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舞台上的光鮮亮麗,舞台下卻是嘗盡各種人生百態,像是一段磨練修行的歷程,即便年華老去,即便風韻猶存,唯有那眼神所所映照出的,才是內心最真實的呈現。我所讀到的眼神,是裡頭每一個女性角色的堅毅與韌性,直到死亡的來臨之前,都像是一顆不斷在閃耀著的星星。
不禁令人聯想起谷崎潤一郎的《2018610803407》,書中那幾位個性十分鮮明各異的姊妹,每個人任由命運而各自走向不同的人生,對當下的不安定或不確定,是否能夠拋下而沒有任何遺憾,在過去的時代,能夠做出順應自己心意的決定,又是多麼困難的一件事。
—「小夜子不禁對自己體內的新生命探問。
我們是否凝視著一個永遠得不到的東西?無論再怎麼想望、再怎麼追尋,無論未來如何活下去,都不可能得到的東西?
探問逐漸化作祈禱。」(p.321)
也或許如同在故事結尾之處,小夜子內心的探問,要能夠丟棄遺憾,追求完美幸福,本來就是一種永遠得不到的東西,但我相信那份內心的探問,是能夠化作無限的力量,支持著自己不受命運的擺弄而失去自我,也恰好是那份心底的空缺與想望,完成了每個人心底的「愛」。
愛,在一片荒蕪的地帶,不斷開著各種堅毅的花朵,一代一代地。
想看《愛的荒蕪地帶》更多部落客的試讀文章,GO!
書蟲悅讀 /部落客推薦
2017.10.09
《愛的荒蕪地帶》試讀心得
文/林廷璋
這是一個比現實還要更真實的小說故事,一段跨越三個世代的拓荒之旅,無論我們來自於何處、去往何處,最終都在死亡面前再次相遇。
因為即將死亡,而母女解開彼此心中的結,因為已經死亡,讓百合子姊妹與母親釋懷而告別;沒有血緣關係的養育親情,卻遠超越與真正擁有血緣關係的親人。
故事中的男性角色,都帶著有相當程度的自卑,而這樣的自卑,終究沒有辦法與任何人建立起健康的相處模式,甚至他們不能接受真實的自己,更無法面對身邊真正勇敢地在活著的女性,最終導致家破人亡、妻離子散。
反觀裡頭女性的角色,每個人都同時擁有兩種不同的性格與面向,向外必須要表現堅強,向內卻是要不斷壓抑自己的各種情緒與妥協的壓力,也因為如此而發掘了自己所不知道的另外一面,在那個時代,每個人都必須要想辦法活下去。
「身體」,從一開始就已經不是完整的,心靈卻是不斷地變更堅強,那是一種必須連自己都捨去的一種覺悟;對於「愛」,我們從來都不能夠完全自主,曾經不由自拔地愛上某個人,曾經不由自主地為了愛而付出所有,甚至交託了自己的身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