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立美術館創作論壇攜手策展人鄭勝華(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系助理教授)推出長期關注環境議題的高雄藝術家林純用之創作個展《黑湧》,以海洋為核心,透過鯨豚、海廢、消波塊、工業城市、歷史和政治等元素的編織,勾勒出台灣自身黑色文化的多重層面,以及人類在其中的角色。同時,展覽也回應了高雄作為現代工業和石化產業中心的議題,他希望透過個人生命經驗所轉化而成的創作,讓觀眾重新思考自身居住於這片土地上的種種變遷。
在地企業家林明哲,19歲就讀東方工專時擁有第一件藝術收藏,迄今逾50年的收藏歷程,藏品超過八千多件。展覽精選90件作品,創作年代跨越17世紀至21世紀,從古典、浪漫主義、印象派、超現實、超寫實、表現主義、抽象表現、新普普和觀念藝術等,多位歐美亞等巨匠大師的創作,90場的時空映現,每一件藝術品都展現藝術家詮釋世界的獨有視野,在藝術的世界裡,有自由浪漫的永恆追尋,有孤絕難解的神秘,有收藏投資的競爭,以及分享擁有的喜悅。期望透過這個展覽,邀請觀眾穿越時空,在現實與想像的漫遊中,也重新領略屬於自己的有情世界。
出生於愛爾蘭都柏林的法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 1909~1992),是二十世紀最具代表性的畫家之一。因此本館特與法蘭西斯.培根義大利素描基金會(Francis Bacon Italian Drawings Foundation)合作,引進大師遺作,推出培根素描亞洲首展。本展以培根的素描等原作為主軸,搭配其生平和畫室圖像的呈現,展示培根如何以渾融的色彩、充滿力量與速度感的線條,畫出一張張模糊難辨的面貌,揭開皮相背後那屬於當代社會的集體精神狀態。此批作品的面世在藝術史上具有重大的意義,因為在學者Edward Lucie-Smith等的研究下,推翻培根皆是以油彩直接在畫布逕行作畫的論調,揭露了培根創作的珍貴線索。本館期能藉由本展,讓觀眾對培根的創作心境與技巧脈絡產生更深刻的認識。
「製造-世界」為德國藝術家尤利安.羅斯費爾德(Julian Rosefeldt)首度於亞洲舉行的大型個展,內容為2001至2011年間重要的六件影像裝置及十九件攝影作品。為充實整體展覽概念,攝影作品除了出自影像裝置的定格攝影,也涵蓋幕後拍攝現場,以及《愚人船》(The Ship of Fools)、《聲音製造者》(The Soundmaker)、《完美主義者》(The Perfectionist)等作品。 藝術家簡歷: 尤利安.羅斯費爾德(1965年生)曾於慕尼黑與巴塞隆納研習建築。自1999年起居住與工作於柏林。2009年受威瑪的包浩斯大學之邀,擔任該校媒體藝術與媒體設計系客座教授;2010年成為慕尼黑的巴伐利亞皇家藝術學院電影與媒體藝術系之一員,並自2011年起於慕尼黑藝術學院擔任數位及時間媒體藝術教授一職。
本展由高雄市立美術館與山藝術文教基金會共同主辦,展出俄羅斯油畫精選140件。具有現實主義和充滿人文情愫的俄羅斯美術,在世界藝術史上占有獨特的位置。俄羅斯藝術現實主義優秀作品中透露著人性的光輝,以及關注生活的日常詩意,其表現勞動者的形象與生命節奏,歌頌光明和真善美,值得細細品味。
被譽為「高雄三支筆」之一的陳水財,在南台灣藝術界屬於重量級人物,其批判力道深厚且精準的藝術評論,對於90年代高雄現代藝術的發展和影響具有舉足輕重的關鍵性地位。陳水財不是閉門索居的隱士,他在都市人群之中,既參與事件,又超然度外,他對社會環境的犀利洞察,不只訴諸文字也投映在藝術創作的內容裡。他在1981年首次個展請柬上寫道:「怎麼樣的土壤長怎麼樣的植物,怎麼樣的因結怎麼樣的果,當我關注我們生存的土地時,便不再被傳統、現代、東方、西方這樣的問題所困擾。我對藝術的看法是展現對這塊土地最真切的感受。」在30年後的今日,這段話仍能貼切地概括陳水財對藝術的認知和創作思維。本展集結陳水財各時期代表作品達百件,是首度完整呈現其創作歷程的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