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在滑手機時,是誰在獲利?是你在選擇想要觀看的內容,還是你其實被臉書、Instagram 裡的演算法算計了?流連忘返於網路世界中時,是否讓你覺得注意力破碎,無法專注?對於時時刻刻都在炒作自己名聲的人,你是否已十分厭倦?本書揭露「注意力經濟的真相」,帶你看清注意力時代裡的陷阱,學會如何奪回自己的時間與心智主權。在演算法海妖的歌聲中守住自己:理解當代注意力危機當我們打開手機、登入社群平台、觀看新聞推播時,或許已習以為常地認為這是自由意志的展現。然而,《海妖在呼喚:你我的注意力如何成為商品》卻指出,我們所謂的「選擇」,其實是在一套設計精密的注意力系統中被預設、引導甚至操控的結果。作者克里斯・海斯(Chris Hayes)以清晰的邏輯與廣闊的視野,描繪出一個令人警覺的現實:注意力,正逐步從人類內在的心理資源,轉化為可被提取、衡量與交易的經濟商品。如同十九世紀的工業資本主義將人類的勞動轉化為工廠中的商品化勞力,當代平台資本主義則將我們的注意力轉化為利潤來源。海斯不僅指出這個趨勢的技術與經濟根基,也進一步區分了注意力的三種形式:自主注意力(voluntary attention)、非自主注意力(involuntary attention),以及社交注意力(social attention)。這三種注意力的操控與再配置,構成了平台經濟的核心策略。其中,社交注意力——人類渴望被看見、被認可的本能——成為最易被系統利用的對象。透過推播通知、演算法排序、短影音設計、讚與分享的回饋機制,我們在平台上不斷參與,也不斷「被引導」。我們不再只是使用者,而是產品本身。本書特別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其不僅停留於對現象的描述,更關注這一過程如何改變了公共領域與政治文化。當新聞媒體為了流量與關注而傾向製造情緒化內容,當政治人物為了被演算法推送而選擇迎合極端言論,我們看到的不只是注意力的轉移,而是民主討論空間的逐步被侵蝕。本書並非單純的批判或哀嘆。它在最後幾章也提出對應的思考:如何重新界定「注意力」的價值?我們能否設計出不以剝奪注意力為前提的科技產品與媒體系統?個人是否有可能透過認知訓練、制度改革、文化抵抗,重新奪回對專注與時間的主權?
甚麼是經濟成長最關鍵的因素? 何以韋伯(Max Weber)在1915年的著作中評論儒家思想不利於資本主義經濟制度(Capitalism)的發展,然而1960-2000年的四十年間,儒家文化所涵蓋的亞洲四小龍卻以平均8%–10%的速度成長,創造了四小龍的經濟奇蹟外和整個人類歷史上空前未有的高成長?台灣是否能再度創造這樣高成長的經濟奇蹟呢?本書跳脫比較狹隘的經濟層面,以宏觀的歷史架構來看看文化思想傳統對現代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影響。自 1960 年代以來,台灣快速成長蛻變為一個新興工業化國家,與南韓、香港、新加坡被共譽為「亞洲四小龍」。就歷史眼光來看:像四小龍這樣,由一個典型的未開發經濟,以每年約 8-10% 的實質經濟成長率,在短短二、三十年間,快速「起飛」而達相當寬裕的生活水準,在人類歷史上可說是空前未有的經驗。而自 1980 年代以來,中國大陸複製四小龍的經驗,也有相當令人矚目的成效。本書主要是要從歷史概觀 ( historical perspective),來探索文化傳統因素如何影響現代化經濟與社會發展。尤其要專注比較同一期間四小龍、中國大陸與其他未開發地區國家,如印度、中南美等的經濟成長與社會現代化表現,看看可帶來怎樣的啟發。 本書的主要內容包含五部份。第一部份探索美索不達米亞 (含希伯來傳統)、印度、中國及古希臘文明,特別要刻劃突顯出這些不同文明中比較獨特而仍然影響現代社會運作的一些傳統文化因素。 第二部份介紹現代經濟理論所告訴我們,影響一個經濟體成長的重要因素,同時也深入一層追索思考,這些因素如何受到不同古文明典範思想架構(paradigms)裡文化傳統因素的影響。我們尤其要討論 20 世紀前半韋伯(Max Weber)所採取的哲學與宗教思維。 第三部份討論馬克思於1848年提出其《共產黨宣言》看法,影響促成蘇聯與中國大陸的共產革命。然二次大戰後的冷戰對峙中,西方國家生活水準不斷提升,而四小龍奇蹟式的快速成長,更與共產陣營地區形成明顯對比。1979 年,中國大陸開始改革開放,1989 年,共產制度在蘇聯與東歐地區崩潰。亞洲四小龍的快速現代化,直接、間接地促成人類歷史上這一個重要的發展變化。 第四部份討論與比較同一期間四小龍、中國大陸與其他未開發地區國家,如印度、中南美等的經濟成長與社會現代化,尤其要從文化傳統的不同,來看可否帶來怎樣的啟發。 本書第五部份綜合上述的討論,比較台灣與中國大陸快速經濟成長經驗的異同,讓讀者來思考文化傳統因素與經濟層面因素彼此的交互影響。同時也想想,接下來兩岸的關係 (在經濟、政治與文化層面) 可能會有怎樣的發展? 我們該如何應對? 在論述上,本書特別著重經濟理論的新發現,所帶來對傳統文化的哲學與宗教思維的影響。當然本書更期待能培養讀者,以更全面性與正面的態度來思考未來海峽兩岸關係在經濟、政治與文化層面有可能的發展與對應。
202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高爾丁帶你穿梭百年女性爭取平等之路為你解謎為什麼性別平權和薪資平權很重要?為什麼夫妻平權也很重要?為什麼貪婪工作是夫妻平權的殺手?為什麼女性一有小孩和男性薪資的差距就開始加劇?為什麼徹底改變工作結構才是消弭差距的根本之道?如果大家都追求高薪的貪婪工作,而不願意生育和照護子女,那麼受害的會不會是整個社會而不只是女性?一世紀前,大家普遍相信,大學畢業女性只能在事業和家庭中選擇一項。今天,雖然大學畢業女性的人數已超過男性,但是對於女性來說,想要同時擁有事業和家庭仍充滿了各項挑戰。克勞蒂亞.高爾丁追溯了二十世紀性別平等發展以及相關的各項重大社會變革,以及女性如何在變革的道路上努力兼顧事業與家庭。她也揭露了何以真正的平等對於想要同時擁有事業和家庭的夫妻來說仍舊遙不可及。反歧視法和更開放的工作環境雖然縮小了性別和薪資的差距,卻不足以徹底解決這個問題。《事業與家庭》這本書解釋何以我們必須在工作結構上做出根本的改變,並且正視照護的價值,才能真正達到性別以及夫妻平等的目標。
其實你不是不會演說,只是忘了自己的話語權明明該你說話,你也準備得很完美,但台下陌生或質疑的眼光,卻讓你只敢以最四平八穩的方式發言,而不敢展現你最生動活潑、創新且與眾不同的觀點。不是你不會演說,而是你忘了你說話的的權利。本書告訴你如何拿回你的話語權,如何應用各種技巧找回自己真正的聲音,成為說話高手。當屬於你的那一刻到來,你也可以占據整個屬於你的空間,大聲的說出來。甚麼樣的聲音強而有力,打動人心?讓其他人「聽到你」,不是件簡單的事:你說的話和表達的方式,必須通過聽眾的,甚至你自己的假設和偏見。女性、有色人種和新移民等族群說話的方式,往往有別於人們集體印象中位高權重者,也就是歷史上掌權的有錢白人男性的說話方式。幸運的是,「權力之聲」正在改變。《發言的勇氣》,可以提供你落實這項改變革的工具。在這本充滿革命性的書籍中,廣受歡迎的演講教練 (speech coach) 薩瑪拉‧貝(Samara Bay)提供了全新觀點,教導你如何運用自己的聲音,得到你想得到的東西,並且重新定義權力的聲音—你的聲音就是新的權力之聲。她結合領導、語言學和社會學等跨領域的研究,透過小故事和引人入勝的案例,告訴你在傳遞訊息時,如何在力量和溫暖間找到適度的平衡;在重大場合前,該做些甚麼,讓你的聲音、心靈和精神都做足準備;以及該如何讓自己特殊的說話習慣,像是氣泡音和語尾上揚音等成為你的助力而非阻力。最重要的是,你會找到藏在自己聲音背後的故事:為什麼你會像現在這樣說話,有哪些優點,又有哪些已經不再適合現在的你。《發言的勇氣》充滿熱情,既有趣又深刻,在個人和集體文化層面上,對公開演講進行了省思,並描繪出公開演講可以有的樣貌。這本書符合時代趨勢,同時帶來希望:改變權力之聲,就能改變誰擁有權力。
尋找寶藏,你需要藏寶圖那麼,健康長壽呢?在《活出生命力》一書中,湯尼‧羅賓斯介紹了一百多位世界頂級醫學人士最新的研究結果、鼓舞人心的再生故事以及精準醫學的驚人進展,為讀者打造了全面解易讀的健康地圖。所有想要提升健康和活力,延長健康壽命的人,都可以按圖索驥,找到適合自己的解答和延長壽命的秘訣。你今天就可以應用這些知識,提升生命的長度和品質。這是一本關於答案的書…回答生命中最重要的問題「我們正處在生物科技的變革浪潮之中,這場變革可能會治癒大多數的疾病——延長健康壽命數十年。湯尼‧羅賓斯和彼得‧迪亞曼迪斯為所有想要提升健康和活力的人畫下了詳盡且易讀的健康地圖。《活出生命力》以淺顯易懂的方式介紹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基因療法和幹細胞等技術,讓讀者對未來抱持著樂觀的願景。」—喬治‧丘奇(George Church),博士,哈佛醫學院遺傳學教授,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健康科學與科技教授「湯尼和彼得提供了完整的基本訊息,用說故事的語調娓娓道來。這本書的內容不只包括『該做的事』,還加上『要如何做』。」—馬修‧沃克(Matthew Walker)博士,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神經科學教授․在《活出生命力》中,你會學到精準醫療—各種CRISP基因編輯技術、基因療法、幹細胞等技術如何強化我們的能量、體力、與健康壽命並如何治癒最令人聞之色變的疾病…․能量:透過運用體內的天然化合物在細胞層次所驅動的能量,你會立刻感受到能量提升。․力量:透過經科學驗證的十分鐘健身(每週一次),可以增強肌肉品質、促進新陳代謝和增加骨質密度。․療癒與再生:為什麼像老虎‧伍茲、和C羅納多這樣的世界級運動員,會採用再生醫學,在創紀錄的時間內治癒受傷部位,而且不必動手術。․幹細胞:幹細胞幫助人們在中風後恢復四肢,從韌帶撕裂等損傷中痊癒,以及幫助白血病兒童的病情緩解的能力。․焦慮/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有一種新型注射藥劑,能幫助患有焦慮症和/或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人們。․減重:有兩項獲得美國食藥局核准的全新解決方案,可以自然地阻擋飢餓感,抑制食慾,其中一種已經證實能夠平均減重十公斤。․癌症:最可能替代化療和放療的療法,一種革命性的驗血,能在症狀出現前檢測出超過五十種癌症。․心臟病:獲得美國食藥局核准的一項全新人工智慧測試,可以提前五到十年預測心臟病,且提供幫助預防心臟病的路線圖。․糖尿病:有一種每劑只要幾美分的新型藥物,可以安全地治療和預防第二型糖尿病,而且可能有助於預防癌症、心臟病和阿茲海默症。․阿茲海默症:有一家公司正在應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來緩解阿茲海默症的症狀,例如焦慮和憂鬱。
你最大的夢想是甚麼?你最想贏得的戰役是甚麼?別人看好你嗎?你看好你自己嗎?從一個自幼被霸凌的難民女孩,成為兩度獲得英格蘭全國業餘冠軍賽、英國國家冠軍賽冠軍,以及國際金牌的拳擊手,拉姆拉.阿里(Ramla Ali)現身說法分享,不論你的人生在何處起步,奮鬥不懈、不論輸贏絕不棄賽、堅持打好人生裡的每一場比賽、你就可以達成目標。
健康長壽是人類永恆的夢想!本書以科普方式介紹自助式診斷、精準醫療、基因工程、幹細胞療法及長壽藥方等新科技進展,描繪了健康長壽的可能實踐方案,讓你現在就擁有「越活越年輕」的藍圖!活到兩百歲的願景已不再是科幻小說。時至今日,我們已經可以開始把老化想成是一種可以治療的狀態而非無可避免的過程。這個長壽新領域的領導者之一的謝爾蓋‧楊 (Sergey Young)熱切提供他對最創新的長壽科技的的看法,有哪些重大突破在可預見的將來就會發生,以及有哪些我們現在就可以付諸實行、讓我們可以活到100歲甚至更久的實際步驟。長壽的近程展望:確認可以幫助我們活到150歲的科技發展(有些已經運用在我們某些人身上了),包括人工智慧診斷、基因編輯以及器官再生。長壽的遠程展望:帶我們進行一場未來世界的「逆齡之旅」,預覽讓人興奮不已、可以讓我們活超過200歲的新科技,包括遠距存在、虛擬替身以及人工智慧大腦的整合。結合實際的建議和對未來「美麗新世界」的總覽, 本書重新界定了生為人和逆齡的意義。
台灣第一本深入探索立陶宛的專書 自立陶宛贈送台灣疫苗以來,台灣民眾對於立陶宛這個國家就充滿了感謝與好奇。這個北歐三「小國」之一的國家,何以會是捐贈疫苗給台灣,又讓台灣辦事處「掛牌」的第一個歐洲國家呢? 它的底氣和勇氣從何而來?它的歷史、地理和人文又是甚麼風貌? 有甚麼好玩的,好吃的? 旅居立陶宛的新聞大獎得主楊寧雅的第一線觀察報導,帶你認識立陶宛。 自從立陶宛在台灣爆紅以來,各界對於立陶宛有許多好奇與疑問,這個國家為什麼如此勇敢、有什麼特色? 然而,相關的資訊有限,能夠看到的多是像教科書般簡略、被周邊大國欺壓的歷史敘述,或是僅限於暢銷的啤酒、巧克力,以及短期旅遊資訊。 作者在前往立陶宛前,也有一樣的困惑,深諳人們心中的疑問。因此在友人及出版社的鼓勵下,結合研究、採訪與親身經驗,深入介紹這個國家。 立陶宛曾是歐洲在中世紀最大的國家(立陶宛大公國),擁有大國的風範,保留最多中世紀後期的古式建築、城市輪廓與遺跡,以及各種有形、無形的世界文化遺產。承襲來自貴族的底氣,他們在現代也展現了各種韌性與勇氣,在森林裡以游擊戰、在街頭以肉身阻擋坦克、走私書籍以傳承語言與文化,爭取復國、獨立,不僅是前蘇聯國家脫離鐵幕的領頭羊,目前也積極參與國際事務,為周邊國家與政治犯仗義執言,甚至是設定議題的領袖。有趣的是,這個遠在8000多公里的國家,跟台灣有著許多相似之處。除了大家已知的政治際遇,還有烹調與口味類似的飲食小吃、台灣人創立的珍珠奶茶、同是被認為難學的語言、低調內斂卻友善溫暖的人民性格、敬愛自然諸神的宗教觀,與諸多社會生活體制,常常令人感到似曾相識的驚喜。可惜的是,因為立陶宛的面積與人口在歐洲算是小國,人們在此的旅程往往非常短暫,旅遊書也只能簡略帶過,錯失許多值得尋奇的美食與文化特色、深度的自然與人文風景。實際上,立陶宛一年四季都提供令人驚豔的旅遊體驗,而且這二年還有許多難得的國際盛事,像是2022年的歐洲文化之都、2023年的首都建城700周年慶典、2024年的歌舞節,都是值得造訪的豐富旅程。 看見立陶宛這個獨特國家的,不只是台灣。在近幾年,許多新興產業版圖以及國際評比中,立陶宛也佔有一席之地,並且積極引進人才與投資。從最適合外派人士的城市、最漂亮的聖誕樹、最值得旅遊的城市、聯合國的文學都市、外資直接投資潛力、金融科技、基因編輯與生物科技、精密雷射與太空產業、綠色生活……,都吸引各方矚目。這是勇敢走出海外、熱衷國際合作與交流的台灣,在認識立陶宛時,不容錯過的面向與新機會。 這是一個特別且值得認識,但我們還不熟悉、很多人好奇的國家。立陶宛跟台灣的緣份才剛開始,期許這本書成為串起兩地的橋樑,提供無論只是想要開展國際視野、了解這個國家,還是打算前往旅遊、求學、從事各種交流與合作的讀者,對立陶宛有更多認識,大幅縮短學習曲線與適應歷程,更快、更容易地開展更多收穫。
人生百歲時代來臨,你可能比自己想像的活得更久,除了儲備老本、骨本、肌耐力、更要鍛鍊和儲存腦力,才能夠在年輕時揮灑自如,家庭事業兩得意;老來耳聰目明,怡然自得、不拖累子女的享受不失智、不喪志的快樂生活。要如何做得到呢? 《強化腦力:你需要知道的7件事》給你全方位的解答,讓大腦一輩子與你快樂同行。 大腦是人體最複雜的器官,消耗人體約20%的能量,和我們的快樂健康息息相關。最新的研究顯示只要在生活型態上做出小小的改變,就可以強化大腦,讓生活更健康、更有活力,並且遠離失智的威脅。研究大腦的文獻很龐雜,《強化腦力:你需要知道的7件事》的作者凱瑟琳把這些龐雜、難以理解、莫衷一是的研究一一整理和比對,對尚無定論的提出保留,對已經有定論的則以深入淺出的方式為讀者一一解說,並提出各種實際的執行技巧,讓讀者可以輕鬆享用作者費心研究的結果。 讀完本書你將會知道: ●何以大腦健康需要一套全方位的大腦保健計畫? ●何以讓小孩不輸在起跑點上,不只要多讀書、也要多運動、更要睡得好? ●為何不好好刷牙等不經意的小事也可能造成失智等大影響? ●哪些生活上的小改變可以造成好的影響? ●如何為小孩、自己和父母打造更健康,更聰明和遠離失智的生活?
每個人都想尋找快樂,卻無法經常如願。有時只是雞毛蒜皮的小事,像是約會遲到、髮型不好看,都會讓人心情起伏不定,甚至覺得生死攸關。 《創造快樂大腦》為讀者提供了解答:人不只受心理因素的影響,更受大腦快樂化學物質的影響,能夠了解並駕馭這些物質,就能建立更多元的大腦快樂路徑和習慣,享受更美好的生活。 《創造快樂大腦》一書解釋人類大腦裏四個創造快樂的化學物質,為什麼你無法移植快樂,如何重新佈線大腦快樂物質,做自己荷爾蒙的主人,也做自己快樂的主人。 本書開宗明義地闡述我們的大腦是經過演化而來,以生存作為最主要的目標。當我們做出符合生存的事情,大腦就會釋放快樂化學物質來獎勵我們。這四種快樂化學物質分別是激勵尋求被人尊重的血清素 (Serotonin),勇於探索的多巴胺 (Dopamine),愛戀子女、配偶,甚至擴及群體的催產素 (Oxytocin),以及在受傷時暫時掩蓋疼痛,讓你得以逃至安全處所的腦內啡 (endorphin)。 但是為了生存的需求,這些化學物質釋出後,旋即關閉,讓大腦回復中性狀態,持續偵測四周環境,為下一個挑戰做準備。一旦發現可能的威脅,大腦就會釋放皮質醇,啟動大腦的警報系統,讓你覺得不好過,直到你採取行動來舒緩這種情緒為止。除此之外,身為人類,我們有肥厚的大腦皮質,可以「未雨綢繆」,甚至想像出尚未發生的危險,讓我們有時沒事瞎緊張。這些複雜的化學物質互動也就是為什我們的情緒會有高低起伏的原因。 作者更進一步的解釋何以每個人的大腦快樂路徑都不一樣,何以年輕的習慣一旦養成就很難戒除,何以不斷追求快樂高潮可能導致惡性循環 (像是藥物、或幫派),何以我們會有一些不利生存的壞習慣,何以成年後新的大腦快樂路徑要加倍努力才能建立。 更重要的是,作者以深刻的觀察和幽默的口吻,舉出日常生活中實際的範例,讓我們能夠瞭解這些快樂化學物質對我們及周遭人的影響。作者也提供確實可行的方法,教導讀者如何在45天內學會重新佈局大腦裡的神經元線路,享受更快樂、健康的人生! “一遍又一遍的傳輸新的經驗給大腦可以建立你想要的新的大腦電路。沒有人可以代你做,你也無法代別人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