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趾陶」,台灣民間則有「交趾燒」、「嘉義交趾」、「葉王陶」等不同的俗稱,早期它的應用大多在台灣寺廟、民宅的裝飾陶藝品,其內容大致為神話傳說、民間故事或歷史文學,前者應用藉裝飾文樣圖形以求吉慶平安,後者為教化功能以傳述歷史,訓誡子孫,教忠教孝。幾百年來,台灣民間信仰轉化為生活習俗、宗教觀念轉化為現實生活,交趾陶作品在題材上亦逐漸加入了豐富的生活意涵,更引入現代人的生活中,從早期的廟宇躍下遊走於現代建築、藏家雅玩之間,成為台灣傳統工藝美術上最具特色的藝術品。
葉王是臺灣本土第一位文獻可考的交趾陶名匠。本名葉獅,字麟趾,曾有作品署名「和雲葉王」。因技藝精湛而被譽稱為「王師」,世逐稱為「葉王師」。葉王原籍福建漳州府平和縣人,出生於嘉義民雄。其父葉清嶽為一陶工,葉王受其影響自小就喜歡以土捏造人物,少時遷居麻豆,常放牛田間,又以泥土塑造戲曲人物以自娛,因緣際會,跟從來自大陸的陶匠習得彩釉窯燒技法,能掌作廟尪仔得全部精髓,終成臺灣交趾陶得開山祖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