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連上廁所都捨不得放下這本書……
「書是鏡子,人只能在書裡看到自己的內心。」——《風之影》
是什麼樣的一個故事讓我連上廁所都捨不得放下書本?喔!我不能透露太多,否則就不神秘了。
我只能說,喜歡推理小說的朋友應該會喜歡這本書,但這本書與推理小說不同的是,故事的開場並非屍體、命案或是搶案,但故事裡的確有警察、死者、懸疑的事件、人際間的猜忌、愛情、友情、冒險與一點點奇幻的元素。
書名《風之影》的標題其實是書中書,故事開始於傳說中的「遺忘書之墓」,一個小男孩達尼在十一歲生日時跟著書商父親進入「遺忘書之墓」。達尼在那裡找到一本神秘作家胡立安.卡拉斯的絕版書《風之影》做為生日禮物。達尼迷上了這本書,也開始追尋作家胡立安.卡拉斯的其它作品,達尼發現胡立安.卡拉斯的小說都被蒐購銷毀,也發現了胡立安.卡拉斯不為人知的秘密......
這是關於一個愛書人的熱情與執著,達尼追尋著胡立安.卡拉斯的愛欲仇恨,在現實與虛幻中發掘線索、試著找尋真相,越來越多的謎團讓達尼越陷越深,然而,他的生命竟巧妙的與胡立安.卡拉斯產生了互相影響的糾結,也影響了身邊的人,一段因追尋書中潛藏的靈魂而展開的傳奇旅程於焉開啟......
隨著故事發展與文字畫面,我彷彿也陷入那經歷半個世紀紛亂與風華的巴塞隆納,我看到了堅貞的友誼、浪漫的愛情、與生命的啟蒙。
「這是一個關於寂寞人心、關於疏離和失落的故事,因為這個原因我才會如此投入,後來連我自己的生活也牽扯了進去,就像其他沉浸在小說世界裡的人一樣,我們著迷的只是陌生人靈魂裡的幽暗角落罷了。」——《風之影》
《風之影》早在 2001年就風靡了西班牙,在美國等地也都是榜上有名的暢銷書,不過中文版卻遲至2006年才上市,而我卻在最近才閱讀它。據傳這本書曾被獲邀拍成電影,但被作者Carlos Ruiz Zafon拒絕了,他說要讓文字歸於文字,還給閱書人應有的想像空間吧!
該怎麼歸類《風之影》這本書?國外評論家喜歡把這本書跟馬奎斯的《百年孤寂》、波赫士的短篇小說、拜雅特的《迷情書蹤》、雷維特的《大仲馬俱樂部》或艾可的《玫瑰的名字》相提並論,你說呢?
若說得通俗一點,《風之影》的主角達尼為了解開謎底,與幾位好友一直追尋線索,從他們的少年時光延續到青年歲月,這是否類似《哈利波特》?故事的懸疑性與冒險性是否類似《達文西密碼》?類似的題材元素我們也看很多了,但是每位作者操弄這些元素的手法與創意,仍然能讓我們有許多驚奇的收穫,而《風之影》就是這樣的一本小說。
如果就小說形式的結構、敘事手法與文化內涵刻畫,本書和前述如艾可等大師的巨著似乎還有一小段差距。不過,《風之影》的故事鋪陳層次分明,劇情對白非常生活化而且幽默,充分顯示市井小民的面容及詼諧的生活情境,中文版翻譯流暢,也為本書增色不少。無論是偵探書迷或歷史書迷,應該都能在《風之影》中得到滿足。只是書中人物的名字不太容易記,西班牙人的姓名都很長,不像英語系國家的名字比較親切,這大概是唯一能挑剔這本書的地方吧。
不論閱讀、聆樂、賞畫、或觀影,只要能感動到心靈的,我都認為它是好作品,如同我在「意外的驚喜」一文中提到的:藝術的本身沒有「好」與「壞」,只有「被喜歡」與「不被喜歡」。
《風之影》中的主角是十多歲小孩,我在想為何作者要將主角設定為十多歲的小孩而不是充滿智慧的學者、或是足智多謀的偵探或其他類型的人?
十多歲的年紀正處於生命的轉折點,這個時候的生理賀爾蒙正要開始啟動,因此對於情感的期待有種無法言喻的患得患失。在這十多歲的年紀,生命對世界的了解似懂非懂,因此內心充滿者飽滿的勇氣,若缺少了這份稚嫩的自大,怎能開拓生命的無限潛能?我在《風之影》中感動最深的應該就是這青春旺盛的生命力吧!
我記得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先生在他自殺前兩個月的一場演講上,說了一句令人印像深刻的話:「現在有許多作家,但是百年之後,還有人閱讀他作品的究竟有幾人?」
在看完《風之影》中的「努麗亞的憶住手札」後,令人心碎的情緒久久無法釋懷!亦如在「遺忘書之墓」一章中說的:「一本書的靈魂是經過無數閱讀而不斷成長的」。我在最後篇章裡,也看到了一句可作為呼應芥川龍之介先生的那句話,就讓這句話作為結尾吧!
「只要有人記得我們,我們就會繼續活著…」——《風之影》
書蟲悅讀 /部落客推薦
2007.12.10
D調部落格協奏曲
文/mathkid
他直言遊玩部落格的時間不久,從開版至今不過半年多。當初只是希望在工作之餘尋求另一個生活的出口,平衡自己的心靈,因為在部落格的世界可以暢所欲言、可以發表高論、也可以記錄心情,「最開心的是在部落格裡,我認識了許多氣味相投的格友,我也在他們的格子裡看到不同的世界。」對於部落格的熱中不言而喻。
因為從小熱愛音樂,也學過幾樣樂器,所以mathkid將自己的部落格取名為「D調部落格協奏曲」,他解釋道:「最著名的巴洛克音樂卡農是以D大調譜寫的,所以起初我以『D調』命名我的部落格。『D調』也有諧音『低調』的意思,這也符合我外表靜內心熱的雙面性格。」可是後來mathkid又覺得,部落格的世界應該是各種聲音交織在一起的,它一定有個主題,於是又將「D調」改為「D調部落格協奏曲」。
對於閱讀,mathkid很隨性,「任何類型的書我都不會排斥,朋友笑我是雜食性讀者,但我一直堅持自己只是不挑食而已。」因為大學時曾修過一門有關文學討論的課,從老師的指定書單中,他選擇了安伯托.艾可( Emberto Eco )的《傅科擺》(皇冠)作為這門課的期末報告,從那時起,他便著迷於艾可的文字與符號解釋,也提升了閱讀的樂趣與視野。所以一有時間,他就會去逛書店,「通常封面設計是吸引我的第一印象,接著我會先看書序,看完書序才會決定是否閱讀這本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