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出版故事 /人物動向

2019.06.07

重新體驗青春的遺憾與美好

文/九歌出版編輯 張晶惠
初次遇見黃羊川是在文化部青年創作成果發表暨媒合會上,不管是台上發表或是台下面對邀稿,黃羊川都維持一貫靦腆的模樣。如此害羞的他,連請他撰寫的個人簡介,其中一段都隱晦得像是文案,經一再確認,才將低調的作者簡介拍板定案。如果個人簡介都意欲抹除自己的痕跡,也難怪他剛步入文壇,就選擇不好懂、不易懂的詩集出版。在出過兩本詩集《血比蜜甜》、《博愛座不站》後,推出散文集《身體不知道》,之前接受專訪時黃羊川提到:「接下來不想寫散文,因為散文對我而言太暴露了。」現階段他的寫作重心轉移到小說,於是誕生了這本獲得文化部青年創作及培力新秀補助的長篇小說。除了小說,他也致力於劇本創作和拍攝短片,將真實的自己隱身在故事中。

《沿著拋物線甩出的身體長大》原名《春鳥連鳴》,因為寓意不明,編輯過程建議更改書名。由於高中時從理組轉文組的作者數理很強,對篇章目錄的精心編排和數學息息相關,以詩意的數學詞彙比喻感情的多重面向,舉凡:一對多不是函數、積分保護曲線以下的區域……等,我們從中挑選了「沿拋物線甩出的身體長大」作為書名。這個書名就像黃羊川本人一樣,似乎令人摸不著頭緒,卻十分切合本書。男主角王子健藉由教心儀的同學王仕凱數學,拉近彼此的距離,書中的教室、球場,四處瀰漫著年輕身體的氣味,汗液、荷爾蒙彷彿就要溢出紙頁。高中生沿著拋物線投籃、拋擲,不管高矮胖瘦,或快又慢,身體每天都在長大,而他們也在升學體制、家庭失溫下被高速甩出。

黃羊川的形象越是神祕,越是引人好奇窺探。他不願明說的,其實都在寫作中點滴透露。由於他將這本校園同志成長小說描摹得非常真實,令人忍不住將他和王子健的形象重疊代入,一個對同志的身分、性向充滿質疑和問號的大男生,對同性情感曖昧朦朧的自我探索,透過肢體的觸摸、碰撞與試探,像跳一首探戈舞曲,總是進一步退兩步。這份難以跨越友情或愛情的迷惘的愛,甚至沉重到讓他無法面對喜歡的人,不斷懷疑自己,壓抑自己,否定自己。我們又何嘗沒有類似的經歷呢?回溯年少時期,面對身體與心理的變化,展開性別與自我的思索,也許遇到一個人,點燃了初戀與成長,體驗了青春的遺憾與美好……

陳夏民說:「能夠在變成糟糕大人的此時,讀到這一本小說,被提醒了那年夏天殘酷青春(那時我還願意相信愛的單純美好)的小說,讓人覺得美好,卻又覺得委屈,好想好想回過頭去,重新體驗那一個playstation才剛推出、一切充滿希望的千禧年的夏天。遺憾啊,人生。」人生的缺憾難免,《沿著拋物線甩出的身體長大》讓人重回青春現場,那個我們還相信愛的單純美好的純真年代,如果再愛一次,再長大成人一次,希望這次我們可以跟過往的自己和解握手,擁抱自己,認同自我。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