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2025.08.20

寫歌和寫書一樣,都是心懷觀眾與讀者,並且對自己誠實

文/李雅蓁(悅知文化編輯)
「何謂好的散文?」記得在和作者開了提案會議之後不久,就收到依玲傳來這樣的訊息。編輯部的同事們也紛紛討論起這個命題,像是:「好的散文是能從尋常事物中挖掘不平凡。」「可以把日常觀察得入微。」「有作者自己想傳達的觀點。」對我來說,寫出優秀散文的第一步是「對自己誠實」,並且能將自身的經歷自由地拋出,讓讀者對此產生連結或共鳴。

抱著「想寫出好看的故事」意念的依玲,曾形容「藝術與創作是人類渴望得到宇宙回音的方式」,而她也確實做到了,不只誠實,她連文字裡的彆扭與掩飾都是真實的,更努力地和周遭與世界對話,這賦予了《在燈暗的時候唱歌給自己聽》這本書一種獨特的清透感,毫不矯情也不過度執著。

收齊稿子後的編務工作,通常是從分類與安排章節順序開始,因依玲的文筆情感濃烈且多次談及刻骨銘心的家庭互動,因此,如何鋪陳有呼吸空間的閱讀節奏又不打亂整本書敘事結構,成了和作者來回討論的一大重點。〈開學日〉一篇描寫了依玲求學時曾經「想找媽媽」的記憶,隱約勾勒出家庭的變故、母女關係、作者早熟的性格,當中有辛酸、有釋懷,也有體諒,更有從創作中感受到的自由……便決定以這篇作為整本書的開頭。中間還加入了「彩頁照片合輯」當作小彩蛋,以依玲喜歡的爬山來比喻的話,像是讓讀者在攀登一座山的途中可以稍作喘息、回頭看看腳下風景。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這本散文中不僅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性格,還有或許是從寫歌的經驗中逐漸形成的「文字個性」。身為獨立樂團「淺堤」的主唱,曾掙扎於音樂要有多大程度去迎合市場的依玲,也想過出一本「看起來酷酷的」書,卻發現那不見得適合自己。只要細讀《燈暗》這本書,便會發現它和淺堤的音樂有幾分相似,日常生活中的細膩體會在依玲筆下有了更多樣、更立體的形狀,也有對於漂泊、關係、生命、死亡的凝視,讀著讀著彷彿耳邊正傳來〈恬恬一下仔〉、〈永和〉、〈水母漂〉的歌詞與旋律。

作為女性感受到的框架、恐婚恐育、因頻繁搬家而習慣不買太多東西、想試著在台北找到一個棲身之處……讀到最後,會發現,依玲寫的遠不只是她自己,而是眾多和她一樣擁有夢想、經歷過失去、渴望找到自我認同的每一個人。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