟對母女而言都是一生難忘的旅行。 在尾道行李箱打不開、往神勝寺路上誤入荒野、在清澄白河的旅館泡澡看夜景、去到來回三小時的遙遠書店、躲過四個颱風⋯⋯累到腿軟,笑到肚子痛。原本就很會自得其樂的母女兩人,旅行中不斷因為小事增添各種笑料和記憶點。 本書根據兩人當時日記,把這趟有點瘋狂的旅程記錄下來,每一天去到的地方、彼此迷糊兩光的事蹟,非常有臨場感,讓人感受到只有這對母女才會發生的趣事,以及欣賞世界的角度。 對書店有興趣的讀者,還可參考書中專文推薦的24間「值得專程造訪的書店」!就算沒辦法親自造訪,也能從書中一窺書店及實體空間的各種可能性。 回來後母女的夢想是未來能把一個月的日本旅行擴大成一年的全球書店旅行! 本書特色 《和媽媽互相喜歡的日子》 + 《和女兒一起旅行的日子》 有媽媽的角度,也有女兒的角度, 兩人彼此欣賞,也互相吐糟。 母女的生活日常,以及相處一個月的日本書店之旅, 小事、蠢事都能轉化為快樂的事! 讓讀者透過她們的雙眼去看世界,也看到親子關係的另一種可能。
獨角獸計畫發起人李惠貞,因為經常推廣閱讀的好處,同時參與幾個空間的經營,對書店及實體空間的未來感到好奇,萌生起到日本考察的念頭,想要好好待上一個月,去到那些獨特有趣的書店親身感受一番。這個大膽的心願受到好友支持及贊助,於2018年夏天實行。 她和女兒兩人,不諳日語,缺乏方向感,一路靠著Google Maps和好運(?)完成一趟對母女而言都是一生難忘的旅行。 在尾道行李箱打不開、往神勝寺路上誤入荒野、在清澄白河的旅館泡澡看夜景、去到來回三小時的遙遠書店、躲過四個颱風⋯⋯累到腿軟,笑到肚子痛。原本就很會自得其樂的母女兩人,旅行中不斷因為小事增添各種笑料和記憶點。 本書根據兩人當時日記,把這趟有點瘋狂的旅程記錄下來,每一天去到的地方、彼此迷糊兩光的事蹟,非常有臨場感,讓人感受到只有這對母女才會發生的趣事,以及欣賞世界的角度。 對書店有興趣的讀者,還可參考書中專文推薦的24間「值得專程造訪的書店」!就算沒辦法親自造訪,也能從書中一窺書店及實體空間的各種可能性。 回來後母女的夢想是未來能把一個月的日本旅行擴大成一年的全球書店旅行! 本書特色 母女日本旅行一個月之溫馨(搞笑)日記 值得專程造訪的24間書店推薦! 福岡、尾道、廣島、神戶、大阪、京都、東京,30天、7座城市,66間書店,每天走超過1萬步,最高記錄一天走13公里!只有媽媽和女兒互為旅伴,這到底是一趟什麼樣的旅行?
「去找出你最喜歡的一樣玩具……最喜歡的,就是要送人的。」 尼泊爾是佛出生的地方。世界十大高峰,有八座位於尼泊爾,這個擁有驚人山景的美麗地方,卻也是全球最貧窮的國家之一。 2014年,菩薩寺慧光法師開始尼泊爾的建校工作,想要從教育著手,真正為生命帶來改變和希望。 「一般學校都只教生活技能,並未教導生命。」 本書藉由小沙彌的生活紀實,呈現許多成人已忘卻的純真、善美的信念。以日常上課、生活教導,讓讀者感受一所真正的學校是幫助一個人由內而外地成長,深深紮根於土地上,向寛廣的天地探索,同時有能力幫助他人。 慧光法師說,「信心是一種愛。」《一所生命的學校》談的是菩薩寺尼泊爾學院、佛法的實踐,也引導讀者思考學校和教育的價值。 2020年疫情漸趨嚴峻的時刻,慧光師父帶領小沙彌走進街頭、社區,做了許多表達關愛的行動,一併收錄在書中。 「不是給了就好,還要讓人感受到,他是被愛的。」 來自尼泊爾的祝福,希望能傳遞得很遠。在我們的心有所動搖的時候,小沙彌清透的目光或許能提醒我們,回到初心,穩穩地站立。 本書特色 封面上每一個光點,代表一個生命可以活出的色彩,它能呈現心所想的一切,變現各種境界。這是生命原本的樣子。未來每一次再刷時書封都會加開一個光點,多顯露一個生命的光明。書能再刷也意謂著有你的護持,這是由讀者共同參與的設計。
回家了 菜真好吃 明天吃 後天吃 都好吃 都好吃 是平常 是日常 ------ 每個人的心裡,總有屬於自家的平凡日常料理,而最好的滋味,是記憶裡最初的母親菜餚。母親的心,就像是菩薩的心。 《培仁家》完整收錄了50道家常菜譜與50篇飲食書寫,不只是如何學做菜,更多的是培仁老師的日常過生活,除了家常菜的料理傳承,也有家事的體悟與智慧。 「每種食材都有不同的味道、顏色、口感,讓它們能夠互補就是成功,不然就是世紀災難。不要為了任何理由勉強湊合,簡單有簡單的好吃,用心做是一定要的, 那就不會只是單純的簡易,而是呈現心裡的味道。」 好吃的食物,並不在於素食或葷菜的差別,重要的是對人的在乎。是那一份照顧自己、陪伴彼此的心意。 培仁家,希望能陪伴你,任何時候,都可以開始為自己和家人準備一餐飯。 本書特色 封面設計為特殊印刷, 感光油墨透過陽光照射後產生顏色變化, 如同各種食材經過熬煮成一碗湯, 也是邀請你一起料理的心意。
「希望這本書可以成為一份邀請,讓你張開眼睛,看見自己生命的美麗,以及不論任何處境,都不要忘記,你永遠可以為自己創造新的選項。懷疑的時候,在心裡召喚真實,你不是那道波浪,你是海洋。」 《成為自由人》出版以來,收到許多讀者回饋,分享各自從這本書受益的片段,特別是在生命無助或困惑的時候,感謝與此書的相遇。因而也造就了獨特的現象——無數讀者買兩本以上,送給身邊的人。書本身成為一份禮物,以讀者為核心,如漣漪般擴散溫暖和力量,同時鼓勵了作者。 感謝讀者的支持,初版5000冊的量得以售罄再版。這也是對閱讀及紙本書一次堅定的發聲。我們更加願意相信及嘗試,未來紙本書要更朝向作者、設計者、印務共同創作的方向。 初版由擅長手感設計的霧室操刀,處處呈現大海的細節,並且充滿與讀者對話的用心。 再版封面仍請霧室構思,這回設計師從作者旅行中的一張照片得到靈感,將初版最後一張插頁手寫文字的意念延伸,帶給讀者「黑夜中的驚喜」。書頁前緣則呼應初版的緩坡,刷上淡藍色,宛如波浪。 看不見不代表不存在。當燈光暗下的時候,你會看到它發著光。 「極光在白天依然閃耀,只是我們看不見而已。帶著信心上路,為自己許願,有一天,一定會抵達。」 種種巧思圍繞著這本書誕生的初衷—— 生命的波折只是一道浪,我們要有成為大海的信心。 心是自由的海洋。 ____ 我是誰? 如何找到生命的意義? 人應該為何而努力? 享受工作是可能的嗎? 自由是什麼概念? …… 《成為自由人》共有48篇隨筆,以「自由」為主題,談論關於工作、閱讀、旅行、人生等等課題。透過如實真誠的闡述,提供另一種觀看事物的角度,也是多年在出版業界擔任重要幕後推手──李惠貞的首本個人著作,分享其長年積累的專業經驗和人生哲學。 現代人講求快速,但自己的答案,在網路上是找不到的。因而這本書也是一份邀請,邀請你張開眼睛,看見自己生命的美麗,以及不論任何處境,都不要忘記,永遠可以為自己創造新的選項。重新為自己定錨,更勇敢地去探索和體驗,全然發揮自己,活出最自在、自信的自我。 成為自由人,就是成為自己。 本書特色 在出版界擔任重要幕後推手的李惠貞, 分享二十多年來,面對工作的熱情、創意與實踐, 以及如何定義閱讀、旅行、人生的「自由」。 回到核心,活出自己,不論任何時刻,為自己創造新的選項。 美術裝幀則以《氣味島》、《朝一座生命的山》獲得金蝶獎榮譽的「霧室」設計, 以自由的海洋作為想像,陪伴讀者一起探索生命的答案。
在某些語言中,書和故事有「道路」之意,書寫一行字,即指出一條路徑。 我自己經常在看似不相關的書裡,得到某種貫通的理解,靈感從中閃現,延伸成為工作或生活的支持點及動力。可以說,閱讀幫助我建立起獨一無二的宇宙。 從事出版、編輯多年後,為了喜歡的書及書店,成立獨角獸計畫,一個以推廣閱讀為宗旨的實驗性行動。「人為何需要閱讀?」——特別是單獨、專注、緩慢的紙本閱讀——這個提問,始終驅策我往更深處探索。 我把這些年來在自己腦中辯證的問答,以及對外界的回應及觀察,整理出我認為「閱讀真是一件太棒的事」逾50個理由,收錄在書裡。並且提供兩種目錄,讀者可以按照書本身的編排,抒情地進入閱讀的開始,也可以參考書末的第二種目錄,根據需求,從實用目的去找到切合的文章。後者特別提供給有推廣閱讀需求的朋友參考,家長、老師、圖書館、書店、讀書會…… 莎士比亞書店創辦人喬治.惠特曼曾說,他從事這一行是因為這是關於「如何活」的事業。因而閱讀的理由永遠充滿迷人的探索。更棒的是,促使我們追問的原因同時賦予我們尋找答案的能力——閱讀,是為了讓我們有新的眼光、新的思考、新的選項。 「書」確實是一條路徑,通往自由。 本書特色 為何要閱讀?為何去書店?為何要買書? 什麼是閱讀的時機、閱讀的迷思、閱讀的方法? 如何養成閱讀習慣?如何讓原本不閱讀的人愛上閱讀? 上述提問是獨角獸計畫成立的原因,也是本書的起點。 所有遠離閱讀的理由,都能在書中找到回應的方式。 閱讀是享受,是平靜和力量的來源。 為自己而讀,為無目地而讀,為純然的愉悅而讀。
從「圓」開始,每一本都是獨一無二的書,來自親筆書寫的每一片心。 喜瑪拉雅頌缽,是一種融合多種金屬錘製而成的樂器。透過敲打、摩擦,因不同質地與形狀,產生各種音頻與共鳴。對內在有百分之七十水分的人體來說,頌缽的共振及聲音,具有調節安定身心的作用。 本書為香港知名舞台設計師及頌缽演奏家曾文通,首次全方位介紹頌缽的中文書籍。完整收錄頌缽的知識與文化,並搭配攝影圖說,傳授十多種個人、兩人、團體靜心頌缽技法與心法,以及頌缽的選擇和保養。入門或進階學習者皆適用。 「所有過去我所學過的東西,最終都匯聚在頌缽裡面,然後用我自己的方式創造出新的理解。對我來說,生命就是一個缽。」 維摩舍|主題選書 獨角獸計畫李惠貞|編輯 霧室|裝幀設計 寫心.藏心.安心 一本書,就是一個缽 從銅片開始,製缽師傅以手工捶打,將來自大地的聲音,透過缽傳遞給你 封面的銅片,是聲音的初始;銅片背面,有曾文通老師親手寫的「心」 二〇一九年十月,老師專程從香港來台,在菩薩寺安靜的場域中,寫了三千遍心 成為一個月展期的「寫心.藏心.安心」裝置藝術 開展時舉辦了一場獨特的頌缽演奏會 邀請參加者拿著銅片,安放在菩薩寺各個角落,並給予祝福 這些銅片在自然環境裡經過風吹日曬雨淋,呈現出時間的變化 彷彿記錄了銅器遙遠歷史中耐久的性質 每一片色澤都不一樣,當中有不變的心 太陽,漣漪,蓮花,呼吸,地球,寂靜,留白 當你打開書頁,看到逐漸擴大的銅片 象徵著聲音的共振,也是水波的漣漪 同時是滋養我們的太陽、地球、宇宙,寂靜的入口 當你打開這本書,也是打開自己的心 認識缽,認識安心、自在的方法 一聲,即是全部 空,容納所有 聽.聞.頌.缽,邀請你善待自己 讓你的心,成為一個缽 本書特色 首本全方位介紹頌缽的中文書籍 完整收錄頌缽的知識與文化,搭配攝影圖說,傳授多種頌缽技法與心法,以及頌缽的選擇和保養。入門或進階學習者皆適用 特殊設計 美術裝幀則以《氣味島》、《朝一座生命的山》獲得金蝶獎榮譽的「霧室」設計,封面銅片來自親筆書寫的每一片心,經過風吹日曬雨淋呈現出時間變化,每本都是獨一無二的書
菩薩寺依佛法的本質建造,如美術館般的自然建築造形,打破一般人對寺廟的刻板印象,成立十四年至今已累積無數名聲,2007年國際入世佛教協會50位宗教領袖來台灣指定要拜訪菩薩寺,甚至停留了一整天。本書以菩薩寺的精神為核心,從「覺醒」、「是完整不是完美」、「允許」……等一般人最常遇到的人生困惑,來談生命的實相。談的是菩薩寺,同時也是探索每個生命自在、快樂的真理。 淺顯易懂,充滿醍醐灌頂的智慧箴言。非佛教徒也能理解,事實上就是一本內外皆美的心靈成長書籍。 本書特色 1. 談佛法本質的圖文書 台中大里菩薩寺是國內自然建築的範例,也是吸引國內外許多人士造訪的熱門朝聖點。本書以「帶著走的菩薩寺」為核心,用通俗易讀的方式談佛法的本質,其實也是一本生命哲學書。 2. 特殊設計 美術設計為《Shopping Design》2014 Best 100「年度最佳設計團隊」之一的「霧室」操刀,封面採種籽紙,左上角小窗上印有燙金佛像,可以拆下當作護身符或藏書票,窗口襯著鏡面紙,讀者會從中看見自己,提醒每位讀者,佛法就是一條往內在探索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