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族的故事向來精采,從見證中國近代歷史的林語堂《京華煙雲》、馬奎斯的魔幻鉅作《百年孤寂》,再到移民尋根的家族故事,如《中性》《白牙》或者與台灣緊密相關的陳玉慧《海神家族》,或許都可歸類為與家族相關的小說。
這本書也是以一個女孩開始探索母親家族歷史為起源,娓娓道來一個動聽的故事,艾麗希絲猶豫著自己未來的人生選擇,於是決定趁著前往希臘克里特島(Crete)的機會,探訪母親的成長地點~普拉卡(Plaka)。
普拉卡(Plaka)位於克里特島東邊海岸,這一個小港口是前往史賓納隆加(Spinalonga)島的交通樞杻,而史賓納隆加(Spinalonga)島,在1903年到1957年這段期間,則是希臘隔離痲瘋病患的所在地。
The Island,這個故事主要就是發生在普拉卡(Plaka)與史賓納隆加(Spinalonga)島之間,有關艾麗希絲的外祖母安娜、姨婆瑪麗亞,以及追溯到外曾祖母艾蘭妮的家族故事,最主要的故事開始於1939年5月艾蘭妮準備踏入史賓納隆加,延續到1957年8月瑪麗亞離開小島、重返普拉卡。
英文痲瘋病「Leprosy」來自希臘文「Lepi」,或許大家對於不久前關於樂生療養院拆遷的抗爭新聞記憶猶新,而新莊市的樂生療養院正是台灣唯一的痲瘋病防治醫療機構,目前已有安全有效的藥物和方法治療痲瘋病,但在1940年代仍是人人聞之色變的傳染病。
那時候,為了避免疾病傳染,採取的作法是把這些罹患痲瘋病的患者一律隔離,而位於希臘克里特島西邊的小島~史賓納隆加島(Spinalonga),就成了專門收留痲瘋病患的隔離島。
越是淒美動人的愛情故事,通常有著越多痛苦的生離死別,這故事雖然發生在世界大戰期間,但是造成離別的原因卻並非戰爭,而是疾病,有因疾病而不得不分離的愛情,也有因疾病而相遇的愛情。
堅毅的艾蘭妮選擇到了孤島上也繼續執教,不放棄生存的希望,而她的丈夫是載送物資到孤島的船夫,兩人以這種方式得以相見,彼此傾吐生活的點滴,這是屬於小老百姓的愛情,沒有轟轟烈烈的過程,卻是一段漫長且充滿艱辛考驗的歲月。
多少轟轟烈烈的愛情,被平淡的現實生活磨損到消耗殆盡,而真正的愛情卻是滴水穿石,在平凡中閃耀著溫潤卻不顯目的光芒,艾蘭妮與丈夫分隔兩地,但屬於兩人的愛情卻不曾因分離而消失。
同樣地,疾病的分離讓瑪麗亞失去了一段年少青澀的愛情,卻又另外獲得一段真正的愛情,而這正是多年多年之後,生存在當下的艾麗希絲所要探詢的問題:真正的愛情。
透過探詢過往,從而找到當下自己的存在,這或許是歐美西方世界常出現家族尋根故事的原因,生命是彼此糾纏而相互影響,如同書中所說,所謂的命運,部分是不可掌控的天命,也有一大部分是前人的生命所影響。
生命是連綿不斷的延續,從過去、現在、直通往未來,勇於面對過往,重新省思生活在這個時刻的自己,才有力量邁向未知的未來,過往的家族歷史不會是沉重的包袱,而是滿滿的祝福。
願我們都能帶著豐富的祝福,踏出孤島,渡海遠揚,前往勇氣與愛情的遠方。
但或許是字數頁次的限制,讓我有頭重腳輕的感覺,總覺得後段有關蘇菲亞、艾麗希絲的部分被快轉帶過去了,頗有意猶未盡之感觸。老實說,看到故事最後,只覺得意猶未盡,啊~不要這樣就結束了吧,我還想多看蘇菲亞的故事、還有艾麗希絲的故事!
書蟲悅讀 /部落客推薦
2009.06.22
~凱特喵~
文/kate
kate從事財務會計方面工作,每天與數字為伍。但從小她就有閱讀習慣,還算滿喜歡看書。「但隨著年老色衰、記性也跟著衰退,小時候的閱讀經驗也不復記憶。」kate開玩笑的說。不過閱讀主要以 小說為主,偶爾也看些散文類。此外,她也參加出版社舉辦的試讀活動,但因為有時間上的限制,所以只能挑自己有興趣的書籍參加活動。日前她看過最喜歡的兩本書分別是:《鴨川荷爾摩》(皇冠)及《第八日的蟬》(高寶),部落格網誌裡都有她獨特的讀後分享。
除了閱讀,她最愛的還有旅遊和潛水。2004年底,興起去學潛水是因為與姊姊規劃到澳洲旅遊,其中最想去的一個景點正是有名的大堡礁(因為看了「海底總 動員」這部電影),但光是浮潛(snorkeling)她覺得不過癮,所以決定去學深潛(scuba-diving),「因為這樣才能接觸到另一個萬分美妙的水底世界,從此也更多了許多想前往探訪的碧海藍天。」
她認為「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所以大約從高中起,她就開始出國旅遊,工作之後,每年也會替自己安排多次旅行,志在見識這個廣大的世界。「書本裡的故事是另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旅遊所能抵達的遠方也是另一個與朝九晚五日常生活迥異的世界,而潛水所能接觸的蔚藍海洋更是一個不同的奇妙世界。」因此kate在部落格上形容自己是「重度閱讀上癮、旅遊狂熱份子、搖擺不定的枰子。」真是再貼切不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