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劃】
921地震十週年 看見美麗新台灣
1999年9月21日凌晨1點多,歷時四十秒的天搖地動,沒人忘得了那條近百公里地表破裂的斷層線「車籠埔」,更忘不了那埋在瓦礫、鋼筋水泥、山石中的千條生命。不知不覺,10年過去了,大概初聽到「10」這個數字的人,都會訝異道:「過了10年?」然而對於921大地震,你還記得多少呢?
有鑑於此,本期《出版情報》的「特別企劃」即以「921地震十週年 看見美麗新台灣」為題,和讀者分享「重生,看見美麗新台灣」這個子題,透過〈重返車籠埔 探幽訪古蹟〉一文,分享921地震災區復原的新風貌,並特別列舉「石岡水壩」、藝之森-九九峰生態藝術園區」和「九份二山震災紀念公園」三地頗具特色的景點,適合民眾在假日前往走訪,藉由實際的到訪感受與體驗,重新看見台灣重生的美麗新風貌。
是的,921已過了10年,地震烙印在大地歷史上的也許是傷痛,但時間烙印在人們心上的卻是頑強的生命力。時值921大地震屆滿十週年之際,值得所有生長在台灣這片土地的你我,共同記取這令人傷痛的歷史傷痕,看看在瓦礫堆中站起來的人們,其所展現的台灣人堅韌精神!
【重生,看見美麗新台灣】
重返車籠埔 探幽訪古蹟
文/財團法人賑災基金會
921大地震至今已過了10年,但想必大家都還對中部災區殘破的景象記憶猶新。然而從災區蛻變到重建區,甚至發展到今天的多樣化風貌,在在展現了台灣人堅忍不拔的強韌精神。本書藉由「旅遊」元素,為讀者導覽了艱辛重建路上所經歷的人事物,小編特地挑選其中三地頗具特色的景點,適合民眾在假日走訪,藉由實際的到訪感受與體驗,重新看見台灣重生的美麗新風貌。
石岡水壩(國家震災景觀紀念地)
石岡水壩位於大甲溪最下游,豐原往東勢的路上,建於1974年,當初為大甲溪的攔河堰,全長 700多公尺,主要功能在於調節發電尾水,是提供台中縣市的主要水源區。水壩在 921地震中毀損、重建,地震後有效蓄水量為 80萬立方公尺,每日可供應大台中地區 220萬人飲用及耕地灌溉、工業用水約 140萬噸,充分發揮大甲溪水資源的經濟效益。災後經過管理中心的規劃及保留原貌,已建設完成「國家震災景觀紀念地」,其中特別保留了嚴重毀損的部分斷壩景觀,讓民眾能親身體驗斷壩景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