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當勞動行為裁決制度實施四年有餘,至今已對我國集體勞資關係產生明顯的正面影響,也確實逐漸發揮了遏止不當勞動行為的效果。為了增加勞資雙方及各界對於不當勞動行為及裁決制度的認識,特別將103年度作成裁決決定的案例編輯成冊,將個案裁決實際情形及後續救濟程序發展加以完整呈現,爾後將逐年編印,以利各界參考。
為保障勞工就業安全,勞動部積極推動各項減災策略及擴大保護職業災害勞工政策;為了解勞工罹災失能前後之工作與就業狀況,及其需要政府協助項目,提供勞動部輔導職業災害失能勞工重返工作職場及規劃職業安全衛生政策之參考,特以101年7月至103年6月間曾經請領職業災害失能給付之勞工為調查對象,辦理「職業災害失能勞工就業關懷調查」。
為了解國內辦理職業訓練情形、辦理職業訓練遭遇困難、是否需要政府協助及未辦理職業訓練原因,對台灣地區事業單位、政府行政機關及公立職訓機構進行調查,調查結果供有關單位規劃推動職業訓練及開發人力之參考。
本案例專刊透過實地的訪談,完整呈現本屆得獎單位與個人奮鬥歷程,希望藉此一窺企業對於人才的重視,為讓得獎者在人力資源發展的創新優良實績,產生擴散性示範效益,期能促進企業檢視組織人力資源發展運用的效率與效能,進而培育具國際視野的全球化人才。
本年調查重點,除勞工參加教育訓練、近一年勞工延長工時、例假日出勤情形及其對身心健康、家庭生活影響外,並就勞工身心健康服務提供情形與職場生涯規劃等進行調查,以求更深入瞭解勞工的生活與就業情形,作為未來政策規劃的方向與參考。
101年事業單位實施各項促進工作平等措施之比率均較91年提升,有助於勞工工作與家庭生活平衡。事業單位在提供育兒及托兒措施的比率已有大幅成長,協助解決員工托兒問題,穩定勞動生產力。女性受僱者認為「調薪幅度」遭到不平等待遇的比率較高,占4.5%,而男性受僱者以「工作分配」較高,占2.5%。
青年勞工平均工作總年資為3.1年,以「不曾換過工作」占38.1%為最高,換過「1個工作」者占28.2%次之,平均做過2.3個工作,亦即平均每一工作做1.3年,而目前工作中的現職年資平均為1.6年,比平均每一工作時間長0.3年。 青年勞工初次就業的平均尋職時間為2.1個月,尋職前有預先做準備者平均尋職期間2.0個月,較無準備者少0.3個月。女性平均尋職期間1.8個月,較男性少0.6個月。 6成8青年勞工打算在現職繼續發展,3成2打算轉換工作,主因為目前工作「待遇太低」及「工作無發展前景」。
山岳隧道穿越山區岩層下方,採用爆破或機械開挖,再施以噴凝土、岩栓、鋼支保等以維持周邊地層之穩定。本書自施工方法、潛在危害、風險管制等分析敘述後,說明山岳隧道施工安全管理之規劃與實施,施工安全管制相關作為,以圖、照片輔助說明,運用表單以簡化作業內容。用以提供從事隧道工程之相關人員及學生,快速學習、掌握施工安全技術要領及管理制度之建立與實施。
潛盾工法為都市地區挖掘地下管道常用之方法,已廣泛應用於下水道工程、捷運工程、自來水、電力管道工程等,開挖之地質除較軟弱之土層,有部份為岩盤。本書說明潛盾隧道施工之作業方法、內容、分析過去之災害案例,以照片、圖、表輔助說明潛盾隧道施工安全管理之規劃與實施,施工安全管制相關作為,以圖、照片輔助說明,運用表單以簡化作業內容。用以提供從事隧道工程之相關人員及學生,快速學習、掌握施工安全技術要領及管理制度之建立與實施。
為便於從事山岳隧道工程人員得以得以方便地掌握隧道工程施工安全規劃及管理之要領,本書以簡明之圖示說明山岳隧道工程作業內容之組成,以表格說明各項作業之風險管制內容要項,製作詳實之安全作業流程圖,輔以安全程序書依序說明各流程作業之安全注意事項。最後再制定各項檢查表單,以確實掌握施工過程各項安全管理作為之執行成效。用以,提高國內隧道工程施工安全之技術水準。
為便於從事潛盾隧道施工關人員,得以快速掌握施工安全規劃及管理之要領,本書以簡明之圖示說明山岳隧道工程作業內容之組成,以表格說明各項作業之風險管制內容要項,製作詳實之安全作業流程圖,輔以安全程序書依序說明各流程作業之安全注意事項。最後再制定各項檢查表單,以確實掌握施工過程各項安全管理作為之執行成效。用以,提高國內隧道工程施工安全之技術水準。
不當勞動行為裁決制度實施年餘,至今已對我國集體勞資關係產生明顯的正面影響,也確實逐漸發揮了遏止不當勞動行為的效果。為了增加勞資雙方及各界對於不當勞動行為及裁決機制的認識,特別將100年度裁決決定的案例編輯成冊,將個案裁決實際情形及後續救濟程序發展加以完整呈現,爾後將逐年編印,以利各界參考。
「人才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過去幾年來,臺灣企業在全球化的競爭聲浪下,已日漸正視人力資源發展的議題,然而,要如何落實「人才變成人財」的策略?無論在觀念或作法上,都尚有進步空間,這也是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設立「國家人力創新獎」的易函與目的。為讓得獎者在人力資源發展的創新優良實績,產生擴散性示範效益,期能促進企業檢視組織人力資源運用的效率與效能,進而培育具國際視野的全球化人才。
金融海嘯巨浪來襲,眾人凝聚智慧與力量,在寒氣逼人的局面中力挽狂瀾,找出一帖帖對症下藥的良方。讓民眾回顧金融海嘯及八八風災時之辛苦過程,在各方努力不懈協助下,重建信心展今望未來,並檢視政府對災害的應變措施及效能。以昨鑑今。黎明之前雖然黑暗而辛苦,但走過考驗,往後的步伐我們將更堅定而有力量。
本書收錄的論文,處理的是過去二十多年台灣社會民眾在價值、態度、行為及社會心理課題的變遷軌跡,以及其可能成因和影響。具體而言,作者們使用不同年度「變遷調查」資料,探索民眾核心價值,心理需求、疏離感與身心困擾,慈善觀念與道德感,因果輪迴觀念與祭拜祖先,宗教流動,宗教旨趣和信仰內涵,宗教和術數的態度和行為,以及社會期望反應。本書記錄了從80年代初始上述面向中,當時一般民眾的觀察與感受,使得二十一世紀初的學者,得以使用二十年前開始累積的資料,勾勒出台灣社會二十多年的變遷軌跡及其成因。透過時間的累積,其成了社會科學界重要且珍貴的資產。
本書收錄了八篇利用「變遷調查」資料所進行的研究論文,以呈現1985到2005年間台灣社會在社會階層和勞動市場層面的社會變遷面貌。論文分為社會階層、勞動市場和生活機會三大部分,第一部份是社會階層,包含第一到第四章,議題涵蓋階級結構的轉型與社會不平等、主觀社會地位的變遷、社會階級與子女教育進階及都市教育優勢現象等。第二部份是勞動市場,包含第五到第七章有關勞動市場的變遷,議題有工作價值、成功條件與公平、薪資性別差異的趨勢及工作貧窮的圖像。第三部份是生活機會變遷,第八章呈現教育的健康效應趨勢與機制。期望能透過八篇論文的研究發現,呈現台灣社會的不平等現象及民眾生活機會的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