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2019.08.12
《陸王》的熱血,靠的是蟄伏與等待
文/圓神出版編輯 林雅萩
什麼叫單純「很嗨很爽的熱血」?為了達到戲劇效果、創造高潮,不管劇情節奏如何、是否合乎情理,往往只以激情來帶動事情的發展。最方便的方法,就是讓劇中主角吃下無敵星星開外掛,彷彿全宇宙都要來助他一臂之力,所有人都成了主角的盟友、朝著同一個方向前進。就算有雜魚出現擾亂,但雜魚終究是要退場的,於是主角衝衝衝衝衝抵達終點,happy ending,打完收工。
真正的熱血不會只是一時的激情,如果沒有縝密的計畫、沒有冷靜的思考、沒有從挫折中學到教訓、沒有因挫敗而適時調整方向的話,這種熱血只會徒增血壓而已;更何況,不是所有人都會被熱情煽動。年輕的時候還有可能出現大家打一架,然後就變成交心好朋友的神奇場景,一起哈哈哈地朝著夕陽奔跑什麼的(超老派日劇哏)。但出社會滾過幾年後,大家便心知肚明:人人都有自己在意的事情、有自己的苦衷,決定共同目標比決定午餐吃什麼還困難;兩肋插刀不是沒有,但是被插兩刀的情況更多。在乎損益利害的人才是多數,人類性格的黑暗面通常比較大片,夥伴更不是一時腦熱就可以結成的。
因此,《陸王》絕對不是個熱血的故事──儘管那種從谷底努力往上爬的拚勁讓人感動,但如果冷靜看待這個故事,就可以發現支持它的,並不是膚淺的熱血。從第一頁起,這些角色們就不斷和現實發生碰撞、不斷遭受打擊、不斷被唱衰、不斷對未知感到害怕,使得他們必須不斷從各種面向進行思考、試圖做出(對個人而言)最合理的判斷,就算過程裡有多少不甘心的淚水,到最後往往只能獨自飲泣;頂多,化為深沉的嘆息。
就是因為情節夠現實,讀者才會被感動──角色們的困境是我們多少都曾經歷的,所以我們感同身受,也希望他們可以有所突破;一旦有所突破,彷彿自己過去的挫折也得到了諒解和安慰,於是我們又有了一點點力氣,可以去面對另一次挑戰。
此外,《陸王》另一項吸引人的特色,在於書中聚集了許多非改變不可的人,他們多半是不得已,甚至是被動的。
業續不斷下滑,眼看祖業可能就要結束在他手上的小鉤屋第四代社長宮澤紘一;大學畢業卻找不到工作,甚至開始懷疑自己價值的宮澤大地;想盡力協助客戶,卻處處遭到掣肘的銀行員?本太郎;公司只重業績不重人才,三十年資歷彷彿輕如鴻毛的試鞋師村野尊彥;儘管手握專利,卻如溝鼠般躲藏度日,無法輕易相信他人的飯山晴之;受傷後無人看好,復出之日遙遙無期的長跑選手茂木裕人……當然,也包括性格保守、不希望社長偏離本業的小鉤屋大掌櫃富島玄三。
當生命中出現障礙時,選擇有兩個:努力跨過去或是停留在原地。停留在原地比較不費力,但下場通常比較慘;比如必修課被當,拿不到學分就無法畢業。好吧,看來現在選擇剩下一個,但又會從這裡衍生出更多需要掌握的狀況、更多需要計算的事情:障礙的規模如何?最省力的跨越方法是什麼?勝算如何?有什麼方法可以提高勝算?要花費多少時間力氣或金錢?如何得知以上這些問題的答案?……
「相信沒有任何保證的事情」是最辛苦的。離開大公司的試鞋師村野尊彥曾這樣對小鉤屋的社長宮澤紘一說。而人生最揪心之處或許正在於此。許多時候,面對未知的明天,我們多希望有人能拍拍自己的背,說聲「就去做吧」;但是「再考慮一下吧!」「這樣真的沒問題嗎?」「萬一失敗了誰要扛?」「這個沒有前例啊!」「這麼做不太安全」……更常出現在日常中。或許不躁進、不衝動是處世的訣竅之一,然而在無論如何都想試試看的時候,這樣的懷疑甚至掣肘反而在在令人心累。
因此,儘管《陸王》看似充滿了許多激昂的情緒,但透過作者的文字,我們其實可以完整且細膩地看到,每個角色在面對自己的問題時,如何思考、如何煩惱、如何掙扎、如何不甘心、如何為自己扳回一程,以及如何透過其他人再和其他人產生連結……這使得這個故事所展現出來的「熱血」並不是激情,是冷靜地與困難正面對決時,好不容易才擠出來的艱難決定;是蟄伏與等待所鍛鍊出來的韌性、堅持和信任;是打從心底想善待夥伴和自己的人生、不忍看他人受苦的溫柔。
在《陸王》一書中,宮澤社長曾說過一段話:「生意呢,不是光靠一個人就能做起來的。要有能互相體諒的合作夥伴,還要有技術和熱情。製作一項產品的過程,就像團隊一起跑馬拉松一樣。」我想這或許正是《陸王》的核心所在,也是它能讓眾多讀者不斷產生共鳴的原因:人生就像馬拉松,不是跑得快就贏,講究的其實是配速與堅持,還有,不怕失敗。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覺得自己找不到方向,但不管遇到什麼困難,如果不去克服就無法前進。既然這樣,就只能奮戰了。同時,也不要過分憂慮,因為全力以赴的人呢,不會全盤皆輸的。更重要的是,不要擅自決定結束,要靠自己的力量去實現自己想要的狀態,不怕等待,也不怕低潮,讓時間醞釀熱情,用熱情支持行動,再以行動挑戰變化。
