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島國際美術獎」是促進南島文化及藝術交流的重要活動,2024年將舉辦第8屆。詮釋南島及藝術的創作已進入生活、在地和交流的獨特性。該獎項吸引來自全球的藝術家,提供平台展示創作,探索南島文化脈絡及生活美感,融合現代經驗。
臺東美術館展覽without centre, without limits奧特亞羅瓦駐地交流展藝術家作品及展覽圖錄。本覽為臺東美術館首度與奧特亞羅瓦戈維特•布魯斯特美術館(Govett-Brewster Art Gallery)合作交流展,於11月16日起至12月15日展出。此檔展覽不但將臺灣重新與太平洋南島語系版圖做進一步的對話,讓觀者重新認識臺東在地文本的重要國際性與原住民藝術當代可能性,更開啟了未來臺灣與奧特亞羅瓦之間的南島藝術合作交流。
《Zoom In Taitung》vol.5切換為錄影模式,記錄那些具有臺東特色的戲劇作品。劇讓我們聚在一起,本期【封面故事】邀請大家「來臺東,聚劇」。地方成為戲劇的故事來源與舞臺場景,生活在地方的人們既是臺前幕後的演職員,也是最能共感的觀眾。這些戲劇作品聚焦地方記憶,收藏傳統文化,展露往日風光,也連結族群情感。不只是因臺東而生的「劇」,更是為地方創造互動關係的「聚」。 屬於臺東的劇,並不限縮在劇場裡。各種空間場域、自然環境或是生活場景,都可以是展演的舞臺。和【臺東看】一起去唱卡拉OK,一點都不會累;【造句造聚】推出的各種NOW劇,在各個地方持續上演;【講臺東】重播十二年一度的建醮,展現經典永流傳的真諦。 即使平時沒有看戲的習慣,將本期視為一座劇場,藉由閱讀想像自己當一回觀眾,或許會是個不錯的方式。歡迎對號入座,一起在《Zoom In Taitung》,聚劇。
「南迴」串起的南方,對旅人來說是夢想中的淨土、夢幻的風景,對於回家的人來說卻是夢想種植生根發芽的地方。透過「回家的實踐者」與藝術家的共構對話啟航,我們將「重返南方、人與自然連結的所在,身心得以安頓處」。本次藝術季共邀請七組藝術家,不分國籍共同為南迴地區撒下地景藝術的種子,並藉由青年會組織的共創與維護,建構專屬台灣東南岸風貌的「夢迴南方」南迴藝術季。藝術家分別為來自臺東在地的森川自然工藝聚落(作品位於新興國小外)、排灣族傳統拍刺師宋海華(Cudjuy Patjidres) 與紐西蘭薩摩亞裔的Greg Semu合作共創(作品位於大武鄉瀧溪車站內)、卑南族瑪籟‧瑪卡卡如萬 Malay Makakazuwan(作品位於南迴之心驛站),排灣族的達比烏蘭.古勒勒Tapiwulan‧Kulele(作品位於太麻里火車站外)、台灣知名地景藝術家李蕢至(作品位於金崙沙灘)、太魯閣族纖維藝術家林介文(作品位於瀧溪車站內),以及來自保加利亞的Rumen Dimitrov(台九線公路420K海邊)。
本書主要介紹臺東縣政府文化處所收藏的原住民族文物。全書共分為三個部份,第壹章為精美圖錄,透過高品質影像呈現六件臺東縣所指定之珍貴「一般古物」,以及87(組/ 件)陶器、金屬、玻璃等無機材質文物。第貳章介紹原住民族文物調查研究的程序與方法,包含文物檢視與記錄、文物攝影、儀器檢視與結構記錄(顯微放大檢視、不可見光檢視、結構線圖繪製、3D 數位建模、文物拓印),以及進階科學檢測(X 光影像、成份分析),最後進行整合性文物分析研究,逐一確認文物之文化資產價值與重要性。第參章選取七組具有代表性的原住民族古(文)物,完整呈現學術調查與研究的具體內容。
增修臺東縣史交通事業篇-臺東縣因地理因素,具有發展陸、海、空交通之條件,在台東縣交通歷史發展上,可見三者交通方式之相輔相成,本篇將依照公路、鐵路、航運、航空、郵政及電信,來探討臺東縣交通展與演變。
增修臺東縣史大事紀篇:歷史是一道指南,一記索引,深具鑑古推今、承先啟後的價值,要完成這項任重道遠的使命,真實記載,呈現所觀所知,無疑乃重中之重,有感《臺東縣史》自民國90年以降,已經有17年未篡?增補,未避免因年久佚失,另方面也納入晚近以來臺東縣的大事紀,因此特別責成文化處進行全面審校,增修的工作,希冀留給後代一個詳實完整的紀錄。
臺東縣擁有「山」、「海」及「多元文化」資源,造就臺東縣獨特迷人風貌,原本就深具觀光發展之潛力。進入21世紀後,臺東現在公私部門的協助下,利用自身資源,掌握觀光旅遊發展趨勢,在過去觀光建設基礎上,行塑臺東成為臺灣具特色旅遊魅力的觀光美地,觀光發展成為本縣地方治理重要成果之一。
臺東過去的社造重點,多半落在鄉鎮身上,對市區著墨較少。為此特別推出「寶桑巷弄好生活」的計畫,透過與社區鄰里的互動,進行資源盤點,增進居民對舊街道的情感認知;透過社區店家、人物的深入採訪,尋找一百餘年來寶桑社區的脈動,有歷史的根,也有巷弄庶民的呼吸,相當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