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2017.10.16
讀懂語言,掌握思考的工具
文/巫維珍(責任編輯)
這就是語言的奧妙。本書就是從語言學的基礎著手,探討:語言有什麼共通與變異之處?我們怎麼說話、寫字跟比手語?人類究竟如何「用」語言?
剛學說話的孩子如果只用幾個詞表達想法,我們覺得很可愛,如果大人還只用幾個字詞說話,可能就是因應年齡與場合,而有不同的意義了。用字的語調速度都會影響人與人的溝通,因此,當我們理解語言學的邏輯時,就能更設身處地的為說話者著想,也更能良善的傳達自己的意見。
作者舉出不少實例,深究了人名與地名的命名脈絡。例如,鎮名結尾是「-ing」,則指出誰住在哪裡。「Reading」(雷丁)的意思是「雷韃(Reada)家的人」。我們不知道雷韃是誰,但他的名字意思是「紅仔」,或者他一頭紅髮。美洲的原文是亞美利加(America),為什麼呢?這是以探險家亞美利‧歐‧維斯浦奇的名字命名。
原來在生活裡的文字遊戲,根本是語言學的「冷知識」吧?這就是語言學的獨到之處──我們不需要語言就能享受所見所聞,但發表意見,抒發情感,需要跟別人討論時,就需要「語言」了。這既私密,又如此廣博,語言就是一種體驗世界的方式。
作者大衛‧克里斯托是享譽全球的語言學家,他把複雜的語言學化為上百部著作,既有權威的 《劍橋語言百科全書》,也有趣味易讀如本書的入門著作。本書綜觀語言學的過去與未來,從牙牙學語到網路語言,全面檢視這套人類思考的工具。有人會擔心,機器人將取代人類,然而,明白語言學的魁力後,你將能理解,「語言是人類學過最複雜的東西」──如果要掌握人類思考的方式與動機,機器人恐怕也得先從語言學開始學起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