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主題企劃

2009.09.07

個人對新型人流感及禽流感的認知

文/
 

【不可不知的流感知識】
個人對新型人流感及禽流感的認知

文/張珩(新光醫院副院長)、馮長風(陽明大學急重症研究所副教授)

個人對新型人流感及禽流感的認知在過去的認知裡禽流感病毒是不會感染人的,但在1997年香港首次爆發人及雞隻的禽流感病毒(H5N1)疫情,罹病的18人中有6人死亡的案例之後,才發現此事件的嚴重性,證明禽流感病毒是會感染人的。從2003起至2009年5月9日止,累計全球被禽流感病毒感染之人數僅有423例,但死亡人數卻高達258例,可以說人類對禽流感病毒的入侵是完全沒有抵抗力的。高達61%的死亡率讓世人聞禽流感而色變,這還是經過實驗室證實的個案,未經實驗室證實的個案可能更多。正當大家在慶幸禽流感病毒尚未有直接證據顯示有人傳人的報告之時,禽流感病毒已悄無聲息地與豬流感病毒及人流感病毒3種病毒基因混合重組變成了另外一種新型的H1N1 A型流感病毒了,這種來勢洶洶的新型流感病毒可透過飛沫或接觸傳染,並藉由人傳人的方式引發大規模的流行。從2009年3月墨西哥爆發疫情開始至5月20日為止,僅兩個多月的時間,已有40個國家傳出疫情,累計確診病例已高達9830例,死亡人數亦達79人(死亡率約為0.8%),台灣也出現境外移入確定病例。按照目前的猖獗程度來看,大家應該正視萬一被傳染了,自己該怎麼辦?要做哪些措施才能將傷害降到最低。

以下先從人傳人的可怕性探討起,再說明個人應該立刻做的相關行動。

注意人傳人的可怕性

在禽類身上的傳染力愈來愈強
截至目前為止,亞洲各國的禽類幾乎都已「淪陷」。包括:日本、韓國、中國大陸、香港、泰國、越南、柬埔寨、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孟加拉,印度、尼泊爾、埃及、蒙古、俄羅斯等國的禽類,都已出現感染H5N1病毒,同時,2005年10月中旬,歐洲的禽類也發現感染了H5N1病毒。台灣迄今雖未發現有高病原性的H5N1禽流感病毒,但已有低病原性禽流感H5N2疫情的發生,不過僅止於禽鳥之間而已。由於台灣位處候鳥遷徙飛行的路線上,因此在全亞洲的禽類都「淪陷」 後,禽流感病毒是否會隨著候鳥登陸台灣,值得農業相關單位增加抽查率,嚴加防範。值得注意的是禽流感病毒本身雖未有直接的人傳人報告,但它的分身──新型H1N1 A型流感病毒已經在蔓延了,可見這個問題絕對是世界性的重要問題,台灣無法置身事外,個人更不可能倖免。

一旦感染可能造成嚴重的多重器官衰竭
禽流感常會造成多重器官衰竭,2004年泰國17個病例統計顯示,最常見的有呼吸衰竭(76%)、心臟衰竭(41%)、腎臟衰竭(29%)、肝臟衰竭(18%)及骨髓衰竭(6%)等,有多重器官衰竭之病人,其死亡率可高達71%。還好新型H1N1流感之致病力沒有禽流感那麼嚴重,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09年5月20日公布的資料顯示,除了在墨西哥爆發的疫情死亡率稍高(2%, 72/3648)之外,美國的5123個病例只有5例死亡,而加拿大的496病例中亦只有1例死亡。

還沒發燒就有傳染力
H1N1新型流感及禽流感之所以令人擔心,主因即是此兩種病毒皆「難以預防」。人類又對此兩種病毒皆無抗體,一旦感染就會迅速傳播。根據流行病學者的預估若禽流感一旦出現「人傳人」的廣泛模式之後,感染率可能高達20%,也就是說,每五個人就有一個人被感染,我們可從H1N1新型流感之快速傳播的人傳人模式就可感受到它的威力了。尤其目前醫學尚未能快速做出H1N1新型流感及禽流感疫苗廣為施打,因此無法大規模的預防傳播。
H1N1新型流感及禽流感之所以難以預防除了人類皆無此兩種病毒的抗體之外,還有禽流感的傳染力可能出現在發燒之前,因此不像SARS,只要沒有發燒就沒有傳染力,可以用「發燒」來做為隔離病人的標準,預防病毒傳播。
根據現在觀察統計,此兩種流感病毒是在人類出現發燒症狀之前,就帶有感染力,所以屆時可能會導致很多「看不出來」的帶原者「滿街趴趴走」,快速傳播病毒的險象。

應該立刻做的行動

未受到感染時需要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對一般民眾而言,若非必要儘量少去有養雞、養鴨的地方或有禽鳥棲息的沼澤及湖泊地帶,以期減少得到禽流感病毒感染的機會。賞鳥人士只宜遠觀,不可碰觸禽鳥,或最好佩戴外科口罩,同時不可觸摸口鼻。除了不接觸禽鳥、不生食雞鴨肉及其蛋類之外,我們強調的還是要勤加洗手,萬一不慎接觸到禽鳥肉類及排泄物後,更應徹底以肥皂清洗雙手。
至於H1N1新型流感爆發及流行時則應減少去公共場合的機會,尤其要避免前往人多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地方。大型的活動如演唱會及各種造勢活動等最好暫緩參加,若萬不得已一定要去時,最好佩戴外科口罩及縮短逗留的時間,減少與可能已染病的人士接觸的機會。因為受感染的患者在症狀出現前的前1天到出現症狀後7天或以上的時間都可能會感染他人。
同時也鼓勵大家接受施打季節性人流感疫苗,以避免發生禽流感病毒與人流感病毒同時在體內發生基因重組的機會及減少H1N1流感所引起的併發症。其他如多休息、多補充水分、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飲食及適當的運動能以保持身心的健康,有助於對抗病毒的侵襲。

受到感染或疑似感染時應速請醫師診治
H1N1新型流感的症狀,與一般人類季節性流感相似,即使有經驗的醫師亦難加以區別,何況一般病人?因此,一旦發現自己、家人或親友出現流感的症狀時,應即戴上口罩及儘速送醫,讓醫師及早作必要的檢查及處理。口罩的使用方法亦宜正確;先將手洗淨擦乾,再佩戴口罩,並輕壓鼻樑以確實蓋住口鼻。口罩之選擇以一般的拋棄式外科口罩即可,用完後宜放置於需要進行消毒滅菌的袋子內集中處理,切忌隨意亂丟造成二次污染。
特殊族群如65歲以上的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婦和兒童等較易產生流感併發症,因此有類似流感的症狀時,更需要多加注意並及時送醫。
有些「緊急徵象」是需要馬上就醫的。如兒童的「緊急徵象」包括︰呼吸加速或呼吸困難、皮膚發青、腹瀉和嘔吐、不省人事或不能與人反應、非常煩躁以致於不願讓人抱、類似流感的症狀有改善,然後又復發並帶有發燒和更厲害的咳嗽、帶疹的發燒等。對於成年人,需要馬上就醫的「緊急徵象」包括︰呼吸困難或氣促、胸或腹部疼痛或有壓力、突然頭暈、神智不清、嚴重或持久的嘔吐等。

*文中圖片,由文經社提供。
*本文摘自《大流感:預防流感關鍵10堂課》(文經社)一書,由陽明大學醫學院藥理學教授潘懷宗博士總策劃,書中邀集十大中西醫學者、防疫專家所共同執筆而成,全書分成10篇,從基礎的認識流行性感冒、如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